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配合饲料是在配方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饲料加工过程由于产品形状、设备类型、生产规模以及使用方式等不同,加工能力和工艺组成有所差别,生产出来的饲料也会与要求存在差异,因此饲料加工过程对肉鸡饲料转化率有着直接影响。本文综述了饲料粉碎粒度、制粒调质温度和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以及饲料营养成分消化率的影响,旨在提高肉鸡生产饲料转化率。1饲料粉碎粒度在肉鸡生产中,饲料及原料粉碎粒度应适当,当粒度过粗时,较大颗粒饲料在通过肌胃时速度相对较  相似文献   

2.
笔者介绍了近几年来饲料储存条件、粉碎粒度、调质与制粒等加工方式对饲料营养价值以及动物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提升饲料储存及加工工艺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制粒温度过高将降低肉鸡生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6个探讨制粒温度与肉鸡生长性能关系的试验。试验的制粒温度范围为65~105℃。所有的试验结果都表明:过高的制粒温度将会降低肉鸡生长性能,这主要体现在体重和料肉比方面,有一个试验还发现高制粒温度会增加肉鸡死亡率;试验结果还显示,制粒温度尤其不能超过85℃。高制粒温度降低肉鸡生长性能的原因尚未明了,但很有可能是高温使饲料中的某些热敏营养物质损失,这些损失包括维生素、赖氨酸以及使淀粉和蛋白质形成不可消化的复合物等。  相似文献   

4.
不同加工工段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淀粉与淀粉糊化度的分析以及对饲料中淀粉糊化度的测定来研究不同加工工段对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研究了对一级调质—制粒工艺、二级调质—制粒工艺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测定分析了膨化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得出了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二级调质—制粒工艺和膨化工艺能得到较好的淀粉糊化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水分和颗粒粒度的高粱制粒或膨化对不同原料粒度、肉鸡代谢能、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和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以720只雄性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处理以2×2×2因子设计,即2种加工方式(制粒和膨化),2个调质水分(1.6%和0.8%),2个颗粒粉碎粒度(650和850μm)。结果显示:在添加1.6%水分的膨化日粮中,制粒制粒和颗粒耐久指数较高。850μm的粒径增加了饲料颗粒耐久指数。各处理组对肉鸡日增重和屠体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10~13 d饲喂颗粒饲料和添加1.6%水分的饲料的肉鸡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均较高(P<0.05),与添加膨化性饲料相比,高粱制粒饲料回肠赖氨酸和甘氨酸消化系数显著提高(P<0.05)。在评价饲料加湿效果时,饲料添加1.6%水分后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回肠表观消化系数显著升高(P<0.05)。1.6%水分的膨化饲料较0.8%水分显著提高了21 d肉鸡采食量(P<0.05),在42 d时,0.8%水分的颗粒饲料显著提高了采食量(P<0.05)。结论:以650μm的粉碎粒度和1.6%的水分制备颗粒饲料在肉鸡生长后期可以提高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而膨化工艺提高了42 d肉鸡饲料颗粒制粒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樊洪深 《中国饲料》2021,1(18):101-104
文章旨在评估不同处理方式高粱型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将520只平均初始体重接近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试验日粮分为4组,采用多因素设计,即2种高粱处理方式(膨化和制粒)及2种粉碎粒度(500 μm和800 μm),分别作为T1~T4组。结果:T1和T2组肉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T3组(P<0.05)。饲喂膨化高粱日粮的肉鸡料重比显著低于制粒组(P<0.05)。高粱的加工方式和粉碎粒度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均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T3和T4组肉鸡赖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而T1和T3组肉鸡精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2和T4组(P<0.05)。无论高粱粉碎粒度如何,制粒处理高粱日粮赖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膨化处理(P<0.05),同时800 μm粉碎粒度的高粱组肉鸡精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500 μm粉碎粒度组(P<0.05)。高粱加工方式、粉碎粒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肉鸡胴体、胸肌、腿肌、腹脂、肝脏和肾脏相对重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高粱的加工方式和粉碎粒度对肉鸡胴体性状无负面影响,采用膨化处理高粱可以提高肉鸡的饲料效率。 [关键词]高粱|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7.
王卫国 《饲料工业》1999,20(10):9-13
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有着密切关系,优质的饲料产品需要靠科学的配方设计和科学的加工制造共同实现。饲料粉碎技术是饲料加工中能耗最高的工段之一,也是后续其它工段能实现其加工目标的前提条件。合适的粉碎粒度对饲料营养价值和其它品质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增加了动物肠道消化酶或微生物作用的机会,提高了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减少了动物粪便排泄量和营养物流失及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得各种原料组分能混合均匀,能生产质地均一的饲料。③可提高饲料调质效率和熟化程度,改善制粒和挤压膨化效果。④可便于动物采食,减少饲料浪费,也便于储存…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研究了饲料加工的两个关键参数(调质温度和时间)对育肥猪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和维生素沉积的影响。日粮配方为含30%干酒糟及其可溶物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整个试验中配方保持不变。本试验采用2×3双因子设计,调质温度分别为77℃和88℃,调质时间分别15秒、30秒和60秒。此外,本试验还设置一个对照组,对照组饲料不采用调质制粒工艺,而是采用粉料饲喂。因此,本试验共有7个处理组。采集调质后制粒前(热干粉)、制粒后冷却前(热制粒)、以及制粒冷却后(冷制粒)的样品,并分析这三种样品的总淀粉率、淀粉糊化  相似文献   

9.
粉碎工艺对饲料加工和营养价值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碎是饲料生产7大工序(原料接受、清理、粉碎、配料、混合、成形及计量打包)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一般饲料中需粉碎的原料占配方比例的50%~80%,粉碎工序的电耗占饲料厂生产车间总电耗的30%~70%。谷物经粉碎后,表面积增大,与肠道消化酶或微生物作用的机会增加,消化利用率提高;粉碎使配方中各组分均匀的混合,减少了混合后的自动分级,可提高饲料的调质与制粒效果以及适口性等。粉碎工艺中的重要指标是原料粉碎的粒度、粒度的均匀性、粉碎产量和加工电耗等。这些指标对饲料加工生产性能、饲料营养价值和动物的生产性能均…  相似文献   

10.
<正>饲料粉碎在饲料工业中处于重要的一环,饲喂颗粒饲料可以在促进动物消化的同时提升其生产性能。本文从饲料粉碎粒度对不同动物的生长性能方面进行阐述,最大程度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改进颗粒饲料制备工艺,寻找最适宜的粉碎粒度大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中国大陆最早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Chicken/Guangdong/SS/94(H9N2)(缩写为SS株)和1998年大流行时期分离的H9N2亚型AIVA/Chicken/Shanghai/F/98(H9N2)(缩写为F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在SPF鸡体内的复制能力和传播途径特性比较后发现,F株在4周龄SPF鸡气管中的复制能力高于SS株,F株可以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SS株不能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取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得知,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是96.6%和98.1%;HA基因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都是PARSSR↓GL,但有5个氨基酸的差异,即166位N(F)→D(SS)、198位A(F)→V(SS)、217位V(F)→I(SS)、335位G(F)→R(SS)、504位L(F)→S(SS);2株病毒的NA基因在63~65位都存在氨基酸缺失,但在NA基因红细胞吸附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分别是IKKDSRSG(F)和IKEDLRSG(SS)。F株和SS株的传播特性差异是否与其表面基因序列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60年以来国内外乡土灌草青贮利用与牛羊健康饲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进行分析,结合饲草青贮技术领域、草食畜牧业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背景,将乡土灌草青贮与牛羊健康饲喂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期为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为缓慢增长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为快速增长阶段。其次,根据研究内容从理论研究、监测评价、技术示范、技术研发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各分支领域的主要成果与关键问题,提出下阶段应重点研究的内容,应加强对乡土灌草饲料生产与牛羊健康饲喂的研究,综合提高饲料能量与蛋白质的利用率,尽可能改善牛羊的能氮平衡,促进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猪葡萄球菌脱落毒素EXHC和SHETA基因结构并预测其所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本试验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猪葡萄球菌脱落毒素EXHC和SHET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猪葡萄球菌GDZC株中扩增获得EXHC和SHETA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007和971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XHC基因与猪葡萄球菌丹麦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F515455)及猪源松鼠葡萄球菌河北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JF755400)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0%,而与其他葡萄球菌脱落毒素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3.3%~53.9%和7.9%~44.2%。SHETA基因与日本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B03676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在保守区共有31个碱基发生突变。利用DNAStar软件对EXHC和SHETA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EXHC基因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蛋白,SHETA基因编码蛋白为疏水性蛋白,抗原性较差。本研究从猪葡萄球菌GDZC株中成功扩增获得EXHC和SHETA基因片段并对其编码的蛋白结构进行了预测,证实了中国分离的猪葡萄球菌同时携带有EXHC和SHETA 2种毒素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猪葡萄球菌的致病机理及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长胜 《家畜生态》1998,19(3):13-15
通过观察狐貂自咬症疾病行为特点,分析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时诊断治疗,以提高狐,貉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秦川牛因原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具有体躯高大、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肉用性能好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和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是肉牛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秦川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果洛州草地鼠虫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的调查,果洛州草地鼠虫害面积约为247.6万hm2,因鼠害每年损失牧草约1598.7万t,相当少养1095.01万羊单位。近10年来使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治取得很大成绩,累计灭治面积达到183.1万hm2。  相似文献   

17.
18.
蟾蜍产品的医药价值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麟  长青 《四川畜牧兽医》2002,29(12):32-34
本文主要介绍蛤蟆(蟾蜍)的生物学特性,饲养蟾蜍取药材的技术要点及蟾蜍产品的医药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由于谷物中含有真菌的有毒次生代谢物霉菌毒素,其对动物的健康、生产性能及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可能有负面影响,这对动物营养是一个永久性的挑战。因此,本文综述了霉菌毒素在动物营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易感动物的影响以及应对谷物感染毒素污染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禽类的起源、演化及我国主要家禽品种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禽是重要经济价值动物.本文从禽类种群进化学说出发,简介了禽类的起源、演化、动物学分类和家禽的驯化(养)与品种的形成,并对我国主要家禽(鸡、鸭、鹅)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配套系)的分布与类型作了描述,以期为研究我国家禽起源系统,保护与利用我国家禽品种,促进家禽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