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RAD-seq简化基因组测序鉴定狼山鸡保种群个体基因组SNP标记,计算个体(间)分子近交系数和分子亲缘系数,结合系谱信息组建高、低近交两个试验组。分析后代繁殖性状近交衰退系数,评价近交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FROH、FGRM、FHOM和FUNI四种分子近交系数结合亲缘系数kin估算的后代分子近交系数较为一致。低近交组后代的平均分子近交系数小于0.04,高近交组(6个家系)后代的平均分子近交系数介于0.14~0.25。近交对各繁殖性状的效应表现并不一致。高近交组后代母鸡开产日龄、300日龄产蛋数发生显著衰退(P<0.05,P<0.01),且与分子近交系数呈显著相关(P<0.05,P<0.01);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未发生显著性衰退(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狼山鸡繁殖性状近交衰退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交衰退是动物育种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近交衰退产生的机制,以及近交对羊繁殖性状、生长性状和绒毛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发现,除了绒毛品质(长度和细度)外,近交对所有分析性状均产生不利影响。近交显著降低母羊繁殖力和羔羊存活率,同时随着近交的增加,母羊产羔性能也略有下降,羔羊初生重、断奶重、2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9月龄体重及周岁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近交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产绒量有不利效应,但对绒毛长度和细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白绒山羊主要是通过本品种选育进行繁育。随着BLUP方法在内蒙古白绒山羊选育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近交的上升。通过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近交程度随世代的变化情况、以及近交对生长性状和产绒性状的影响的详细分析,发现随着近交系数的增加,出生重、断奶重、周岁重及产绒量都趋近于正态分布。当近交系数在0.015625~0.03125区间内,各体重值及产绒量均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阐述圩猪近交选育的可能性。先后观察了109头220窝近交系数分别为0.0625~0.40625等七个不同水平的近交效果,在产活仔数、断奶窝重等主要繁殖性状方面,一般没有衰退,既或混群饲养,45窝近交经产的平均产活仔数及断奶窝重比86窝非近交的分别提高8.86%及11.25%,近交后未出现严重遗传疾患,生活力亦未见衰退,与非近交相比死胎率微微上升(+0.09%P>0.05),哺乳期仔猪死亡率略有下降(-1.38%P>0.05),2~6月龄后备阶段的生长发育,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梅山猪最佳近交区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小梅山猪育种中心839窝纯种小梅山猪按其近交系数的大小(F=0~39.9%),分成9组,运用数量遗传原理,探讨小梅山猪以产活仔数为主目标性状的繁殖性能近交效应,发现小梅山猪最佳近交区域为近交系数0.1%~14.9%,较佳近交区域近交系数为15%~19.9%;衰退区域近交系数为20%~39.9%。结果表明:小梅山猪具有安全近交区域广、耐近交能力强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析了辽宁绒山羊3个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资料,选用7个微卫星座位,对40只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4个表现出了多态性.微卫星OarJMP8座位上AA、AD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1),AD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143座位上AC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OarAE101座位上AB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和产绒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6506座位上从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1).  相似文献   

8.
弥世荣 《中国猪业》2016,11(9):33-35
遗传学上将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交,但在育种学上认为,如果双方间存在亲缘关系就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本文使用stata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近交程度对大白猪背膘厚的表型值、EBV值和大白猪达100 kg体重的日龄的表型值、EBV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近交系数低于12.5%时对背膘厚度和达100 kg日龄的表型值、EBV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近交系数高于1 2.5鬈时仅对达100 kg日龄EBV值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其他三个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可见,温和近交(近交系数<12.5%)对大白品种的猪背膘厚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被毛类型对白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通过对毛长测量值进行数据分析后分成9组,利用SAS9.0软件GLM以及Duncan’s多重比较方法,研究其对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绒山羊的绒厚、产绒量、抓绒后体重、绒长、毛细、绒细等性状均随毛长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且差异极显著(P0.01)。毛长对绒细的影响不及对其他性状的影响显著;而毛长对产绒量的影响关系较为复杂,即被毛或长或短两个极端表现型的个体产绒量更大,且越趋于极端型,产绒量越高,处于两个极端表现型之间的个体产绒量最低。将内蒙古白绒山羊群体的被毛类型按其毛长测量值分为三个类型,即1~3分组(毛长≤13 cm)的白绒山羊为短毛型,4~6分组(13 cm毛长≤22 cm)的白绒山羊为中间型,而7~9分组(毛长22 cm)的白绒山羊为长毛型。  相似文献   

10.
据78头黑白花奶牛资料计算各个体近交系数,并分为12.50、6.25、3.125、1.5625和0%五个水平组,分别统计各组牛的初配日龄、1—5胎产后空怀期、产犊间隔、妊娠配种次数、分娩正产率、初生及一胎的体重体尺。各水平组均与0%组作方差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5%组牛的初生体重、体高、胸围、管围均显著较低,分别比非近交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近交对繁殖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以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保存的狼山鸡为素材,结合分子标记和系谱信息,组建高、低近交两个试验组,记录高、低近交组的繁殖性能数据。选取高、低近交组中正常个体各3只,采取卵巢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在高、低近交组中共获得差异转录本1 114个,其中783个基因获得注释,307个上调,476个下调。GO和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核糖体的生物合成、炎性反应、繁殖、生长、免疫系统过程、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Pathway显著富集在叶酸的生物合成、卵母细胞成熟和代谢等生物学通路。功能分析发现,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如GGH、CPEB1、GNMT和PIWIL等)与繁殖功能相关。此外,还包括一些与应激和免疫相关的基因(如APOC3、HSP70、CD38和LGMN等)。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狼山鸡繁殖性状近交衰退相关的基因及其调控机制,为家禽特定性状近交衰退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光控增绒即利用增绒专用棚圈控制光照强弱与时间长短,刺激产绒动物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产绒的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进行光控增绒处理,研究非产绒季节光控增绒技术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将66只2周岁母羊随机分为控制光照增绒试验组和自然光照放牧对照组,每组33只,每月按时称量体重并采集绒毛混合样,分析试验期间绒伸直长度、细度、产绒量等产绒性状及体重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光控增绒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羊绒平均细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山羊羊绒伸直长度为3.20cm,试验组为7.85cm,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山羊平均产绒量比对照组高56.5%~68.2%,差异极显著(P0.01);光控增绒前后,两组绒山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非生绒期通过光控增绒可促进羊绒生长,显著提高了个体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增加,但绒细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研究将ESR基因作为母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和相关分析,旨在为大白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451头美系大白母猪ESR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多态性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间的相关性,并分析ESR基因对繁殖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ESR基因在该美系大白猪中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不平衡状态。在头胎中,AA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0.47头、9.90头和13.79 kg,均高于BB型个体的9.78头(P0.01)、9.01头(P0.05)和12.41 kg(P0.05);AA型个体的3个性状均高于AB型,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A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0.32头和13.45 kg,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B型个体产活仔数为9.60头,高于BB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经产(2~5胎)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1.55头、11.03头和16.53 kg,均高于AB型个体的11.07头(P0.05)、10.44头(P0.01)、15.67 kg(P0.05),且极显著高于BB型个体(10.82头、10.02头和15.17 kg)。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对繁殖性状均具有正的加性效应。ESR基因AA型在美系大白猪中为有利基因型,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该位点可用于美系大白猪的育种中,在种猪选育时提高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可以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近交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影响,收集2008年5月至2022年2月河南37家奶牛场67 150头中国荷斯坦牛1~5胎次共128 282条泌乳性能记录数据,筛选后用于分析的数据共23 933头奶牛40 737条数据。个体近交系数Fped是基于系谱信息采用R(v4.1.2)nadiv包计算,将奶牛按照近交系数分为无近交组(Fped=0)、低近交组(Fped≤6.25%)和高近交组(Fped>6.25%)3个组。采用R(v4.1.2)方差分析(aov)函数,分析不同近交系数分组对泌乳性能指标的影响。采用DMU软件(v6)和动物模型按照总数据和分胎次对泌乳性能进行近交衰退评估,在评估模型中近交系数作为协变量,近交系数回归系数即为近交衰退效应值,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近交对奶牛305 d产奶量、305 d乳脂量和305 d乳蛋白量有极显著影响;近交系数每增加1%,305 d产奶量、305 d乳脂量和305 d乳蛋白量分别减少8.55 kg(P<0.01)、0.22 kg(P<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内蒙古白绒山羊场1997年到2007年21569只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的生产记录,利用SAS9.0软件的GLM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法进行主效应的多重比较分析,研究9个非遗传因素(测定年份、场、性别、年龄、母亲年龄、出生类型、出生月份、断乳日龄、出生胎次)对内蒙古白绒山羊5个产绒性状(产绒量、绒细度、绒厚、毛长、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年份、场、年龄、母亲年龄显著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的所有性状(P<0.05),性别除了对绒细度没有影响外(P>0.05),对产绒量、产绒后体重影响显著(P<0.05),对绒厚、毛长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胎次对产绒量、毛长及早期生长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类型对绒细度、产绒后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月份对产绒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资料,选用7个微卫星座位,对40只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4个表现出了多态性.微卫星OarJMP8座位上AA、AD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AD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143座位上AC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OarAE101座位上AB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和产绒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P<0.01);微卫星BM6506座位上从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1).  相似文献   

18.
对7 051窝不同近交系数的杜洛克母猪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交程度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仔总数、产活仔数和产弱仔数方面。近交系数第3组(3.125%~6.25%)与其他组间在产仔总数、产活仔数和产弱仔数方面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母猪2胎、3胎、4胎、5胎次的产仔总数、产活仔数、产弱仔数均以第3组最高。说明通过适度近交,可以较快地剔除有害基因、增加遗传稳定性,可以较好地降低有害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粮硫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及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4只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辽宁绒山羊羯羊(2周岁左右),按4×4拉丁方设计,系统研究了4种不同日粮硫水平(0.11%、0.17%、0.23%、0.29%)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硫水平对辽宁绒山羊的产绒性能及羊绒品质影响显著(P0.05);日粮添加硫可显著提高辽宁绒山羊绒生长速度、产绒量、绒长度(P0.05),但对绒的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认为,日粮硫水平为0.23%(N:S为7.39:1)对提高辽宁绒山产绒性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分析近交及环境因素对中国荷斯坦奶牛初配日龄(产后首配天数)、初次配妊日龄(产后配妊天数)、配妊次数等繁殖性能的影响。选用山东省某牧场3 18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10 925条繁殖记录,通过SAS8.2软件中GLM过程,应用固定模型对青年牛及经产牛繁殖性能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及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近交对青年牛配妊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初配日龄、初次配妊日龄的影响不显著(P0.05);出生季节、配种年度、配种季节、与配公牛等环境因素对青年牛繁殖性能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近交对经产牛产后配妊天数、配妊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产后首配天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胎次、产犊季节、配种年度、配种员、产奶水平、与配公牛等环境因素对经产牛繁殖性能均有显著(P0.05),极显著(P0.01)影响。通过制定合理的选配方案,避免近交,并结合牧场饲养管理,可有效提高奶牛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