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3):F0004-F0004
《亚热带农业研究》由福建农林大学主办,属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与亚热带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有关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大田作物、果树、茶叶、蔬菜、食用菌、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特种植物、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灌溉、水利、土壤、肥料、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生物技术,等。主要栏目有:遗传·育种·种质、生理·栽培·耕作、植物保护·无公害生产、资源·环境·生态、生产示范与推广、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阅,邮发代号34-18。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1个参试品种的物候期、抗逆性,对植株、穗部性状、品质、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在这11个参试品种中,大同29号、长农36、黑谷子,陇谷13、九枝谷等5个谷子品种表现比较突出,产值分别为16243.08元/ hm2、15064.04元/ hm2、9134.14元/ hm2、5350.92元/ hm2、369.40元/ hm2。增产率分别为61.33%、55.34%、34.41%、20.20%、1.40%。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方法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方法】选取产后7—28 d,平均胎次为2—3胎的实验奶牛50头。根据血糖(Glc)、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与临床发病特点分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其中Ⅰ型酮病20头,Ⅱ型酮病为20头,健康对照组为10头。当患病牛血中BHBA>1.20 mmol·L-1,Glc<2.50 mmol·L-1,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型酮病;当患病牛血浆中BHBA>1.20 mmol·L-1,Glc>2.80 mmol·L-1, 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I型酮病;当奶牛血中BHBA<1.00 mmol·L-1,Glc>3.75 mmol·L-1,NEFA<0.40 mmol·L-1时,被认为健康对照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对实验奶牛的血浆代谢物分析,获得相应的代谢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模式判别,从而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果】通过1H NMR分析,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的代谢图谱差异明显,3组代谢产物各自聚集,分散区域显著。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比较,获得7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丙氨酸、赖氨酸、β-羟丁酸、丙酮、乳酸等,其中血浆中β-羟丁酸、丙酮、乳酸浓度升高;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肌酸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获得19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酪氨酸、苯丙氨酸、肌酸、β-羟丁酸、丙酮等,其中β-羟丁酸、丙酮浓度升高;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肌酸、肌醇、β-葡萄糖、谷氨酰胺、谷氨酸、柠檬酸、α-葡萄糖、甲酸、甘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胆碱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Ⅱ型酮病比较,获得24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柠檬酸、组氨酸、β-葡萄糖、异亮氨酸、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其中β-羟丁酸、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亮氨酸、缬氨酸、丙酮、亮氨酸、乙酸浓度升高;柠檬酸、酪氨酸、组氨酸、肌醇、谷氨酰胺、β-葡萄糖、苯丙氨酸、谷氨酸、α-葡萄糖、赖氨酸、甲酸、甘氨酸、磷酸胆碱、丙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浓度呈现下降。【结论】1H NMR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有效结合能够有效的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为进一步探究奶牛Ⅰ型酮病、Ⅱ型酮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超甜玉米微量元素的分配变化规律,科学地施微量元素肥料,对儋州地区生长正常玉米植株的分别采样分析,测定不同生育期根、茎、叶及果实中铁、锰、铜、锌、硼等5种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研究其分配规律,其结果表明:1、超甜玉米根、茎、叶、果实等组织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根中Fe>Zn>Mn>Cu>B;茎中Zn>Fe>Mn>Cu>B;叶片中Fe>Zn>Mn>Cu>B;果实中Zn>Fe>Mn>Cu>B;全株Fe>Zn>Mn>Cu>B。2、茎中的Cu、Zn与全株的关系达显著相关,叶片铁含量与全株的关系达显著相关,根和茎锰含量与全株关系均达显著相关。3、各组织微量元素含存在不同生育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裂肌损伤后,电针"委中"干预对多裂肌损伤过程中钙调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1 d组、模型3 d组、电针1 d组、电针3 d组,每组8只。电针组双侧"委中"电针,于治疗的第1、3天各组同步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多裂肌、脊髓、海马组织中CaM、CaMKⅡ、iNOS的含量。结果 模型1 d和3 d组,多裂肌、脊髓、海马CaM、CaMKⅡ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多裂肌、脊髓、海马iNOS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电针1 d后,多裂肌、脊髓、海马CaM、CaMKⅡ、iNOS含量显著低于模型1 d组(P<0.05或P<0.01)。电针3 d后,多裂肌、脊髓、海马CaM、CaMKⅡ、iNOS含量低于模型3 d组(P<0.05或P<0.01)。电针3 d后,脊髓、海马CaM、CaMKⅡ及多裂肌CaMKⅡ含量显著低于电针1 d组(P<0.01),多裂肌CaM、iNOS和脊髓、海马iNOS含量与电针1 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裂肌损伤早期,电针"委中"干预可通过抑制CaM、CaMKⅡ的过度激活,减少组织中iNOS的过多产生,减轻组织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6.
Aux/IAA基因是一类典型的能被生长素诱导表达的基因家族,可以被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盐及干旱胁迫等诱导表达。采用Trizol法提取黄瓜幼苗的根、茎、叶、花及卷须的总RNA,经反转录成cDNA,再利用CsaIAAs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半定量RT-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CsaIAA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黄瓜29个CsaIAAs基因中,除了CsaIAA25、CsaIAA26几乎在所有器官中都不表达外,CsaIAA07CsaIAA09CsaIAA16CsaIAA20只在个别器官中表达,如CsaIAAs20只在茎中弱表达,CsaIAA29只在卷须中有弱的表达。而绝大部分的CsaIAAs基因(CsaIAA02CsaIAA03CsaIAA04CsaIAA05CsaIAA06、CsaIAA08CsaIAA10、CsaIAA11CsaIAA13CsaIAA15CsaIAA16CsaIAA19等)在大多数器官中都可以被6-BA诱导表达,尤其是以根、茎、叶和卷须中表达量高。探讨CsaIAAs基因在黄瓜根、茎、叶、花及卷须中的表达情况,可为黄瓜CsaIAAs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开展1.8%复硝酚钠水剂调节番茄生长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苗期、花蕾期和幼果期喷施1.8%复硝酚钠水剂3 mg·kg-1、6 mg·kg-1、9 mg·kg-1三次,番茄叶色浓绿,生长势好,3mg·kg-1、6 mg·kg-1、9 mg·kg-1处理比0 mg·kg-1对照株高分别增加6 cm、9 cm、11 cm,单株绿叶数分别增加1片、1片和3片,茎基粗分别增加 {0.1 } cm、0.3 cm、0. 4 cm,座果率提高3.35%、4.53%和6.1%。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Vc均比对照高,可滴定酸基本持平。果实圆润,色泽较好,3 mg·kg-1、6 mg·kg-1、 {9 mg· }kg-1处理比0 mg·kg-1对照产量分别增加161.7 kg、395.6 kg和578.4 kg,提高 {1.32% }、3.22%和4.71%。  相似文献   

8.
【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参与植物碳代谢,并且在碳氮耦合代谢调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导入外源C4-PEPC对水稻稻谷粒形和稻米品质及成分变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C4-PEPC在C3植物水稻中的作用。【方法】以航2号(对照)和转C4-PEPC水稻为材料,采用万深SC-G型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仪分析稻谷的粒形,采用电镜扫描观察稻米内部淀粉粒结构,参照标准米质测定方法测定稻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同时,测定稻米中支链淀粉、蔗糖、可溶性总糖及碳氮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米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粒形分析表明,与对照航2号相比,转C4-PEPC水稻的谷粒明显较短较窄,其长、宽、周长及千粒质量也明显较小。电镜扫描显示,航2号淀粉粒排列紧密,而转C4-PEPC稻米淀粉粒排列明显比较松散。转C4-PEPC株系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明显较低,而支链淀粉含量明显较高,胶稠度和碱消值与对照无明显差别,垩白率和垩白度降低,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降低。转C4-PEPC稻米的总氮含量明显较低,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胱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14种氨基酸含量明显较低,而其余3种氨基酸,即脯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别。【结论】导入外源C4-PEPC后,水稻谷粒变小,淀粉粒排列松散,稻米中直链淀粉、蔗糖、可溶性糖、总氮及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降低,而支链淀粉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黄瓜CsMADS08基因及其下游调控基因的功能,为黄瓜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拟南芥agl8纯合突变体为材料,农杆菌介导法导入黄瓜CsMADS08基因,经筛选获得转CsMADS08抗性植株,比较agl8突变体植株、转CsMADS08植株及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的表型变化,观察不同类型植株茎生叶的显微结构,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CsMADS08及其下游调控基因SHP1、SHP2、ALC、IND在根、茎、莲座叶、茎生叶、花、果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gl8突变体植株、转CsMADS08植株及野生型拟南芥根长、株高、莲座叶的数目及形状差异不明显;与野生型植株相比,agl8突变体植株抽薹及开花时间延迟,CsMADS08基因在agl8突变体植株花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而转CsMADS08植株抽薹及开花时间较agl8突变体植株提早4~6 d,且CsMADS08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显著增加。野生型、agl8突变体及转CsMADS08拟南芥植株茎生叶数量、形状及侧枝数、果实均有明显差异,其中转CsMADS08植株叶片小而密集,形状接近圆形,果荚长且饱满,无提前开裂现象。茎生叶显微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CsMADS08植株叶片细胞变大,排列整齐,维管束细胞增加,叶片变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sMADS08基因在转CsMADS08植株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茎生叶中表达量最高;与agl8突变体植株相比,SHP1、SHP2、ALC、IND基因只在转CsMADS08植株花中上调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均下调表达,且在茎生叶中降幅最大。【结论】CsMADS08基因具有促进开花、增加侧枝、调控叶片形态及果实发育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近地面臭氧(O3)浓度升高对植物的不良影响随暴露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小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4种O3浓度水平,即环境浓度(NF),环境浓度+40 nmol·mol-1( NF40),环境浓度+80 nmol·mol-1( NF80),环境浓度+120 nmol·mol-1( NF120)。根据小白菜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PEPC)、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O3暴露剂量(AOT40)的线性模型截距与模型斜率在不同测定时间的关系,明确 O3浓度升高对小白菜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累积熏蒸28 d时,随着O3浓度升高,与NF组相比,NF40、NF80、NF120组小白菜叶片Chl,Car和SP含量分别减少19.09%、30.45%、33.66%,12.85%、24.69%、27.78%和26.30%、37.89%、38.16%(P<0.05),而叶片MDA,SS,GSH,AsA,T-AOC含量分别 增 加 31.11%、33.42%、75.23%,165.61%、207.08%、306.00%,78.30%、89.08%、162.09%,14.47%、15.11%、92.35%,27.87%、32.84%、42.61%。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会造成小白菜叶片光合色素下降和生理伤害增加,并诱使小白菜抵御O3胁迫的抗氧化能力增强。随着 O3暴露时间延长,叶片中 Chl、Car、SP、MDA 对 O3的敏感性(即指标对单位 O3暴露剂量变化的响应大小)减弱(P<0.05),而SS、GSH、AsA、T-AOC对O3敏感性无显著变化,说明随着暴露时间延长O3胁迫对小白菜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强度呈下降趋势,小白菜对O3胁迫的敏感性降低。研究表明,长时间高浓度O3熏蒸降低了小白菜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最终导致生物量降低,同时降低了小白菜对O3胁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对蔬菜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养分回收是实现可持续和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措施。为了确定黄淮海地区蔬菜废弃物的污染风险及资源利用潜力,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以地级市为单位估算该地区蔬菜废弃物产量及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养分污染负荷,利用ArcGIS表征TN、TP、TK污染强度及污染风险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布情况,确定该区蔬菜废弃物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并结合化肥需求情况比较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17年黄淮海地区蔬菜废弃物总量为1 618.08万t,其中TN、TP、TK污染负荷分别为41.80万、11.18万、53.79万t;各地市蔬菜废弃物污染强度平均为6.45 t·hm-2·a-1,TN、TP、TK污染强度分别为15.15、4.05、19.49 kg·hm-2·a-1。黄淮海地级市中,蔬菜废弃物污染负荷超过58万t·a-1的地区集中在中部地区,包括徐州、潍坊、周口、南阳、商丘、唐山6市,污染负荷占黄淮海总负荷的26.44%,这些地区TN、TP、TK污染负荷超过1.60万、0.40万、1.90万t·a-1。蔬菜废弃物污染强度超过10 t·hm-2·a-1,TN、TP、TK污染强度超过23.76、6.36、31.58 kg·hm-2·a-1的地区包括枣庄、开封、莱芜、唐山、泰安、安阳、济南、潍坊、阜阳、商丘。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较高地区包括潍坊、青岛、德州、聊城、临沂、泰安、济宁、菏泽、商丘、周口、南阳等市,占黄淮海地区的19.0%。研究结果为区域蔬菜废弃物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和综合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秸秆露天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实测该地区水稻、小麦、豆类、油菜、玉米、棉花和花生秸秆CO、CO2、NOx、CxHy和PM2.5的排放因子,并基于统计年鉴计算出的研究区域农作物秸秆产量和露天燃烧量,对华南主产区4省2005—2014年间秸秆露天燃烧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秸秆燃烧时CO、CO2、NOx、CxHy和PM2.5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165.32、1 231.76、1.94、38.47 g·kg-1和7.54 g·kg-1。2005—2014年,华南农产品主产区农作物秸秆产量范围59.361(福建)~185.890 Mt(云南);秸秆燃烧量范围13.629(福建)~41.902 Mt(广东);CO、CO2、NOx、CxHy和PM2.5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8 926.32、149 866.73、153.13、6 467.09 kt和870.33 kt。水稻是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对各类污染物贡献率为61.16%~84.83%。研究区域污染物时空分布结果显示,广东全省、广西中部和云南东部是大气污染物单位网格排放高值区,福建全省污染物排放较低且分散。研究区域各省不同污染物排放在时间上的变化存在差异。福建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广东、广西、云南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天马颗粒剂的最佳配方。方法 天马颗粒剂的17味药物按L20(217)正交表分为20组,并通过对20组大鼠灌胃获取含药血清。用5%、10%、20%含药血清分别对人大肠癌细胞HCT8、HCT116、HT29、COLO320、SW480、SW620干预24、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的吸光度,比较各组含药血清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 经直接分析和方差分析,原方中蜈蚣、全蝎、半边莲、黄柏、三棱、大黄、胆南星、海藻、黄芪、山药均在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中发挥主要作用(均P<0.05,P<0.01),而其它药物则无明显作用(均P>0.05)。结论 根据正交设计优选天马颗粒剂的最佳配方为:蜈蚣、全蝎、半边莲、黄柏、三棱、大黄、胆南星、海藻、黄芪、山药。  相似文献   

14.
两大优势产区‘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中国环渤海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红富士’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及营养状况诊断,为苹果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分级标准及叶片DRIS诊断法,采用DPS V7.05软件进行LSD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差异性显著分析,对两大产区树龄15—20年的高产(>37 500 kg•hm-2)、低产(<37 500 kg•hm-2)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环渤海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养分均值分别为10.9 g•kg-1、73.21 mg•kg-1、70.22 mg•kg-1、169.2 mg•kg-1 ;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养分均值分别为11.7g•kg-1、56.46 mg•kg-1、14.91 mg•kg-1、135.78 mg•kg-1 ;除有机质外,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养分含量为环渤海产区高于黄土高原产区;环渤海产区叶片N、P、K、Ca、Mg、Fe、Mn、Cu、Zn、B、Mo各养分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2.73%、0.18%、1.15%、9.63 g•kg-1、2.86 g•kg-1、87.97 mg•kg-1、124.02 mg•kg-1、13.36 mg•kg-1、15.64 mg•kg-1、35.09 mg•kg-1、0.51 mg•kg-1;黄土高原产区叶片N、P、K、Ca、Mg、Fe、Mn、Cu、Zn、B、Mo各养分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2.72%、0.18%、1.17%、10.23 g•kg-1、2.99 g•kg-1、88.69 mg•kg-1、116.39 mg•kg-1、10.85 mg•kg-1、15.94 mg•kg-1、39.55 mg•kg-1、0.51 mg•kg-1。通过DRIS法对两大优势产区叶片营养诊断结果表明,环渤海产区低产园叶片最缺乏的元素为Ca、K,其次是Fe、N、Zn,最不缺乏的是Cu、Mo;黄土高原产区低产园叶片最缺乏的元素是P、K,其次是N、Zn、Cu等,最不缺乏的是B、Ca。【结论】环渤海、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均为有机质中等偏低、缺氮;环渤海产区富P少K;黄土高原产区贫P缺K。低产园叶片诊断表明,黄土高原产区树体营养平衡状况优于环渤海产区,两产区均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建议环渤海产区增加K、N、Ca、Fe和Zn施用,黄土高原产区增加P、K、N、Zn、Cu、Mn、Fe施用,同时重视有机肥施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种养废弃物构成及资源化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实现种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资源量、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估算出主要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尿的资源量,分析其在市域尺度上的分布特征、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综合高效利用的途径。结果表明,晋南地区存在大量小麦秸秆,其他地区均以玉米秸秆为主。畜禽粪尿中以牛、猪、羊粪尿居多,且存在晋西北多羊、北中部多牛、晋东南多猪的分布格局。2007—2015年山西省农作物秸秆产量由1.27×107 t增加到1.54×107 t,畜禽粪尿的产生量由1.82×107 t增加到2.02×107 t,且山西省种养废弃物的总产量近几年逐渐趋于稳定。若将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肥料化,其相当于有机质、N、P、K分别为1.54×107、1.25×105、5.28×104、1.04×105 t,若将其能源化则可转化为标准煤1.05×107 t或沼气4.59×109 m3,资源化潜力巨大。研究表明,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域性差异大,资源化利用的空间较大,应力争通过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及其他利用途径,实现种养废弃物资源的多途径综合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用ZA1、ZB13、ZC13、ZD1、ZE1、ZF1、ZG1 7个菌系对云南26个粳稻品种进行抗性基因分析。结果表明,F2代抗性2.2%受3对显性基因控制,58.1%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39.7%受2对互作基因控制。受2对基因控制的,其基因间有重迭、抑制、互补等作用。16个组合的F1代回交表明,B1F1的抗感表现与F2代结果基本相同。正反交F1、F2代表现一致,说明抗性遗传是细胞核遗传,不受细胞质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4种野生百合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特征,探究不同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全株利用价值,为后续野生百合的品种选育和全株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黑龙江省细叶百合、东北百合、有斑百合和毛百合4种野生百合根、茎、叶和鳞茎的矿质元素(K、Ca、Na、Mg、Cu、Zn、Mn、Fe、Pb和P)含量进行测定,探究4种野生百合不同器官之间矿质元素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种野生百合矿质元素含量丰富,鳞茎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的大小排序为K>Mg>P>Ca>Na>Fe>Zn>Cu>Mn>Pb,根为K>Na>Mg>P>Ca>Fe>Zn>Cu>Mn>Pb,茎为K>Mg>Ca>P>Na>Fe>Cu>Zn>Mn>Pb,叶为K>Ca>Mg>P>Na>Fe>Zn>Cu>Mn>Pb。不同百合品种之间矿质元素含量分布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其中细叶百合和东北百合4种器官中的P含量显著高于有斑百合和毛百合(P<0.05),有斑百合和毛百合4种器官中则含有更丰富的Cu元素;4种器官中,茎和叶的K/Na值较高,而鳞茎和根中则较低。4种百合中,毛百合各器官中的K/Na值均最高。各器官中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鳞茎中,Pb与Mg和K、Fe与Ca和P、K与Mg元素之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Cu与Fe和Ca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中,Ca与Fe、K与Mn、Zn与M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Fe与Pb、Cu与Zn和Mg、Ca与Pb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茎中,Fe与Na、P与K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n与Ca、Pb与Na和Fe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中,Mg与Pb、Fe与N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鳞茎和叶中,Mn元素与其他元素相关性较低且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黑龙江省4种野生百合的代表性元素为P、K、Mn,选取其中前3个主成分(F1~F3)进行综合排名,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细叶百合、东北百合、有斑百合、毛百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依据4种野生百合鳞茎中的10种矿质元素含量,可将其大体划分为Ⅰ和Ⅱ 2类,其中第Ⅰ类包括Fe、Zn、Ca、P、Na积累较多的东北百合和细叶百合,第Ⅱ类包括Mn、K、Mg、Cu、Pb积累较多的毛百合和有斑百合。【结论】黑龙江省野生百合矿质元素含量丰富,除常见食用器官鳞茎外,其他器官也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发现细叶百合鳞茎更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量对枣棉间作棉花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枣棉间作下不同施氮水平 (0、150、450 和750 kg·hm-2)对棉花根系形态、生理指标的效应,分析氮素对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0、150、750 kg·hm-2时,主根长度增速较慢,根长密度、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根系活力、氮素代谢相关酶NR活性减弱,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远冠区N0、N10、N50与N30相比,根长密度0~20 cm土层分别下降18.18%、25.97%、29.87%,20~40 cm土层分别下降31.43%、38.29%、41.14%。根系活力变化最为显著,在棉花生育T1时,近冠区N0、N10、N50与N30相比分别下降36.01%、27.45%、9.74%,远冠区分别下降34.32%、23.53%、10.10%,说明氮素营养缺乏会加速棉花根系的衰老进程,抑制根系生长发育。因此,适当的施氮量,可延缓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19.
正新夏青2号·中矮箕类型;·叶绿色、椭圆形,叶柄淡绿色;·耐热,抗病;·适应夏秋季栽培。新夏青3号·中矮箕类型;·叶绿色稍深、宽椭圆形,叶面光滑,叶柄宽、淡绿色;·耐热,抗病,较耐湿;·适应夏秋季栽培。新夏青4号·矮箕类型;·叶绿色、卵圆形,叶面光滑,叶柄宽、淡绿色;·耐热,抗病;·适应夏秋季栽培。新夏青5号·中箕类型;·叶鲜绿色、椭圆形,叶面光滑,叶柄宽、绿色;·耐热,抗病,耐湿;·适应夏秋季栽培。新夏青6号·中箕类型;·叶柄绿色;·前期生长迅速;·夏秋季鸡毛菜专用,适合机械化采收。  相似文献   

20.
正新夏青2号·中矮箕类型;·叶绿色、椭圆形,叶柄淡绿色;·耐热,抗病;·适应夏秋季栽培。新夏青3号·中矮箕类型;·叶绿色稍深、宽椭圆形,叶面光滑,叶柄宽、淡绿色;·耐热,抗病,较耐湿;·适应夏秋季栽培。新夏青4号·矮箕类型;·叶绿色、卵圆形,叶面光滑,叶柄宽、淡绿色;·耐热,抗病;·适应夏秋季栽培。新夏青5号·中箕类型;·叶鲜绿色、椭圆形,叶面光滑,叶柄宽、绿色;·耐热,抗病,耐湿;·适应夏秋季栽培。新夏青6号·中箕类型;·叶柄绿色;·前期生长迅速;·夏秋季鸡毛菜专用,适合机械化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