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锰对荞麦根系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养麦高荞3号为材料,在pH值5的条件下设置不同锰水平,研究锰对荞麦根系形态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养麦在缺锰T0(对照,蒸馏水)和高锰T4(Mn2^+为30mg/L)处理下总根长、根投影面积、根表面积、根体积下降;MDA、Pro含量升高;POD、CAT活性降低。在T1(Mn2^+为O.03mg/L)处理下总根长、根投影面积、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MDA、Pro含量最低,POD、CAT活性最高。由此认为在酸性条件下比较适合荞麦生长的Mn2^+浓度为0.03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培法研究低pH值(3.5、4.5、5.5)、铝胁迫(0、50、100、400μmol/L)及其交互作用对芒萁和玉米幼苗生长、叶片抗逆生理、根系果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由5.5下降到3.5时,芒萁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玉米则表现为生物量明显,部分达到显著水平,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随着铝浓度由0升高到400μmol/L,芒萁、玉米生物量逐渐下降,而叶片MDA含量逐渐升高,但在幅度上芒萁明显小于玉米,且pH值5.5的小于pH值3.5的;芒萁、玉米叶片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ro、可溶性糖(SS)含量随铝处理浓度的升高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但在最大升高幅度方面,芒萁明显大于玉米。在无铝条件下,芒萁根系平均果胶含量比玉米低20.5%,且铝胁迫提高芒萁根系果胶含量明显小于玉米。综上所述,芒萁耐酸和耐铝性强于玉米,铝对植物的毒害大于pH值,但是低pH值会加剧铝毒害效应。芒萁可通过内部解铝毒(提高叶片POD、CAT活性,Pro、SS含量)和外部排斥(根系细胞壁果胶含量低且铝胁迫下提高幅度小)等多种途径来增强其对酸铝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3.
Cr3+胁迫对油菜幼苗抗氧化酶系统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Cr3+对油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r3+能够提高SOD、CAT和POD的活性,而高浓度的Cr3+降低SOD、CAT和POD的活性,SOD、POD、CAT活性峰值分别出现在Cr3+浓度为80 mg/L、80 mg/L和160 mg/L时。随着Cr3+浓度的增大,MDA的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且先慢后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铝毒和植物之间的关系,为筛选抗铝性强的野生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0、50、200、400、800mg/L的铝溶液处理沙培条件下的野生蛇莓,研究蛇莓对铝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0~200mg/L铝时,叶绿素含量升高,铝浓度继续升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同一浓度时蛇莓叶绿素含量随铝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随着铝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蛇莓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随着铝浓度升高,蛇莓根电导率先降低后升高。随着铝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延长,蛇莓根系活力逐渐降低,处理60d时,50mg/L铝处理的根系活力与对照的差异显著。[结论]铝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蛇莓生理生化特性都有显著影响。随着铝浓度升高,蛇莓MDA、Pro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根电导率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5.
以攀枝花地区麻疯树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设置不同温度(24、29、34℃),研究不同浓度酸铝胁迫(Al 3+的浓度为:对照、0.01、0.1、1、5 mmol/L)对3月龄麻疯树幼苗根系活力、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相同Al3+浓度处理下,随温度升高,幼苗根系活力降低,MDA、Pro含量增加,POD活性增加;②相同温度处理下,随Al3+浓度增加,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叶片MDA含量、Pro含量及POD活性呈上升趋势;③适度低温,适量的Al3+(29℃,Al 3+浓度为0.01 mmol/L;24℃,Al 3+浓度为0.01、0.1 mmol/L)能增强根系活力,降低MDA和Pro含量,降低POD活性,有益于麻疯树幼苗的生长;④当Al3+浓度增至1 mmol/L以上时,3个温度下处理的麻疯树幼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⑤29℃、1 mmol/L Al 3+浓度下,增加溶液中Ca2+浓度能减小酸铝对麻疯树幼苗的毒害作用.    相似文献   

6.
研究钾水平对人参根系、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利用水培的方法,考察0.0 mmol/L,3.0mmol/L,6.0 mmol/L,12.0 mmol/L钾水平对人参根和叶保护酶、活性氧代谢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钾水平条件下,保护酶系统对钾水平响应的趋势不同。除叶片中SOD活性一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外,人参根系保护酶SOD、根叶保护酶POD活性均随着钾水平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0 mmol/L的条件下活性最强,后期主要表现为被动忍耐。根系SOD、CAT和POD活性小于叶片。CAT活性与SOD和POD趋势不同,呈现出先降低后又升高的趋势,即主要在缺钾和高钾条件下发挥作用,6.0 mmol/L条件下,CAT活性最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钾水平的升高先降低之后升高,6.0 mmol/L条件下最低。根系MDA含量小于叶片MDA含量。不同钾水平条件下,SOD、POD、CAT保护酶相互协调作用共同抵御活性氧损伤,促进人参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锌对菠菜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硫酸锌浸种(0、0.1、0.2、0.5、1mg/L)对菠菜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及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酸锌浓度在0~0.5mg/L范围内时,随着硫酸锌浓度增大,菠菜中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升高,MDA减少;当硫酸锌浓度大于0.5mg/L时,随着硫酸锌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下降、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8.
铜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小麦耐铜胁迫的生理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10,20,50,70,100,150 mg/L Cu SO4)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根芽生长、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下降,根长、芽长逐渐降低,且抑制效应根早于芽。Cu2+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u2+浓度50 mg/L、70 mg/L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显著,铜诱导的氧化胁迫得到一定缓解,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Cu2+浓度100 mg/L、150 mg/L处理过氧化物酶(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过量铜刺激保护酶系统,使幼苗细胞活性氧增加,引起膜质过氧化,阻碍小麦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对两个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Cd2 分别处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幼苗,对其叶片的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浓度的Cd2 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Cd2 胁迫浓度为30 mg/L时,栽培大豆的SOD、CAT活性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高59.74%和39.87%。Cd2 胁迫浓度为50 mg/L时,栽培大豆的POD活性及野生大豆的SOD、CAT活性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高60.39%、61.93%和63%。在Cd2 胁迫浓度为0~100 mg/L时,野生大豆的POD活性随着Cd2 胁迫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在Cd2 胁迫浓度为100 mg/L时,其POD活性比对照高64.08%。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叶片MDA含量均随着Cd2 胁迫浓度的不断升高而上升,在Cd2 胁迫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叶片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85.5%和393.1%。从试验结果看,野生大豆对Cd2 胁迫的抗性要大于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10.
镉胁迫对烤烟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0mg/L,5mg/L,25mg/L,50mg/L)对烤烟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5mg/L镉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大;5mg/L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最大;随着镉浓度增大,烤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镉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周丽霞  曹红星  肖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039-2045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椰子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提高椰子幼苗抗寒能力及选育抗寒椰子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年生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喷施100.0、150.0、200.0和250.0 mg/L外源SA,测定分析其4℃低温胁迫1~5 d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结果]4个外源SA处理的椰子幼苗在4℃低温胁迫5 d内,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均高于相应的清水对照(CK),且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均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胁迫第2 d,喷施150.0 mg/L SA的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P<0.05,下同),MDA含量最低,均显著低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其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同一低温胁迫时间不同浓度SA处理中,总体上也以150.0 mg/L SA处理各椰子品种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在4个椰子品种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其次为200.0和250.0 mg/L SA处理,100.0 mg/L SA处理的5个抗寒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喷施150.0 mg/L外源SA能提高椰子幼苗的抗寒性,尤其对文椰78F1幼苗的抗寒效果更佳,可在椰子抗寒育苗及抗寒椰子新品种选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南益丽  陈利  刘鹏  张文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788-5789,5827
以荞麦品种东阳荞麦、高荞三号、内蒙古产小白花、沈阳荞麦和依额苦荞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铝处理浓度,研究铝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铝处理能够促进荞麦种子萌发,增大荞麦的鲜重、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降低荞麦的质膜透性;5个荞麦品种对铝的敏感度以及耐铝性不同,其中东阳荞麦和高荞三号是为较耐铝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Zn~(2+)对苦荞麦膜质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尚鈃  帅晓艳  邱业先  范国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69-5470,5472
以苦荞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Zn2+对苦荞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2+浓度逐渐增大时,根中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叶中MDA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增强;根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降低,而叶中POD活性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增强趋势;细胞色素氧化酶(C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种子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物量、抗氧化酶及一些抗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铝和适度的酸雨有利于茶树生物量的积累,较高的铝和较高酸度酸雨不利于茶树生物量的积累.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先增加后下降.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SOD、POD、CAT和APX总体上增加,在较低浓度铝处理下,酸雨加剧SOD、POD、CAT和APX的增加,存较高铝浓度(30 mg/L)处理下,酸雨加剧SOD、POD、CAT和APX的下降.10 mg/L铝浓度处理茶树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与无铝处理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其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酸雨强度对茶树叶片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酸雨加剧铝引起茶树叶片O2-产生速率和MDA积累的增加.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而酸雨单独作用对脯氨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酸雨加剧铝对茶树叶片脯氨酸积累的增加.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pH 3.0的酸雨明显提高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一些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增强对酸雨和低浓度铝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高浓度的铝(30 mg/L)损伤茶树抗氧化系统,减少一些抗性物质的合成,影响其生长,而酸雨加剧高铝对茶树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La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逆性的生理基础,以玉米(Zea maysL.)幼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Cu2+胁迫下La3+对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mol/L Cu2+处理促进了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积累,显著提高了细胞质膜透性(RMP)及POD和CAT的活性;随着La3+浓度的升高,Pro、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保护酶POD和CAT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说明适宜浓度的La3+降低了细胞内Cu2+胁迫诱导的膜脂过氧化产物和渗透物质的积累,延缓膜透性的增加,缓解了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缓解Cu2+对玉米幼苗的伤害,La3+最佳作用浓度为80 mg/L,La3+浓度160 mg/L及以上则与Cu2+协同作用加剧对玉米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赵娜  周米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21-5823
[目的]研究镍(Ni2+)胁迫对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及膜保护系统的影响。[方法]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i2+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及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Ni2+处理对玉米幼苗根系具有低浓度的促进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根系长度、鲜重、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在3个处理阶段(10、30、30 d)变化趋于相同;随着玉米幼苗的生长,各项指标变化更加明显。根系活力在Ni2+浓度为50 mg/kg(土)时最强,随着Ni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根系保护酶系统中SOD和POD活性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Ni2+浓度为50 mg/kg(土)时出现峰值;根系细胞内MDA含量在低Ni2+浓度处理下增幅较小,Ni2+浓度在100~800 mg/kg(土)时增加显著。[结论]Ni2+浓度低于50 mg/kg(土)时对玉米幼苗期根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超过该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Ni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Cu2+对紫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  马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47-4051
为研究重金属Cu2+对紫荆幼苗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试验利用CuSO4溶液的浓度梯度对紫荆种子进行了胁迫处理,分别测定紫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和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紫荆种子抗重金属Cu2+胁迫的能力比较强,在致死状态下,CuSO4溶液的浓度为183.40 mg/L;在半致死状态下,CuSO4溶液的浓度为104.22 mg/L.随着CuSO4溶液浓度的增加,紫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步下降,幼苗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而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呈现出先增加后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外源钙对玉米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以及NaCl+CaCl2溶液处理玉米幼苗,然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玉米在NaCl+CaCl2溶液的处理下,其生长和生理变化与单独NaCl溶液处理不同。在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下,喷施CaCl2溶液的玉米幼苗其MDA含量低于单独NaCl胁迫,而Pro含量、POD活性则高于单独NaCl胁迫。表明外源CaCl2能够降低玉米幼苗的盐害,提高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