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油茶炭疽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抑菌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样中分离到109株放线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发酵产物活性测定及离体接种试验进行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以油茶炭疽病菌作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F1、F5、F9、F10、F22、F23、F38、F53 8个菌株,其抑菌带宽度在12.5~20.5 mm,占分离到放线菌总数的7.3%,其中F10抑菌效果最强;复筛表明8个菌株对供试的7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F9、F10对油茶炭疽病菌、油茶根腐病菌抑菌效果明显。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测定表明8个菌株的发酵液能完全抑制油茶炭疽病菌的生长,效果明显;发酵滤液抑菌率为5.6%~38.8%,效果不明显,抑菌率超过30.0%的只有F9、F10 2个菌株;发酵灭活液均无抑菌活性。离体接种试验表明F9、F10 2个菌株无伤接种防治效果达80%,而刺伤接种防治效果只有10%~20%,但发病程度轻。  相似文献   

2.
入侵植物黄顶菊内生细菌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拮抗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湖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为材料,对其不同部位内生细菌分离、纯化,用分离到的内生菌与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进行对峙培养。结果表明:从黄顶菊根、茎、叶、花中分别分离到4,4,4,2株共计14株内生细菌;对峙培养筛选出5株(茎1、茎2、茎4、花1、花2)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作用明显的细菌,5菌株之间的抑菌差异性不显著;菌株茎4抑制效果最好,真菌菌落直径为(39.96±2.66)mm,抑菌率为33.21%。  相似文献   

3.
三种拮抗放线菌对冬枣黑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土壤有益放线菌研究中筛选到3株对冬枣黑斑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放线菌株(RA-1、RA-2、RA-3),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抑菌带直径均达10mm以上。本文报道了利用3株放线菌发酵液对冬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3次后,RA-2防治效果最好,高达53.42%,其次为RA-3,RA-1与康吉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油茶根际硅酸盐细菌拮抗菌筛选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提取的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由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引起的油茶根腐病,导致植株不能正常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干枯死亡,给油茶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硅酸盐细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肥料菌种,同时具有一定的生防功效。从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硅酸盐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油茶根腐病原菌层生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73株硅酸盐细菌,有7株具有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K56抑制效果最好,平板对峙抑制率达到85.9%;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该菌抑菌活性物质经过热处理以后,基本失去生物活性;在pH值5.0~8.0时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pH值6.0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8.8 mm;紫外线照射60 min后,抑菌圈直径为8.6 mm。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的生防效果较专性。  相似文献   

5.
沙棘干缩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平地区沙棘林采集土壤样品,采取平板稀释法分离到49株放线菌,以沙棘干缩病菌作为指示菌,通过体外抗菌活性筛选出4株抑菌圈直径大于10mm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热区木霉的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西双版纳热区枯枝落叶上的木霉进行分离,共获得19株木霉(Trichoderma spp.)。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9株木霉的发酵液对3种病原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Botrytiscinerea Pers.,Colletotrichum sp.)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SWFC1291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超过了80%;SWFC1511对Botrytiscinerea Pers.的抑菌率达90%。19株木霉中,SWFC2470对红酵母(Rhodotorulasp.)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达到了2.65cm;SWFC2397,SWFC2470,SWFC3499和SWFC3568这4株菌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作用明显,其中SWFC3568的抑菌圈达到了1.60 cm。SWFC1925和SWFC2470两个菌株对红酵母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SWFC2470菌株对两种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从云南榧的新鲜茎与叶中分离得到10株内生真菌和5株内生放线菌,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内生菌对小麦雪腐病菌、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等10种植物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云南榧内生真菌粗提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TY3对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TY7对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及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5株内生放线菌中,菌株FTY1、 FTY5、 FTY7无抑菌活性,而菌株FTY2对10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 FTY6对辣椒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梨黑星病菌表现出了很强抑菌活性。该实验结果为云南榧内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并鉴定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的抗细菌活性,并从中筛选出活性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对不同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根际放线菌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情况。[结果]从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2株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放线菌,最大相似度均在97%以上。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菌株S.spinosus Ceaf-4和S. chattanoogensis Ceaf-12对木麻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斑的直径均在10 mm以上;菌株S. spinosus Ceaf-4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菌斑直径也大于10 m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杨树溃疡病是中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之一,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杨树溃疡病是持续有效的手段。本研究旨在从杨树林地土壤中分离出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微生物。【方法】以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为靶标,进行土壤中生防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土壤微生物的分离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分为初筛、发酵液复筛和拮抗菌株离体复筛3步,初筛采用平板对峙法,拮抗菌发酵液复筛选择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相结合的方法,最终通过离体组织防治效果测定确定目的生防菌株;生防菌株的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河北省廊坊市和河南省原阳县的杨树林地中按上、中、下3层共采集48份土样,从土样中共分离得到微生物259株,其中细菌122株;放线菌106株;真菌31株,各土层微生物数量规律整体符合上层>中层>下层;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选择出8株抑菌带直径>4 mm的细菌和放线菌以及8株拮抗菌菌落直径>40 mm的真菌;再通过发酵液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复筛,筛选出8株对杨树溃疡病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是细菌TYZ1B3和YX5B1,真菌LS10F1,LX5F1,LZ10F1,LS6F1,LX6F2和 TLZ2F2;最终通过离体组织防治效果测定,从这8株拮抗菌株中筛选出1株土壤生防真菌LX6F2,其对杨树离体组织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6.04%;经过形态学观察,菌株LX6F2的菌落、菌丝及孢子形态符合镰刀菌的特征,通过 rDNA-ITS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测得生防菌株 LX6F2的序列长度为563 bp,序列登录号为 FR872729.1,其与编号为 JN038467的木贼镰刀菌相似度高达100%,从而鉴定该菌株为木贼镰刀菌。【结论】该菌株的发现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原材料,对杨树溃疡病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对其抑菌机理、有效拮抗成分及菌剂研制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对西南桦猝倒病发生区健康苗木组织、根际土壤及咖啡壳堆肥化基质进行菌种分离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获得的17株菌株与西南桦苗木猝倒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进行平板对峙实验,筛选病原拮抗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真菌5#、7#及细菌BJ、JCl对西南桦苗木猝倒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其中真菌5#和7#的抑菌率分别为91.30%和90.12%;细菌BJ和JCl抑菌带较宽,对峙4天分别达0.4cm和0.5cm,抑菌率分别为80.4%和78.6%,且BJ抑菌效果更好;真菌与细菌比较,拈抗真菌5#和7#比拮抗细菌BJ和JCl抑制热区西南桦苗木猝倒病菌效果更好。通过对峙实验筛选出的5#、7#、BJ和JCl拮抗菌,对热区防治苗木猝倒病及生防制剂的开发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黑荆树皮单宁降解产物的抑菌性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黑荆树皮单宁化学降解改性,制备了具有优良抑菌性能的降解产物。用滤纸圆片法研究了降解产物对6种细菌、2种霉菌和1种酵母菌三大类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发现降解产物的抑菌作用与其分子量及分布有关。在一定的分子量及分布条件下,降解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等5种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005%、003%,005%,003%、005%,均比茶多酚对相应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浓度低约一个数量级,表明了其在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几个杨树新品系苗期耐盐碱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室外大花盆栽培的方法,对几个杨树新品系的耐盐碱性进行了初步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的数学手段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了不同杨树新品种对盐碱土的适应性及适应范围。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系的高生长,在同一土壤类型中有显著差异,径生长只是个别品系间的差异显著。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同一品系的高生长及径生长差异显著。不同杨树品系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成活率在生长初期变化不大,后期则随着盐碱土含量的增加,苗木生长及保存率都明显降低。当含盐量在0.255%~0.320 7%范围内时,有明显抑制作用;含盐量在0.320 7%以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木逐渐死亡。同时根据综合指标确定了10个杨树品系对盐分及pH值的适宜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赤水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杀菌剂对尖孢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各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能很好地抑制菌丝生长,而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70%甲基硫菌灵WP、10%苯醚甲环唑WG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80%以上。对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均有明显作用的杀菌剂为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对尖孢镰孢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0.072 5,0.112 6μg/mL、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分别为7.8216,7.318 7μg/mL。其余几种药剂的毒力较差。8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杂交竹枯梢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防治杂交竹枯梢病的有效药剂,以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了12种常用杀菌剂对杂交竹枯梢病菌竹长喙壳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TZ01菌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疽福关这4种杀菌剂对TZ0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极显著的抑制TZ01的菌丝生长,其EGn分别是1.265,3、567,4.569,26.450mg/L。另外筛选出的药剂对TZ01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EGn浓度下这4种药剂对TZ01孢子萌发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59.5%,67.9%,54.8%,47.8%。综合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两方面评定,认为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因为甲基托布津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因而在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时可与其它筛选出的3种杀菌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杜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现新的抑茵材料,对杜仲叶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及其分级组分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杜仲叶的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细菌和真茵都有抑制作用,而且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黄曲霉和黑曲霉有特殊的抑制特征;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但对真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几乎对细菌和真茵都没有抑制作用.最大抑茵圈直径超过了10 mm,最小抑茵浓度(MIC)在0.25%~3.0%之间.杜仲叶提取物在抑菌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抑茵率随时间而逐渐增加,16 h之后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杜仲叶提取物(EULE)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抗血管生成的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EULE及阳性对照药顺铂对HCT11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EULE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EULE对HCT116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较好的量效关系,但抑制率稍低于顺铂;EULE对HCT116细胞的凋亡率的影响不显著;EULE对HUVEC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增殖,高浓度抑制增殖。当EULE质量浓度分别为100、200、400和800 mg/L时,对HCT116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50%、10.52%、16.99%和56.49%,对HCT1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0.00%、5.90%、7.00%和4.50%。EULE 800 mg/L时对HUVEC细胞的抑制率为41.59%,说明杜仲叶提取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具有抗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白僵菌防治荔枝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btd1、Bbt02、Bbt04、Bbtd7、Bh和Bbf2,6株白僵菌菌株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以Bbtd1菌株毒力最强,用1×108个.mL-1的孢子液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防后15 d室内2~4龄若虫校正死亡率达97.6%,LT50为4.2929 d,林间防治效果平均达90%以上,经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从油茶林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到了一株对油茶炭疽病原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编号为YCSF-1,其对油茶炭疽病病原的抑菌圈直径达20.6 mm。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16Sr R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株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该研究为油茶炭疽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紫珠药材粉末为原料,探讨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对广东紫珠药材用不同极性大小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广东紫珠粗提物,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大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抑菌活性明显的提取部位进行梯度萃取,并分别测定其抑菌圈大小,得到广东紫珠抑菌有效部位,并测定其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广东紫珠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初步判定为广东紫珠的抑菌活性部位,70%广东紫珠提取物经过萃取后,石油醚萃取物及二氯甲烷萃取物没有抑菌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剩余的水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70%乙醇广东紫珠提取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即得到广东紫珠抑菌部位,可以此为基础寻找广东紫珠抑菌活性成分,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