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作物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密切相关。为科学指导安麦 13 的生产应用,为安阳市小麦安全生产和营养育种提供参考,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永和试验基地开展安麦 13 对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的积累特性研究,分析成熟期小麦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结果表明:安麦 13 成熟期籽粒中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含量分别为 28.97mg/kg、31.89mg/kg、17.59mg/kg、3.03mg/kg。安麦 13 成熟期根、叶、籽粒中的铁、锰、锌、铜含量和分布系数高于茎和壳,不同器官对铁、锰、锌、铜的富集转移能力各有不同。铁、锰的生物富集系数较低,锌、铜在根、叶、籽粒中的生物富集系数大于茎、壳。铁的转移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籽粒 > 叶 > 茎 > 壳,锰的转移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叶 > 籽粒 > 茎 > 壳,锌、铜的转移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籽粒 > 叶 > 壳 > 茎。植株中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冀西北冬麦北移适宜播期和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明确冀西北冬麦北移的适宜播期和品种,选用3个冬小麦品种(‘京冬1号’、‘苏引6号’和‘02铁品5’),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越冬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08年9月23日为播种期的小麦越冬性和产量最高,播期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多少决定产量高低,播种越晚影响越明显;‘02铁品5’与‘苏引6号’产量极显著高于‘京冬1号’。通过对2005-2010年的冬前积温进行分析,认为冀西北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20日至9月25日左右,同时,应根据气候及品种特性进行适当调整,即较暖地区可适当延后,冷凉地区要适当提前;生育期短、冬性弱的品种要适当晚播,生育期长和冬性强的品种可适当早播;播期推迟时,要适当加大播种密度,以弥补越冬性差造成的群体不足。  相似文献   

3.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P1、P3、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7%、4.3%、3.8%;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异黄酮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2处理总异黄酮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条件下,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在225~300 kg/hm2范围内,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麦‘兰考矮早8’籽粒产量的形成均以花后绿色器官光合同化为主,其次才是花前积累干物质的再动员分配。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籽粒产量的形成较多穗型品种‘烟农19’更依赖于花后绿色器官同化,积累干物质再运转分配只占籽粒产量的15%左右。两种穗型品种小麦花前贮存物质再动员分配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都随着氮肥后移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运转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呈降低趋势。综合物质运转和产量表现,‘烟农19’施氮量300 kg/hm2,基追比例5:5时较适宜;‘兰考矮早8’施氮量262.5 kg/hm2,氮肥基追比例7:3时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利用蓝矮败选育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种山农蓝麦1 号,2020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审麦20206033),是山东省审定的第1 个营养功能性蓝色籽粒小麦品种,其籽粒钙、铁、锌、钾、镁、锰含量分别比普通小麦高12%~130%,维生素E、维生素B 含量高,富含多种色素,花青素含量4.72mg/100g,抗氧化能力强,适宜功能性食品的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显微结构与抗倒强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探讨茎秆抗倒性的微观结构及生理特性,采用田间与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以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常规小麦品种和有推广前途的杂交小麦为试材,从小麦的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等方面综合分析小麦茎秆的抗倒伏性。结果发现,株高较低、茎秆重心高度下降、基部节间短粗的小麦品种倒伏指数较小,且秆壁较厚,茎秆截面积较大。通过显微观察可知,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茎秆内大维管束数量较多,分别为41.8个/茎和37.7个/茎,而小维管束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2.7个/茎和21.0个/茎。同时发现,茎秆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周麦1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灌浆后期茎秆活力较强,特别是矮秆品种‘百农矮抗58’,茎秆活力值达到了49.33 mg/(g?h),且与其他品种相比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综合分析可知,‘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抗倒性较强,但茎秆活力与抗倒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PEG处理下青海栽培小麦萌发期及幼苗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给青海小麦抗旱性育种提供依据,以7个青海省培育并已大面积推广的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经过渗透胁迫处理(20% PEG6000),研究小麦萌发期胚芽鞘长度及萌发率的变化和幼苗期部分生化指标(脯氨酸、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处理后,小麦萌发期胚芽鞘生长缓慢且萌发率低;幼苗期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升高,CAT活性上升。初步判断出7个品种的抗旱性为‘小红麦’、‘阿勃最强’;‘乐麦5号’、‘互麦11’和‘山旱901’次之;‘互助红’和‘互麦15’抗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8.
彩色小麦主要理化参数的分布分析及分层制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志成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107-113
为了尽快推进彩色小麦的产业化进程,满足人们对营养型谷物的需求,实现食品营养天然、食用安全可靠。通过采用分层碾磨制粉技术和小麦抗粉碎硬度指数测定方法,研究彩色小麦的营养分布及硬度对各部分营养分离制粉的影响。结果表明,彩色小麦的氨基酸总体含量高于普通白小麦13.91%~23.32%,而其主要营养元素Se、Zn、Fe、Ca与普通白小麦比较,‘中普黑麦1号’和‘中普绿麦1号’锌、铁、钙含量比普通白小麦偏高,而‘中普紫麦1号’则普遍偏低,特别是‘中普绿麦1号’铁和钙的含量比较突出,分别高于普通白小麦的371.80%和102.86%。同时发现彩色小麦的结构营养分布等同于普通小麦,其果皮、种皮、糊粉层和胚芽具有丰富的营养。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彩色小麦属营养型小麦,采用分层碾磨分离技术基本实现营养分离工业化加工的目的,同时发现影响营养分离加工的关键因素是小麦的硬度。该研究为彩色小麦营养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小麦光合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选用豫北地区适宜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以高产潜力品种‘豫麦49-198’,‘兰考矮早8’,‘周麦22’、‘豫农202’、‘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进行不同品种小麦光合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豫麦49-198’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合产物积累量较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最低;‘兰考矮早8’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上均占有优势,但产量因素中穗数较低;‘周麦22’不仅光合能力和籽粒灌浆能力较高,产量因素也达到较大程度的协调;‘豫农202’在穗数上占有优势,但是光合能力较低,千粒重低;‘偃展4110’的产量因素也较为协调,但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能力低。综上,‘周麦22’产量结构较为协调,在提高小麦的产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是高产超高产适宜推广的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0.
黑小麦河东乌麦526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东乌麦526(2n-42)属冬性黑小麦品种,颖壳白,籽粒黑色,硬质,现代营养分析表明:乌麦526较普通小麦含更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经在运城、永济、稷山、临猗等地试种,表现出农艺性状稳定,产量高与普通小麦示范品种差异不大,抗性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豫北冬小麦产量及子粒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兰考矮早8、豫麦49-198和平安8号为材料,设置5个氮素水平(0、120、180、240、360kg/hm 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豫北冬小麦子粒产量及其N、P、K、Ca、Mg、Fe、Mn、Cu、Zn、B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子粒中N与B(r=0.879)、N与Mg(r=0.858)、Mg与Zn(r=0.871)、Mg与B(r=0.877)含量间相关系数较高。施氮显著提高了子粒N、Ca、Fe、Cu、Zn、B含量,K、Mg含量受施氮量影响较小,但P和Mn含量明显下降。兰考矮早8子粒中各种矿质元素(除B外)含量明显高于平安8号,豫麦49-198介于二者之间。施氮在提高小麦子粒产量的同时降低了P/Ca、P/Mg、P/Fe和P/Zn的值,增强了Ca、Mg、Fe、Zn的生物有效性。此外,研究发现施氮量达到180kg/hm 2后,继续增施氮肥小麦产量难以提升。可见,合理的氮肥管理可以提高豫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及子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过量施氮不仅难以提高子粒产量,还会降低子粒P和M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掌握织金县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水平,通过适当调控土壤,利于红托竹荪生长,也可为红托竹荪的营养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基地土壤-红托竹荪矿质元素钾(K)、钙(Ca)、铁(Fe)、锌(Zn)、硒(Se)的测定,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大小为Fe>K>Ca>Zn>Se,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K>Ca>Fe>Zn>Se;富集能力最强的为钾元素;基地土壤-红托竹荪间的矿质元素相关性统计显示矿质元素Fe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Ca)-红托竹荪(Ca、Zn)、土壤(Se)-红托竹荪(Se)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K)-红托竹荪(Fe、Zn)、土壤(Fe)-红托竹荪(Fe)为显著正相关(P<0.05)。基地土壤间矿质元素的相关关系为:K-Fe、K-Se、Ca-Zn呈极显著正相关;K-Ca、Ca-Se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Ca-Fe、K-Fe呈极显著负相关。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K-Zn、Ca-Fe呈显著正相关;K-Ca、K-Fe、Ca-Zn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矿质元素则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土壤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钾、钙元素可能促进红托竹荪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竹荪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Investigations on concentration of mineral elements including Fe and Zn in wheat grains are important for human health. Two hundreds and sixty-five cultivars and advanced lines were collected and sown at Anyang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in season 2005–2006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major mineral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wheat grain. Twenty-four selected cultivars were also planted at seven representative locations in seasons 2005–2006 and 2006–2007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enotype, environment, and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n mineral element concentrations. The 265 genotypes displayed a large variation for all mineral elements investigated including Fe and Zn, ranging from 28.0 to 65.4 mg kg−1 and 21.4 to 58.2 mg kg−1 for Fe and Zn, with mean values of 39.2 and 32.3 mg kg−1, respectively. Jimai 26, Henong 326, and Jingdong 8 displayed high Fe and Zn concentrations, and Jimai 26 and Henong 326 also display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u, Mg, K, P, and protein content. Jingdong 8 is the most promising leading cultivar for increasing Fe and Zn concentrations. All mineral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cluding Fe and Zn we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 effects. Production of high Fe concentration can be best secured at Jiaozuo and Jinan, and high Zn concentration can be best secured at Jinan and Xuzhou, since samples from these locations in the two seas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Fe or Zn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locations. High and significant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on all mineral element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observed, with ratios of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to genotype variances all larger than 1.20. Grain Fe concentration was highly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Zn, indicating a high possibility to combine high Fe and Zn traits in wheat breeding. It also indicated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ncentrations of Fe, Zn, and protein content.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主要亲缘种籽粒的Fe、Zn、Cu、Mn含量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志  田纪春  姜小苓 《作物学报》2007,33(11):1834-1839
以19份小麦亲缘种及普通小麦中国春为材料,测定比较了籽粒的Fe、Zn、Cu、Mn含量,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e、Zn、Cu、M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0.94、34.89、6.96和33.21 μg g-1,其改良潜力分别为121.94%、40.46%、41.17%和73.03%。根据Fe、Zn、Cu、Mn含量将供试材料均分为高、中、低3类,其中塔城高拉山小麦Fe含量高达124.32 μg g-1,为富Fe材料。富Zn材料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等6个品种(系),均值为49.91 μg g-1。富Cu材料有分枝小麦和小黑麦(8X),均值为8.66 μg g-1。富Mn材料为斯卑尔脱小麦,含量高达63.85 μg g-1。不同倍性染色体倍性材料间,Fe、Zn和Mn含量均以四倍体小麦最高,Cu含量以八倍体小麦最高。不同染色体组间,AABB染色体组材料的Fe、Zn和Mn含量最高,其次是AA染色体组材料,Cu以AABBDDRR染色体组最高。这些结果可为小麦营养品质育种的亲本选择和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古树土壤主要矿质元素特征及对古树健康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北京地区典型古树群内的侧柏土壤常见矿质元素的特征,以地坛、香山、永陵、庆王坟的侧柏古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区域和不同级别土壤矿质元素(钙、镁、锌、铁)特征以及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特征与古树健康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侧柏土壤钙、锌和铁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镁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古树级别下土壤锌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余3种矿质元素无显著差异。古树健康等级与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钙、铁对古树健康程度的响应趋势为随古树健康等级的上升,钙含量先增加后减小;镁含量与古树健康等级呈负相关性,镁含量越小,古树健康等级越高;锌含量与古树等级呈正相关。北京地区侧柏古树土壤钙、镁、锌、铁含量较高,均为中等变异;镁含量与古树健康等级呈负相关关系,锌含量为正相关关系,其余2种元素为先正后负的关系。明确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与古树健康等级的关系对古树的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铁、锰、铜、锌、镁、钙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糙米中Fe、Zn、Cu、Mn、Mg、Ca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后,水稻籽粒中Fe、Zn、Cu、Mn、Mg、Ca的含量迅速降低,开花10天后降速变缓,20天后趋于稳定;就花后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而言,6种矿质元素中以Ca的变幅最大,Mg的变幅最小,供试品种中籼型品种滇屯502的变幅明显大于粳型品种合系39;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C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与6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的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其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较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早而短。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燕麦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的多样性,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燕麦种质铜(Cu)、铁(Fe)、锌(Zn)、镁(Mg)和钙(Ca)元素的含量,进行遗传变异、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Cu、Fe、Zn、Mg和Ca元素含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22,平均变异系数为29.775%。筛选到Cu含量高的种质有休眠燕麦、加5、坝莜1号、YS0404、v5和v18;Fe含量高的种质有太丰、夏莜麦、9418、蒙燕2号和shadow;Zn含量高的种质有ハヤテ和坝莜9号;Mg含量高的种质有ハヤテ和莜麦4400;Ca含量高的种质有v18、鉴19和白燕7号。Zn、Fe、Mg的含量均较高的种质有ハヤテ、6518、加9、MARION、坝莜8号、晋燕2004、坝莜9号和品五。燕麦种质Cu与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与Fe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英华  周顺利  张凯  王志敏 《作物学报》2008,34(9):1629-1636
为了解小麦籽粒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调控机制及其与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以9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 通过开花后减源(去叶、穗遮光)、减库(去50%小穗)处理, 分析了成熟籽粒中Fe、Zn、Mn、Cu等微量元素含量与籽粒重、蛋白质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并探讨了籽粒微营养素积累的源库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籽粒中Fe、Zn、Mn、Cu、蛋白质含量和籽粒重均在品种间和源库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去叶源不仅使籽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而且使籽粒Fe、Zn、Mn和Cu含量明显降低; 穗遮光使籽粒重显著降低, 蛋白质含量略有提高, 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因品种和元素类型而异, 总体趋势为Fe、Zn和Cu含量增加, Mn含量降低; 去小穗减少库, 使各品种剩余籽粒粒重略有增加, 而蛋白质含量提高, 籽粒Fe、Zn、Mn和Cu含量均较大幅度提高。籽粒Fe、Zn、Mn和Cu含量主要受各元素供源的限制, 不同元素受供源影响程度不同, 且与品种基因型有关。籽粒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及其与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说明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与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存在同步提高的可 能性。  相似文献   

19.
籼型黑米稻粒形性状与其中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 分析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粒形性状与其中矿质元素Fe、 Zn、 Mn和P含量间的多种遗传相关性. 结果表明, 籼型黑米粒重、粒长、粒宽、粒长/粒宽与其中Fe、 Zn、 Mn和P含量除存在明显的表现型相关和基因型相关外, 尚存在较明显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直接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外源N、P、K肥对扁桃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明N、P、K肥对扁桃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给新疆扁桃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 2009—2010连续2年在结果期扁桃园内萌芽前分别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N、P、K肥,在扁桃果实膨大期采集叶片,通过对其中N、P、K、Ca、Mg、B、Zn、Fe、Mn、Cu 10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施N、P、K肥能分别提高叶片中相应元素的含量,其中N还促进P、B、Fe、Zn、Cu的吸收,但与K、Ca、Mn发生拮抗;P促进了N、K、Mg、Mn的吸收,但与Zn、Fe发生拮抗;K促进了B、Fe、Zn的吸收,但与N、P、Ca、Mg发生拮抗。土施不同浓度梯度N、P、K肥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扁桃叶片中N、P、K含量,且施用量和叶片吸收的元素含量间存在线性关系,而N、P、K肥对扁桃叶片中其他9种矿质元素含量分别形成促进和拮抗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