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虫食率的影响,2003-2005年在黑龙江龙镇农场采用两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3年的连作大豆虫食率结果表明,茬口主效应和施肥主效应的互作对连作大豆虫食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二者互作的各组合虫食率变化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施肥主效应对连作大豆虫食率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影响,但施肥类型和施肥量对连作大豆虫食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规律性;2003年和2004年茬口主效应对连作大豆虫食率影响不显著,但2005年茬口主效应对连作大豆虫食率有极显著影响,从3年分析结果看,大豆茬上连作大豆的虫食率都相应高于同年苜蓿茬和玉米茬上连作大豆的虫食率,说明连作大豆年分越长,虫食率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作物茬口对缓解大豆连作危害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对缓解连作大豆危害的效果。结果表明:苜蓿茬连作2 a和3 a大豆产量比玉米茬连作2 a和3 a大豆产量分别增加8.4%、6.6%,比3 a和4 a连作大豆产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6.7%和27.5%;玉米茬连作2 a和3 a大豆产量比3 a和4 a连作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6.9%和19.6%,差异极显著。与3 a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2 a大豆的株高分别极显著增加19.5 cm和13.8 cm;苜蓿茬的单株粒重比玉米茬和3a连作大豆处理增加3.6 g和4.3 g,差异极显著。与4 a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 a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23.7 cm和17.1 cm,差异极显著,苜蓿茬比玉米茬上连作3 a大豆株高显著高6.6 cm;苜蓿茬比玉米茬和4 a连作大豆处理单株粒重增加2.1 g和7.8 g,玉米茬比4 a连作大豆处理单株粒重增加5.7 g,差异均极显著。可见,苜蓿茬口对缓解大豆连作危害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两个抗孢囊线虫品系84—783、CN210与当地感病的大豆品种绥农6号配制成84—783×绥农6号和绥农6号×CN210二个组合,在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自然感染条件下,分析这些组合的F2代抗感病植株分离比例。结果表明,84—783、CN210的抗性基因对绥农6号的感病基因是隐性的,三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84—783×绥农6号和绥农6号×CN210两个组合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表观收获指数、粒茎比等七种转化系数及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表现收获指数的选择,获得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粒茎比和产量的增益.表观收获指数在大豆育种中(尤其是高光效育种)可作为衡量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美国伊利诺、依阿华、印第安纳州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庆喜 《大豆科学》1989,8(3):309-314
本文分析了伊利诺、依阿华、印第安纳三州四十年来培育的大豆品种系谱,目的是:1)了解这些大豆晶种的演变、遗传改良特点。2)了解这些大豆品种亲缘关系,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NaCl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0.5%、1.0%、1.5%、2.0%等4种浓度的NaCl溶液浸种24 h,以蒸馏水(CK)为对照,测定水稻‘空育131’种子的发芽指标与幼苗生长状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发芽能力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大,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各个处理浓度浸种对幼苗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水稻种子萌发能忍耐的NaCl处理浓度为0.5%以下,高于0.5%的NaCl对水稻发芽起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萌发24小时的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共48份材料的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进行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三种类型大豆的 PGM 同工酶谱带清楚,并且存在差异;b.野生、半野生大豆都呈现 B 型谱带,栽培大豆既呈现 A 型谱带,也呈现 B 型谱带;c.A 型谱带有5条带,B 型谱带有4或5条,但迁移率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9.
稳定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变异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变异的对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薛庆喜,姚远大豆孢囊线虫是一种两性繁殖的二倍体(2n=18)生物。通过本身群体的寄生性基因进行遗传重组而寄生在寄主上。大豆孢囊线虫有着广泛的寄主,国外报道这种线虫的寄主植物有170多种,但主要...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8月 1 6日 ,由农业部科教司主持的重点项目“大豆密植高产品种及栽培技术”鉴定会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鉴定委员们在听取项目主持人报告 ,审查项目资料 ,观看项目录相之后 ,经过认真地讨论一致认为 :一、该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造 ,将美国矮秆、平作密植栽培技术嫁接到我国固有耕作制上 ,形成了“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一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既吸收了引进技术的长处 ,又继承了我国固有耕作制的优点 ,使这项技术更适合我国的生产实际。二、增产效果显著 ,经济效益明显。三种栽培模式平均增产 2 3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