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明确唑虫酰胺、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茚虫威等四种新型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及对茶树的安全性,亦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于2014年9月23日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发生严重的茶园开展了茶尺蠖田间防效试验。试验时,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茶丛至叶片均匀喷湿。试验30%唑虫酰胺对茶尺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用药后第  相似文献   

2.
1 试验目的近年来宣郎广丘陵茶区茶园大面积发生茶尺蠖 ,世代重叠 ,危害严重 ,化防次数和剂量逐年增加 ,这给茶叶中农药残留构成极大威胁。为探索植物源农药防治茶树害虫 ,于 2 0 0 0年开展了以验证 1 .2 %中垦牌苦参素对茶尺蠖田间防效。2 试验条件2 .1 试验对象  1、2龄茶尺蠖幼虫 (少数 3龄 )。2 .2 试验环境 选择 2 1~ 2 9a生缓坡条播槠叶群体茶园 ,红黄壤且肥力中等 ,树高 85~95cm ,树冠覆盖度 95% ,产量中等。3 试验地点与时间8月 9日在宣城区杨柳镇茶场、云盘山和华西村办茶场 ;9月 5日在宣城区双塔寺国营茶场、高桥乡双…  相似文献   

3.
江苏茶尺蠖抗药性评估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在江苏茶区的危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宜兴茶区,危害猖獗,对茶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其原因除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外,化学防治效果下降,对茶尺蠖种群发展缺乏有效控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多年使用菊酯类农药致使茶尺蠖种群产生抗药性造成的。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茶区茶尺蠖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以及对常用药剂的敏感程度,及时开展经济有效的抗性治理,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笔者对江苏主要茶区茶尺蠖对敌杀死、天王星、赛丹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并初步提出了治理对策。1材料与方法1.1试虫采集与饲养根据不同用药历史选定代表性试虫采…  相似文献   

4.
余永宏 《茶业通报》1999,21(4):27-27
1 我县茶毛虫、茶尺蠖发生概况由于去年暖冬,越冬虫口死亡率低、基数大,加之我县茶树主要害虫茶毛虫、茶尺蠖前两年局部发生,且重视不够,防治不力,导致今年茶毛虫、茶尺蠖危害严重。据县茶叶生产办公室调查,全县茶毛虫、茶尺蠖危害面积达670hm2,重度危害面积达340hm2涉及5个镇20个村68个村民组,且有蔓延之势。2 茶毛虫、茶尺蠖的危害特点及其生育规律2.1 茶毛虫。在山区一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第一代幼虫于4月上中旬孵化,5月中、下旬盛发;第二代幼虫在7月中下旬孵化,8~9月间盛发。茶毛虫幼虫具…  相似文献   

5.
6.
徽州区茶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茶业通报》2006,28(1):17-18
徽州区茶树害虫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茶园大面积受害成灾时有发生。1997年和2001年假眼小绿叶蝉、2004年黑刺粉虱大发生;2003年假眼小绿叶蝉、茶叶瘿螨发生严重;1996年茶黑毒蛾、2000年和2001年茶尺蠖的局部暴发,这些害虫的发生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防治问题日益突出。1主要害虫(螨)种类及消长规律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世代多、体型小、吸汁性、趋嫩性的害虫成了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类和种群,叶蝉、粉虱等现已成为我区茶树主要害虫。暴食性害虫如茶黑毒蛾、茶尺蠖等时有发生,亦不容忽视。1.1茶假眼小绿叶蝉我区高山茶园冬季气温较…  相似文献   

7.
<正>茶尺蠖,又名造桥虫、拱拱虫、拱背虫、量尺虫,是我国江苏、浙江、湖南、安徽、云南、福建等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杀虫剂对茶园尺蠖的防控效果,以确定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法,福建、安徽、江苏及云南4省农药检定所于2014和2015年分别在福建建瓯市东峰镇井岐村、松溪县游墩村;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茶树栽培创新团队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成功问世,产品已开始批量生产。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害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鳞翅目尺蛾科害虫,在我国大多数产茶区均有分布。由于灰茶尺蠖形态与茶尺蠖十分接近,且发生特点和生态位分布也与茶尺蠖几乎一致,长期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蔓延迅速,对茶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它是浙江等省茶区主要的害虫,杭州地区一年要发生六代,因此历年都遭受一定的损失。仅据1939年资料,绍兴由于此虫为害,全县茶叶产量损失达4000担,1954年杭州尤井茶区,茶尺蠖发生猖獗时,茶树吃得光枝,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不少产条国家仍在发展茶叶生产,产量不断增长。茶叶市场发展受到扩大再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及需求减少而制约。随之而致的是茶叶价格的低落,迫使茶叶生产和经营者将如何把茶叶发展下去这个既困惑又现实的问题。我国有句谚语“茶贱伤农”。在国外,如乌干达因茶叶不景气,一九九五年茶园面积减少了20%,改作它用。在我国,有些产茶省如湖南,茶园面积已由二百六十多万亩,减至一百四十多万亩,产量也由八万多吨减至为五万多吨,清香可口、发财致富的茶,如今却成了“苦涩”茶。虽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下,茶叶产。销国共同…  相似文献   

11.
茶尺蠖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我站茶园发生的主要是油桐尺蠖,其为害的严重性,猖獗时并不次于茶毛虫;茶树被害后,叶片无存,造成严重减产。我站茶园1958年被此虫危害的茶树过50%,经积极防治,方未猖獗成灾。为彻底防治茶尺蠖(油桐尺蠖),我们在观察生活史的同时,进行了防治方法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12.
陈志华 《茶业通报》1994,16(1):22-22
茶黑毒蛾防治技术陈志华(福建省福鼎县茶业生产指导站)茶黑毒蛾,又名茶茸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以幼虫取食茶树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老嫩叶片尽皆吃光,仅留秃枝,不仅严重影响茶叶产量,甚至茶园有毁灭危险。江、浙、皖、闽、赣等省均有发生。1989年我县房山...  相似文献   

13.
徐奕鼎 《茶业通报》2003,25(4):175-176
病虫害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管理的重要环节。优先采用非化学防治措施,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规程中的农药安全使用方法,有限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进行化学防治,严格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是无公害茶叫生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合作研究明确了我国茶园广泛分布、形态极其相近且均在茶园为害的茶树害虫茶尺蠖可分为灰茶尺蛾Ectropisgrisescens(Warren,1894)和茶尺蠖Ectropisobliqua(Prout,1915)两个近缘种,相关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近期的《昆虫学报》和封面文  相似文献   

15.
茶尺蠖是苏、浙、皖等省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因此,进行茶尺蠖种群消长规律、测报办法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进行上述有关研究中,要正确测定田间虫量,必须首先开展研究茶尺蠖种群数量在茶园中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这一基础工作。为此,我们于1982年6月4—6日在十字铺茶场对茶尺蠖幼虫在茶园空间的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信阳茶园常用药剂的残留情况,跟踪检测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等10种农药施用后在不同时期新鲜茶叶内的农药残留参数。检测结果显示,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药后2 h时检测出含量为7.320 mg/kg,与欧盟规定茶叶中最高农药残留限量要求的10 mg/kg较接近,但其消解速度较快,在第3天时已降至2.060 mg/kg。综合看,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蠖对10种药剂的抗药性水平较低,且茶叶药剂残留量均在欧盟规定茶叶中最高农药残留限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占卓夫 《茶业通报》1999,21(4):37-37
1 茶叶生产开发的回顾与反思太湖县早在唐代就盛产茶叶。到1949年全县茶园面积仅有560hm2,产茶仅100t。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恢复生机,到199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653hm2,产茶703t,分别是1949年的4.7倍和7倍。茶类结构由单一生产炒青发展到生产天华谷尖、龙雾、毛峰、兰花、烘青、炒青等多种茶,其中“天华谷尖”,先后评为省优、部优名茶,天华龙雾1998年评为省优质茶。全县先后建起茶叶初制厂40座,机制茶产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低产茶园改造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防治茶尺蠖的无公害农药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几种农药对防治茶尺蠖(Ector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r)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素和Bt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这两种农药防治茶尺蠖的效果也较好,喷药10天后分别达89.43%和78.65%。本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苦参素和Bt两种适合无公害茶园使用的农药。  相似文献   

19.
茶尺蠖人工饲料营养成分及饲养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制对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大规模生产及全天候饲养茶尺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6种茶尺蠖人工饲料的成分合理性,指出:以茶叶粉+大豆匀浆或茶叶粉+麦胚粉为主要营养搭配的茶尺蠖人工饲料,营养较为均衡。其次,结合饲养结果分析,笔者认为:李云寿配方的继代饲养效果最好,其次是胡萃配方。最后,本文对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松溪县建立无公害茶叶病虫综防技术示范区的情况。通过2003—2004年的调研,查清了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和茶炭疽病等11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优化组装了茶园病虫综防配套技术,使茶叶农药残留检测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