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拮抗细菌铜绿假单胞菌SU8的发酵液和乙蒜素乳油进行混配以期达到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目的,分别从SU8发酵液与乙蒜素乳油混配的室内毒力、孢子萌发抑制率和盆栽防效试验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U8发酵液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0 mg/L,EC50为1 696.4 mg/L,乙蒜素乳油对草霉灰霉病菌的MIC为6.25 mg/L,EC50为143.4 mg/L;当两者以质量比1∶9混配时,增效系数为1.04,表现为协同作用,当两者分别以质量比1∶4、1∶1、4:1、9∶1混配时,增效系数分别达到了1.53、2.33、5.41、8.41,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方面,在12、24、36 h内,乙蒜素乳油的抑制率分别为60.9%、58.4%、47.0%,低于两者质量比4∶1、9∶1混合组配;在盆载试验中,乙蒜素乳油的防病效果也比两者质量比4∶1、9∶1混合组配低。由结果可知,与SU8发酵液混配,能极显著增强乙蒜素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含药介质法测定了咪鲜胺和井冈霉素及其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稍高于井冈霉素,而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极显著高于井冈霉素.咪鲜胺和井冈霉素按1 :1.5混配,对稻曲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共毒系数最高,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和井冈霉素及其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并用Wadley增效比率法评价2种杀菌剂的联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当多菌灵:井冈霉素按1:4,1:9的比例混配时,其协同作用比率分别为2.27和1.60,表现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9种杀菌剂和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混配剂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选择其中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环唑、肟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啶氧菌酯、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稻曲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分别为0.025 4、0.032 8、0.041 8、0.045 1、0.082 6、0.100 1和0.148 2mg.L-1;苯醚甲环唑和井冈霉素A按1∶2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非常明显,混剂共毒系数为174.78,EC50值为0.226 3mg.L-1;43%戊唑醇SC、25%嘧菌酯SC、25%咪鲜胺EC、8%井冈霉素A.4%苯醚甲环唑WP和25%丙环唑EC田间防效较好,分别为83.27%、82.76%、82.73%、80.66%和80.35%。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sni)有增效作用的混剂应用于生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醚菌酯、氟环唑及其不同比例(4∶1、3∶2、1∶1、2∶3、1∶4)混配不同浓度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并使用Wadley法评价混配药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用药浓度增加,氟环唑、醚菌酯及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醚菌酯与氟环唑以1∶1比例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5.66mg/L,增效系数(SR50)为1.57,表现为增效作用,用药浓度为35 mg/L时,抑制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8种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5:1、4:1、3:1、2:1、1:1、1:2、1:3、1:4等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分别是0.1188、0.0897、0.0483、0.0387、0.1220、0.0997、0.0569、0.0813 μg/mL;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79、1.01、1.77、2.02、0.60、0.67、0.97、0.66。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噻呋酰胺与氟环唑3:1和2:1配比对水稻纹枯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能够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以水稻纹枯病菌强致病菌株A111为供试菌株,通过室内平板试验测定井冈霉素、多菌灵和不动杆菌A2混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较大,其EC_(50)为0.026 4 mg/L;多菌灵的EC_(50)为0.183 5 mg/L。研究发现,井冈霉素处理后的水稻纹枯病菌菌落呈不规则形态生长,菌丝和菌核的干质量随药剂浓度增加明显下降;而多菌灵处理后的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缓慢,菌丝和菌核的干质量降低程度低于井冈霉素。而井冈霉素、多菌灵与不动杆菌A2混用后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单独使用时的效果。由此可见,将井冈霉素和多菌灵与不动杆菌A2混用能够更好地防治水稻纹枯病,为杀菌剂和生防菌的混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和绿色农业建设不断推进,环保型低毒生物农药被广泛研发与利用。针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有效成分用量阿维菌素和井冈霉素混配剂(以下简称阿·井混配剂)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井混配剂对毒杀水稻纹枯病菌、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二化螟、三化螟、黑尾叶蝉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可部分中和病原菌和害虫的抗药性,从而延长药剂的使用期。使用阿·井混配剂对稻纵卷叶螟和稻螟蛉的毒杀效果与单独使用阿维菌素时的毒杀效果相当。综上所述,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井冈霉素混配具有提高对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能力的潜力,并且属于绿色防治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 3+1.320 4x,相关系数r=0.962 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70.2μg/mL,EC95为6 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生防菌株2LN3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验证生防菌株2LN3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大田生产试验研究生防菌剂2LN3、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井冈·腊芽菌、井冈霉素和清水对照5个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2次用药后第7和第15天的防效分别达60.85%和72.16%,2次调查防效均超过生防菌剂2LN3、井冈·腊芽菌和井冈霉素,而单用生防菌剂2LN3则表现为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在2次用药后的第15天防效比井冈霉素略高,但与井冈·腊芽菌相比防效则降低了6.5%;与井冈霉素相比,生防菌株2LN3具有促生作用,能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喷施生防菌剂2LN3和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都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与井冈霉素相比分别增产3.8%和12.1%,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将生防菌剂2LN3和井冈霉素复配可替代井冈霉素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来提高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