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VORTEX7.3软件对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牦牛集合种群在100年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接近于根据野外工作得到的种群动态,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零。在1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在20~5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下降趋势逐渐缓和,50年后野牦牛种群数量呈稳定下降状态,在95年时野牦牛种群数量最小为50头。在6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为0,在60~7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有升高的趋势,在70~9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急剧升高,在95年时野牦牛的灭绝概率达28%。野牦牛已处在濒危状态,急需保护。野牦牛死亡率的变化对它们种群生存力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变化;逐步使野牦牛生境良性发展有利于野牦牛种群的良性发展;通过野牦牛种群间进行个体交换有利于保持它们的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2.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资源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高山有蹄类动物。为了解这个保护区10多年有蹄类动物资源的消长变化,2002年7~8月对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和当地环境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记录到5种有蹄类动物: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鹅喉羚(Gazella subguturosa)、盘羊(Ovis ammon)和岩羊(Pseudois nayaur),其中岩羊的种群数量最高,0.894 6只/km2。与1987年相比,岩羊的数量明显下降,而鹅喉羚的数量明显增加,其它3种动物数量变化不大。水土流失、草场退化、虫鼠害猖獗、淘金与乱捕滥猎等是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野放麋鹿种群灭绝风险与生存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德  于清娟 《草业科学》2009,26(12):108-112
利用野放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检测数据建立了随机指数增长模型与生死过程模型,并对种群的未来状态、灭绝风险及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随机指数增长模型模拟表明,随机因素对种群动态有很大影响。随着方差的增大,灭绝概率逐渐增加。且在方差一定的情况下,继续放养小数量的麋鹿对种群灭绝概率影响不大。基于生死过程建立的随机模型计算出野放麋鹿种群在出生率为16.13%、死亡率为7.13%的情况下的种群数量翻倍时间为10年。同时就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分别模拟计算了95%把握下的种群数量倍增时间。  相似文献   

4.
生境评价对物种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鹅喉羚为研究对象,2013~2017年通过对新疆各地区开展多次野外考察,共收集了180个鹅喉羚出现点数据,作为其分布点数据,选取19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植被因子、人类干扰因子等4类24种因子作为环境变量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了鹅喉羚的生境适宜性分布特征和主要环境变量因子对鹅喉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值为0. 973; 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海拔、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最干季平均温度(BIO9)、年均温(BIO1)、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为对鹅喉羚生境分布影响最大的环境变量。鹅喉羚在新疆的适宜分布区主要是天山山脉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边区域、天山山脉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周边区域、新疆东部的吐哈盆地周边地区、新疆最北部的阿勒泰山脉周边区域等。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新疆鹅喉羚的实际分布状况,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新疆鹅喉羚及其栖息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贺兰山的4种野生有蹄类动物——马麝、马鹿、岩羊、鹅喉羚的经济价值及目前的种群动态变化,对贺兰山野生有蹄类动物的种群致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最新统计,在调查的全球6165个品种中,有12%已经灭绝,8.16%濒临灭绝,17.71%处于濒危,54%种群数量正在下降,状况不清楚的占22.8%,非危机的只占38.8%……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组澳大利亚的袋鼠宣传画,画中的袋鼠都是数量少,分布区狭窄的种类,而且它们的数量还在下降,用不了很多年,有的种可能要灭绝。澳大利亚政府正在设法对其保护,以维持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8.
高原鼠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多年鼠类防控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鲜见。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河南县鼠类种群密度较高的高寒草甸进行了连续九年、每年三次的鼠类防控和监测,研究多年鼠类防控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及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四年连续的鼠类防控显著地降低了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而后五年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下降趋势并不明显;随着鼠类防控年份的增加,植物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且它们与鼠兔种群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说明高密度的鼠兔种群数量不利于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维持;气候因子比鼠兔种群大小更能解释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其对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也大于持续鼠类防控的影响。因此,对于鼠害严重的高寒草甸,鼠类防控协同气候因子共同影响着高原鼠兔种群大小和植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江西饲料》2021,(1):46-47
第四纪晚期以来,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和种群衰减重塑了全球生态系统,那么谁是如此重大环境变化中的最大受益者呢?已有研究表明,与大型哺乳动物的命运不同,啮齿类、兔形类、蝙蝠类和食虫类等中小型哺乳动物类群的灭绝风险较低——预测显示,未来50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多样性会持续增加.然而,啮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物种丰富的类群,多数物种之间存在显著的生态位分化,它们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响应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啮齿类动物是大量动物病原的野外宿主和传播媒介,对其基础研究的不足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巴音郭楞州盘羊狩猎场的现状和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巴音郭楞州有4个盘羊狩猎场,盘羊密度分别是110,053,101,1669只/km2,除了狩猎盘羊外,还可以狩猎藏羚、岩羊、北山羊、鹅喉羚等动物。文中还对狩猎场管理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攀枝花地区芒果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规律,课题组在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间,针对攀枝花芒果园的桔小实蝇成虫进行了连续性、系统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攀枝花地区周年均有发生,在每年的6月、7月成虫数量开始迅速上升,8-10月是其发生盛期,11月数量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5月虫口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群数量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桔小实蝇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种群变动图随相对湿度的变化在不同年度间呈现单峰型或双峰型。  相似文献   

12.
黄渤海斑海豹种群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丕烈  韩家波  马志强 《野生动物》2008,29(1):29-31,39
2003~2007年,对斑海豹在渤海的繁殖区和辽东湾北部双台子河口、大连旅顺虎平岛及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3个栖息地,分别进行了斑海豹种群数量调查,并对黄海北部韩国白翎岛斑海豹度夏栖息地进行了现场考察.调查结果表明:渤海3个栖息地斑海豹数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空间分布格局虽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斑海豹种群数量有下降趋势.白翎岛栖息地斑海豹数量波动与渤海3个栖息地斑海豹数量密切相关.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尤其近年偷猎现象增多,严重威胁着本种群的生存.为此,亟待加强对斑海豹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匈牙利5月14日在京签署总额达2.5亿美元的协议,在内蒙古通辽合资建设”蒙鹅实业有限公司”。这将是中匈最大的合资企业。项目将引进匈在这方面的世界领先技术,在通辽100万亩沙地上建2个种禽孵化场、10个饲料厂、100个种禽场、万吨羽绒厂、熟食厂等,5年内形成年产2千万只鹅、4千万只鸭的生产规模,产值40亿元。鹅单产将达133元,目前我国农户养鹅每只仅为35元。该项目将是中国传统家禽养殖业的突破,有利于绿色养殖、就业、创收、环保、治理沙荒、开拓欧盟市场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牦牛栖息地环境及种群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藏高原特有种野牦牛的栖息地生境条件———特有的地形地貌、严酷的大陆性气候和适宜于野牦牛的草原植物类型、野牦牛的取食生态、水源及保护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结合项目研究结果,对目前野牦牛栖息地的变迁、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和密度采用科学的模拟和推算,得出我国野牦牛种群数量均值为19 940±3 952头,平均种群密度0.03~0.04头/km2;在此基础上,从野牦牛的种群组成、种群繁殖参数、社群行为、种群死亡原因及经100多年变迁后青藏高原目前野牦牛的环境容量等方面评价了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  相似文献   

15.
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调查祁连山哈溪林区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群样地,用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函数研究不同放牧季节青海云杉种群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冬季放牧青海云杉种群Ⅰ龄级到Ⅱ龄级幼树的存活率达67.5%,死亡率在Ⅳ龄级最高,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存活率Ⅱ龄级最大,存活到Ⅲ龄级的概率为35.0%,存活到Ⅳ龄级的概率则降低至7.5%,死亡密度函数在Ⅲ龄级达到最大,为1.83%;夏季放牧青海云杉种群从Ⅰ龄级到Ⅱ龄级幼树的存活率只有16.5%,存活率Ⅲ龄级最大,死亡率在Ⅰ和Ⅵ龄级最高,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生存率相对稳定,种群的死亡密度函数在Ⅴ龄级达到最大,为0.23%;说明冬季放牧对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影响远远大于夏季放牧,导致幼苗幼树的储备不足,种群结构失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新城瘦弱毒疫苗以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免疫和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外周血T细胞表型亚类(CD4^+、CD8^+、XCRγδ^+)的变化动态进行监测。重组疫苗和禽痘疫苗免疫之后,CD8^+和TCRγδ^+的细胞数先升高后回落;在NDV强毒攻击之后,ND疫苗免疫组的TCRγδ^+数量升高,rFPV-gB-F免疫组的三种细胞数量在第l周都下降,随后升高;ILT疫苗在免疫后的第1周,CD4^+细胞数量下降。结果提示rFPV-gB-F可以诱发相应的细胞免疫应答,但是有关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导致的细胞免疫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丹顶鹤的种群动态趋势,我们自1991年至2012年在中国东北双台河口国家级保护区开始监测迁徙的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丹顶鹤一般在3月1日左右到达,而秋季最后离开日在11月8日左右。经22年的观察,春季迁徙丹顶鹤集群的高峰期为3月10–20日,春季的停歇期为25天左右。比较历年春季最高值,在1990年代,数量为400只左右,至2000年数量超过800只,之后有一短期种群数量在600–800只间波动。随之种群数量开始下降,至近年我们观察到每年春季的峰值数量为400只左右。我们的观察结果与越冬地研究结果相似——丹顶鹤种群自2000年来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目前亟待加强对丹顶鹤的保护和管理,以维持和改善其栖息地质量。  相似文献   

18.
1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种鹅 1.1.1数量辽宁省最近几年种鹅养殖数量逐渐增多.规模种鹅存栏量已超过规模商品肉鹅存栏量.原因是最近几年种蛋价格走高.种鹅利润相对可观,以及猪鸡利润不佳.一些养殖户转养种鹅。辽宁省种鹅主要分布在铁岭、辽阳、鞍山、丹东、大连、锦州、葫芦岛;其中鞍山养殖量最大,有30万~40万存栏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养动物多样性概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家养动物物种、品种和群体数量资源丰富,包括近缘野生种在内的家养动物物种有54个,品种1943个。它们在动物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家养动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不断有新的资源被发现、引入、培育出来。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具有优良特性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其数量不断下降,处于濒危、甚至灭绝的境地,这种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保持动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家养动物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非洲森林象或将在未来10年内灭绝。由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2002~2013年间,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中非共和国小象数量下降了约65%。"2013年,估算的剩余数量是10万头。"该研究共同作者、来自"倾听大象项目"(隶属于美国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的Peter Wrege介绍说,"但偷猎比例显示,每年有1.2万~1.5万头森林象被杀死。按照这一速度,森林象基本上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