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CNKI文献,检索以农业、农田、农户、耕地、水域、林业、森林、草原、湿地、退耕和生态补偿、生态效益补偿为主题,从年代、期刊、作者、作者机构、研究对象、地域和方法等方面对1988~2016年间国内农业生态补偿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但并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研究对象以农户受偿意愿、补偿方式、补偿额度、补偿的法律问题等为主,研究领域涉及森林、草原、耕地、湿地等;研究手段方面,目前仍以实证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逐步增加,但仍有待加强。从多角度对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有关文献成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iteSpace为手段,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为该领域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国外方面,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要发文机构,其中美国研究机构发文最多;来自荷兰和美国的作者发文最多,但也比较分散;高影响力论文大多来自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自美国和荷兰等国的期刊较多,且语种多为English;更加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具体农业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国内方面,中国虽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开展了比较频繁的国际合作,但发文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农业科学院是相对优势比较突出的机构;研究比较宽泛,且发表刊物总体水平不高,中文核心期刊较少.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21-23
以2000—2020年CSSCI数据库中以“生态移民”为主题的文献为样本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文献量,学科分布,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线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生态移民研究领域的进程、热点、前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移民研究领域涉及较多学科,主要集中在管理和经济类,但跨学科合作程度较弱;②生态移民研究领域区域性强,多集中于贫困程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地区;③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后政策性相关问题,如可持续发展、社会适应、文化适应、生态补偿等。  相似文献   

4.
陈海军  陈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883-1888
将近十年来国内期刊关于农业生态补偿的研究文献被归纳为以农业生态补偿的机制为中心的探讨、关于农业生态补偿的制度讨论、农业生态补偿的立法研究、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和讨论补偿的核心问题——补偿标准等5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在基本概念的认识、核算方法的综合应用、国外经验的本土化、默认前提的地区适应性论证、学科综合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最后,总结了其发展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国内湿地植物研究现状,本研究以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数据库1921—2021年湿地植物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湿地植物相关文献的论文年度发文量与被引频次、文献作者及其合作关系、湿地植物研究层次、湿地植物研究机构及刊文期刊和关键词等方面对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21—2021年间发表有关湿地植物的研究文献共8084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李伟;该领域研究力量合作关系较为分散;研究主要获得国家层面基金的资助;研究涉及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生物学等学科;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关键词网络共现结果可知当前研究热点为湿地水体净化、湿地重金属等污染治理,湿地公园景观评价及湿地植物资源保护与修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从发表年度趋势、主题分布、期刊来源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基金资助分布等方面对1981—2020年中国农业化学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化学领域文献呈波动性的增长趋势;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农业栽培方面;刊载量最多的期刊是《北方园艺》;学科领域主要涉及园艺、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等;核心作者及其机构主要来自国内农业高校;文献类型以研究论文为主,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基金资助以国家部门为主导,地方政府为辅助。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农业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计量的我国节水农业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节水农业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借助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节水农业”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选取1990—2021年中国学者发表的3 775篇文献,利用CiteSpace、VOSviewer、HistCit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年发文量、学科分布、发文期刊、研究机构、研究学者、主要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等指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从1990—2021年,我国节水农业领域文献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所涉及的学科以水资源学为主,占文献总数的28.9%;3)发文量前三的学术期刊为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Water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4)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引文分析的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发现开垦、华北平原、沟灌及增氧灌溉是近五年的重要研究热点。总而言之,我国节水农业研究已有大量基础,在作物高效用水机理、农业用水精量调配与控制、水肥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及其对作物、土壤、环境、社会等综合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加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节水农业将向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水肥一体方向发展,融合信息化技术,增加水肥施用的科学性,打造智慧农业。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综述河北省在农业控水、耕地地力保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草原禁牧与保护方面的农业生态补偿现状,以及国内学者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受偿意愿所作的河北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把握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以文献计量学方法为基础,以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19年以前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Excel、VOSviewer等工具,从发文量、主要研究机构、作者、期刊、被引频次等方面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整体呈...  相似文献   

10.
采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2001—2020年的482篇文献为基础数据源,回顾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研究历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有关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发文累积量符合指数增长,处于大发展阶段;作者之间的合作以学缘关系为主,外部的合作较少;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是核心的发文机构;排名前5位的代表性热点集群依次是生态空间、生态补偿、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协调机制、功能分区、法律制度、环境教育、生态补偿标准成为各集群下的新兴研究热点。研究结果绘制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知识图谱,为认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农田研究进展的动态规律,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基本农田相关文献从载文量、文献来源及文献被引用情况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基本农田研究文献的年载文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化特征主要与中国的土地政策紧密相关;从基本农田研究内容来看,基本农田保护是研究热点;从基本农田研究方向来看,其所涉及领域很广,包括农业、土地、计算机科学、资源与环境等,是人地关系的集中体现;从基本农田研究队伍来看,以高等院校为主,说明中国基本农田研究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兼顾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发达国家通过生态补偿措施来激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政策措施实用且有效,推动了可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效果,并基于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生态农业和生态标记等方面的生态补偿实践,指出了制约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发挥更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补偿金额、补偿期限和补偿方式。同时,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清单等政策建议,对于加快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分析软件,对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中下游1973~2004年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田、旱地始终占据优势地位。景观类型面积变化中,有林地面积持续减少,旱地变化较复杂,草地、灌木林地、有林地三者之间双向转化明显,10.0°-17.5°,17.5°-25.0°,25°-35°3个坡度级的裸岩面积增加明显。景观整体呈现出人为的退耕还林还草、毁林毁草开荒与自然的生态系统逆向演替交互作用,处于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促进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发挥,采用文献研读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调研法及定性描述法对国内各地耕地保护补偿实践效果梳理分析,总结该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资金筹措压力大、标准难确定及配套机制较薄弱是当前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实践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瓶颈。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是确保耕地保护补偿持续稳定实施的重要基础,建立分区性多类型补偿标准测算体系并尝试选点试行有助于补偿方案更加客观公平,针对性多样化的补偿方式不仅扩宽耕地保护补偿思路,同时也缓解当前经济补偿造成的财政压力,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规范透明的资金监管与健全完善的耕地数量、质量动态监测是保障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可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密云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密云县为研究区,根据密云县1988—200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灰色模型对密云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并分析了由于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给密云县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8年到2024年,林地、居民地及工矿用地、耕地面积将继续呈上升趋势,水域、未利用地及草地面积将逐步减少;其中林地和耕地面积增加相对较为显著;未利用地被开发速度较快;居民地及工矿用地面积在2024年将达到1988年的2.6倍;水域面积将持续下降。因此,如何做好总体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密云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科技奖励分析我国水稻科研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并分析了2000要2012 年我国水稻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情况及产出的部分重大成果。结 果表明,水稻成果获奖数在经历波浪式变化后进入平稳增长期;水稻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创新领域获奖最多;农 业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水稻科研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水 稻生产大省产出的水稻科研成果较多。针对我国水稻科研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培育超级 杂交水稻和绿色超级稻以及加强稻作配套技术研究及稻米精深加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是农地保护补偿政策制定的依据.对外部效益进行了理论界定和实证测算,认为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是农村集体和农地使用者以外个体从农地保护中得到的收益,通常是非市场收益,对其测算应区分外部效益的内部(外部效益发出者)和外部(外部效益接受者),并确定外部区域的范围.实证利用选择实验模型对武汉市5个区域进行了支付意愿测算,在内外部划分的基础上估算了武汉市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并比较了不同方法下外部效益测算结果的差别.结果表明,武汉市耕地、园地、林地和农村水面的外部效益分别为30773.2,653860.0,119267.0和82472.7元/hm2;用行政区域直接代替外部性影响区域的做法会使耕地外部效益的测算结果偏高,也会造成园地、林地和农村水面测算的误差,为避免这类误差,外部性测算及相关补偿、税费政策应考虑内外部区域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为北京市耕地保护补偿实践提供实证依据,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理论与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测算区域耕地地块发展概率,据此进行耕地发展概率分区;选取区域征地补偿中的安置补助费作为参照标准测算耕地保护主体机会成本损失;最终由不同的耕地发展概率修正得到全区耕地保护补偿值。基于发展概率差别化测算平谷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结果在空间上具有由中心城区向远郊不断降低趋势,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差额化耕地保护补偿既弥补了种地农户机会成本损失,解决了土地规划与征收所带来的农地发展机会不均问题,又强化其耕地保护意愿。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未来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方向,促进我国有机农业适度健康发展,系统分析了国际以及我国有机农地规模、有机农地占比、有机农地利用类型现状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全球有机农地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并且以牧草地为主;全球有机农业呈增长之势,有机牧草地增加最多;目前全球有机农业仍属小众。鉴于此,建议我国应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但限于国情,有机农业不可能成为我国农业的主体,而应作为特色农业来发展,未来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有机草地牧业上。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的科学依据和协调发展对横向生态补偿的影响过程,厘清了京津冀地区横向森林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公平、高效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补偿从"输血式"补偿向"造血式"补偿转变,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