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P1、P3、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7%、4.3%、3.8%;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异黄酮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2处理总异黄酮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硫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大豆脂肪酸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通过施用硫素,揭示其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寻找3个基因型品种最佳施硫水平。选用‘黑农37’(HN37)、‘黑农44’(HN44)‘黑农48’(HN48)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成熟大豆籽粒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同一处理不同品种NH44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同一品种不同处理S3条件下各脂肪酸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并且在S3条件下,HN37和HN48籽粒中出现了微量的豆蔻酸;HN44籽粒中亚油酸和硬脂酸2种脂肪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品种;HN48籽粒中油酸的含量最高;HN44、HN48和HN37三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量有利于提高大豆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硫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皂甙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皂甙的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黑农48’(高蛋白)、‘黑农37’(中间型)和‘黑农44’(高油)3种大豆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每个品种设4个处理组(即每kg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 g,即S1、S2、S3、S4)。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成熟大豆籽粒皂甙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农48’在S2条件下皂甙含量最高,‘黑农44’和‘黑农37’均在S3水平下皂甙含量最高,但‘黑农37’S1~S3水平表现不明显。过高硫素含量会降低大豆皂甙含量,不同基因型大豆对硫素敏感度不同,合理适量的施用硫肥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皂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此试验主要研究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探索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膳食纤维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纯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纯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酶-重量法测定了不同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同一品种P3处理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大豆品种P3处理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45%、4.86%、7.65%,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3处理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总膳食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硫是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与大豆膳食纤维代谢密切相关,确定最佳施硫量,对改善大豆品质,提高大豆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3个主栽大豆品种,‘黑农37’(HN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HN44,高油品种)、‘黑农48’(HN48,高蛋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4个处理组(即每Kg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即S1、S2、S3、S4)。采用酶-重量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膳食纤维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 HN48和HN37在S3处理含量最高,HN44在S2处理含量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在4个施硫条件下均表现出HN48含量最高,其次是HN37和HN44;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中,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峰值出现在HN37的S3水平下;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膳食纤维含量有影响,合理适量的施硫可有效提高大豆籽粒膳食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期施硫对夏玉米硫积累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时期施硫对夏玉米植株硫积累和籽粒品质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对高产夏玉米(‘农大108’和‘金海5号’)进行不同时期(一次性基施,分别与大喇叭口期、开花期分期施)等量施硫(40 kg/hm2)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肥力条件下一次性基施、基施和开花期施硫肥均显著提高植株硫积累量;各器官中叶片硫积累量最高,穗轴积累量最低。各时期施硫处理显著提高‘金海5号’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硫肥100%基施和硫肥50%基施+50%开花期分别高于对照21.0%和15.5%,而对‘农大108’影响不显著;各时期施硫处理对两品种籽粒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豫西不同基因型烤烟香气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西不同基因型烤烟香气成分和评吸质量的评价,分析其中存在优劣差异,为指导烟区品种资源合理搭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内标定量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用单料烟感官评吸评价法,综合分析豫西不同基因型烤烟的内在质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总香气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洛阳4号’、‘中烟100’、‘K326’、‘云烟202’和‘长脖黄’。不同基因型新植二烯含量与香气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苯丙氨酸类含量最高的基因类型是‘K326’,其次是‘中烟100’和‘洛阳4号’;棕色化产物类含量最高的基因类型是‘中烟100’,其次是‘洛阳4号’,‘长脖黄’含量最低;类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类含量最高的是‘洛阳4号’,其次是‘中烟100’。不同基因型的评吸评价结果是:中下部叶片以‘中烟100’评吸总分最高,其次是‘洛阳4号’,‘长脖黄’较差;上部叶片以‘洛阳4号’评吸总分最高,其次为‘中烟100’,‘K326’较差。豫西地区适合主推‘中烟100’和‘洛阳4号’品种,合理搭配‘云烟202’、‘K326’,淘汰‘长脖黄’。  相似文献   

8.
普通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西省中部地区是山西小麦生产的重要地区,了解该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骨干亲本的籽粒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基因型特点,对进一步选育富含铁、锌等元素的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了17个小麦品种的铁、锌、锰和铜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4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铁、锌、锰和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19 mg/kg、29.30 mg/kg、38.44 mg/kg和6.89 mg/kg。其中,‘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和‘冬黑10号’的铁含量大于45 mg/kg,‘太10604’的锌含量最高为42.98 mg/kg,‘河东乌麦526’和‘冬黑10号’锰含量高于45 mg/kg,‘晋麦66’和‘冬黑10号’铜的含量较高,均高于8.50 mg/kg。籽粒中锰与铁、锰和锌元素含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锰和锌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9,其他各元素间相关不显著。可以从小麦主栽品种中筛选高矿质元素含量的基因型,‘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冬黑10号’和‘太10604’ 4个品种可作为进行籽粒富含铁、锌矿质营养小麦遗传改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9.
大豆7S球蛋白亚基组成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7S球蛋白亚基组成各异的稀有大豆种质为试材, 分析大豆7S球蛋白亚基组成对大豆营养品质性状的影响, 探索优质大豆品种选育的新思路。结果表明, 大豆7S球蛋白亚基组成对蛋白质、脂肪、蛋脂总量以及除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外的15种氨基酸和5种脂肪酸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对大豆籽粒内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另外, 各种亚基缺失型大豆材料的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含量与该系统内正常型大豆材料的相应指标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豆腐是在豆乳中加入钙盐或镁盐,加热凝固形成的一种水基蛋白质凝胶体。豆腐凝胶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大豆的品种、大豆蛋白含量、大豆蛋白组成、豆腐加工条件及凝固剂的使用等。论述大豆球蛋白亚基的组成对豆腐凝胶形成的影响。大豆球蛋白(11S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球蛋白)可影响豆腐凝胶的形成,相对于7S球蛋白,11S球蛋白对豆腐凝胶形成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同时缺失7Sα'和11SA4亚基,生产出的豆腐凝胶特性较好,有目标性地选取适宜基因型的大豆品种,有利于生产出品质更高的豆腐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在干旱环境下提高空气湿度能否减弱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损伤,对受试材料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环境的温湿度,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土干气湿(DH)、土干气干(DL)、土湿气湿(WH)、土湿气干(WL)4个处理组,进行一段时间的干旱,随后复水作业至W水平。通过对不同处理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等的测定,研究不同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对大豆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大体上都是WH>WL>DH>DL。随着干旱程度加剧,植物生命活性变弱,数值逐渐下降。气孔关闭是光合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土壤湿度是植物生长的显著限制因子,提高空气湿度能对植物的干旱损伤起到缓解作用。复水后处理组能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空气湿度高环境下复水后恢复较低湿的快,较之耐旱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大豆贮藏蛋白主要成分是7S和11S球蛋白,大豆贮藏蛋白组分及其亚基组成决定了蛋白质的品质和加工特性。本研究选用134对细胞核SSR标记,对166份栽培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基因分型,运用一般线性回归(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和复合线性回归(mixed linear model, MLM)方法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定位大豆蛋白亚基的相关基因。结果表明,2年均检测到的且与蛋白亚基相关联的SSR位点有14个,以MLM方法检测到5个SSR位点(Sat_062、Satt583、Satt291、Satt234和Satt595)与蛋白亚基相关联;7S组分各亚基变异程度较大,是引起11S/7S变异的主要原因;表型变异较大的亚基可能因为相关基因进化中发生重组较多,LD衰减距离较小,导致检测到较少的相关位点。本研究结果对蛋白亚基相关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大豆品种的推广种植潜力,以‘东农252’、‘黑农48’、‘黑农35’、‘黑农34’4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短日照条件下,分析各大豆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叶面积、根干重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短日照显著降低4个品种大豆的株高、叶面积、根干重,除‘东农252’外,也显著降低了单株荚数。大豆品种差异极显著影响株高性状的短日照敏感性,对单株荚数、叶面积、根干重性状影响不显著。性状差异极显著影响‘东农252’、‘黑农48’的短日照敏感性,显著影响‘黑农34’的短日照敏感性,对‘黑农35’影响不显著。各性状的短日照敏感性差异为根干重>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相对其他大豆品种,‘东农252’各农艺性状短日照敏感性最强。4个大豆品种的短日照敏感性差异与其种植范围大小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评估大豆品种推广种植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为培育高抗灰斑病品种挖掘优良种质资源。以1164份大豆资源(国内915份、国外145份和野生104份)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病菌条件下鉴定材料抗病性。1164份供试材料灰斑病病情指数平均为52.2%,遗传变异系数为23.9%;64.9%的品种具有灰斑病抗性;抗性最高的是‘承豆6号’,病情指数为10%;国外品种资源群体对灰斑病抗性高于野生高于国内;国内13个省份的供试材料中黑龙江群体材料对灰斑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平均病情指数为52.0%;在黑龙江品种资源的7个主要类型中,‘垦农号’系列群体表现对灰斑病最高的抗性,93.8%品种对灰斑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其次是‘垦鉴豆号’系列和‘绥农号’系列,抗病性品种占比分别为88.2%和85.7%;同时筛选出10份对灰斑病高抗的黑龙江品种分别为‘垦农19号’、‘垦农17号’、‘黑农43号’、‘黑农47号’、‘垦鉴豆4号’、‘垦鉴豆33’、‘绥农11号’、‘绥农12号’、‘绥农15号’和‘东农43号’。大豆种质资源灰斑病的抗病性保留着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高抗品种可以作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5.
鼓粒期干旱对春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大豆生育后期合理灌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试验在2016—2017年采用8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于收获后用Foss1241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并进行产量计算,以此探讨鼓粒期干旱对春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鼓粒期干旱条件下,‘黑农37’蛋白质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合丰46’变化最小;‘黑农61’脂肪含量升高最为明显,‘绥农29’脂肪含量升高幅度最小;‘黑农65’百粒重下降最为明显,‘黑农45’百粒重下降幅度最小;‘黑农65’产量降低幅度最大,而‘黑农44’、‘黑农37’和‘黑农45’产量降低幅度均较小。本试验表明,鼓粒期干旱会使大豆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百粒重下降,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收获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油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的收获期试验,来研究收获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收获的方法对6个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进行油分分析,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试验表明,收获期对大豆油分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从初熟期开始,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各品种油分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6个品种的油分含量变化幅度为0.37-0.87个百分点,每个品种都有一个最佳的收获时期以获得最高的油分含量,但油分含量变化情况和品种的生育期相关性不大,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播期对产量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四个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黑农44、垦农19、合丰48号和合丰47号产量变化较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两个早熟品种的产量变化较小,不显著,产量变化总体趋势是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收获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