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酸也叫醋酸、冰醋酸,属于短链脂肪酸,是动物机体结肠内厌氧菌发酵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产物,对动物脂肪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乙酸的来源与代谢及其对脂肪细胞分化和沉积、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影响,并从其调控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介导脂肪代谢相关通路等角度对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深入探讨乙酸对动物脂肪代谢影响的作用机制及通过乙酸调控动物脂肪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虎  徐兴莉  饶荣海 《猪业科学》2021,38(12):114-116
JAZF1(Juxtaposed with another zinc finger gene1)基因又名Tip27,ZNF802,最早由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与人Ⅱ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JAZF1基因对动物糖和脂肪代谢有重要调控作用。卢春敏等将JAZF1基因转染到小鼠肝细胞,发现JAZF1基因过表达可以使SREBP1基因表达下调,而SREBP1基因表达产物是脂肪代谢调控的重要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的调控直接影响脂肪的合成。通过对小鼠研究发现,JAZF1基因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这些研究表明JAZF1是体内脂代谢和糖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JAZF1基因在动物体内对脂肪代谢分子调控机制还不清楚,而脂肪含量特别是肌内脂肪和肌间脂肪含量是评价动物肉质的重要指标。文章以肌内脂肪含量适中的赣西两头乌猪为研究对象,克隆JAZF1基因的cDNA全长,并对该序列的组成、编码蛋白质的特点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索JAZF1基因调控脂肪代谢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动物的脂肪合成具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动物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代谢主要是由肝脏或脂肪组织来完成的。畜禽脂肪代谢是由复杂的系统来调控的,遗传、营养、激素和免疫等因素对脂肪代谢产生影响。掌握脂肪代谢的调控因素对于脂肪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肌内脂肪含量是牦牛肉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可通过改变肌内脂肪含量有效改善牦牛肉品质.肌内脂肪的沉积受品种、性别、营养、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对于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和营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环境和性别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则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影响牦牛肌内脂肪沉淀的因素和牦牛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为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肉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这一需求,就得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动物胴体品质。在对人自身的研究中已经发现脂肪细胞分化和决定因子1(ADD1)基因与脂肪外组织的脂肪沉积有着一定的连锁关系;该基因与其他脂肪酸代谢基因一起调控脂肪的合成以及胆固醇的合成代谢;这说明动物脂肪的沉积和脂肪细胞的分化以及相应的脂肪代谢、调控受到ADD1基因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表明ADD1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猪的肌内脂肪含量、皮脂率和屠宰率。因此把ADD1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研究动物的肉质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几十年,由于动物育种学家、营养学家和畜禽生产者片面地追求动物的生长速度,而造成了动物脂肪的过渡沉积。脂肪的过度沉积不仅影响动物产品的品质,而且降低了饲料利用率,消费者摄入过量的脂肪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等。因此,通过对动物脂肪代谢的调控来降低机体脂肪的沉积即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已有表明,动物脂肪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调控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就激素、营养素、载脂蛋白及某些组织特异性蛋白等为何调控脂肪代谢的研究进展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A是影响动物组织脂类代谢的关键因子。本文综述了维生素A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并从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脂肪细胞的数量、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和参与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影响机制,为深入探讨维生素A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机制及通过维生素A调控动物的脂肪代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脂肪合成基因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又称脂肪细胞决定和分化因子1。SREBP-1c主要在动物肝脏和脂肪细胞中表达,是脂肪代谢中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可以通过调节脂肪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动物体内的脂肪合成。本试验设计合成了SREBP—1c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将siR...  相似文献   

9.
动物脂肪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因调控.肥胖基因是近年来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表达产物瘦蛋白是反映体内脂肪含量和调节的重要信号因子,具有调节摄食行为,增加能量消耗和降低动物采食量的作用.文章就肥胖基因对动物脂肪代谢调节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脂肪作为生物三大营养素之一,是机体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储能物质,也是食物重要的风味前体物,脂肪代谢和降解生成的小分子物质给予食物非凡的风味特色。如何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来提高羊肉品质已成为畜牧工作者和现代养羊业研究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脂肪的分布、生理功能和代谢着手,综述了动物脂肪代谢特点、脂肪代谢与肉品质的关系、脂肪代谢调控和影响绵羊脂肪代谢的因素等,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绵羊的脂肪代谢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调节绵羊肉品中脂肪含量、提升肉品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脂肪中的肌内脂肪含量对动物的肉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营养均衡的饲养管理调节肌内脂肪的含量,从而有效的改善动物的肉品质。脂肪酸决定了动物体中脂肪的特性,探究脂肪酸的形成过程对脂肪沉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脂肪沉积受动物的品种、性别、年龄、饲养模式、环境、营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牦牛肌内脂肪沉积进而改善牦牛肉的品质和口感。牦牛是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特有畜种,是当地牧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文章对影响牦牛脂肪沉积的因素进行了综述,为后续对牦牛脂肪沉积和牦牛肉品质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动物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脂肪(IMF)含量是评价肉品质的重要因素,对风味、嫩度、纹理等肉类感官品质起着重要作用,而IMF的沉积主要受脂肪摄取、合成、分解3条代谢途径的调控。本文综述了影响IMF沉积的相关候选基因,初步揭示了影响脂肪代谢的机理,旨在为今后调控IMF沉积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营养与遗传互作对代谢通路的影响已成为家禽科学的研究热点。脂肪主要用于动物体能量贮存,并参与细胞膜构建、基因表达调控、以及作为众多调节因子的前体物。从功能分析,食物中脂肪可通过直接改变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肝脏脂肪酸和脂质生发酶的合成。核激素受体为一类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可直接或间接调节一系列参与脂质代谢或炎症反应过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作为核激素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之一,PPARγ是脂肪组织的主要调节基因,参与一系列与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因此,根据鸡脂肪代谢研究构建PPARγ基因表达调控的网络图谱,对于了解鸡脂肪代谢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供能和储能物质,是含能量最高的营养素。动物的脂肪发育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而遗传方面的影响是最本质的,在遗传上的调控最重要的是基因的调控。了解基因调控对动物脂肪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对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家养动物脂肪代谢关键基因,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对家养动物的脂肪形成、肌肉生长进行调控,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肉产品。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多态性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质中,承担着细胞内脂肪酸的运输任务。研究发现,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调控脂肪代谢来改善畜产品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就FABPs的结构和类型,FABPs对脂肪代谢的影响,FABPs基因多态性及其应用后在改善畜产品品质中发挥的作用、功效和应用特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改进畜禽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量与肌肉的嫩度和风味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功能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脂多糖、三甲胺类、色氨酸及其衍生物等影响宿主脂肪代谢。本文对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的功能代谢物对脂肪代谢及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为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改善动物肉品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肌内脂肪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着肉的嫩度、系水力、风味和多汁性。影响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因素较复杂,主要受品种、年龄、性别、营养、基因等多个因素影响。文章介绍了猪肌内脂肪的来源及其含量与猪肉嫩度、系水力、风味3个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证实肌内脂肪与肉品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简述了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体重、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等相关营养水平,脂肪酸合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联素等几个关键基因;初步阐释了这些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脂肪代谢机理,总结影响因素与肌内脂肪之间的规律;分析发现育种、候选基因和营养调控是改善肌内脂肪含量最有效的方法,将肉质更优的本土猪与外来猪进行杂交或对本土猪进行基因改良可能是未来较为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现代肉鸡饲养管理方法,使鸡种表现出增重迅速、出栏日龄逐年缩短,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易造成肉鸡脂肪过度沉积。过多的脂肪沉积降低胴体品质、降低饲料转化率,提高了养殖成本;肉鸡分割和深加工过程中没有商业价值的脂肪组织被剔除,降低了屠体产量;此外,肝脏脂肪过度沉积会引发脂肪肝等代谢疾病,增加肉鸡死淘率;同时,消费者也不愿购买脂肪含量过高的肉制品,这些都给肉鸡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酵棉粕营养价值高,其发酵微生物、发酵产物等可直接降低肉鸡脂肪沉积,也可通过影响肉鸡脂肪代谢相关基因来调控脂肪沉积,除此之外,改变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也是发酵棉粕调控脂肪代谢的一个可能原因。此外,植物提取物、益生菌等均能显著影响肉鸡脂肪代谢。文章简述了肉鸡脂肪代谢,并总结了发酵饲料尤其是发酵棉粕对肉鸡脂肪代谢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肉鸡健康养殖和饼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DGAT基因包括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前者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基因家族,后者属于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MGAT)基因家族,分别编码微粒体酶DGAT1和DGAT2,这两种酶控制着甘油三酯的合成,均是定位于内质网的跨膜蛋白,其膜拓扑结构具有与其他蛋白质和细胞器相互作用的能力,影响脂肪代谢及脂类在组织中的沉积,参与调节动物机体的能量合成和分解代谢,影响心脏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代谢;同时DGAT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牛乳中脂肪的含量及泌乳量。因此,了解DGA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对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述了DGAT基因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基础应用,如参与哺乳动物生产调控的脂肪沉积、乳脂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与动物的瘦肉率等重要的经济性状密切相关。脂肪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受到多种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转录调节因子及表观遗传因子的共同调控。长链非编码RNAs (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 nt的非编码RNAs,可以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修饰等多个水平上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生命活动。近年来有关lncRNAs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作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有一些lncRNAs被证实在脂肪发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棕色脂肪lncRNA 1(Blnc1)可以通过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促进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分化,该复合物也能够与早期B细胞因子2(Ebf2)起作用以增强产热基因如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lnc-BATE1是棕色脂肪组织形成和结合异质核核糖核蛋白U (hnRNPU)以发挥产热作用所需的调控因子;lncRNA SRA能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结合并增强PPARγ活性及其他多种途径,促进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进一步调控脂肪的功能。作者对lncRNAs的基本特征、作用机制及其研究方法等,以及国内外对于脂肪发育相关lncRNAs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索lncRNAs对脂肪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