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是水稻常见病害,俗称“乌曲”,在浙北稻区属间歇性发生病害,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较重,后连续数年发生都较轻,但2008年稻曲病再次在浙北稻区严重发生。稻曲病发病程度与水稻品种、穗期天气、栽培技术等密切相关。作者在2008年做了不同氮肥用量与稻曲病发病程度的相关试验研究,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又称黑穗病,是一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后期谷粒病害,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使农民误认为是丰收的象征,在我地有“丰产果”一说,往往不引起重视。但是近几年随栽培水平的提高、易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后期阴雨日的增加,水稻稻曲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水稻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稻谷米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05年是本地区稻曲病发生较重的年份,我们对粳稻稻曲病的发生因子进行初步探析,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双峰县中晚稻稻曲病重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是双峰县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2004年稻曲病呈偏重发生,是近10a来最严重的一年。其发生特点是: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损失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菌源广泛存在、气候条件适宜、品种抗性不强、肥料水平较高、药剂防治不力等。稻曲病的防治应采取“调整耕作制度、选用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药防治”等策略,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麦套稻、直播稻等水稻轻型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情有加重发生趋势,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爱苗对稻曲病防效高,且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与水稻某些株型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稻曲病历来被认为是丰产性病害,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水稻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稻曲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据统计,1986年我省发病面积约占全省水稻面积的21%左右,严重的减产达20%。关于稻曲病的危害、病理、毒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有过报道,但关于稻曲病的发生在品种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在育种上应注意哪些性状的报道尚属少见。本文即在于针对这方面的急切需要,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和分析,为水稻抗稻曲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穗粒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随感病品种的扩大种植和病菌的逐年积累,稻曲病在我县已成为水稻穗期常发性病害.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稻曲病在我县不同程度大面积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优质稻品种面积逐年增加以及气候、施肥、栽培管理等因素所致。水稻受害后,不仅出现稻曲病谷和大量瘪谷,降低产量,而且稻曲病谷中含有对人体有害色素和生物碱,潜藏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为此,笔者为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有效防控稻曲病发生提供关键技术,针对我县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为我国水稻生产上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病害,研究稻曲病菌侵染行为可为稻曲病抗性品种选育、防控药剂特异性靶标选择以及防控策略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从稻曲病接种体系、初侵染源、侵染关键期、侵染位点、侵染过程、侵染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当前研究表明,稻曲病菌通过菌核或厚垣孢子越冬后形成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源,在水稻幼穗形成后通过人工注射将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液注入水稻穗苞,病菌通过颖壳间隙进入颖内后,首先攻击水稻花丝,阻止水稻花粉成熟,阻断子房受精,劫持水稻营养库进而形成稻曲球。稻曲病菌与水稻花丝的分子识别机制、稻曲病菌如何激发水稻相关灌浆基因的表达进而获取营养物质形成稻曲球可能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是永胜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轻。笔者通过对永胜县稻曲病的调查,摸清了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和青粉病,俗称“稻灰苞”.它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南北水稻主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在高寒山区,由于耕作制度的变革,水稻栽培面积的扩大,该病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它不仅使水稻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而且还污染稻谷,影响人体健康,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稻曲病在秀山县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已逐步发展成为秀山县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有温度、相对湿度、降雨天数、降雨量及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及品种、管理等因素。分析稻曲病发生规律,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桃源县稻曲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桃源县稻曲病的发生特点,根椐多年的观察,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水稻品种、抽穗扬花期天气状况、栽培方式、种植密度等有关,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期指导当地水稻稻曲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思南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特点进行调查,从气候条件、品种布局、菌源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发病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稻曲病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常见病害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稻胡麻斑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斑病、稻病毒病等。其中,在当地水稻生产中常发生而又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有稻瘟病、稀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这些病害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稻瘟病在个别年份造成严重减产,直接影响着水稻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1试验目的 验证30%嘉润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效果和促进水稻生长、抗早衰、增产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2.1试验对象及作物品种。①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稻曲病。②试验作物。水稻二晚品种,eK优4480。  相似文献   

16.
1发生特点水稻稻曲病又称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是水稻中后期谷粒病害,在天津地区时有发生,20世纪90年代该病为零星点片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次要病害,近几年,由于水稻密粒直立型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单季稻种植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一些紧粒型易感病高产水稻品种的推广、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水稻群体密度的不断加大,造成我国许多水稻主产区的稻曲病逐年加重,成为水稻减产的重要病害。本文就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8.
吴法正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09-109,118
稻曲病是浙南山区单季稻的重要病害,病害发生后,不仅会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而且病原菌附着在稻米上污染谷粒,降低米质,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地适宜选择品种,清除病源,科学施肥,适时用药,是减轻和预防稻曲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稻曲病由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主要为害水稻的谷粒.近年来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有关此病害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文章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在稻曲病病原、侵染循环和防治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重点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影响。该文从分布与寄主、发生症状、发病规律、重发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对稻曲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为水稻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