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真蛋白质含量与饲料品质检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6种饲料原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粗蛋白质与真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16种饲料原料中,真蛋白质占粗蛋白质的比例变幅为45.42%-90.74%。酒精粉、鱼粉、微生态制剂(猪)、微生态制剂(蛋鸡)、华润酒精蛋白、沈阳酒精DDG、DDGS、沈阳玉米脐粕的真蛋白质占粗蛋白质的比例超过了80%,其余种类饲料原料的真蛋白质含量远低于粗蛋白质含量,豌豆粉和精蛋白的真蛋白质占粗蛋白质的比例只有45.42%和47.97%。说明从蛋白质质量角度讲,部分饲料真蛋白质含量较低,可能是影响饲料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2008-2009年福建省抽查的62份水产饲料及30份送检的饲料原料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有5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其中有2份是鱼粉,鳗鱼饲料、鳖饲料和鱼蛋白肽各1份,阳性检出率为5.43%.  相似文献   

3.
一、饲料 饲料是多种病原微生物重要传播途径,喂用安全饲料,是生产安全猪肉的源头。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依法严格管理,加强监控、检测,严禁使用、严厉查处违禁药物。同时,加强饲料原料的检查和监控,禁喂霉烂变质和剧毒农药污染严重的饲料。此外,开辟新型绿色安全饲料制剂、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制剂和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制剂等。  相似文献   

4.
后抗生素时代生物饲料添加剂研发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饲用酶制剂、饲用肽、饲用微生态制剂及植物提取物4类重要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研发技术和国内外生产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主要生物饲料添加剂研发的目标与对策:重视微生物和基因资源研究,鼓励源头创新性研究;重点支持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饲料添加剂研制平台建设,扶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团队;主攻关键产品研制技术,引导生物饲料添加剂技术与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禽生产中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降低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同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的作用。对于当前畜牧养殖行业中所提倡的生态养殖、绿色养殖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禽生态养殖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功效进行探讨,旨在为畜禽的健康养殖以及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科学使用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动物胃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对动物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有益.为了解微生态制剂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在检索微生态制剂在畜禽饲料中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微生态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市场需要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选用120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2组、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43 g、348 g、381 g,分别比对照组高18.28%、20.00%、31.38%,以试验3组效果最好,分别比试验1组高11.08%、比试验2组高9.48%,试验1组和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料肉比分别为2.02、2.01、1.90,饲料转化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2.55%、12.99%和17.75%,以试验3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高5.94%和5.47%,试验1组和2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0%、30%和10%,以试验3组最好;3个试验组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分别为4.40元、4.40元、4.31元,分别比对照低0.45元、0.45元和0.54元。结果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复合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降低饲料成本,以添加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复合剂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2015—2016年,应用多重PCR技术对463批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463批样品共检出12批阳性样品,检出率为2.6%,其中以EPEC、ETEC、EHEC为主。EPEC阳性样品7批,阳性率1.50%;ETEC阳性样品3批,阳性率0.65%;EHEC阳性样品2批,阳性率0.43%。[结论]饲料和饲料原料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污染比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禽源沙门氏菌对四环素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分析辽宁省东部地区禽源性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情况,采样分离来自健康鸡群34株沙门氏菌,分别进行四环素药敏试验,及四环素基因tet(A)、tet(B)、tet(C)、tet(D)检测。结果表明,34株沙门氏菌中有30株对四环素产生耐药,30株沙门氏菌对4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大小顺序为tet(A)tet(C)tet(B)tet(D),该试验为家禽合理使用四环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饲料加工对酶制剂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5年美国饲料工业首次将微生物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配合饲料中。20世纪80年代国外配合饲料中已普遍使用酶制剂,90年代初开始引入我国。酶制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生物制品。饲用酶制剂包括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复合酶制剂按日粮类型可分为小麦型、大麦型和玉米-豆粕型日粮等酶制剂。一般酶制剂在60~65℃以下的制粒过程中,经稳定载体处理的酶制剂可保持约80%左右活性,某些经特殊包被处理的酶制剂在75℃以下可保持较高的活性。但考虑到沙门氏菌的灭活,制粒温度一般达到90℃以上,此时最稳定的酶制剂也将变得无效。因此,通常我国对酶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Salmonell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和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以及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从新疆焉耆县几个规模化养殖场分别采集鸡、牛、猪及羊肛拭子样;对样品中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运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并对耐药菌株通过PCR方法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MLST方法分析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①分离鸡源沙门氏菌110株(27.5%;110/400),牛源沙门氏菌63株(64.9%;63/97),猪源沙门氏菌40株(10.0%;40/400),羊源沙门氏菌17株(6.8%;17/250)。②牛源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以及氟苯尼考这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以7耐(33.3%)为主;猪源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动物源菌,多药耐药结果显示在0耐~7耐均有分布。③牛源沙门氏菌和羊源沙门氏菌中blaTEM、blaOXA、oqxA、oqxB、aac(6′)-Ib-cr、ant(3″)-Ia、aadA2和tetB基因的携带率高于鸡源和猪源沙门氏菌的携带率,但blaCMY-2、qnrB、qnrS和tetA这4种耐药基因仅在猪源沙门氏菌中检出。④筛选出8株多药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沙门氏菌,MLST分析发现8株菌的ST型均为ST34,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焉耆县被检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对13种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共存的情况,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间存在克隆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由正常菌群微生物所制成的一类生物制品,它可通过调节机体微生态平衡来预防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它可用于作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是无毒、无污染的产品,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就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产生种类、作用机理、生产工艺、存在问题、质量控制、作用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慧  杜雅楠 《现代农业》2010,(2):102-103
近些年来,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剞剂在养殖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微生态添加剂无病源性、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和无药物残留,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生产性能:具有防治畜禽疾病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能改善动物产品的品质,确保食品安全;能去除畜禽排泄物的臭气,改善养殖场的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理论,选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及其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类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可以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因此,其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微生态制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应用、应用注意事项及应用前景,以期为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王永成 《新农业》2010,(12):29-29
随着人们动物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立法禁止滥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同样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康力素健是以芽孢杆菌为主要原料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挤压和耐温度变化等特点,能耐受加工颗粒饲料的过程。在饲料中芽孢杆菌以孢子形式存在,处于休眠期,不消耗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影响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草莓育苗和定植后施用植物微生态制剂,与常规施肥进行对比,比较不同处理对草莓育苗情况、灰霉病及草莓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莓苗期,增施植物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叶面积、茎粗、定植成活率,降低发病率。草莓整个生长期增施植物微生态制剂,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68.37%,增产16.28%,且能够显著提高草莓的甜度。由此可知,植物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控制草莓灰霉病,同时起到提质增效的效果,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技术调研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兼顾动物营养和肠道微生态理论的一种集成创新型产品。其优点在于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饲料原料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降低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动物的消化利用率和适口性。文章重点介绍对国内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研发的调研情况,并对发酵饲料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水平提高,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已逐渐由"数量发展"需求向"品质畜牧业"方向转型,微生态制剂具有能够改善饲料报酬,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动物性产品风味,提高产品品质等优点逐渐在奶牛养殖环节受到重视。文章对微生态制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饲料酶制剂通过作用于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使动物更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肉、蛋的生产效率。此外,饲料酶制剂可减少动物排泄量,在控制畜牧生产中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饲料原料短缺是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发展中最大因素。但可作饲料原料的非谷物饲料资源却又很少或没有被开发利用,白白被浪费掉,还污染了环境。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饲用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产量得到了快速增长,饲料资源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文章综述了我国非谷物饲料资源的应用状况、限制其利用的原因、酶制剂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