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岷县黑裘皮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42只岷县黑裘皮羊的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县黑裘皮羊的Hb、Tf位点均存在多态性;Hb位点共检测到HbA、HbB和HbC 3个等位基因,共构成HbAA、HbBB、HbAC和HbBC 4种基因型,其中HbBB和HbB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基因;Tf位点共检测到TfBB、TfCC、TfAB、TfAC、TfAD、TfBC、TfCD 7种基因型,受TfA、TfB、TfC、TfD 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TfCC和TfC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测定了河南大尾寒羊、河南小尾寒羊和山东小尾寒羊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的遗传多态性,计算了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地方寒羊的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均表型出多态型,每个位点各出现3种表型,分别受1对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河南小尾寒羊与山东小尾寒羊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河南大尾寒羊亲缘关系均较远。作者认为河南小尾寒羊与山东小尾寒羊应归属于同一地方品种,河南大尾寒羊是另一个独立的地方类型或品种。本试验观察到,Tf和Hb电泳图谱的区带数目与以往报道不同,作者认为这是由电泳方法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以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共553只个体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系)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 和 ),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 和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 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的研究发现:BB、B 和 基因型群体第一胎产羔数分别为2.0、1.5和1.1,三者之间差异显著(BB和B ,P<0.05;BB和 ,P<0.01);BB和B 基因型群体总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极显著高于 基因型群体(1.2)的产羔数(P<0.01)。在90日龄时,BB和B 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3.70)kg和(18.0±3.31)kg,显著高于 基因型群体((15.6±2.22)kg,P<0.05);两群体胸围、胸宽也显著大于 基因型群体(P<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以上结果表明,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引入我国的肉用品种绵羊波德代及其杂种一代二代和本地土种羊(蒙古羊)的血红蛋白(Hb)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波德代羊及其杂种存在3种基因型,HbAB型在3个群体中均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725 0,0.527 8,0.517 2,其中HbB基因为优势基因.在土种羊中HbBB为优势基因型,频率为0.724 1,优势基因为HbB.  相似文献   

5.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以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共553只个体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系)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lt;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的研究发现:BB、B+和++基因型群体第一胎产羔数分别为2.0、1.5和1.1,三者之间差异显著(BB和B+,P&lt;0.05;BB和++,P&lt;0.01);BB和B+基因型群体总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极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2)的产羔数(P&lt;0.01).在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177;3.70)kg和(18.0&#177;3.31)kg,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5.6&#177;2.22)kg,P&lt;0.05);两群体胸围、胸宽也显著大于++基因型群体(P&lt;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以上结果表明,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优质细毛羊型 ,新疆型和澳大利亚型美利奴羊之间羊血清Tf(转铁蛋白 )与主要生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 478只三个品系的军垦型美利奴羊 ,132只新疆型美利奴羊和 39只澳大利亚美利奴羊的血清转铁蛋白。结果表明 ,三个品系的优质细毛羊的优势基因都是Tfm ,Tfb优质细毛羊和新疆型美利奴羊之间 ,Tf基因均有显著的分布差异 ,显示优质细毛羊有其成为一个新的细毛羊品种的血清蛋白遗传学基础。优质细毛羊与新疆型美利奴羊以及澳大利亚美利奴羊Tf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 ,优势基因型分别为Tfmm(0 .42 1)、Tfbm(0 .2 88)、Tfcm(0 .2 82 )、优质细毛羊A ,B ,C三个品系的Tf基因型分布频率互有异 ,而同一品系内部公母羊之间的Tf基因型的分布则较相近 ,证明军垦型羊A ,B ,C三个品系的建立是有遗传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34只小尾寒羊、37只无角陶赛特、35只萨福克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6个品种(系)共194只母羊的血红蛋白(Hb)、血清酯酶(ES)和血清转铁蛋白(Tf)3个血液蛋白(酶)位点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萨福克HbBB基因型产羔数高于HbAB基因型(P〈0.01),分别为1.81±0.40和1.00±0.00只;无角陶赛特HbAA、HbAB基因型均产双羔,因而HbA等位基因与双羔性状有关;而在其余4个品种(系)不同Hb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著差异。小尾寒羊Tf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最高,达到3.5只;中国美利奴肉用TfAC基因型和中国美利奴体大TfAA、TfCC基因型具有多羔的趋势;而在其余3个品种(系)Tf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著差异。中国美利奴多胎和小尾寒羊的ESa表型均具有多羔的趋势;而在其他4个品种(系)ES表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著差异间。本研究表明,绵羊血液蛋白位点的多羔基因型存在着品种(系)差异性,应根据不同品种(系)各自的多羔基因型进行绵羊多羔性状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利用RFLP技术分析杜泊及滩寒杂交羊群体中BMPR-IB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对母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杜泊羊群体均为野生型,未检测到突变纯合或杂合基因型个体。滩寒杂交群体中突变纯合子(BB型)、杂合子(B+型)和野生型(++型)个体数分别为13、48和120。在滩寒杂交羊群体中,BB、B+及++基因型母羊的多羔率分别为63.64%、47.06%和32.08%;BB型经产个体平均产羔数比杂合型(B+)及野生型(++)个体产羔数分别高出0.5和0.59,而杂合子母羊产羔数高于野生型个体,但差异不显著。表明BMPR-IB基因Fec B突变位点对滩寒杂交群体产羔数有显著影响,因此可通过杂交手段提高后代群体Fec~B基因频率来增加产羔数,但BMPR-IB基因是否为调控杜泊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肉用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体大品系、萨福克以及陶赛特等6个品种(品系)共241只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B等位基因在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肉用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体大品系、萨福克以及陶赛特中的频率分别为65.00%,14.59%,1.52%,0%,2.13%和0%.BB、B 和 基因型小尾寒羊的多羔率分别为100%,54%和0%,平均窝产羔数分别为2.89±0.76,1.92±0.95和1.00±0.0.结果表明:B等位基因与小尾寒羊的多羔性呈显著正相关,可应用于小尾寒羊多羔群体或品系的选育;而在其它品种(品系),B等位基因与多羔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尾寒羊、德国美利奴、德国美利奴(♂)和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简称DF1)共204 只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间的关系.[方法]以绵羊BMPR-IB 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 检测方法.[结果]B等位基因在小尾寒羊、德国美利奴、德寒杂交一代中的频率分别为0.660、0.532和0.600,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3个群体间的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BB、B+、++型的产羔数分别为2.86、2.27和2.08,BB 型显著高于B+ 和++ 型(P>0.05),B+ 型显著高于++ 型(P>0.05).[结论]在以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育种过程中,B等位基因是有效的辅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1.
兰州大尾羊血红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板电泳检测了13只兰州大尾羊的血红蛋白(Hb),结果表明,Hb位点存在 HbA和 HbB两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7939、0.2061,其中 HbA为优势基因。存在HbAA、HbAB和HbBB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534、0.3053和0.6413,其中HbBB为优势基因型。对66只兰州大尾羊血红蛋白基因型与红细胞压积(PCV)的相关分析表明:HbAB型的PCV大于HbBB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杨俊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26-10627
[目的]为了研究小尾寒羊血红蛋白和酯酶多态性与多胎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18只小尾寒羊的血红蛋白和酯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有产羔记录的2.5岁经产母羊在血红蛋白和酯酶位点上的多胎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小尾寒羊在血红蛋白位点上的优势基因为HbB,基因频率为0.795;在酯酶位点上的优势基因为Es-,基因频率为0.598。在小尾寒羊产羔性状上,血红蛋白HbBB型和酯酶Es++型占优势,其中酯酶Es++型的产羔数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血红蛋白和酯酶多态性与多胎性之间的相关性,可作为小尾寒羊育种中的早期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肃滩羊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蛋白质(Ep)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对甘肃滩羊产区皋兰、景泰及靖远3县285只滩羊的血红蛋白(Hb)基因座、红细胞蛋白质-1(Ep-1)和红细胞蛋白质-2(Ep-2)基因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甘肃滩羊Hb基因座存在3种基因型HbAA、HbAB、HbBB,它们受HbA和HbB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其中HbB和HbBB在3个群体中均占优势;本研究未在Ep-1和Ep-2基因座上检测到多态性,它们均呈现单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MTNR1A基因ExonⅡ T/C突变与绵羊季节性繁殖性状的关联性,为深入研究MTNR1A基因在绵羊繁殖活动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季节性繁殖的阿勒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及常年繁殖的湖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及测序技术检测MTNR1A基因ExonⅡ T/C突变在4个绵羊品种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绵羊季节性繁殖性状的关联性。【结果】MTNR1A基因ExonⅡ T/C突变致使MTNR1A蛋白的胞内无规卷曲结构域构象发生变化。在4个绵羊品种群体MTNR1A基因ExonⅡ处均可检测到T/C突变,其中阿勒泰羊和小尾寒羊中以TT基因型为主,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等位基因的3.4和11.2倍;在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中则以TC基因型为主,T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T和CC基因型的17.6和19.6倍;在湖羊中3种基因型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在阿勒泰羊群体中MTNR1A基因ExonⅡ T/C突变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在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中处于极度不平衡状态(P<0.01)。【结论】在季节性繁殖的阿勒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及常年繁殖的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MTNR1A基因ExonⅡ处均可检测到T/C突变,但该突变与绵羊的季节性繁殖性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GnRH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多羔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组织及脑组织中GnRH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共380只的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GnRH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nRH基因在下丘脑、卵巢和子宫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下丘脑高表达。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中,GnRH基因在卵巢、大脑、下丘脑、垂体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暗示其可能参与了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分型发现GnRH基因2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关联分析表明,GnRH基因的2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个SNPs在所有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SNPs在各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6.
小尾寒羊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多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非连续性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小尾寒羊的8种血液蛋白(酶)进行多态性检测,同时以甘肃藏羊作为对照,探索绵羊多羔性与血液生化遗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b位点的HbB基因、Tf位点的TfC基因、Es的Es-基因与绵羊多羔性可能存在相关性,Ep是否可以作为小尾寒羊多羔性的遗传标记,还需进一步探讨,其它4个蛋白(酶)AIb、Pr、AMY、LDH与绵羊多羔性不相关;同时得出与多羔性相关的蛋白位点基因与目前所研究的多胎基因FecB等主效基因均不连锁,但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