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急性死亡的大捻角羚羊内脏器官和肠道分离到一株疑似李氏杆菌的菌株,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及生化特性,菌敏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厌氧的球杆菌,其生长的营养要求不苛刻,血平板上呈β溶血,能发酵多种糖醇类,产酸不产气。  相似文献   

2.
从患眼炎、鼻窦炎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发病鸡群的病料共分离到17株细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等结果表明,该细菌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即禽波氏杆菌。该菌在鲜血平板上产生β溶血,在麦康凯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光滑中央突起的珍珠状菌落。不利用糖类,不能在6.5%NaCl培养基中生长,尿素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呈阳性,能凝集豚鼠和其他动物红血球。人工接种细菌均能使雏鸡发生相似于自然病例的临床症状和死亡,并且从病变部位回收到相应细菌。  相似文献   

3.
猪放线杆菌SHLI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猪场病死猪肉样变肺脏和严重出血的心脏、肝脏、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此菌大小035 ~05 ×05 ~15μm , 单在、成双或短链状。菌落与琼脂有粘连性, 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呈β溶血, 能生长于麦康凯琼脂上。发酵碳水化合物产酸不产气, 不发酵甘露醇、卫茅醇和肌醇, 能水解马粟苷和马尿酸钠, 尿酶、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不产生靛基质。鉴定为猪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suis) , 并将其定名为猪放线杆菌 S H L I株。其对小鼠和仔猪有强的致病性, 对豚鼠的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禽波氏杆菌病病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眼炎,鼻窦炎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发病鸡群的病料共分离到17株细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等结果表明,该细菌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阴性小杆菌,即禽波氏杆菌,该菌在鲜血平板上产生β溶血,在麦康凯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光滑中央突起的珍珠状菌落,不利用糖类,不能在6.5%NaCl培养基中生长,尿素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呈阳性,能凝集豚鼠和其他动物红血球,人工接种细胞均能使雏鸡发生相  相似文献   

5.
J3菌对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抑制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培养基的葡萄糖,蔗糖和乳糖的成分以及葡萄糖的不同含量,观察了J3菌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中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中的在1%葡萄糖肝肉汤J3菌能利用葡萄糖产酸,pH值降至3.5~4之间,混合培养48小时后,J3菌能完全抑制致病性杆菌及葡萄球菌的生长,在含1%葡萄糖的营养平板上,培养24小时的J3菌苔(宽0.3cm)同样能完全抑制两种致病菌的生长,抑菌直径达到1.8~2cm  相似文献   

6.
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牛奶中分离到一株蜡状芽胞杆菌和从仔猪粪便中分离到一株乳酸杆菌和一株双歧杆菌,经生长特性培养、灌服动物试验,证明这些细菌均为益生菌。蜡状芽胞杆菌具有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合成蛋白能力强,耐高温,耐酸碱等特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具有耐酸和生长良好等特点。这些细菌菌液及其产物对动物均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对肠道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细菌作为动物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12):93-96
从健康猪、鸡、兔新鲜粪便及鸡肠道内容物等78份样品中分离乳酸菌,以大肠杆菌、李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筛选有明显抑菌活性的菌株,同时进行产细菌素的乳酸菌筛选,并测定抑菌谱;进一步通过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确定菌株的种类,采用溶血试验和动物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30株乳酸菌中,共有8株对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1株为产窄谱细菌素的短乳杆菌。本研究为下一步探讨产细菌素短乳杆菌作为天然防腐剂和抗菌剂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北京某养牛场送检的出现神经症状的病死奶牛的病原,从病牛的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到1株革兰阳性球杆菌.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PCR鉴定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均显示该菌呈现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典型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将其鉴定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相似文献   

9.
对5-10日龄免疫过大肠杆菌-鸭传染性浆膜炎二联灭活苗,但仍发生以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鸭群,以病鸭的肝、脾、心血和脑组织作为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细菌分离阳性率为:在肠杆菌为83.2%,沙门氏菌为33.3%,鸭疫李氏杆菌为27.7%;混合感染为38.89%,其中大肠杆菌和鸭疫李氏杆菌为16.67%,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11.1%,鸭疫李氏杆菌和沙门氏菌为5.56%,三重感染的为5.56%,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鸭疫李氏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动物李氏杆菌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引起动物的一种疾病,其致死率较高。自1926年Muray等首次分离到本病原体以后,现已呈世界性分布。它作为动物致病菌和腐生植物致病菌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并且已知它与...  相似文献   

11.
随着检测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和 提高,新的动物疾病以及动物源性 细菌和病毒也不断的被发现。本文 仅就1999年-2000年《国际细菌学 分类杂志》上报道的几种新的动物 源性细菌作一简介,供参考。 1Clostridium gasigenes新西兰 学者Broda等(2000)从真空包装冷 藏的羔羊肉中分离到2株嗜冷梭菌 (DB1AT R26),经试验研究证实,该 分离株为革兰氏阳性,有动力,在绵 羊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边缘 整齐、凸起、灰色或灰白色、有光泽 的菌落,其大小为0.7mm~3.0 mm,并产生β溶…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对不同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低聚果糖能被所有的试验性双歧杆菌和某些乳酸菌、拟杆菌、链球菌及肠细菌所利用(Tanaka,1983)。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低聚果糖能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从而达到抑制肠内有害菌,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改善动物体健康状况等作用。本试验用体外法对比研究了由仔猪粪便中分离培养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在不同比例的低聚果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中的生长速度及趋势,为低聚果糖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用废物低聚果糖1: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制备,含量为30.4%;低聚果糖2:…  相似文献   

13.
稀释率对于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连续培养系统的4个发酵罐进行3次连续培养试验,研究瘤胃稀释率(DR,下同)对于瘤胃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瘤胃稀释率为每小时发酵液流出量占发酵罐体积的0.03和0.06。试验日粮唯一由大豆皮组成。随着DR的提高,饲料DM,OM,CP,NDF和ADF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提高瘤胃DR,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发酵的pH(P<0.01),降低了发酵液中NH3的浓度(P<0.02),但对挥发性脂肪酸日产生量和乙、丙、丁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液中瘤胃细菌浓度不随DR变化而变化(P>0.05),但每日细菌总量随DR提高而提高(P<0.01)。发酵液原虫浓度(P<0.001)和原虫每日总产量(P<0.05)均随DR提高而下降。当DR从0.03提高到0.06时,微生物N日产生量和微生物生长效率分别提高41.6%(P<0.001)和51.9%(P<0.001)。  相似文献   

14.
北极狐李氏杆菌病的诊治胡蓉玲崇复文魏建功(甘肃省临夏州畜牧兽医研究所,731100)郭海龙(甘肃省临夏州教育局特种动物养殖场,731800)北极狐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以脑炎、败血症、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特征的急性细菌性传...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猪群嗜血杆菌的分离任晓玲摘译杨增歧校从健康猪和病猪体内都能分离到生长因子依赖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嗜血杆菌)(Nicolet1986;MollexandKilian1990).在新近研究的基础上澳大利亚动物研究院揭示了从猪体分离的嗜血杆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伊氏李氏杆菌引发奶牛流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氏杆菌是引起家畜流产的主要传染性病因之一,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和伊氏李氏杆菌是引起奶牛李氏杆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主要引起动物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死胎或新生畜感染等症状。本实验室于2010年4月接到北京某牛场流产病例样品3份(包括流产胎儿、胎盘及母牛血样),经胎儿组织抹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以及鉴别诊断,最终确诊该3例流产病例为伊氏李氏杆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
蜡样芽胞杆菌BC983的鉴定及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鹿的粪便中分离到一株需氧的产芽胞革兰氏阳性大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uscereus)。小鼠腹腔感染25亿菌不致死。给育成鹿口服10亿菌无异常反应。该菌的芽胞能耐受100℃30分钟煮沸。实验确定该菌在7%的氯化钠、40%的牛胆汁中生长,生物夺氧试验表明,该菌能争夺环境中的氧,促进厌氧菌生长,用8亿活菌给育成鹿口服治疗大肠杆菌腹泻,治愈率为916%,据此,该菌可作为生态菌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细菌性腹泻病。  相似文献   

18.
以藤黄八叠球菌(28001)为试验菌,在原菌层培养基配方中增加0.05%VB_1或1%葡萄糖,pH6.5-6.6,可获得边缘清晰的抑菌圈;另改用短小芽胞杆菌(63202)为试验菌、培养基Ⅱ、pH7.8-8.0或用藤黄八叠球菌诱变后的菌株为试验菌,均可获得无双圈的抑菌圈,所得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自来水经酸化处理后做为SPF鸡饮用水。pH<3.349的水酸化后1~7d无菌生长;pH>3.625的水酸化后1~7d有菌生长;pH<3.349的自来水酸化后1h后可完全杀灭细菌,pH>3.625的水中生长的细菌在pH相同的水中仍能存活,而pH<3.349的水中生长的个别细菌在相同pH的水中不能存活。确定pH3.0的酸化水做为SPF鸡的饮用酸化水。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007年对济宁地区不同养殖场(户)猪“高热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细菌病原学检查,从表现出“高热病”症状的患猪体内主要分离到5种细菌。通过对分离株的病原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进行传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猪“高热病”的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4.4%)、沙门菌(61.6%)、巴氏杆菌(34.9%)、猪丹毒杆菌(30.8%)和链球菌(34.2%),并且多呈混合感染。通过药敏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多数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复合磺胺、青霉素等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