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分密度刺槐人工林下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差异,为确定刺槐人工林的合理林分密度及其健康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5种不同密度(675,1 025,1 575,2 175和2 500株/hm2)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灌、草植物的种类、数量及盖度进行调查分析,计算不同林分密度刺槐林植物多样性指数。确定了10项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林分密度刺槐人工林植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刺槐人工林群落内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为菊科、蔷薇科及禾本科,重要值较高的植物种主要为黄刺玫(Rosa xanthina)、杠柳(Periploca sepium)、茅莓(Rubus parvifolius)和艾蒿(Artemisia argyi)。(2)随着刺槐人工林密度的增大,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密度适中(1 575和2 175株/hm2)时的刺槐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林分密度为1 575株/hm2的刺槐林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密度为675和2 500株/hm2刺槐林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林分密度为1 575株/hm2的刺槐林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密度为675和2 500株/hm2的林分之间差异显著(P<0.05)。(3)对不同密度刺槐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密度为1 575株/hm2时刺槐林的植物多样性综合评价值最高。【结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适宜林分密度为1 185~1 785株/hm2,该密度刺槐人工林下灌、草植物较为丰富多样,该林分密度可以作为当地刺槐人工林造林及可持续经营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室外观测孔雀草(Tagetes patula)花部形态、开花动态,同时测定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方式、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授粉和套袋效果,对孔雀草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草花序是具有雌性舌状花和两性管状花的异型头状花序,单个花序的开花持续时间为20~22d,开花结果过程可大致分为舌状花开放期、管状花开放期、果实发育期和果实成熟期;开花后花粉寿命为2~3d,1~2d内花粉活力最高;舌状花开花第2~5天可授性最高,管状花开花第4~5天可授性最高;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授粉昆虫的主要类型为蜜蜂和白粉蝶;结合杂交指数、P/O值、杂交试验结果判断,孔雀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需要传粉者,且能借助柱头伸长过程中散布的花粉进行同花序自花授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野生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性繁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花粉形态,染色及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开花不同时段柱头可授性,并利用人工授粉验证传粉成功的最佳时期。【结果】膜苞鸢尾花粉形态近球形,属远极单沟-拟沟类型,花粉外壁表面零星分布有柱状颗粒;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开花4 h达到最高值,而柱头在开花前1 d直至开花32 h均保持较强可授性。【结论】膜苞鸢尾花粉形态属较原始类型,雌性器官柱头先熟于花药,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期部分重叠,开花当天与次日为人工授粉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生态景观林类型对土壤有机碳(SOC)固持的影响,选择苏州市香樟人工林(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喜树人工林(Camptotheca acuminata plantation)、水杉人工林(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plantation)、栾树人工林(Koelreuteria paniculata plantation)和池杉人工林(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 plantation)5种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林分的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80~100 cm 5个土壤层次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以及易氧化有机碳(EOC)的含量与储量。结果表明:(1)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分别在3.34~18.91 g(kg-1和12.98~66.99 t·hm-2之间,并且在不同林分之间差异显著,尤其是表层土壤有机碳;并且,香樟和喜树人工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要显著高于其余3种林分。(2)不同生态景观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在不同林分之间,栾树和水杉人工林0~10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储量最高,喜树和香樟人工林0~100 cm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最高。(3)试验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主要与全氮、全磷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极显著负相关。生态景观林类型显著影响0~100 cm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含量和储量;相较于水杉、栾树和池杉人工林,香樟和喜树人工林更有利于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固持。  相似文献   

5.
杉木种子园花粉空间分布和传播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2年在贵州黎平、锦屏、天柱杉木种子园对园内花粉密度、树冠各部位胚珠接受花粉的数量和花粉飞散距离作了观测,结果表明,在树冠范围内,上部的花粉接收量大于下部,不同高度和方位花粉接收量的差异还受林分密度和地形的影响;在同一林分中,疏林地段的花粉云密度大于密林地段;杉木花粉传播的有效距离因年份和方位而异,顺主风方向超过600m,逆主风方向在200~400m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海滨木槿的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以海滨木槿为试验材料,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座果率等指标,首次对海滨木槿的繁育特征及传粉生物学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海滨木槿的花朵包括5个花瓣,少数为4个或者6个花瓣;花期5~10月;开花当天的花粉活力呈单峰曲线,在13∶00时活力最高,开花当天柱头都具有可授性;海滨木槿的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海滨木槿的花粉/胚珠比为350.6±11.6,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5)海滨木槿自然坐果率为95%;人工同株同花授粉的座果率为70%;人工异株异花授粉坐果率为92%;各种授粉方式下,种子平均数为31~35,没有显著差异;海滨木槿的主要传粉昆虫是蚂蚁.【结论】海滨木槿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主要传粉昆虫是蚂蚁.  相似文献   

7.
用TTC法测定鼠尾草属3种植物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随着散粉时间的延长,贵州鼠尾草紫背变种、血盆草与黄花鼠尾草的花粉活力都是逐渐降低。散粉初期花粉活力最高的是血盆草,平均为76.8%;花粉活力最低的是黄花鼠尾草,平均为37.7%。3种鼠尾草属植物的花粉活力可持续3~7 d,最佳传粉期为开花后1 d。柱头在花冠刚开放时便具有可授性,可授性持续3~5 d,最佳授粉期为开花后1~2 d。  相似文献   

8.
[目的]假龙头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园林花卉,研究其开花动态和繁育系统进行,以期为假龙头的生产栽培和杂交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观察,记录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用MTT法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显微计数花粉量和胚珠数.[结果]花药在开花前就已散粉,开花后花药和柱头空间位置发生动态变化;开花1~4d内花粉活力较高,花粉寿命17 d;柱头在开花第1d不具有可授性,第3~4d具有强的可授性,到第7d已丧失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为2157.14±920.30,杂交指数为5.[结论]假龙头具有花内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的花部特征,属于兼性异交并需要传粉媒介的繁育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了解杂交杏李(Prunus domestica×armeniaca)开花的生物学特性,为杏李育种改良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杂交杏李6个主栽品种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帝、风味皇后、味王和味厚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开花物候期,并观测花冠直径、花瓣数、花瓣形状、花瓣颜色、花瓣纵横径、花药数、花丝长度、花柱长度、花萼颜色、有效花率及雌蕊退化率等花器官特征,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测量花粉长度、宽度等指标,使用纤维素酶法测定花粉量,最后通过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及花粉萌发力。【结果】6个杂交杏李品种的开花期主要在3月上旬至中旬,各品种间开花物候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0.20~0.51,以初花期变异系数最大,开花最早的风味玫瑰与最晚品种味厚时间相差11 d。6个品种的花瓣均为5瓣,呈白色椭圆形,花冠直径为17.48~20.95 mm,单花花药数为27.10~35.45枚/蕾,花丝长度为3.28~6.18 mm,花柱长度为4.72~9.33 mm,花萼颜色多为绿色,花药颜色多为暗黄色。在花粉特征方面,风味玫瑰花粉粒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为46.71 μm;味王的花粉粒宽度最大,为26.97 μm,味帝的花粉粒长度和宽度均小于其他5个品种,分别为27.13和13.34 μm。单花药花粉量最大的品种是风味玫瑰,最小的品种是味帝。花粉活力最强的品种是恐龙蛋,最弱的品种是味帝,花粉管长度在0.32~2.03 mm。【结论】不同品种杂交杏李开花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生产上建议选择开花物候期相似且花粉活力高的品种搭配种植,以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长柱紫茎Stewartia rostrata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紫茎属Stewartia种群更新、人工扩繁及园林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3年生长柱紫茎为材料,观察(测)长柱紫茎的花部特征和昆虫访花特性,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测算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分析其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特征。  结果  ①长柱紫茎居群花期为5月初至5月中下旬,约17 d,单花花期约2 d。②花粉活力开放当天最强,单花开花24~32 h,花冠和雄蕊易脱落,脱落后花粉极易失去活力。③开花前柱头已具有可授性,可授期达7 d,花粉强活力与柱头强可授性具1~2 d的相遇期。④花蕾期柱头高于花药,开花后花药高于柱头;无论开花前后,雄蕊与雌蕊均具有一定的空间分离。⑤长柱紫茎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比为2 108.0~195 525.0,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需要传粉者,部分自交亲和。⑥传粉昆虫以熊蜂Bombus sp.为主。  结论  长柱紫茎花粉寿命短,传粉昆虫单一,传粉易受阴雨天气影响,繁殖过程有较大限制;集中开花模式、花粉量大、柱头5裂及可授期长等花部特征是保障繁殖成功的基本表现。图5表1参31  相似文献   

11.
采粉期及贮藏条件对猕猴桃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采粉期及贮藏条件对猕猴桃花粉生活力的影响,为猕猴桃生产中人工辅助授粉和杂交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猕猴桃品种“中华系401”为试材,分别于开花前3,2,1 d及大蕾期和开花后6,12,24 h采集花粉,比较不同采粉期对猕猴桃花粉生活力的影响;以“软枣猕猴桃”、“秦雄201”、“中华系401”和“毛花猕猴桃”雄株为试材,采集大蕾期花粉,分别进行常温贮藏(18~26 ℃)、低温(4和-15 ℃)贮藏,比较不同贮藏条件下猕猴桃的花粉生活力。【结果】开花前3 d,猕猴桃花粉生活力仅为1.92%;开花前2和1 d,猕猴桃花粉生活力分别达到48.07%和69.11%;大蕾期猕猴桃花粉生活力最高,达82.31%;开花后6,12和24 h的花粉生活力分别为66.89%,46.03%和31.40%,均不及大蕾期高。4种猕猴桃新鲜花粉的生活力均较高,达70%以上。常温条件下,猕猴桃花粉仅可贮藏6~9 d;4 ℃冷藏条件下,花粉生活力可维持60~150 d,平均达90 d;而-15 ℃冷冻条件下花粉生活力更长,可达360 d。【结论】以采用大蕾期花粉进行人工授粉为宜;贮藏温度是影响猕猴桃花粉生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越低,花粉的贮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黄芩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对20个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黄芩种子的品质进行净度、千粒重、形态大小、含水量、饱满度、生活力和发芽率7项指标检测,并将各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以此作为分级参考依据,建立了黄芩种子Ⅰ、Ⅱ、Ⅲ级各级指标范围。其中,发芽率和种子活力作为主要分级依据,净度、千粒重、形态大小、含水量、饱满度作为次要分级依据。制定了的黄芩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为Ⅰ、Ⅱ和Ⅲ级,其质量分级标准符合实际情况,为黄芩种子的质量评价和人工栽培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红松种子园花粉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4年6月在南岔红松种子园内设8个样点采集花粉。对红松花粉飞散密度变化规律、分布特点受立地条件和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粉盛期为3d,日散粉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1:00 ̄14:00;园内授粉有效高度粉密度不足,仅占地面的18.3%,且分布不均匀,主风方向边缘低于园中心84.5%。茶粉密度与座果率密切相关。单位花粉量(1kg/hm^2=22.5粒/cm^2)可预测种子园花粉密度  相似文献   

14.
华北落叶松种子园花粉飞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0年在华北落叶松山地和平地两个种子园中研究了花粉飞散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分析了这种变化与气温和湿度的关系,并据此讨论了华北落叶松种子园的花粉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找出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结实率低的原因,采用电镜扫描、TTC染色、离体培养等技术,对连翘花粉的大小、形态、外壁纹饰、生活力和发芽率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连翘花粉均为长椭圆形,沟状萌发孔、三沟、长达两极,花粉外壁纹饰为典型的网状雕纹,其中短花柱型连翘花粉的极轴长平均为36.47μm,赤道轴长平均为29.09μm,长花柱型连翘的极轴长平均为37.55μm,赤道轴长平均为23.1μm。短花柱型花粉的生活力为82.5%,长花柱的为69.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种花粉均在400 mg/L硼酸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且短花柱花粉萌发率明显高于长花柱花粉的萌发率。因此,连翘结实率低的原因可能与花粉的发芽率及花粉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自然高温胁迫对杂交水稻花粉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重庆市2008年10个主推品种,以Ⅱ优838作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杂交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对花粉育性和千粒重、结实率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花粉成活率均受高温影响,到35℃时显著下降,不同品种之间花粉育性存在较大的差异,Q优1号>冈优725>渝优1号>Q优6号>T优300>荆楚优735。高温对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在抽穗扬花期间日均温33℃和34.5℃时影响最为严重。但是不同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渝优1号、冈优725、Q优1号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7.
糖果鸢尾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糖果鸢尾及其亲本射干(Iris domestica)和野鸢尾(I.dichotoma)开花散粉时期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变化规律,为提高人工授粉效率并为糖果鸢尾杂交育种提供依据。采用悬滴法测定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测定柱头可授性,结合田间花部性状随着时间变化的实际观测进行研究。刚散粉时,糖果鸢尾的花粉活力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花朵初放时柱头的可授性最弱,之后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柱头萎蔫后,可授性低或丧失。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强期没有重叠,且花粉比柱头先成熟,是糖果鸢尾避免自花传粉的适应机制;散粉1~2h内收集花粉,并在柱头可授性最强时进行授粉,可以提高杂交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杉木种子园内花粉飞散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89~1990年对贵州黎平县东风林场7~11年杉木无性系种子园花粉飞散作了观测。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散粉历时7~9d,但90%以上的花粉集中在2~4d散出;一天中花粉浓度的高峰值多出现在9~13时,最大浓度可达1500~2000粒/cm~2·h;花粉浓度的方位差异与主风方向有关;在树高范围内,花粉浓度有由下至上增加的趋势;当大气相对湿度低于75%,风速大于3m/s时,花粉易散出,也易抬升.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种子园花粉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樟子松种子园雄花散粉历时7d左右。散粉高峰期为前3d,每天散粉时间为5时至19时。每天散粉的时变化主要受温度,湿度影响,上午散粉量随着温度的增加,相对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下午散粉量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空间垂直方向自上而下的花粉布呈现由少到多的变化趋势。在水平方向上,趋势面分析表明,位于山坡中部的种子园花粉量最多,山坡下部及上部的花粉量较少,不同方位所接收的花粉量不同,西向,偏西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赤霉素对枣花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生产上赤霉素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灰枣和骏枣的鲜花粉为材料,于盛花期喷施赤霉素(GA3)处理,采用离体培养基,I-KI(碘-碘化钾)染色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分析赤霉素对红枣花粉萌发和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 低浓度(10~30 mg/L)赤霉素对灰枣和骏枣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花粉活力、花粉量和柱头可授性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对花粉的萌发特性产生抑制作用;赤霉素处理后7 d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活力跟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枣花粉萌发、花粉管长度、花粉量和花粉活力特性,对外源赤霉素的响应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