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鲜人参采用-30℃速冻及-18℃冷冻,并一直在-18℃下贮藏160天,其色形味与原鲜人参相同,人参总甙含量未降低,可以作为加工鲜人参制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生产高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脂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产出大豆油脂的碘值为响应值做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结晶时间、结晶温度、回调时间和回调温度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通过自制的油脂结晶器,制得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脂。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降温速度5℃/h,结晶温度-15℃,结晶时间24h,搅拌速度20rpm。利用温度回调至-5℃的方法,使所得油脂产品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6.41%。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方法 以6#溶剂油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以人参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确定了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提取时间10h,提取温度88℃,料液比1∶7g/ml.结论 该条件下人参挥发油的得率为2.64%,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高效性及安全性,适合工业化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人参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超临界CO2萃取人参挥发油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其萃取工艺条件,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结果确定了超临界萃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00min,流量25~30L/h。结论该条件下人参挥发油(粗油)的得率为0.880%,远远高于传统索氏法提取的人参挥发油得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UV-冷冻-骤热脱胶(UVHF)新工艺对工业大麻进行处理,探索了双氧水的质量浓度,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UV-辐照时间、冷冻温度、骤热温度等对工业大麻纤维残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双氧水12g/L、氢氧化钠12g/L、UV-辐照40min、冷冻温度-55℃、骤热温度120℃;UV-冷冻-骤热脱胶后工业大麻纤维残胶率为2.95%,木质素含量降低到0.75%.  相似文献   

6.
陈平  胡洁云  严维凌  林露  李晓蓓 《大豆科学》2012,31(5):834-837,841
分析了5、15和25℃3个储存温度下,白豆干和薄百叶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以及感官变化规律,并以豆干菌落总数建立初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白豆干和薄百叶水分、蛋白质、脂肪、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储存温度越高,白豆干pH变化越明显,随着时间延长,pH呈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温度的储存过程中变化不明显;白豆干和薄百叶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的菌落总数变化趋势相同,随储藏温度的升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明显上升;5℃条件下,白豆干和薄百叶的货架期不能超过4 d,15℃条件下,白豆干和薄百叶的货架期不能超过1 d;25℃条件下,货架期只有5 h。通过比较线性方程和修正的Gompertz方程建立的初级模型得知,修正的Gompertz方程所得的决定系数R2均超过0.98,模型的可靠性较线性模型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三七加工工艺,以确定最佳加工工艺。方法将三七采用不同蒸制时间,不同定色温度和不同定色时间进行加工,按红三七质量标准进行检测。结果蒸制时间越短对含量的影响变化较小;定色温度低对含量的影响变化较小;定色时间长对含量的影响变化较小。结论最佳工艺为:蒸制时间30min,定色温度为60℃,定色时间为7h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红棕象甲[Rhynchophorous ferrugineus(Oliver)]高龄幼虫冷驯化试验的有效降温速率范围,初步了解其体内抗寒物质应对不同降温条件下生理指标的变化。实验设定3种不同降温速率(1.00、0.10、0.05℃/min),①从(25±0.5)℃分别降至5℃进行冷驯化,后置于检测温度(-8℃)下处理2 h观察并统计存活率;②测定不同降温速率处理后试虫体内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两组实验均设置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红棕象甲高龄幼虫冷驯化有效降温速率范围在1.00~0.10℃/min之间,最佳降温速率为0.10℃/min;试虫应对不同降温速率时,体内脂肪、甘油、总糖及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而水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乳状液难以破乳的问题,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微波解冻温度、微波解冻功率和微波解冻时间5个因素为自变量,以乳状液中油脂回收率为响应值,通过SAS9.2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冷冻温度-16.9℃,冷冻时间17.5h,微波解冻温度62.4℃,微波解冻功率666.5W,微波解冻时间10.5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响应面有最优值为(96.89±1.43)%。采用显微成像观察法分析了水酶法提取工艺形成的乳状液中脂肪球分布情况,通过比对发现冷冻微波解冻破乳后脂肪球粒径明显增大,油脂更易释放。  相似文献   

10.
低盐风味麦辣酱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燕麦和黄豆原料,通过根霉Q303和米曲霉AS3.042微生物发酵,制备麦酱原醅,再与碎鲜辣椒混合,加入泡菜发酵液进行发酵,制备低盐风味麦辣酱。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低盐风味麦辣酱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酱制醅的最佳条件为:根霉Q303、米曲霉AS3.042的接种量3‰、温度28℃、时间48 h;麦酱酱醅后熟温度45℃、后熟时间10 d、盐质量分数7%;低盐风味麦辣酱的最佳质量配比为麦酱∶碎鲜辣椒=1∶1、接种5%的泡菜发酵液、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5 d。  相似文献   

11.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