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08年,以云南西双版纳高山茶区不同种植模式茶园为基地,对茶树种质资源圃中自然生长的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胶-茶间作茶园、纯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的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差异显著;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均呈双峰型,即每年有2次虫口高峰,第1个高峰期为5~6月,第2个高峰期为10~11月;且无明显的越冬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樟-茶间作、纯茶园两种不同类型茶园中的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樟-茶间作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发生峰值高于纯茶园,两种茶园全年均有2个为害高峰期,即主高峰6月下旬~7月中旬与次高峰9月下旬~10月;两种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均以成虫状态越冬,越冬时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是我国茶园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个体小,隐蔽性强,繁殖迅速,世代重叠严重,已成为当今茶园防控的首要害虫。本文阐述了假眼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为害方式和发生特点,并对近年来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防治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因此,如何从无公害、绿色防控角度出发,安全、高效的控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减少茶叶产量损失,已成为当前茶园虫害防控的热点问题。为茶树虫害的绿色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在安溪县3个茶园基地进行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20 d后,大宝峰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为9头·m~(-2),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对照区。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10 d后,历山茶仙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稳定在5头·m~(-2)左右,均低于对照区,对照区出现2次高峰期,最高虫口密度为24头·m~(-2);山国饮艺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稳定在8头·m~(-2)左右,均低于对照区,对照区出现3次高峰期。说明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明显,且对茶树及天敌种群安全,适合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信息素色板诱捕器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在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开展了信息素色板诱捕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色板诱捕器对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显著,不同颜色信息素色板诱捕器防治效果以蓝色、绿色、黄色依次递增,并以黄色信息素色板诱捕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假眼小绿叶蝉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顺利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中最主要的害虫,常年为害茶树,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减轻化学农药对茶园及其茶叶产品的污染,该项目研究筛选出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一种真菌制剂和一种植物源农药新品种;系统调查了茶园蜘蛛种群,研究了不同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提出了以蜘蛛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主要措施的茶园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控制害虫的技术措施和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7.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苏州地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苏州洞庭山地区茶园中每年出现2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中旬,第1个发生高峰高于第2发生高峰;防虫网覆盖的物理防治方法,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显著;茶树采后不修剪的农业防治方法,可减少农药防治次数;植物源农药1.1%百部·楝·烟乳油药后3 d的校正防效达87.9%,可与吡虫啉等常规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云南省凤庆县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的全年动态监测,采用4种绿色防控模式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效果展开研究,并进行成本核算。分别在6月16日、6月24日、7月22日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的3个高峰期用2次植物源生物农药及1次化学农药进行防控。结果表明,综合3次用药的防控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推荐最佳防控模式为修剪+石硫合剂封园+蓝板+生物农药(0.6%鱼藤酮450倍稀释液)+化学农药(6%乙基多杀霉素1 000倍稀释液),在该模式的防控下3次药后7 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78.85%、64.650%、76.20%,比常规防治分别增加25.11、41.63、22.68个百分点,产值比常规防治增加2 100元/hm2,产投比为14.6。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防治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贵阳1年有2个高峰期,且危害期较长,为5-10月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联苯菊酯微乳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好,持效性均在14d以上,...  相似文献   

10.
温、湿度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及梢内着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虫、若虫及茶梢内着卵量的种群动态,以及温湿度对茶园中叶蝉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成虫、若虫及梢内着卵量均有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且成虫、若虫和卵三者都呈显著的正相关。②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虫、若虫虫口数量受田间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温度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影响最大,茶梢内假眼小绿叶蝉的着卵量与温度关系很密切,气温高于28℃或者低于20℃都不适宜小绿叶蝉产卵繁殖。③对温度和田间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种群数量及梢内着卵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若虫虫口数量、茶梢内着卵量呈现Yield Density模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作为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和5种单项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项防治技术茶皂素的防效优于其他单项技术,防治21d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为65%和70%;组装防控技术以诱虫板+生物农药组合和黑光灯+生物农药组合的防治效能明显优于黑光灯、诱虫板和生物农药单项防控,其中诱虫板+茶皂素组合防控技术的防治效能最佳,21d后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达92.1%和93.1%,可作为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溶性农药替代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选出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水溶性农药替代品,解决茶叶和茶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出符合国内、国际质量要求的茶叶,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行水溶性农药替代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盛发初期,喷施15%茚虫威乳油、24%虫螨腈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能有效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危害,且以24%虫螨腈悬浮剂、15%茚虫威乳油效果更好,优于目前推广的水溶性农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并且投入不大,对茶叶生长安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3年田间系统调查,介绍了假眼小绿叶蝉的危害状况及生活习性,研究了桂北茶区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桂北发生的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二高峰在8—10月,而且在用化学防治时尽可能选择对其天敌伤害较小的药物,保护天敌种群在茶园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或减小第二高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为福建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植茶历史悠久。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病虫害的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随着各地茶园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面积连片单一化种植,给假眼小绿叶蝉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及良好的栖息环境,假眼小绿叶蝉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获得大量的繁衍;同时,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农药使用导致了假眼小绿叶蝉抗药性增强,促使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演变和危害加剧。  相似文献   

15.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松阳县茶叶最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较重,现有主要防治农药吡虫啉在许多茶园防效下降,为筛选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2009年特安排了5种新农药7个处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评估生物农药0.3%苦参碱水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福建省武夷山市植保站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茶园开展了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药效实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和空白对照区,调查分析苦参碱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出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水溶性农药替代品,解决茶叶和茶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茶叶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特进行水溶性农药替代品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效果研究,将15%茚虫威乳油、24%虫螨腈悬浮剂与目前推广的水溶性农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两者不仅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又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以24%溴虫腈悬浮剂等6种不同类型药剂和黄板进行了茶园小区及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溴虫腈、茚虫威、阿立卡3种药剂对靶子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强的杀伤力,能迅速降低害虫田间虫口数,药后14 d,平均防效达83.45%,而且药效持久,一次用药可持续20 d以上,是无公害茶园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害虫的理想药剂;飞电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时虽然起效快,但持效性较差,药后14d,平均防效仅为60.34%;茶蝉净的速效性不及化学药剂,但其控制时间长,使用14d后,平均防效仍在70%以上,且其不会对哺乳动物产生危害,是一种生态防治剂;黄板诱杀对降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有一定作用,而且对多数天敌影响作用小,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茶叶病虫综合防控的有效模式,筛选出适合本地区防治茶叶茶小绿叶蝉的新农药品种,逐步替换当前普遍使用的水溶性农药,确保茶叶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降低消费者因茶叶农药残留带来的健康风险,为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唑虫酰胺、茚虫威、虫螨腈3种低水溶性农药进行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低水溶性农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常规药剂吡虫啉,且持效期长、对天敌安全,是生产上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沂蒙山区茶园主要虫害及其消长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沂蒙山区有代表性的4类茶园中数量最多的10种害虫及虫害水平,并摸清了其中3种主要虫害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沂蒙山区茶园害虫以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为主,绿盲蝽、茶叶瘿螨次之。假眼小绿叶蝉全年出现两次发生高峰期,第一次在5~6月,危害较轻,第二次在8~10月,危害严重;黑刺粉虱发生高峰期在6~9月;茶蚜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6月、8~10月,春蚜发生较重,秋蚜较轻。从茶园类型看,长期进行单一化学防治的茶园控害效果最差,其次为综合防治茶园,而进行生态防治的茶园可以将虫害基数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