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8组复方中草药制剂体外抑菌作用效果,筛选对猪大肠杆菌抑菌作用较好的组方,试验选用21种单味中草药配伍组成8组复方(复方1:石菖蒲、五倍子、黄芩、菊花;复方2:石菖蒲、黄芩、大黄、金银花;复方3:大黄、黄芩、秦皮、艾叶;复方4: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复方5:马齿苋、白头翁、黄柏、五倍子、甘草;复方6: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黄柏、白芍;复方7:地榆、石榴皮、土茯苓;复方8:黄连、白头翁、木香、甘草),采用水煎法制备水提物,分别通过平板打孔法、2倍稀释法和平板接种法对从临床病例中分离的猪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及最小抑菌浓度体外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复方3、复方7对猪大肠杆菌为高度敏感,复方6为中度敏感,复方1为低敏,其他复方不敏感;复方3、复方7对猪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 L;复方1、复方6、复方8抑菌效果次之,最小抑菌浓度为500 mg/m L;复方5有抑菌效果,菌落数随药物浓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复方2、复方4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及复方组合对引起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用2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单味中草药及两种中草药复方组合对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进行抑菌试验测定其敏感性。结果表明: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25,20,25 mg/mL,对阴沟肠杆菌的MIC分别为50,40,50 mg/mL。三种单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抑菌效果依次为金银花石榴皮白头翁;三种单味中草药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抑菌效果依次为白头翁石榴皮金银花。石榴皮和金银花的中草药组合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8.74 mm,敏感;石榴皮和白头翁的中草药组合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7.84 mm,不敏感,但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效果;白头翁和金银花的中草药复方组合对两种致病菌均不敏感。说明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三种单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抑菌效果不明显,中草药复方组合的抑菌效果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14味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具有较好体外抑菌作用的单味中草药,为临床用药治疗大肠杆菌病以及开发中草药制剂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诃子、紫花地丁、苏木等14味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诃子、黄连、乌梅、苏木、五味子这5种药物抑菌效果较好,其中五味子、黄连效果最好,平均抑菌圈直径≥23.0 mm,MIC和MBC在15.63~31.25 mg/mL范围内。说明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不同的中草药抑菌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抗菌中草药筛选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常规中药敏感试验打孔法、平皿稀释法及试管法,选用地榆、黄连、知母、板蓝根、藿香等12种中药,对鸡O5型大肠杆菌、鸡未定型大肠杆菌和猪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地榆、板蓝根、黄连、大黄、乌梅对猪链球菌效果比较好。地榆、乌梅、大黄、黄连、蒲公英对鸡未定型大肠杆菌效果比较好,地榆、乌梅、大黄、知母、黄芩、对鸡O5型大肠杆菌效果比较好。其它药物对鸡未定型及O5型大肠杆菌和猪链球菌效果较差或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4种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体外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的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传统水煎法对4种复方中草药进行提取, 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大肠杆菌标准菌ATCC 2592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ATCC 25923的体外抑菌活性; 在测定复方中草药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作用。【结果】 泻心汤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最好, 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均为7.81 mg/mL; 三黄虎杖汤和黄连解毒汤次之, 其MIC和MBC为31.25~125 mg/mL; 清瘟败毒散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差: MIC和MBC均>250 mg/mL,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和三黄虎杖汤非常敏感, 其MIC和MBC为0.24~0.98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 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0.49、0.49、3.90和1.95 mg/mL。4种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与直接灭活作用较好, 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均在0.98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作用, 泻心汤和三黄虎杖汤在0.24和0.12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效果。【结论】 4种复方中草药中泻心汤的体外抑菌及抗PRRSV的效果最好, 其次是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 4种清热解毒复方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抗病毒活性, 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鱼腥草、五倍子、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黄连等8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对鸡源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分别采用煎煮法和乙醇浸提法获得单一中草药提取物,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进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的测定,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煎煮法所得的蒲公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其次是五倍子提取物;乙醇提取法所得的五倍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其次是鱼腥草提取物;煎煮法所得的五倍子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其次是板蓝根,而鱼腥草、连翘、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等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较差;乙醇提取法所得的五倍子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研究表明,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比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更好,其中五倍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不错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选取蒲公英、黄芪等24味中药及组成的两个复方制剂进行浸液制备。分别利用单味中药和两个复方制剂对致奶牛乳房炎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各种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蒲公英、复方制剂一、复方制剂二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板蓝根、黄连、连翘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同时按照奶牛的标准体重与中草药的参考给药量,制成浓度为1∶700,3∶700,9∶700的药敏片,和原液10倍浓度稀释药敏片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表明:溶酪葡萄球菌对鱼腥草、黄连、连翘、金银花敏感;缓慢葡萄球菌对蒲公英、鱼腥草、黄连、连翘、金银花敏感;乳房葡萄球菌对蒲公英、黄连、连翘、金银花敏感;少酸葡萄球菌对黄连、鱼腥草、连翘高敏;板蓝根对本试验中的四种病原菌均未产生抑菌效应。说明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黄连、连翘五种中草药可作为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药物继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20种单味中草药对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QHP-1株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平板琼脂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改良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QHP-1株对五味子、黄连、石榴皮、乌梅4种药物极敏,对五倍子、白头翁、黄芩、沙棘、鱼腥草、夏枯草、穿心莲、车前草、黄柏9种药物高敏,对公丁香、苏木、大黄中敏,对薄荷、陈皮、马齿苋、甘草4种药物不敏感。说明五味子、黄连、石榴皮、乌梅4种中草药可以作为防治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复方中草药复方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20种单味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进一步研发防治猪源沙门氏杆菌复方中草药制剂提供基础,试验利用水提法提取20种单味中草药有效成分,并调整中草药药液浓度为1 g/mL,利用牛津杯法测定20种单味中草药体外抑菌圈直径,并对有抑菌效果的中药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猪源沙门氏杆菌对诃子、苦参、黄连、白头翁、沙棘、酱败草、锦灯笼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连翘、金银花、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黄鳝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药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鳝出血病又叫败血症。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给黄鳝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试验在出现黄鳝败血症的养殖场病鳝体中分离到了嗜水气单胞菌,并选取大黄、黄芩、黄柏、黄连、五倍子、穿心莲、虎杖、金银花、杜仲、石榴皮、钩藤、板蓝根12种单味中药,采用纸片法对其做体外抑菌试验,从而评价中草药对该菌的抑菌效果,为以后开发中药制剂和黄鳝出血症的预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选择16种单味中草药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水煎煮法制备各单味中草药的水煎剂,通过琼脂扩散法和药敏纸片法测定各煎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抑菌效果,测量抑菌圈直径.琼脂扩散法测得各单味中药水煎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的抑菌效果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黄连>鲜白果>白头翁>地榆>石榴皮=黄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黄连>鲜白果=地榆=石榴皮>黄芩>甘草>白果仁>刺五加果>刺五加皮=黄柏.琼脂扩散法好于药敏纸片法.  相似文献   

13.
15种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黄连等15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应用1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大黄均对大肠杆菌O101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8,20.3 mm,其MIC值为7.813 mg/m 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黄柏、金银花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 mg/m L;而苦参、马齿苋、败酱草等不敏感,其MIC值为500 mg/m 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4.
20种中草药制剂抑菌试验初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选择20种不同的中草药制剂(煎剂,单方针剂、复方针剂)分别对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丹麦杆菌,猪大肠杆菌,采用纸片和抑菌法进行抑菌试验,表明,20种制剂对5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强弱不同,穿心莲针剂、草珊瑚针剂、板蓝根苦参复合液,板蓝根草珊瑚复合液对5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试验还表明,制剂的配方,工艺不同,其抑制细菌效果亦有差异,复方针剂抑菌效果比单方针剂有所增强,具有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防治大肠杆菌病的中草药,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和雏鸡大肠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对黄连解毒汤、白虎汤、清瘟败毒饮、银翘散、清营汤、五味消毒饮、桑菊饮、白头翁汤、双黄连口服液9种经典清热解毒方剂的体外、体内抗大肠杆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以上9种方剂煎煮液(浓度为1g/m 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85、0、18.44、17.30、18.64、0、17.74、0、18.12mm;9种药物试验组雏鸡平均存活率分别为29.6%、22.7%、17.8%、38.8%、36.0%、32.5%、34.2%、25.9%、31.1%,而攻毒对照组雏鸡平均存活率为14.6%。试验表明,黄连解毒汤、银翘散、清营汤、桑菊饮、双黄连口服液在体外、体内对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中草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水煎煮法提取大黄、黄连和黄芩等20种中草药活性成分,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草药提取物对4种常见病原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黄、黄连、黄芩、地锦草、石榴皮和白头翁等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和黄连的效果最好;大黄对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MIC为62.5 mg/ml;黄连、黄柏和白头翁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的MIC1.95 mg/ml,MBC为31.25 mg/ml;黄连、黄柏、大黄和柴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和黄柏的MIC分别为3.91和15.6 mg/ml。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具有药物较低、无耐药性、毒副作用较小等多种优点,复方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防治中.实验通过复方中草药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进行了外抑菌效果检测,自拟了5种复方中草药制剂,水煮法提取复方中草药药液,浓度为1 g/mL;利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6种复方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复方2、复方4和复方5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对鸽沙门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黄柏、连翘、诃子、黄芩、鱼腥草、金银花、五倍子、石榴皮、白头翁、板蓝根、大青叶、栀子、蒲公英、菊花、天葵、紫花地丁等17味单药以及5组复方水煎剂对鸽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各单味药物以及复方水煎剂对鸽沙门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石榴皮、黄芩、天葵等4味单药对鸽沙门氏杆菌敏感性极高,抑菌圈直径均在15 mm以上,MIC和MBC均为0.015 6~0.062 5 g/mL。5组复方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方5效果最好,MIC为0.015 6 g/mL,MBC为0.031 3 g/mL;方2、方3、方4次之,MIC、MBC均为0.031 3 g/mL;方1抑菌效果略差,MIC为0.062 5 g/mL,MBC为0.125 g/mL。说明五倍子、石榴皮等4味单药及由其组成的5组复方对鸽沙门氏杆菌均有中度或高度的抑菌作用,方5可作为临床防治鸽沙门氏杆菌病的备选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丁香等14味中药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体外抑菌试验。方法:选用14种中药(白芍、乌梅、苦参、蒲公英、丁香、黄连、山楂、黄柏、大黄、连翘、柴胡、穿心莲、郁金、白芷),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法制备出生药浓度为1g/L。前4种中药提取出膏状物全部用无水乙醇溶解,后10种中药精密称取两份分别用无水乙醇、70%乙醇溶解,通过琼脂打洞法测定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连翘、柴胡、穿心莲、郁金、白芷的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菌作用,白芍、乌梅、苦参、蒲公英的中药提取物用无水乙醇溶解在琼脂打洞法中平均抑菌圈分别为17.7mm、26.0mm、16.7mm、12.0mm,丁香、黄连、山楂、黄柏、大黄的中药提取物用无水乙醇溶解对大肠杆菌的平均抑菌圈为17.0mm、10.5mm、21.5mm、15.5mm、17.5mm;用70%乙醇溶解所测平均抑菌圈分别为21.5mm、23.5mm、23.0mm、21.5mm、21.5mm。结论:9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强度大小为乌梅山楂白芍大黄丁香苦参黄柏蒲公英黄连;中药膏状物提取物用70%乙醇溶解可以获得更大的抑菌圈,说明溶解于水中的中药提取物也含有抑菌成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取效果最佳的中草药组方,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7组以红花、黄连、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野菊花、浙贝母、当归、柴胡、黄芪、黄柏、黄芩、金银花等中草药为基础的制剂,用7组中草药组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进行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中草药组方Ⅱ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抑菌及杀菌效果最好,与其他中草药组方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中草药组方Ⅱ(黄连、红花、连翘、黄芩)是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最佳中草药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