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楠 《农业展望》2013,9(6):13-17
国家继续出台油菜籽临储政策,油菜籽价格将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食用植物油库存较高,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跟随国际油脂价格弱势震荡.南美大豆丰产上市,全球油料和食用植物油供求改善,国际油料和食用油价格将维持小幅震荡走势.  相似文献   

2.
李楠  董彦彬 《农业展望》2013,9(3):15-19
国内油料生产徘徊不前,而食用植物油需求继续增长,2012年中国油料、食用植物油进口同比大幅增加。受临储政策支撑,国产油菜籽价格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豆油和棕榈油价格低于2011年同期,菜籽油和花生油高于2011年同期。2013年国内油料、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仍可能保持较高水平,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跟随国际油脂价格震荡运行。随着南美大豆即将丰产上市,全球油料、食用植物油供求偏紧格局将略有缓解。在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的背景下,预计2013年国际油料、食用油价格或将在高住继续弱势震荡。  相似文献   

3.
李楠 《农业展望》2013,(11):30-34
目前夏收油菜籽集中收购结束,油菜籽价格小幅下跌.豆油、棕榈油等主要食用植物油价格与2012年同期相比均低20%左右.2013年前10个月国内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同比增加.在全球油料增产形式明朗、供求关系宽松的背景下,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跟随国际市场震荡运行.  相似文献   

4.
李淞淋 《农业展望》2014,(11):15-19
夏收油菜籽集中收购结束,油菜籽价格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主要食用植物油价格与2013年同期相比均低20%左右。2014年前10个月中国油料进口量同比增加,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同比减少。在全球油料增产形势明朗、供求关系宽松的背景下,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跟随国际市场震荡运行。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国油料进口量同比增加,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同比减少。受临储政策支撑,国产油菜籽价格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和花生油价格均低于2012年同期。2014年国内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仍可能保持较高水平。国家将继续出台油菜籽临储政策,临储价格或将保持稳定。2014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随国际油脂价格震荡运行。  相似文献   

6.
周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132-1138
【目的】研究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为合理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7—2020年度食用植物油月度价格数据,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考察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结果】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国际与国内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在长期国际花生油价格变动的9.7%、大豆油价格变动的33.0%会传导至国内,而短期内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国际价格会迅速传导至国内;当国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下跌时,国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7.8%、22.4%的偏差,而当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上涨时,国内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2.0%、10.6%的偏差;食用植物油价格传导具有非对称性,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或上升时,国内不同食用植物油价格调整偏差的时间差异很大。【建议】为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的风险,政府应降低食用植物油进口集中度,适当分散和开拓进口来源;建立完善的食用植物油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培育食用植物油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7.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植物油料及油用向日葵发展近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笔者从参加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材料得知,近年来我国油料生产及植物油的生产均有很大增长.但生产增长仍赶不上消费增长,我国成为世界食用植物油进口国。油用向日葵虽有很大发展.但在植物油生产中占5.60%,在油脂消费中仅占1.71%.近年由于食油价格走低,油用向日葵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9.
按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的理化部分对太原市市面所售食用油以及粮油商店所售散装食用油进行了抽样鉴定。结果表明,太原市市面所售食用植物油品质的鉴定结果与GB/T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及GB/T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中所给出的酸价、过氧化值以及羰基价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及食用植物油产业变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近几年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呈快速增长趋势,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达到60%,国内粮油安全受到威胁。分析得知,近10a,国内大豆、花生、油菜籽和棉籽的产量增加并不明显,4种油料年均产量为5000万t,即便全部压榨为食用油,也不能满足国内植物油的需求。2000—2009年,中国油料种植面积在1150万~1600万hm2之间波动,总体呈递减趋势,依靠扩大传统油料种植面积提高食用油自给率的空间十分有限。1990—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和人均植物油消费增加了近3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2006年美国和欧盟人均食用植物油相当于2009年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的1.80倍和1.95倍。国内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植物油量比同时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高。中国植物油价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04%,低于中国GDP(8%)的增长率。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主要以油籽进口为主,植物油次之,中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仍将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将越来越高,特别是转基因大豆油的进口将会对国内食用植物油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外油料食用植物油市场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08,4(3):10-12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市场的分析指出,2008年1月份中国油料进口增加,食油进口减少;国内油料和食油价格快速上涨,屡创历史新高;油菜因灾发育期普遍推迟,大豆播种面积预期增加;全球油料供给趋紧,食油库存消费比连续下降;国际油料食油价格大幅上涨。并对后市的油料食油供需及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中国油料市场总体平稳运行,食用植物油市场需求延续弱势。油菜籽、花生价格稳中有涨,油料内外价差扩大,进口大幅增加;豆油、菜籽油价格震荡下行,低于上年同期,食用植物油进口规模缩减。2015年中国继续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将给市场带来一定支撑,预计国内油料市场以稳为主;受国内库存高企、需求低迷以及国际市场供给宽松的影响,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预计仍将继续承压,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以震荡为主。  相似文献   

13.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08,4(1):12-16
在分析国际油料食用植物油供求变化情况及特点、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供求形势、食用植物油进出口情况的基础上,对2007年国内、国际油料食油市场价格走势进行总结,指出了油料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并对2008年的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李楠 《农业展望》2011,7(8):11-16
国内方面,2011年中国夏收油菜籽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但因农民惜售,收购量同比大幅减少。花生货源有限,导致价格上涨幅度较大,9月新花生上市前,花生价格易涨难跌。受国家连续抛储和限价等调控政策影响,1~7月,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但由于成本增加,油脂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随着食用植物油消费旺季的临近,后期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国际方面,南美大豆已丰产上市,棕榈油产量进入季节性增长周期,短期内国际油脂油料供给表现充裕。天气因素将成为国际油脂市场炒作的焦点,国际市场价格已处于两年来的高点,预计国际市场价格将继续高位震荡运行。  相似文献   

15.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近日下发通知,要求保证食用油的市场供应,并且对小包装油供应偏紧的地区适时投放地方储备食用油。 食用油的价格又开始上涨了,虽然各地涨幅不同,但油价涨了那是事实。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监测的3个食用植物油品种全国供应仍较为紧张,个别城市开始对食用油价格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6.
李楠 《农业展望》2012,8(8):22-24,29
国内方面,油菜籽国家临储收购启动以来,收购进度明显加快,收购价格高开稳走。在9月新花生大量上市前,花生价格仍高位趋稳。受国际市场影响,7月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整体上涨,随着食用植物油消费旺季的I临近,预计后期食用植物油价格将稳中趋涨。国际方面,受美国干旱天气影响,国际油脂油料供给呈偏紧格局。8月是美豆成熟的关键时期,天气状况仍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油料供求格局偏紧的情况下,预计国际油料食用油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生产和食用植物油供需现状,预测了未来供需平衡,探讨甘肃省油料作物的发展趋势。30多年来甘肃省油料总产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11年油料总产量、食用植物油产量、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分别为63.52万t、22.17万t、24.66万t,2011年前食用植物油生产量和消费需求量基本平衡。基于供给和需求分析表明,甘肃省今后一段时期内食用植物油供需缺口量不断增大,缺口比重保持在10%以上。阐明了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发展存在油料生产扶持政策不足;油料作物种类多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加工业滞后、附加效益低等制约因素。提出了继续加强各种补贴项目的落实;切实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保证加工能力;发挥特色,做强特色产品;建立和完善油料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上半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小品种油脂推陈出新,品种增加。国内原料供应略增,大豆进口小幅下降。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大型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食用植物油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植物油追求品质的提升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消费者商品知识不足等原因导致难以选择合适的食用油品种。基于武汉市和鄂州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对人们判别食用植物油质量的不同标准和一些营销措施的可靠性做了统计,结合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植物油生产厂家提供决策参考,改进其营销策略,在稳定原有消费者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目标市场,以扩大市场份额,并为消费者合理健康消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唐海燕 《农业展望》2012,8(3):52-54,59
首先根据中国食用植物油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汇率和贸易权重分别测算了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出口的实际有效汇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汇率标准差的移动平均值度量了进出口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并就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论表明: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均未对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产生显著影响;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的变动对出口有负面影响,但其波动对出口存在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