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人才工作,树立"科研立院"理念,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牢牢把握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初步形成了一支锐意创新、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河南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人才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意义,如农业科技人才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力量、是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等,针对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人才培育模式、人才评价机制及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科技人才科学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人才评价作为人才开发的重要手段,是发现、培养、选拔、任用和激励人才的依据,也是人才辈出的基石。通过科学评价农业科技人才,进而释放农业科技人才活力,激励农业科技人才深入实践、潜心研究、服务"三农",这是建设一支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刘央  王印虎 《河南农业》2023,(33):48-51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竞争力提升,对于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打造山地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人才集聚提升的理论分析、科技人才集聚的现状分析、科技人才集聚的模式分析以及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竞争力提升的障碍分析,从实行更加精准灵活的人才集聚政策、培养造就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是整合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关键和保障,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如增强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加强团队领军人才的培养、完善专门的团队绩效考评机制等,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业科学院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文章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加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的措施。几年来,广西农业科学院通过建立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多种多样的人才建设项目,多渠道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结合该单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就"十三五"以来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从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十四五"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源于科技人才。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扬州市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存在人才总量偏少、整体水平偏低、科研创新能力较弱,财政投入力度不够、激励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扬州市应按照现代化新型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入手,通过建立双重政策机制、多元资金体系、综合培养模式、灵活引进机制及高效激励机制,完善农业科技人才保障机制,为扬州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切入点,分析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所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激发农业科技工作的创新积极性三方面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通过分析其"十二五"以来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找出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致力创新环境营造、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加强农业科技人才保障机制建设,是辽宁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快推进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辽宁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但是,同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诸如农业科技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培养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辽宁省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从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培养力度、加强经费投入、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保障机制,为辽宁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当前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科技工作长期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分析表明,我国具有提高农业创新能力的多种潜力,当前应突出重点,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农业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农业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想进一步发展农业,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文章立足于现实和发展需要,突出"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襄阳是湖北省的农业大市,全市正在整体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示范区的建设对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襄阳市的农业产业园区具有发展速度快、园区创新机制取得成效、园区经营主体多元化、产业结构具有特色。但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也存在着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不理想、园区的运营模式不够合理、主导产业重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观念薄弱等问题。从政府职能的科学确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园区内资源利用率、加强市场意识的培养、引入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方面提出促进襄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青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沿海现代农业示范区,关键是要构筑青岛农业科技人才高地。农业高校肩负着培养农业领域科技人才的重要责任。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都市型现代农业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从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强农技人才建设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东阳市农科所衣技人才建设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人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要求,以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提出了坚持树立科学人才观、积极营造人才环境、构筑人才创业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发展对策,以期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半干旱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分析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结构不均衡、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政策措施不到位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如加强人才的自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撑。科技攻关和科技特派是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式,但在面对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辽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从提升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能力角度,提出创新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和促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人才成长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加强盘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好农业科技人才不足,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考评考核体系,真正把工作能力强、贡献突出的农业科技人才选拔出来,予以奖励,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是促进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破解"三农"难题,实现脱贫攻坚的坚强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