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维红  席斌  郭天芬  王宏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81-10083
[目的]研究绵羊毛与特种动物纤维的性质、特点及其超微结构。[方法]以绵羊毛、山羊绒、羊驼毛、骆驼毛、兔毛、马海毛、牦牛毛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其鳞片结构。[结果]绵羊毛翘角大,平均值为33.2°,鳞片密度在16.2~34.9个/mm,鳞片平均高度为12.95μm,平均厚度为0.63μm;山羊绒翘角较羊毛小,平均值为20.6°,鳞片密度在10.3~15.6个/mm,鳞片间距大,平均高度为16.09μm,平均厚度为0.46μm;羊驼毛翘角平均值为34.6°,鳞片平均高度为5.85μm,平均厚度为0.33μm;骆驼毛翘角平均值为33.5°,鳞片平均高度为11.30μm,平均厚度为0.37μm;兔毛翘角平均值为31.2°,鳞片平均高度为7.03μm,平均厚度为0.36μm;马海毛翘角介于羊毛和羊绒之间,平均值为23.7°,鳞片密度也介于羊毛和羊绒之间,鳞片平均高度为15.82μm,平均厚度为0.61μm;牦牛毛翘角平均值为33.2°,鳞片平均高度为9.08μm,平均厚度为0.46μm。[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鉴别不同纤维种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绵羊毛与特种动物纤维的性质、特点及其超微结构。[方法]以绵羊毛、山羊绒、羊驼毛、骆驼毛、兔毛、马海毛、牦牛毛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其鳞片结构。[结果]绵羊毛翘角大,平均值为33.2,鳞片密度在16.2~34.9个/mm,鳞片平均高度为12.95μm,平均厚度为0.63μm;山羊绒翘角较羊毛小,平均值为20.6,鳞片密度在10.3~15.6个/mm,鳞片间距大,平均高度为16.09μm,平均厚度为0.46μm;羊驼毛翘角平均值为34.6,鳞片平均高度为5.85μm,平均厚度为0.33μm;骆驼毛翘角平均值为33.5,鳞片平均高度为11.30μm,平均厚度为0.37μm;兔毛翘角平均值为31.2,鳞片平均高度为7.03μm,平均厚度为0.36μm;海毛翘角介于羊毛和羊绒之间,平均值为23.7,鳞片密度也介于羊毛和羊绒之间,鳞片平均高度为15.82μm,平均厚度为0.61μm;牦牛毛翘角平均值为33.2,鳞片平均高度为9.08μm,平均厚度为0.46μm。[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鉴别不同纤维种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区分成型的毛皮产品,避免假毛皮以假乱真。[方法]用哈氏切片法快速制取高清晰度毛纤维横切片,采用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蓝狐、水貂、獭免3种动物的毛纤维结构。[结果]獭兔毛鳞片排列紧密,髓质发达,横切面呈花生豆状;黑貂绒很细,有髓,且鳞片翘角非常大;蓝狐针毛从根部到梢部由连续状髓过渡为断续状髓到毛尖时无髓,横切面呈椭圆形,其绒毛基本呈圆形,有髓。[结论]蓝狐、水貂、獭兔3种动物的毛纤维的结构不同,可用于毛皮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貉直针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貉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的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貉背部和腹部的直针毛的毛髓质指数和鳞片类型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了貉颈部和臀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结果]貉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65.7%,腹部为52.3%,颈部为35.1%,臀部为36.4%,4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34.5%~66.7%。貉背部、腹部的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背毛的主要鳞片类型是杂波型和杂瓣型,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型,背毛、腹毛的毛尖均为冠状型,毛根均为扁平型,与其他犬科动物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灵猫科动物直针毛显微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大灵猫、小灵猫和果子狸的背部、腹部、颈部和臀部直针毛的毛髓质指数和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结果]大灵猫背、臀、腹、颈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8.8%~87.5%,小灵猫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2.5%~87.5%,果子狸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42.9%~61.6%;毛鳞片形态在属间和种间存在差异,同一种类身体不同部位毛的鳞片形态也有差异,同一根毛的不同部位也存在差异。用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对3种动物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但鉴别有一定的难度。[结论]在物种鉴别中,毛的纤维形态结构如鳞片类型、髓质花纹可作为兽类分类的佐证,在野生动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家兔绒毛的显微形态结构,[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单根家兔绒毛,从尖部到根部对其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并检测其纤维直径。[结果]家兔绒毛的毛尖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无髓质层;中部一般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根部无髓质层,鳞片层呈麦穗状。这是家兔绒毛的特性,可用于与其他动物纤维的比较研究及种类鉴别。兔毛具有发达的髓质层,纤维直径与髓腔列数成正相关。绒毛一般为单列,粗毛为多列。单根兔绒的尖部最细,中部变粗,根部又变细,且各部分直径差异较大,外形生长特性呈纺锤形。[结论]利用生物显微镜法鉴别不同动物毛皮及其产品种类是较为客观、简便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沙狐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沙狐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沙狐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81.7%,腹部为72.0%,2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71.4%~82.9%,说明同科动物的髓质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沙狐背部、腹部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长瓣型鳞片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杂波型和方瓣型,冠状型仅见于毛尖,扁平型仅见于毛根部,过渡型所占比例较小,与豺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侯森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83-19884
[目的]为猪獾、狗獾和鼬獾的鉴定提供参考,并为打击非法猎捕獾类动物的犯罪行为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猪獾、狗獾和鼬獾的背部和腹部毛的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3种獾的背部和腹部被毛的主要鳞片类型均为杂波型,但鳞片的高度和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同种类型鳞片的高度和密度等信息可为动物的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喉貂直针毛扫描电镜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谢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81-15682
[目的]为黄喉貂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鼬科各属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黄喉貂背部、腹部、颈部、喉部和臀部直针毛的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鳞片花纹类型较单一,5个部位的主要鳞片类型均为杂波型,背部和颈部的毛鳞片类型及排列较为相似。与同科的其他种类毛相比,主要鳞片的类型极为相似,但比例存在差异。[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家兔绒毛的显微形态结构,[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单根家兔绒毛,从尖部到根部对其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并检测其纤维直径.[结果]家兔绒毛的毛尖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无髓质层;中部一般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根部无髓质层,鳞片层呈麦穗状.这是家兔绒毛的特性,可用于与其他动物纤维的比较研究及种类鉴别.兔毛具有发达的髓质层,纤维直径与髓腔列数成正相关.绒毛一般为单列,粗毛为多列.单根兔绒的尖部最细,中部变粗,根部又变细,且各部分直径差异较大,外形生长特性呈纺锤形.[结论]利用生物显微镜法鉴别不同动物毛皮及其产品种类是较为客观、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新型除草机,提高除草效率,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方法]对除草机的关键部件除草轮进行了设计,并对除草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除草轮主要技术参数:相邻两齿的夹角α为22.5°、齿根宽L为60 mm、齿根过渡圆角r1为10°、刀齿前刀面圆弧r为400 mm和后刀面圆弧R为480 mm、入土角β为83°~88°、滚切刀中心离地间隙H为450 mm、刀齿后刀面圆弧中心离地间隙h为198 mm和刀齿前刀面圆弧中心离地间隙K为56 mm、刀齿的垂直长度M为80 mm、滚切刀的厚度δ为4mm。试验结果得出土壤含水率与相邻2除草轮之间的间距相互制约的关系。[结论]该滚切式除草机在土壤含水率为16.6%,滚切式除草机相邻2个除草轮之间的间距为60~80 mm时,除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贾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03-5804
[目的]对中国广东省感染家蝇的一种昆虫病原真菌进行鉴定。[方法]醋酸地衣红染色法观察Entomophthora ferdinandi的形态,分别显微测量分生孢子和细胞核直径,并摄影。[结果]被感染的家蝇头朝上,以足和喙固着于植株的上部,双翅向背侧上方张开。这种真菌的初生分生孢子平均为(24.1±2.0)μm×(19.8±1.5)μm,平均有(10.2±1.4)(8~12)个细胞核,细胞核直径为(3.3±0.7)μm。该真菌被鉴定为E.ferdinandii Keller。[结论]这是该种在亚洲首次报道,也是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坡位黄柳光合与蒸腾的日变化规律,明确不同坡位黄柳光合生产与蒸腾耗水的关系。[方法]以冀北沙荒坡地黄柳沙障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坡位黄柳光合、蒸腾及其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叶面温度的日变化,并以光合、蒸腾速率计算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数据。[结果]不同坡位黄柳光合速率(Pn)日变化有差异。下坡黄柳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中坡光合为下降曲线。上坡黄柳光合日变化呈现曲折下降趋势。下坡黄柳光合速率日最大值、日均值分别为0.340和0.220μmol/(m2·s);中坡黄柳光合速率日最大值、日均值分别为0.290和0.210μmol/(m2·s);上坡黄柳光合速率日最大值、日均值分别为0.350和0.220μmol/(m2·s)。[结论]研究结果为提高冀北沙漠化土地黄柳防风固沙功能及其黄柳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宽叶水柏枝材构造及微纤丝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生长于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宽叶水柏枝材的构造及微纤丝角。[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定量分析、显微图像分析等测试技术和分析手段,针对灌木材的识别与利用,首次对宽叶水柏枝材的构造和微纤丝角进行研究,取得了构造照片、组织比量和微纤丝角等指标。[结果]宽叶水柏枝为半环孔材,导管叠生,单穿孔。木纤维长度平均值为617.14μm,属短纤维树种。枝材组织比量:木纤维、导管、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分别为52.60%1、3.02%、23.96%、10.42%。射线组织异型单列及多列,轴向薄壁组织轮界状及环管束状;微纤丝角平均为7.6°,径向变化趋势为从髓心至树皮逐渐减小。[结论]该研究为宽叶水柏枝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枸杞的果用、莱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与宁菜1号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制片,观察并测量叶片解剖结构。同时测定了叶片中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宁杞1号的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显著大于宁菜1号,分别增加2.07、15.96、7.71μm。宁杞1号的叶片平均厚度比宁菜1号厚8.50μm。宁杞1号的下表皮平均厚度比宁菜1号薄0.54μm。宁杞1号的维管束直径平均长度比宁菜1号短1.57μm。宁杞1号叶片中粗蛋白、粗纤维、热量的含量低于宁菜1号,而碳水化合物、钙离子、尼克酸及Vc的含量较宁菜1号高。[结论]宁杞1号与宁菜1号的叶片结构及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清选损失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国春  张义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39-15040,15042
[目的]研究损失率对清选环节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风机转速、风机倾角、曲柄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损失率作为评价指标,在清选试验台上进行水稻清选试验。[结果]得到回归模型。[结论]得到了影响损失率的主因素,为风筛式清选装置的设计及制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工林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及其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林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并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为建立米老排“培育—材性—加工利用”一体化的模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该文借助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从微观的角度,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及其沿径向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米老排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2 014.2 μm、26.19 μm、11.07 μm、78.68、0.79、0.57;由髓心向外除腔径比呈递减趋势外其余纤维形态指标呈递增趋势. ②导管分子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1 666.0 μm、53.83 μm、5.44 μm、31.85、0.12、0.90;由髓心向外除双壁厚和壁腔比呈递减趋势外其余导管分子形态指标呈递增趋势. ③纤维比量、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和薄壁组织比量平均值分别为54.8%、16.5%、27.6%、1.1%;由髓心向外木纤维比量呈增加趋势,导管分子比量呈递减趋势,木射线比量和薄壁组织比量变异规律不明显. ④微纤丝角平均值为8.4°,由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⑤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第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