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提高麦秸的饲用价值,【方法】对麦秸进行了不同的氨化处理并饲喂肉牛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麦秸经造纸废液复合氨化处理,其粗蛋白含量和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1.40%和45.28%,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降低25.04%。【结论】建议在秸秆的氨化处理中推广使用造纸废液复合氨化处理技术,以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玉米秸育肥肉牛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利用干玉米秸、微贮秸秆、氨化秸秆、黄贮秸秆和整株青贮玉米饲喂肉牛,通过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评定、肉牛经济效益的比较,评价出合理利用玉米秸秆的肉牛饲养模式。结果表明:肉牛对玉米秸秆干物质采食量整株青贮、微贮秸秆与氨化秸秆极显著高于干玉米秸(P<0.01)。秸秆经处理后饲喂肉牛,日增重显著提高,整株青贮组、微贮秸秆组、氨化秸秆组、黄贮秸秆组分别比干玉米秸组提高126.31%(P<0.01)、97.88%(P<0.01)、82.49%(P<0.01)、48.54%。综合结果,同时考虑饲料成本核算,饲养模式以整株青贮最好、微贮效果次之、氨化再次、黄贮最次。  相似文献   

3.
选择3-4月龄,体重26-30kg小尾寒羊公羊30只,随机分成6个组处理,每个处理5只,研究氨化小麦秸、微贮小麦秸、小麦秸(对照组)、氨化玉米秸、微贮玉米秸、玉米秸(对照组)时生长期小尾寒羊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经微贮处理后,可以提高小尾寒羊的适口性,使之采食量逐渐增加,提高其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同时微贮组、氨化组都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效益分析结果证明,微贮处理秸秆组效益最好,其次是氨化处理组,在微贮处理小麦秸与玉米秸两组效益对比中,又以微贮玉米秸饲喂小尾寒羊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提高秸秆饲料(麦秸、玉米秸上梢等)的营养价值,传统上是进行碱—化或氨化,在实际应用中碱化和氨化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畜牧研究者通过试验,找到了一种将两者结合的新方法——复合化学处理法,用—复合化学法处理的秸秆,成本低,易保存,提高秸秆消化利用率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胡丽 《当代农业》2014,(23):46-46
一、秸秆氨化饲料的好处 利用氨化处理秸秆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处理秸秆的方法,材料易取,方法简便易行。同时,秸秆氨化处理后,质地松软,适口性增加,提高家畜对秸秆的采食量,有机物消化率提高10%~12%,粗蛋白含量提高1倍;节约粮食,减少畜牧业对粮食的依靠,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秸秆氨化饲料的加工1.氨化原料选择各种质地较好、未出现霉变、含水量不超过13%的农作物秸秆,如稻草、玉米秸、麦秆,农副产品如谷壳和棉籽壳等均可作为氨化的原料。2.氨源及用量各种农用氮肥,如尿素、碳铵等,最常用的是尿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施用苦参碱、微量元素和氨复合基酸的生物肥复合药剂防治棉叶螨,确定最佳施药时期。【方法】采用不同施用时期的田间小区试验,调查棉叶螨的发生动态。【结果】2017和2018年处理生物肥复合药剂对棉叶螨的防治率分别为60%、90.82%;苦参碱单剂的防螨率为47.13%、72.4%,明显高于苦参碱单剂,差异均极显著(P<0.01)。生物肥复合药剂处理产量分别为142.11和245.5 kg/240 m2,相比其它处理分别高出33%、12.49%、15.27%、10.40%、43.10%;苦参碱处理与对照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复合药肥对株高、茎粗、单铃重、干物质和脱落铃等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施用生物肥复合药剂适宜在棉田可推广,可能起到防治棉叶螨,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化肥、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贡柑品质、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贡 柑品质改善和贡柑园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化肥、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 对贡柑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维生素 C、单果重和皮肉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化肥处理相 比,有机肥处理和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贡柑果实糖酸比分别显著提高 3.1、3.6 个单位,单果重显著提 高 10.5、8.9 g,皮肉比显著提高 1.8、1.6 个百分点,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两年平均增产 9.9% 和 17.7%;与有机肥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有提高贡柑果实品质、产量和土壤养分的趋势, 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结论】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对改善贡柑品质、提高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 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2种不同氨化-硝化复合菌剂作用下,油枯有机肥中有机氮在土壤中的氨化、硝化作用,以油枯商品有机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温育培养法,研究添加氨化-硝化复合菌剂有机肥中有机氮在土壤中氨化和硝化过程。结果表明,添加氨化-硝化复合菌剂1和氨化-硝化复合菌剂2均可提高土壤氮的硝化速率(NNR),延长土壤硝化菌群的硝化活性;与未添加氨化-硝化复合菌剂油枯有机肥处理相比,培养60 d时添加氨化-硝化复合菌剂1、氨化-硝化复合菌剂2分别提高有机肥氮矿化后矿质氮累积量62.2 mg/kg和57.9 mg/kg;未添加氨化-硝化复合菌剂油枯有机肥中矿化出的矿质氮量占有机肥全氮量的比例为25.65%,添加氨化-硝化复合菌剂1、氨化-硝化复合菌剂2后,油枯有机肥中矿化出的矿质氮量占有机肥全氮量的比例分别为64.95%和61.53%,分别是未添加氨化-硝化复合菌剂油枯有机肥处理的2.5倍和2.4倍,表明2种氨化-硝化复合菌剂对油枯有机肥氮的氨化、硝化过程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方法】以轮作(小麦)为对照,研究马铃薯连作1、3、5a根际土壤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厌氧细菌和好氧细菌的变化.【结果】种植小麦的轮作土壤细菌数量显著高于马铃薯连作土壤.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氨化细菌数量连作1a的比连作3a、连作5a的分别提高54.32%和224.68%,土壤硝化细菌数量连作1a的比连作3a、连作5a的分别提高42.86%和566.67%,土壤亚硝化细菌数量连作1a的比连作3a、连作5a的分别提高11.11%和104.08%.【结论】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和厌氧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1.
复合化学处理对玉米秸复合颗粒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化学处理剂和营养强化剂,调制出5种玉米秸颗粒。对照组由玉米秸添加2%膨润土调制而成;试验组分别为:添加化学处理剂(石灰+尿素,以玉米秸DM计)4+0%(处理I)、0+4%(处理II)、2+2%(处理III)和2+2%(处理IV),同时在处理IV中再添加4%营养强化剂。采用Menke的人工瘤胃产气法评定不同玉米秸处理的体外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处理II、III、IV的粗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处理I和对照;处理I、IV的NDF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了7%,12%;各处理的ADF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以处理IV的下降幅度最大,达31 1%。各处理的体外产气量和产气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处理IV的产气速度最快,其快速产气量(a)略高于对照,b的产气速度常数c比对照提高19 3%。相应地,处理II、III、IV的估测有机物消化率(OMD)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其中处理IV的OMD最高,其次为处理II,分别比对照(46%)提高19%,13%,但处理I无明显效应。表明用4%尿素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玉米秸处理的化学组成和有机物质消化率,其效果优于2%石灰+2%尿素或单纯石灰处理,若将化学处理与营养强化剂结合使用,则可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颗粒替代羊草饲喂育成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平均体重196kg的27头育成母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出生日龄、体重一致原则,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按牛场现行饲喂制度喂料,试验I、II组分别用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I、II替代对照日粮中的羊草,羊草和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I、II均按自由采食量供给.试验期由15d预试期和45d正试期组成.结果表明,尽管试验初期育成母牛对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的采食量较低,但至试验后期,育成牛对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的采食量增加,并接近羊草的水平.试验I、II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幅度分别为4.9、2.3%.表明饲喂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替代羊草,对育成牛的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发酵玉米、发酵高粱秸和发酵麦秸3种秸秆进行发酵处理,添加于饲料中确定其对生长育肥猪的效果。选用48头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杜花F1杂种猪,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第1组作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3、4组作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了发酵玉米秸、发酵高粱秸和发酵麦秸的饲料。根据生长育肥猪的采食量、饮水、日常活动、粪便及日增重的效果探讨发酵秸秆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发酵玉米秸喂猪较好,其增重速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发酵高粱秸和发酵麦秸效果较差,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低11.32%(P0.05)和12.28%(P0.05),每1kg增重耗料分别高于对照组12.20%和13.24%。  相似文献   

14.
选择500 kg左右体重的西门塔尔肉牛9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头牛,每头牛1个重复,粗饲料分别饲喂酒糟和稻草秸秆、青贮高粱、青贮苎麻和玉米秸秆。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青贮苎麻与玉米秸秆组和酒糟组较青贮高粱组末重分别提高了4.67%和4.27%,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50.00%和52.33%,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三个处理组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差异不显著(P0.05);青贮苎麻与玉米秸秆组较酒糟、稻草秸秆组球蛋白、血糖分别降低了76.31%、25.51%,差异显著(P0.05);较青贮高粱组分别降低了78.37%、27.00%;青贮苎麻与玉米秸秆组较酒糟、稻草秸秆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了5.38%,差异显著(P0.05);较青贮高粱组降低了20.90%,差异不显著(P0.05)。在血清尿素氮方面,青贮苎麻与玉米秸秆组较青贮高粱组提高了29.66%,差异不显著(P0.05),但较酒糟、稻草秸秆组降低了22.34%,差异显著(P0.05);在高密度脂蛋白方面:青贮苎麻与玉米秸秆组较青贮高粱组降低了29.84%,差异不显著(P0.05),但较酒糟、稻草秸秆组降低了43.46%,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饲料饲喂肉羊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131-133
为了探讨微生态制剂饲料对内羊的育肥效果,随机选取90只陕北白绒山羊作为试验动物,分3个组,每组30只,进行为期60d的育肥试验.3个组精饲料由羊场统一提供.粗饲料:对照组饲喂干玉米秸秆,试验Ⅰ组饲喂青贮玉米秸秆,试验Ⅱ组饲喂添加0.4% EM(有效微生物菌群)菌液的干玉米秸秆.结果表明:经过60d的饲养,试验Ⅱ组羊体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秸秆生物炭复配基质对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生长的影响,以泥炭、蛭石、珍珠岩和土壤比例4∶1∶1∶4(体积比)作为对照配置基质,将大豆、小麦、水稻、玉米及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按照不同比例替换对照配方中的泥炭作复配基质,直至将其完全代替,每种秸秆生物炭设4个不同比例处理,以期得出适合培养波斯菊的复配基质种类及配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生物炭复配基质可以促进波斯菊生长,秸秆生物炭复配基质的种类及用量对波斯菊发芽率、生物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绿体色素浓度、根系活力均具有显著影响。当使用水稻秸秆生物炭(水稻秸秆生物炭20%、泥炭20%、珍珠岩10%、蛭石10%、土壤40%)复配基质培育波斯菊时,波斯菊的发芽率最高,其生物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叶绿体色素浓度、丙二醛含量与对照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米曲霉发酵玉米秸秆粉代替等量玉米对鸡肠道微生物和消化酶的影响,选择25只6周龄AA肉鸡,随机分成5组,正处理组设添加4%、8%和12%3个水平的发酵秸秆代替基础日粮中等量玉米,用基础日粮(对照组)和8%未发酵秸秆(负处理组)替代基础日粮中等量玉米作对比。结果显示:与负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8%发酵玉米秸秆粉使回肠和盲肠中的乳酸菌和米曲霉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转化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水稻和玉米秸秆300℃、400℃和500℃裂解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发育于第四纪的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135 d室内培育试验,研究秸秆生物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pH、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及其对磷脂脂肪酸(PLFA)表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对照(CK)、添加水稻秸秆炭300℃(RB300)、400℃(RB400)、500℃(RB500)和添加玉米秸秆炭300℃(CB300)、400℃(CB400)、500℃(CB500)。【结果】物料类型和制备温度因素显著影响裂解得到生物炭材料的养分含量和化学性质。培育试验表明,两种秸秆生物炭的添加,平均提高土壤pH值0.16个单位;土壤有机碳、速效磷和速效钾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26.1%、20.6%和281.8%。水稻秸秆炭对土壤速效钾水平促进作用较大,而玉米秸秆炭则主要增加速效磷含量。低温裂解秸秆炭(300℃)的添加,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碱解氮和无机氮含量;而添加RB500和CB500处理的碱解氮分别比对照低10.4%和8.1%,硝态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3.6%和100.7%(P<0.05)。添加生物炭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磷脂脂肪酸总量平均比对照增加63.4%和47.5%,但添加300℃秸秆炭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两种秸秆炭的输入均可以增加革兰氏阴性细菌(G-)、革兰氏阳性细菌(G+)、放线菌和真菌的含量,且不同制备温度处理间的差异表现为300℃<400℃<500℃。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秸秆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玉米秸秆炭更为显著;不同温度水稻秸秆炭间,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而不同温度玉米秸秆炭间没有区分开来。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性质,间接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土壤速效磷、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结论】水稻和玉米秸秆炭均可以改良红壤性水稻土的酸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水平;两种秸秆炭的添加均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以水稻秸秆炭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甜菜渣和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按照不同质量比(鲜样)混合青贮,分析添加玉米秸秆对甜菜渣青贮饲料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渣直接青贮其乳酸含量较低(0.67%),乙酸含量较高,为乙酸发酵类型;添加玉米秸秆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P0.05),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P0.05),9∶1和8∶2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氨态氮的生成量(P0.05),其发酵类型均为乳酸发酵型。通过flieg评分体系对不同组合进行评价,其等级均为良好。添加玉米秸秆后除9∶1处理组以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明添加玉米秸秆降低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添加玉米秸秆后其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除9∶1处理组以外其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综合各项指标,认为甜菜渣和玉米秸秆的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为90%甜菜渣+10%玉米秸秆(9∶1)。  相似文献   

20.
The major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orn straw or mixed diet on the small molecule metabolites of liver and milk production of healthy Chinese Holstein cows during lactation.In this study,metabolomic methods based o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liver metabolites of dairy cows fed on corn straw diet or mixed diet.Ten healthy Chinese Holstein cow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under the same management condition,fed different diets respectively,corn straw group (CS) or a mixture of alfalfa hay and Chinese wild rye hay mixed forage group (MF).All the cows were fed for 8 weeks and recorded body weight,dry matter intake,body condition score,fat,protein,lactose,milk yield and the total solids.Livers were sampled from each cow through a liver puncture needle for analysis of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mall molecule metabolites in cow liver samples from the two different diet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diet typ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iver metabolism and milk components in dairy cows.The contents of milk fat,the total solids,milk protein,lactose,dry matter intake (DMI),milk yield,milk protein (%),lactose (%) and milk fat (%) of the corn straw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mixed forage group (p0.05);the content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PC),histidine,hypoxanthine and mridine in liver tissues of the corn straw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mixed forage group (p0.05);acetylcarnitine,uric acid,triacylglycerol (TG),acetal phosphatidylcholine (plasmenyl-PC),aceta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lasmenyl-PE) and sphingomyelin (SM) of the corn straw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ixed forage group (p0.05).In summary,cows fed on mixed forage die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ilk yield and lactation performance clear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