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艳花独蒜兰(Pleione aurita)、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和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的休眠假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贮藏期间独蒜兰芽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变化,为独蒜兰属植物的低温贮藏提供参考。【方法】将3种独蒜兰贮藏在(4±1)℃条件,在0、30、60、90、120 d时测定新芽长度、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结果】3种独蒜兰假鳞茎在(4±1)℃低温冷藏60 d后芽开始伸长。艳花独蒜兰假鳞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处理120 d时出现显著降低,POD活性在30~60 d时呈现明显下降,90~120 d再上升。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假鳞茎可溶性蛋白呈增加趋势,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POD活性在0~30 d时明显下降,30~60 d呈上升趋势。【结论】艳花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落叶休眠假鳞茎在(4±1)℃条件贮藏60 d后可进行栽培,POD活性的降低有利于三者新芽的萌动。  相似文献   

2.
以茎芥菜胞质四倍体白菜雄性不育系4xMtCMS及其保持系为材料,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4xMtCMS和保持系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均有差异,但两者的日变化趋势一致.保持系的Pn、Gs、Ci、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均高于4xMtCMS,而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低于4xMtCMS.4xMtCMS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均低于其保持系,而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3.
5个西梅品种光响应和CO_2响应及叶片部分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5个西梅品种光合速率的光响应(Pn-PFD)和CO_2响应(Pn-CO_2)曲线特征值和叶片部分特性,为西梅的引种和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cI-203手持式激光叶面积仪和电子游标卡尺,对5个西梅品种的叶片进行测定,探讨5个西梅品种光合特性和叶片特征的共性和个性。【结果】比较5个西梅品种,兰密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光合速率(Pn)和表观量子效率(4QY)均最高,而其光补偿点(LCP)最低,值分别为1 124、19.503和0.0519、21μmol/(m~2·s);大玫瑰的LSP、最大Pn和表观量子效率均最低。Pn-C02响应曲线特征值相比,5个品种中大玫瑰的C02饱和点(CSP)和补偿点(CCP)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但其RuBP羧化效率(CE)最低;法兰西品种的CSt值和最大Pn均最低,而其CCP值最高。5个西梅品种中来客和大玫瑰的叶片较大,而其叶片总叶绿素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优萨的叶比重最大,法兰西和来客的比叶重最小。【结论】5个西梅品种中兰密和优萨的光能利用率较高,其中兰密在光强度较强的环境中能够表现出最佳光合生产力,而优萨适合于适当的密植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植物光合作用对CO2的响应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应用广泛的Michaelis-Menten模型拟合所给出的植物光合能力远大于实测值,而所给出的饱和CO2浓度远小于实测值,欲引入新模型解决上述问题。【方法】用构建的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响应的新模型,拟合了丹参的CO2浓度响应测量数据,并研究了低CO2浓度条件下,丹参净光合速率对CO2浓度的响应及羧化效率在CO2补偿点附近的改变情况。【结果】用CO2响应新模型拟合丹参的实测数据,在不需作其他附加假设条件下就可以给出丹参的饱和CO2浓度、光合能力、光呼吸速率、CO2补偿点及在CO2补偿点的羧化效率,且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很好(R2=0.999 6)。【结论】在低CO2浓度条件下,丹参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对CO2浓度的响应为非线性的;在CO2补偿点附近,羧化效率并非常数,而是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2种主要水生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的光合特性及差异性,探讨凤眼莲与大薸对环境光强、CO2浓度的响应机制。【方法】于2009-08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凤眼莲与大薸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及光合-CO2浓度响应曲线,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自然光照条件下,凤眼莲与大薸在1 d中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均呈现"双峰"型,但凤眼莲平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大薸;凤眼莲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较大薸更为明显。(2)凤眼莲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分别为1 520μmol/(m2.s),31.19μmol/(m2.s)及1 323μmol/mol,均高于大薸,CO2补偿点(CCP)为52.51μmol/mol,低于大薸。(3)凤眼莲与大薸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54,0.046,表观羧化效率(CE)分别为0.094,0.037,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较高的光能利用力与较强的光合响应机制,是凤眼莲比大薸具有更强入侵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苗期弱光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苗期不同弱光条件下花生(Arachis hypogaeaL.)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为合理规划麦套花生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花1号为供试材料,在花生苗期用不同透光率的黑色遮阳网进行遮光,设置不遮光(CK)、遮光27%、遮光43%和遮光77%4个处理。测定遮光后花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曲线参数、荧光参数以及光合酶的活性,比较不同遮光处理间的差异。【结果】遮光后随遮光程度的增强,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补偿点、CO2饱和点、羧化效率、RUBPCase和PEPCase活性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显著增加,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升高;即时光强和长期遮光处理均能明显降低光合酶的活性。【结论】苗期遮光显著降低花生叶片的光合速率,原因是气孔限制、非气孔因素即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和光系统Ⅱ光能分配变化;提高了花生利用弱光的能力;遮光27%的影响较小,可据此合理规划麦套花生的种植规格。  相似文献   

7.
华木莲与木莲属两树种光合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美产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首次比较测定了濒危植物华木莲与乳源木莲、巴东木莲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和光合日进程。其中4年生华木莲的净光合速率为(9.75±0.73)μmolm-2s-1,蒸腾速率为(2.59±0.34)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为(3.81±0.37)μmolCO2mmol-1H2O,光饱和点约为900μmolm-2s-1,光补偿点约20μmolm-2s-1,CO2饱和点为1000μmolmol-1,补偿点为43.79μmolmol-1,表观量子产额为0.0498,羧化效率为0.059。与乳源木莲、巴东木莲相比,华木莲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表观量子产额、羧化效率、光补偿点高;水分利用效率、光饱和点、CO2饱和点和补偿点低。华木莲要求较高的水湿条件,与其濒危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引进地被竹种光合生理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6个国外引进的地被竹种光合生理特征,掌握引进地被竹种的栽培特性,丰富园林地被植物资源,为观赏地被竹种的高效培育和园林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掌叶笹竹、熊笹竹、多枝笹竹、青丝赤竹、大笹竹和白纹椎谷笹竹为试验材料,用Licor-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量叶片的即时光合作用、光响应和CO_2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6个竹种中,白纹椎谷笹竹、青丝赤竹和大笹竹的即时光合作用显著强于熊笹竹和多枝笹竹;(2)光响应结果显示,白纹椎谷笹竹和青丝赤竹具有高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低光补偿点(LCP)和普通饱和点(LSP),掌叶笹竹和大笹竹具有高Pmax、低LCP和高LSP,熊笹竹和多枝笹竹则表现为低Pmax、高LCP和普通LSP;(3)CO_2响应结果显示,青丝赤竹和白纹椎谷笹竹具有较高的CO_2饱和最大光合速率、羧化速率和较低的CO_2补偿点、饱和点,熊笹竹和多枝笹竹具有较低的CO_2饱和最大光合速率、羧化速率和较高的CO_2补偿点、饱和点。因此,青丝赤竹和白纹椎谷笹竹光能、CO_2利用率较高,可以在光照较弱的区域栽植;掌叶笹竹和大笹竹光合能力强,且适生区域较广;熊笹竹和多枝笹竹光合能力弱,应利用设施栽培以满足园林、盆景等小范围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以3个牡丹品种乌龙捧盛、香玉、景玉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各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率和胞间CO2浓度等光合参数,并测定光合-光响应曲线、光合-CO_2响应曲线,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3个牡丹品种中乌龙捧盛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最大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磷酸丙糖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气孔限度值和暗呼吸速率则较低,且其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说明乌龙捧盛的光合能力最强,对光照的适应度较宽,适于该地区引种和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杂草稻及其杂交后代品系(F12)叶片对光、CO2响应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利用光合测定仪和叶绿素荧光测定仪,测定杂草稻、栽培稻及其杂交后代品系(F12)的净光合速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强和叶室CO2浓度响应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法,计算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CO2饱和点、CO2补偿点、表观量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娃娃萱草在华北寒旱区的生态适应性,为区域萱草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和pocket PEA植物效率分析仪,于07:00-19:00每隔1h测定1次金娃娃萱草叶片(新生第3、4片叶中部)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同时测定田间温度、光强和大气CO2浓度等环境因子,研究其光合特性。【结果】在夏季晴天条件下,华北寒旱区金娃娃萱草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其中Pn峰值出现在09:00和16:00,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4.47μmol/(m2·s)。金娃娃萱草的光响应曲线显示,其理论光合饱和点(LSP)为2 425μmol/(m2·s),光合补偿点(LCP)为37.455 4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AQY)0.040 4。晴天萱草叶片的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日变化呈单谷型,初始荧光(Fo)日变化呈单峰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由07:00的0.83下降到14:00的0.73,下降了12.0%,19:00恢复至0.83。【结论】在晴天条件下,金娃娃萱草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在午间发生了一定的光抑制;金娃娃萱草属于阳性植物,且耐阴,其对华北寒旱区光环境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将艳花独蒜兰(P.aurita)、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和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贮藏于(4±1)℃冷库中,在贮藏0、30、60、90、120、150 d时,分别从每种中随机选择3个假鳞茎取样,测定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和还原糖以及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及玉米素核苷酸(ZR)的含量。结果表明:(1)同等条件下解除休眠所需时间长度为云南独蒜兰﹥艳花独蒜兰﹥黄花独蒜兰;(2)独蒜兰属假鳞茎主要贮藏物质为淀粉,在新芽开始萌动及伸长过程中淀粉大量水解成可溶性糖维持其生理代谢活动;(3)IAA和GA_3是休眠解除的主要促进物,ABA是主要的休眠促进物质,与IAA和GA_3作用效果相反,是独蒜兰属植物解除休眠的主要抑制物。  相似文献   

13.
以设施栽培4 a生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喷施w=0.3%的KH2PO4对油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KH2PO4后,油桃的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产额(AQY)均升高,光补偿点(LCP)则有所降低;CO2补偿点(CCP)降低,而CO2饱和点(CSP)、CO2饱和时的光合速率以及羧化效率(CE)升高;净光合日变化曲线处理和对照均为"双峰"曲线,喷施处理后日平均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喷施KH2PO4提高油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对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植物的光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干物质累积能力,而多倍体植株的光合能力一般强于二倍体或单倍体。本研究旨在分析二倍体马铃薯与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个体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方法】以二倍体马铃薯品系及其经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的加倍个体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移栽后不同时期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并在盛花期测定光响应曲线与CO_2响应曲线。【结果】加倍个体和二倍体的净光合速率(P_n)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移栽后60 d达到峰值,在同一时期,加倍个体的P_n均高于二倍体,并在移栽后60 d和75 d呈现显著差异(P0.05);加倍个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比二倍体高16.12%和13.00%;加倍个体的光补偿点(LCP)和CO_2补偿点(CCP)均低于二倍体,但两者的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差异。【结论】加倍个体利用弱光的能力比二倍体强,在高光和低光条件下均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加倍个体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_2,固定和转化CO_2的能力较二倍体强。综上所述,加倍个体的光合能力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模拟氮沉降对采伐迹地上生长季胡桃楸幼苗光合参数与叶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开原林场以人工更新胡桃楸幼苗为试验材料,以尿素溶液为氮源供体进行叶面喷施,设置对照(CK,0 kg/(a·hm2))、低氮(LN,50 kg/(a·hm2))和高氮(HN,100 kg/(a·hm2))3种氮处理水平,测定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荧光及叶性状参数,并分析各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氮添加处理有效增强了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能力,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最大羧化速率、瞬时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都显著增大,高氮水平下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单株光合碳同化、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点也同时增大;(2)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叶片的气孔行为,低氮水平下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3)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的叶面积,高氮水平下小叶数量、小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都表现出正向响应;(4)叶片的荧光参数随氮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单株光合碳同化与单株叶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  相似文献   

16.
台湾独蒜兰(Pleione formosana)为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濒危植物,研究其种群动态与繁殖方式对于其保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福建省德化县戴云山自然保区内的后宅村白水漈13个台湾独蒜兰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和繁殖方式观察记录,编制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结果表明:台湾独蒜兰以10-200基株的中型种群为主,种群结构为金字塔结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为稳定型种群;繁殖方式兼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其中有性繁殖对种群子代数量增加贡献最大。种群净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周限增长率较高,表明该地区台湾独蒜兰为上升型种群。采取严格限制生境破坏、人为采挖和干扰等措施,将有助于台湾独蒜兰的保育。  相似文献   

17.
鲁北冬枣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一荧光测量系统测定鲁北冬枣叶片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鲁北冬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气孔限制值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午间光合速率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鲁北冬枣的光补偿点为16.0μmol/(m2·s),光饱和点为1500.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0.058,属喜阳植物;其CO2补偿点为29.54μmol/mol,饱和点为1352.5μmol/mol时.羧化效率为0.054。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花龟竹和龟甲竹光合荧光特性的差异,为其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光合仪和IMAGING-PAM荧光仪对其光合荧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花龟竹的光补偿点(LCP)为7.54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 213.25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为9.19μmol/(m~2·s),暗呼吸速率(R_d)为0.354,而其CO_2补偿点(Γ)、饱和胞间CO_2浓度(C_(isat))、光合能力(A_(max))和初始羧化效率(CE)分别为79.39μmol/mol、2 283.39μmol/mol、21.14μmol/(m~2·s)和0.057 9;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量子产额(F_v/F_m)为0.667 1,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为0.401 3,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_(max))为49.79.表明花龟竹光合能力一般.2)与当地龟甲竹作对照,花龟竹的光响应曲线(P_n-PAR)、胞间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响应曲线(ФPSⅡ-PAR)和快速光响应曲线(ETR-PAR)与龟甲竹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关键性光合生理参数(P_(nmax)、A_(max)、F_v/F_m、ФPSⅡ、ETR_(max)等)两者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花龟竹与龟甲竹的光合荧光特性差异不明显,光合能力接近,且都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栽培时可适当密植,以达到竹林综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中山四药门花自然与栽培种群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与栽培地植株的生态适应性,为该种的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其光合特性。【结果】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天然林群落优势种四药门花、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和铁榄(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的光响应曲线趋势相似,但山油柑的光响应更快且强度更高。四药门花最大净光合效率和光饱和点与铁榄相似,为耐阴型植物,适应弱光环境。3个树种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但冬季与夏季的峰值点出现时间不同,以山油柑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与原生环境的种群比较,栽培地四药门花在冬季和夏季的光响应曲线特征较低,对光的利用幅度较小,反映了该种的光利用幅度变窄,生态竞争变弱。【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四药门花自然种群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克隆植物不同分株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以红颜草莓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原位测量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与胞间CO2浓度(Ci)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草莓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均可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方程来拟合。光饱和或CO2饱和时草莓远端分株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显著高于近端分株,但光饱和点却显著低于近端分株。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Rp)和Ru BP羧化效率(CE)在草莓的基株和分株间差异显著。远端分株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有助于草莓累积更多的同化产物,占据更多空间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得种群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