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网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3份不同省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弱毒株系SMV1和强毒株系SMV3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SMV1株系的大豆新品种(系)有95份,占参试材料的92.2%,抗SMV3株系的品种(系)有53份,占参试材料的51.5%;兼抗SMV1和SMV3的有51份,占参试材料的49.5%,其中高抗SMV1和S...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棉花抗病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对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80份次陆地棉新品种(系、组合)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对48份次新品种进行了抗黄萎病鉴定。抗枯萎病鉴定结果:有13份次品种抗枯萎病,占鉴定材料的16.25%;50个品种耐枯萎病.占62.50%;17个感枯萎病,占21.25%。抗黄萎病鉴定结果:有3个抗病,占鉴定材料的6.25%;41个品种耐黄萎病,占占85.42%,4个感黄萎病,占8.33%。与往年相比,新品种的抗病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2012年,应用病土盆栽方法,对来自于6个省市的38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鉴定材料主要选于吉林省25份、黑龙江省2份、辽宁省5份、山西省3份、河北省1份、北京2份。鉴定结果未发现有抗病材料,表现中抗的材料1份,占总数的2.63%;表现中感的材料10份,占总数的26.32%;表现感病材料27份,占鉴定总数的71.05%。  相似文献   

4.
冬瓜枯萎病病原鉴定及种质资源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自然发病状态下,对36份来自国内外的冬瓜种质资源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数的19.4%;11份材料表现中抗,占总数的30.6%;10份材料表现轻抗,占总数的27.8%;8份材料表现感病,占总数的22.2%;不同冬瓜种质资源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枯萎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不同;研究发现,不同皮色的冬瓜资源对枯萎病的田间抗病性也明显不同,其中黑皮冬瓜资源最为抗病,其次为粉皮冬瓜资源,而青皮冬瓜对枯萎病的抗性较差;通过对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及对瓜类作物的致病性测定研究,将引起广西冬瓜枯萎病的病原鉴定为尖镰孢冬瓜专化型.  相似文献   

5.
兼抗黄瓜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育种材料苗期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苗期复合接种法对44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接种鉴定结果表明,44份材料对枯萎病均表现为高抗或抗病;14份材料抗角斑病,2份表现感病,其余均为中抗类型;只有2份材料抗黑星病,其余均为高度感病或感病。同时兼抗3种病害的材料只有1份,占2.3%;兼抗枯萎病和角斑病的材料15份,占34.1%,兼抗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材料只有2份,占4.6%。  相似文献   

6.
广东优质水稻新品种(系)抗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东省1991~1997年育成的619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稻瘟病菌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大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性频率达80%以上的广谱抗瘟性品种158份,占25.5%;抗性频率60%~79.9%的222份,占35.9%;抗性频率小于59.9%的有239份,占38.6%。绝大部分广谱抗性品种在病区大田中表现优异的抗瘟性。对78个苗头广谱抗性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品种(系)的抗源主要来自三黄占2号、青六矮1号、粳籼89和28占。三黄占2号和青六矮1号年际间的抗性均相对稳定,粳籼89的抗性下降显著,抗A1小种广谱抗性中间材料28占及其衍生抗性品种(系)有望成为广东优质稻抗瘟育种的新抗源及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7.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筛选抗大斑病种质资源,为选育抗病玉米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2018—2019年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2种方法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大斑病抗性鉴定,以最高级别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5份(23.44%),抗病自交系14份(21.88%),中抗材料21份(32.81%);自选的41份自交系中80.49%为抗性材料;所有材料中,中抗材料所占比例最大.[结论]气候和品种是影响大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只有经过更严格的筛选,才能选育抗大斑病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客观反映大豆种质资源对茵核病的抗病水平,排除环境、土壤、年份、生态区和接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作为抗病指标,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的盆栽场及病圃内进行了大豆种质资源抗茵核病的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抗病品种2份,占试验材料的3.2%;中抗品种1份占所鉴定材料的1.61%,低抗品种29份占所鉴定材料的46.77%,低感品种20份占所鉴定材料的32.26%,中感品种6份占所鉴定材料9.68%,高感品种4份占所鉴定材料的6.45%。试验结果为大豆菌核病抗原大规模准确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288份玉米种质资源普通锈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288份玉米农家种和自交系对普通锈病的抗性差异,于2018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榆中园艺场通过田间自然感病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288份种质资源中,未发现高抗(HR)材料;表现抗病(R)的材料有33份,占11.46%;表现中抗(MR)的材料有95份,占32.99%;其余116份和44份表现感(S...  相似文献   

11.
鉴定与筛选来自国内外938份蚕豆种质对赤斑病(Botrytis fabae Sard.)的抗性,结果表明:中抗品种96份,占总数10.23%;中感品种386份,占41.15%;感病品种295份,占31.45%;高感品种161份,占17.16%.中抗品种来自蚕豆赤斑病常年发生严重的浙江、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品种抗性类型与该病引起产量损失、粒色和粒型大小的关系分析显示,中抗品种在该病流行年份,不施药防治也能保持较稳定的产量,说明能基本控制该病流行为害;中抗品种的籽粒以中粒型为主,仅有极少数材料为大粒型,而且其粒色以绿色为主,乳白色和浅绿色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2.
棉花抗红铃虫品种选育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 2 0 0 0年 ,对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 14 0份次陆地棉材料在网室进行了抗红铃虫鉴定。结果表明 ,有 4 8份次材料高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 34.3% ;抗级材料 30份次 (占 2 1.4 % ) ;中抗级 30份次 (占2 1.4 % ) ;感虫 2 2份次 (占 15 .7% ) ;高感 10份次 (占 7.1%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辣椒是我国的大宗蔬菜作物.疫病是辣椒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春辣椒种植期多雨高湿的环境条件常导致辣椒疫病的高发、重发而显著减产,甚至绝收.选育并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筛选辣椒抗病品种,鉴定抗性种质材料,对抗病品种利用及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鉴于辣椒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成为辣椒提早上市的主流技术,但其对病害的影响效果并不明确.该研究有助于为更好地指导辣椒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辣椒种植基地疫病重发田块设置田间自然病圃,对283份辣椒材料进行疫病抗性鉴定.在参试的辣椒品种中随机选取10份辣椒品种进行避雨与非避雨栽培,比较辣椒疫病发生严重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羊角椒中的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该类供试材料的4.55%、14.77%、14.77%、22.73%、43.18%;小尖椒中的高抗、抗病、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58.97%、35.90%、2.56%、2.56%;线椒中的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32.14%、45.24%、13.10%、8.33%、1.19%;薄皮椒中的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3.23%、6.45%、16.13%、74.19%;色素专用椒中的高抗、抗病和中抗材料分别占27.27%、54.55%和18.18%;小圆椒中的抗病、中抗和高感的材料分别占57.14%、35.71%、7.14%;朝天椒中的高抗、抗病和中抗材料分别占56.25%、37.50%、6.25%.共获得DJZ-16等66份高抗材料,并鉴定出DJZ-1等65份高感材料.与非避雨栽培处理相比,避雨栽培对各参试品种均有控病及稳产效果,对辣椒疫病的最低防效在39.29%以上,增产达63.42%以上.[结论]不同类型的辣椒群体抗性差异明显,同一类型的品种间抗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以辣椒类型进行抗性分类,羊角椒和薄皮椒更易感病,色素专用椒和朝天椒抗性表现突出.避雨栽培的辣椒感染疫病严重度和为害损失显著低于非避雨栽培的对照处理,具有防病控病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抗稻瘟病基因Pib、Pi9、Pi2、Pi54和Pish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基因型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方法]利用该5个基因的分子标记及人工接种稻瘟病的方法对93份材料进行研究.[结果]包含3个、2个和1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19份(占20.4%)、25份(占26.9%)和28份(占30.1%)...  相似文献   

15.
82 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评价与抗性基因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利用水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通过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并结合9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了82份地方稻种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和携带的抗性基因.结果表明:在82份水稻材料中,宽抗谱和中等抗谱的材料分别有11份(13.4%)和55份(67.1%).携带Pia、Pita-2/Pita、Pita、Piz、Piz-t和Pik-h基因的材料分别占78.0%、76.8%、54.9%、50.0%、39.0%和35.4%;各有3个材料携带Pik基因和Pib基因,未发现携带Pik-m基因的材料.大部分供试材料含有2~5个抗性基因,随着抗性基因数量的增加,供试材料的抗病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153份抗源材料中筛选出免疫材料C39、15th12、唐麦4号、廓83-012等83份,占54.2%;筛选出高抗材料M8116、88-71-3、衡8116、R80149-0-7-5、冀8114选等25份,占16.3%;筛选出中抗材料M8007、中4、濮农3665、8003-14、B150-151等45份,占29.4%。这些抗性材料,一旦利用将会对我省的小麦白粉病抗病育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在早熟油菜产区种植的抗裂角油菜品种,推动早熟油菜产区机械化生产进程,本实验采用随机碰撞法对98份早熟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抗裂角指数(SRI)测定,并结合相关农艺性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RI变异系数为41.38%;SRI≥0.4(具有抗裂角能力)的材料占68.4%.98份材料被聚为A、B、...  相似文献   

18.
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瘤黑粉病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8份,占鉴定总材料的23.5%;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8%;中抗材料7份,占鉴定材料的20.6%;感病材料15份,占鉴定材料的44.1%。利用F2群体对8份高抗材料进行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自交系Z17HEB-19、Z17HEB-29、Z17HEB-35和Z17HEB-38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我国玉米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及抗性遗传模式,为选育抗锈病鲜食玉米新品种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调查鉴定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并结合前期亲本材料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抗性遗传初步分析.[结果]在244份玉米杂交组合中,以中抗和感病品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56.56%和33.61%,而抗病和高感的杂交组合分别占9.02%和0.82%;在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3种不同类型杂交组合中,甜玉米组合总体抗性最差,该类型以感病品种最多,占54.55%,抗病水平品种只占3.64%.分析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抗病性发现,当父母本抗病性均为中抗水平以上时,其杂交组合主要表现为抗或中抗水平;其他抗性水平父母本杂交,出现感病后代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主要表现为中抗,缺乏高抗或免疫类型;甜、糯玉米抗锈病能力为数量遗传性状,属主效基因加修饰基因遗传模式;鲜食玉米抗性育种应选用中抗水平以上自交系材料.  相似文献   

20.
国家大区北方春大豆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对国家大区北方春大豆参试的36份材料进行了大豆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在防蚜网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1号和SMV3号株系。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36份材料中没有免疫的。接种SMV1号表现为抗的仅6份,占总数的16.67%,中抗的13份,占总数36.11%,中感的15份占41.67%,感病的1份占2.78%,高感的仅1份占2.78%。接种SMV3号表现为抗的仅2份占5.56%,中抗的2份占5.56%,中感的5份占13.89%,感病的15份占41.67%,高感的12份占3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