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发定 《农家顾问》2010,(11):41-41
1.清洁枣园入冬前枣叶落叶后,要及时清扫园内落叶、病僵果、杂草等,集中起来烧毁,以消灭越冬的病孢子、菌丝和虫卵等。2.耕翻枣园实行枣粮间作的枣林,把株距间及树冠下的土壤进行深翻;没有实行枣粮间作的,要全园耕翻,特别是树下投影面积之内的土壤一定要进行深翻.距树干越近,耕翻应越浅,  相似文献   

2.
<正> 1 清扫枣园中的落叶及杂草 彻底焚烧 因为有些病菌和害虫在落叶、杂草中越冬,所以在入冬前枣叶落完以后,要及时清扫枣园中的落叶、杂草并进行彻底焚烧,可以减少菌源、虫源。这项管理技术对减轻枣叶斑点病、枣焦叶病、枣叶黑斑病、枣锈病和绿刺蛾等病虫害的为害,有比较好的效果。 2 深翻树冠下的土壤 实行枣粮间作的枣林,把株距间及树下的土壤进行深翻;没有实行枣粮间作的,要全园耕翻,特别是树冠下投影面积之内的土壤一定要进行深翻。距树干越近,深翻应当越  相似文献   

3.
<正> 1 入冬前 要清除枣园中的杂草和落叶,尽量打扫干净,集中起来进行烧毁,这样可把在杂草、落叶上越冬的病孢子、菌丝和虫卵等烧死,这是减少病、虫为害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2 在土壤封冻前,耕翻枣园 枣粮间作的枣园,因为播种上小麦,可以不进行全园耕翻,但树冠下的土壤必须掘翻,靠近树干要浅些,远离树干要深,一般掌握在15~30厘米。这样可以把在土壤中越冬的虫蛹、  相似文献   

4.
密植丰产枣园一般每667平方米种植80~110株,设置0.8~1米宽的枣行,间作豆类、花生、甘薯、小麦等低秆作物,5年以后随着枣园郁闭,停止间作,实行纯枣园栽培。  相似文献   

5.
1、清洁枣园 入冬前枣叶落后,要及时清扫园内落叶、病僵果、杂草等,集中起来烧毁,以烧死越冬的病孢子、菌丝和虫卵等.  相似文献   

6.
<正>清园枣锈病、绿盲椿象、枣刺蛾等病虫害在树下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因此枣树落叶后应及时清扫枣园,将园内枯枝落叶、烂果和杂草清理干净,并集中  相似文献   

7.
焦瑞莲 《北京农业》2009,(11):27-27
清园枣锈病、绿盲椿象、枣刺蛾等病虫害在树下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因此枣树落叶后应及时清扫枣园。将园内枯枝落叶、烂果和杂草清理干净,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于地下。  相似文献   

8.
冬枣树落叶后到发芽的管理,是枣树一年中的基础管理是其它时期所不能代替的。为使枣树高产,应抓好以下管理措施。1.清洁枣园入冬前枣叶落完以后,要及时清扫园内落叶、病僵果、杂草等,集中起来烧毁,以烧死在其中越冬的病孢子、菌丝和虫卵等。这项措施对减轻枣焦叶病、枣叶黑斑病  相似文献   

9.
枣树与其他果树不同,发芽晚而落叶早,枝稀叶小,为充分发挥枣园生产效益,繁昌县马坝乡农技站自1997年起对已进挂果期的枣园实施了间作棉花栽培,结果比单一种枣或栽棉的亩增效益4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生态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控制枣树害虫,作者采用系统调查方法,对太谷地区复合生态枣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的时序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枣粮复合生态园的各类节肢动物共有15目82科217种(一些种类只鉴定到科),其中植食性类群129种,捕食性类群54种,寄生性类群24种,其他类群(包括腐生性种类)10种;不同的复合生态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时序动态有明显差异。(1)有杂草的枣园,逐月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种类丰富度指数均大于无杂草的枣园;(2)未喷药的枣麦间作区的个体数与优势度指数均小于喷过药的枣麦间作区;(3)喷过药的枣麦与枣豆间作区的指标无明显差异;可见,化学农药对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时序动态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而枣园的间作物与杂草能促进枣园节肢动物种群的建立或者增加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群数量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大港地区枣粮间作模式和丰产栽培的技术要点。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枣粮的肥水管理、保花保果技术、合理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栽培模式可分为以枣为主、以粮为辅的间作模式;以粮为主、以枣为辅的间作模式;粮枣兼顾的模式。3种间作模式枣树栽植密度不同,但枣树定干高度应在1~1.4m,树高度应控制在5~6m为宜。  相似文献   

12.
枣与农作物间作系统节肢动物时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南疆阿克苏地区枣树与农作物间作系统节肢动物开展系统的调查,以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枣园节肢动物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枣园与农作物间作系统节肢动物群落均匀度的季节动态与多样性季节动态呈现基本一致的趋势,多样性时高时低,均匀度也有相应的高低变化,在6月份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3种类型枣园中,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均值大小排序是枣+小麦间作>枣+棉花间作>单一枣园,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反之。3种类型枣园中枣和小麦间作系统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值最大。可见,在枣和小麦间作系统中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可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枣粮间作是以多年生高大的枣树与1~2年生的粮、棉、油、菜等作物长年间作的立体农业制度,它比一般间作制度能更好地利用高层空间、光照和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并兼收农田防护林网的生态效益,因而很早就被濮阳县采用。一、枣粮间作的特点(一)立体农业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由于枣树具有萌芽晚、落叶早、生长期短、枝疏叶小、透光良好、根系生长高峰较迟等特点,故与粮食等农作物的矛盾较小,有限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养分元素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枣麦间作园、荒地枣园和撂荒地等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运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结果】各土壤养分指标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为0.92%94.00%,均为中等空间变异性。由农田更替为枣园及枣麦间作后,提高了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020 cm土层各层土壤有机质均显著提高(P<0.05)。由荒地改建为枣园后,各层土壤有机质均有提高,其中010 cm、203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0100 cm土层各养分元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枣麦间作园>枣园>小麦地>荒地枣园>荒地,全氮表现为枣园>枣麦间作园>小麦>荒地枣园>荒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各养分元素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阿克苏地区农田或荒地改建为枣园或枣麦间作园后,均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有机枣园土壤管理的模式,如免耕法、生草法、覆盖法、免耕覆盖法等,并从土壤耕翻、枣园除草、地面覆盖、间作或种植保肥,炮震松土等方面介绍了土壤管理措施,以供种植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加快发展我省的农业生产中,从大农业和立体农业的观点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木本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特阐述如下.(一)枣、柿、栗是我国北方适宜发展的木本粮食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豫东沙区群众在长期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了枣粮间作的经验,把枣园间种花生称为:上有摇钱树,下有聚宝盆".柿子产区的群众,为了在少量的耕地上,既生产粮食,又增加收入,还抗御旱涝灾荒,创造了柿粮间作,在精心管理下,柿粮双丰收,栗子产区群众久以煮栗、炒栗、磨栗面为食、枣、柿、栗  相似文献   

17.
枣粮间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枣粮间作的科学依据1.1抓住枣树与间作物生长的时间差,充分利用肥水资源枣树是发芽晚、落叶早、年生长时期比较短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控制枣树害虫,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 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在除草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物种数显著低于其他枣园, 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丰盛度显著高于其他枣园; 枣麦间作与枣豆间作园的物种数与个体丰盛度的差异不显著; 有杂草的枣园, 节肢动物各类群的物种数明显高于无杂草的枣园, 并且优势种不明显。同时也探讨了枣园不同管理类型条件下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红枣栽培具有省工、适应性强、结果早、收益快等优点。近年来,和田地区枣树产业有了快速发展,各地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采用枣粮间作,推广中密度、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的栽培方式,创造了红枣密植矮化栽培的丰产典范。但从大规模来看,还存在着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病虫防治不力等现象。根据实际调查,个别枣园虫害严重影响枣树开花结果,加之防治不到位,甚至造成了枣园绝产。  相似文献   

20.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化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丝小枣是沧州市的一大特色产业,自"八五"以来,全市枣粮间作面积每年平均以近2万hm2的速度发展,到1997年底,全市枣粮间作总面积达到16.9万hm2,其中结果面积8万hm2,年产小枣1.1亿kg,居全省、全国首位.被列为全省12个小枣基地县之中的沧县、献县、泊头、河间、南皮、盐山、青县7县市,基地总规模达到13.6万hm2,占全市枣粮间作总面积的81%.全市已有21个乡镇基本实现枣粮间作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