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遗传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遗传学是研究茶树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茶树育种学的理论基础。陈兴琰教授曾指出:研究茶树性状的遗传现象,从而模索它们的遗传和变异规律,这对于提高茶树育种理论,加速新品种的育成和指导茶树育种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茶树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建强  姚明哲  陈亮 《茶叶科学》2010,30(5):329-335
茶树世代周期长,自交不亲和,遗传组成高度异质杂合,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费时耗力。高质量的茶树遗传图谱,可以用于茶树基因组结构及遗传演化分析、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基因克隆,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加快茶树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遗传图谱的构建原理、步骤及目前国内外茶树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提出加速茶树遗传图谱研究进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概述了2022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2022年度,科研工作者在茶树遗传育种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于转录组、同源和异源转化、分子互作等研究手段,大量与茶树逆境胁迫抵御、功能物质代谢、生长发育调控相关的遗传分子机制及关键作用基因获得解析;茶树氨基酸含量、发芽期等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被精细定位,为开发性状关联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62个茶树品种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5个品种授权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为茶产业高效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品种保障。  相似文献   

4.
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本世纪以来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包括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研究、茶树新品种鉴定技术、特殊性状茶树育种以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5.
茶树数量遗传与育种研究,从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已在我国较多的应用,为了有助于了解这一领域进展情况,就六个方面作以下分析供研究参考。 1、茶树主要经济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分析 针对茶树自然的、杂交的、引变的群体或无性系其生产力、品质、抗性等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1992,18(2):17-22
本文重点介绍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内容包括:(1)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育成的一批性状独特的茶树良种;(2)种间杂种的利用;(3)育种技术的研究,主要综述早期鉴定技术与育种新技术;(4)茶树遗传习性研究,着重阐述各种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参考国内外文献共65篇。  相似文献   

7.
茶树杂交育种能根据育种目标,正确选择亲本,有意地创造人们所需的变异,获得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由于茶树的遗传组成一般是杂结合的,按照基因的分离和独立分配规律,杂种第一代就可出现许多性状变异。因而,茶树杂种第一代的遗传变异的研究是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结合生物统计学和遗传学的方法,对主要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遗传参数,对指导育种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关花生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国内研究甚少。为改进花生早熟品种的选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选取了当前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和新选育的花生早熟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数理遗传的方法,分析研究了花生早熟品种主要性状的平均值、遗传力和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的深入开展,诱变规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大豆的适宜诱变剂量,诱变后代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变异频率和频谱,世代间性状的相关和遗传以及多种诱变因素的作用等问题都有报导。为了总结大豆诱变育种的规律和经验以指导辐射育种工作,我们将1973年开展大豆辐射育种工作以来,有关大豆几个性状的遗传问题作如下的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主要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的研究进展较快,近年来对甘兰型油菜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但结果不尽一致,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选取我省有关单位新育成的供省区域鉴定的优良品系,运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研究了遗传力、性状相关、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的72份茶树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7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72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变异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30,其中数量性状(1.82)大于质量性状(0.94),以梗粗的最大(2.15);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17.86%,以百芽重的最大(29.21%),其次是发芽密度(23.46%)。相关性分析发现多个数量性状间的关系复杂,有22对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8对达显著水平(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份茶树种质在遗传距离为16时被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的主要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形态特征和进化类型各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10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代表了27项表型性状76.04%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大小,筛选出综合得分前5的茶树种质可在茶叶新产品开发、茶树育种等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配合力是杂交育种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种指标,大豆数量性状配合力的分析,陈恒鹤(1982)已有报道。本研究以双列杂交设计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大豆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表现,以期探讨亲本数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其遗传规律,为正确选配亲本,及早评定组合优劣,提高育种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树遗传育种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是茶树遗传理论和良种选育技术。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茶学学术论文中,有154篇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有关,其中国内期刊发表论文80篇。这些论文涉及茶树遗传资源及其分类、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良种良法等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2016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产优质品种的广泛推广,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化并导致了基因资源的迅速缩小和衰竭。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并加以妥善保存和利用,已成为种质资源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区广大,种茶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的、半野生的及栽培品种或类型),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发展茶叶生产和开展育种工作的珍贵宝库,受到世界各产茶国的普遍重视。种质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特性和遗传规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效果的重要关键。因此,对种质资源的广泛调查征集、科学地保存、深入地研究,乃是现代育种的重要特点之一,亦为将来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广泛的遗传基础。目前我国常用的保存方法是采用品种园来栽植要  相似文献   

15.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50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3个(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省级良种4个(浙农121、浙农25、浙农117、浙农139),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3、浙农8-8、浙农6-10);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4个;同时,对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部分性状的遗传动态、茶树再生系统建立和遗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体会有:一是茶树育种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选用种质资源;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早期鉴定研究;三是推广茶树良种必须与开发良种名茶相结合;四是必须加强育种理论与育种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茶树是在我国被最早发现和种植利用的,经过几千年漫长的自然演变进化和人工驯种,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分布非常广泛,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然而茶树的遗传基础研究却十分薄弱。优良品种资源的鉴定,采用形态学鉴别技术存在其局限性。传统的育种方法主要集中在分离群体后代当中进行优化选择,这种选择是建立在表现型基础之上的,环境对于性状的干扰和影响是十分复杂和难以避免的。因此,沿用传统育种方法在育种工作中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二十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是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亚麻主要经济性状均属数量性状。在当前亚麻育种工作中,对于数量性状的选择,一般是根据表现型的优劣进行单株选择或系统选择。由于表型效应中包含着不能遗传,而又直接影响选择效果的环境效应部分,因此,研究亚麻数量性状的遗传  相似文献   

19.
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包括优势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会使育种工作事半功倍。本研究试从甜菜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方面探讨这一问题。试验是应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测定了40个甜菜品系(品种)的7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作为预测F_1杂种优势的参数。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为甜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和配制强优势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叶科学》2000,20(2):146
导师姓名现有研究课题及内容刘祖生教授 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 ,茶树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早期鉴定 ,茶树植株再生机理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茶树抗性育种童启庆教授 茶和香花作物香气形成机理研究 ,茶树 β 葡萄糖苷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 ,茶树无公害栽培和优质栽培研究杨贤强教授 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 ,茶多酚分子改进机理和脂溶性茶多酚产品开发 ,茶多酚药理作用机理和新药开发研究梁月荣教授中、日、韩三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态性研究 ,茶树重要经济性状DNA分子标记研究 ,抗虫基因对茶树遗传转化的研究 ,茶树咖啡因生物合成关键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