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杆菌七肽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将初体重为(14.90±0.15)g的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上添加0(对照组)、2.5、5.0、7.5 mg/kg和10.0 mg/kg杆菌七肽的试验饲料,试验60 d。结果表明:杆菌七肽能够提高草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但饲料系数、肥满度、胴体率以及内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随杆菌七肽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杆菌七肽降低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提高了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添加量为7.5 mg/kg和10.0 mg/kg时提高了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对血清三酰甘油没有显著影响(P>0.05);杆菌七肽能降低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数量,添加量为7.5 mg/kg时增加小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降低隐窝深度(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杆菌七肽能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肠道健康,且添加量为7.5 mg/kg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草鱼肝脏对高脂饲料的代谢调控机理,试验研究了连续12周投喂含8.1%脂肪的饲料对草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脏生化指标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mRNA表达的影响。将120尾平均体重为(15.0±2.4)g的健康草鱼随机为高脂组和基础组,分别投喂含8.1%脂肪的高脂饲料和4.6%脂肪的基础饲料,并在试验的第4、8、12周检测草鱼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试验第12周,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肝胰脏组织形态,并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胰脏AC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高脂组草鱼肝细胞出现损伤,并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高脂组草鱼血清中AST、ALT活性及TG、CHO含量以及肝胰脏中MDA含量均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而肝胰脏中SOD和CAT活性则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在试验第12周,高脂组草鱼血清中AST、ALT活性及TG、CHO含量以及肝胰脏中MD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或P<0.01),而肝胰脏中SOD和CAT活性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或P<0.0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肝胰脏ACC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得出,高脂饲料的连续投喂升高了草鱼的血脂水平,并使草鱼肝胰脏出现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高脂饲料降低草鱼抗氧化能力以及促进肝脏脂肪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博落回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extract,MCE)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体重、胎次、泌乳量、产仔数相近,健康的PIC五元杂交母猪所产的60头35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对照组饲喂未添加MCE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7.5 mg/kg MCE的试验饲粮,土霉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土霉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5 d。考察仔猪生长性能,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尿素氮、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溶菌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等免疫参数。结果表明:35~60日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随MCE添加水平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5.0 mg/kg MCE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土霉素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土霉素组和7.5 mg/kg MCE组(P<0.05)。60日龄时,5.0、7.5 mg/kg MCE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土霉素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0、7.5 mg/kg MCE组(P<0.01),但土霉素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 mg/kg MCE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5、7.5 mg/kg MCE组和土霉素组(P<0.01)。60日龄时,5.0 mg/kg MCE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5、7.5 mg/kg MCE组和土霉素组(P<0.01),而土霉素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5、5.0 mg/kg MCE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土霉素组(P<0.01),对照组、7.5 mg/kg MCE组差异不显著(P>0.05),土霉素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7.5 mg/kg MCE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 mg/kg MCE组(P<0.01),土霉素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5、5.0、7.5 mg/kg MCE组(P<0.01)。结果提示,MCE能够提高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一氧化氮含量和溶菌酶活性,显著改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断奶仔猪抗病能力,从而改善生长性能,其效果优于土霉素。综合生长性能和血清抗菌指标二次曲线结果,MCE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5 mg/kg。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膨化发酵菜籽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60日龄、平均体重700 g左右的崇仁麻公雏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2.5%、5.0%、7.5%、10.0%膨化发酵菜籽粕。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2.5%、5.0%、7.5%、10.0%膨化发酵菜籽粕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耗料增重比(F/G)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膨化发酵菜籽粕添加水平与F/G存在二次回归关系(P<0.05),F/G随添加水平升高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以5.0%添加量最低;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和尿素氮(BU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各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无显著差异,5.0%膨化发酵菜籽粕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与0.0%组无显著差异,2.5%和5.0%膨化发酵菜籽粕组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条件下,肉鸡日粮中添加5.0%膨化发酵菜籽粕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桑叶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机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添加发酵桑叶0%(对照组)、2.5%、5.0%、7.5%、10.0%的5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粗蛋白质32.14%,粗脂肪4.95%),投喂初始重量(15.01±0.12)g的草鱼幼鱼50 d。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桑叶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其中,发酵桑叶添加量为7.5%时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效率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不同计量发酵桑叶对试验鱼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以及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添加量为10%时,全鱼粗灰分含量最大,全鱼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最小(P <0.05);添加发酵桑叶对血清葡萄糖无显著影响(P> 0.05),但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 <0.05)。结合本试验结果,饲料添加不超过7.5%发酵桑叶不会影响草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添加发酵桑叶后有助于草鱼脂类代谢和肝脏健康。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生长中期草鱼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旨在确定生长中期草鱼的蛋氨酸需要量。选用平均体重为(259.00±0.48)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2.19、4.72、7.18、9.67、12.21和14.69 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与蛋氨酸水平为2.19 g/kg时相比,提高饲料中蛋氨酸水平显著地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的增重、摄食量、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当蛋氨酸水平达到7.18 g/kg时,增重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生长中期草鱼的肝胰脏和肠道重量、肝胰脏和肠道蛋白质含量以及肠道长度(P<0.05),对肝体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蛋氨酸水平≥4.72 g/kg时,肝胰脏和肠道重量以及肠道长度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脏和肠道蛋白质含量分别在蛋氨酸水平为9.67和12.21 g/kg时达到最大值。当蛋氨酸水平为7.18 g/kg时,肝胰脏和肠道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当蛋氨酸水平为4.72 g/kg时,肠道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各肠段Na+,K+-ATP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肌酸激酶活性(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的蛋氨酸可以提高生长中期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以特定生长率为标识,当饲料胱氨酸含量为1.61 g/kg时,生长中期草鱼(259~498 g)的蛋氨酸需要量为10.41 g/kg饲料或34.71 g/kg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豆粕和花生饼为蛋白源,液体磷脂和鱼油为脂肪源,配制粗蛋白44%、粗脂肪8%的基础饲料,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V1)、200 mg/kg(V2)和400 mg/kg(V3)的大豆异黄酮。3种实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重0.78±0.01g的凡纳滨对虾8周。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生长性能均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400 mg/kg大豆异黄酮组(V3)体组织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饲料大豆异黄酮的添加而升高,且V3组显著高于V1和V2组(P<0.05)。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V2组测得最高的肝胰脏SOD水平(P<0.05)。随大豆异黄酮添加,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降低,V2和V3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改善凡纳滨对虾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丙二醛(MDA)对草鱼肠道、肝胰脏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以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通路为研究对象,选择初始体重(74.8±1.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pond),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草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在基础饲料中添加61(B1组)、124(B2组)、185 mg/kg(B3组)MDA的试验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72 d后,测定肠道、肝胰脏和血清中MDA和GSH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草鱼肠道、肝胰脏GSH/GSTs通路中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胱甘肽还原酶(GSR)、pi-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i)、微粒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1(MGSt1)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除B3组肝胰脏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试验组肠道、肝胰脏MD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各试验组血清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除B1、B3组肠道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试验组肠道、肝胰脏GSH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B1、B2组血清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B2、B3组肠道及B1组肝胰脏GCLC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除B2组肠道G SR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外,其余试验组肠道和肝胰脏G SR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B2、B3组肠道及B3组肝胰脏GSTpi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B3组肠道MGST1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MGST1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MDA引起草鱼肠道、肝胰脏GSH/GSTs通路抗氧化应激反应,且肠道和肝胰脏受M DA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牛磺酸对草鱼生长、品质、消化酶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旨在研究牛磺酸对草鱼的营养效应。选用体长12.5~13.0 cm,体重38.1~38.9 g的草鱼432尾,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组54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在饲料中添加0、200、400、600、800、1 000、1 400、1 800 mg/kg的牛磺酸,以0 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30 d,研究牛磺酸对草鱼生长、品质、消化酶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牛磺酸促进草鱼生长(除1 800 mg/kg添加量外)。添加量为600 mg/kg时,特定生长率(SGR)、肌肉、肝胰脏RNA/DNA比值、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最高(P<0.05);(2)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后,草鱼体水分含量下降,体蛋白、体脂含量增加(P<0.05),灰分含量、内脏指数、肥满度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添加适宜牛磺酸(600~800 mg/kg),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P<0.05);(4)牛磺酸具有促进草鱼肝胰脏和肌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综合以上结果,草鱼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10.
半胱胺对草鱼酮体代谢、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草鱼鱼种腹腔注射半胱胺(Cys—teamine)的测定结果表明:注射后3h,鱼体肝、胰脏酮体生成量达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357%。注射后5h,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达最高值,此时肝、胰脏GPT、GOT和AKP活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6%、58.8%、110%。肌肉GOT、GPT和AK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34.8%、33.3%、58.56%。AKP活性11h恢复到正常水平,GPT、GOT活性恢复正常水平时间较长。一次性注射半胱胺0.375~1.500mg/kg BW。草鱼肝、胰脏和肌肉的酮体生成量和AKP活性和肝胰脏的GOT、GFT活性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肌肉中GOT、GP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通过建立脂多糖(LPS)免疫应激模型,研究豆蔻明(CDN)对免疫应激仔猪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的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CON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LPS组仔猪腹腔注射100μg/kg BW LPS,LCDN组仔猪腹腔注射3 mg/kg CDN+注射100μg/kg BW LPS,HCDN组仔猪腹腔注射6 mg/kg CDN+注射100μg/kg BW LPS。试验第8 d开始,各CDN组仔猪每天注射1次CDN,其他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第15 d,给除CON组外所有仔猪腹腔注射100μg/kg BW的LPS,CON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6 h后屠宰仔猪。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CDN组仔猪的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LPS组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肌酐(CREA)、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介素-10 ...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原花青素(PC)是否对玉米赤霉烯酮(ZEA)中毒的小鼠肝脏及肾脏具有保护作用.选取40只日龄为8~9周、体重约为45 g的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PC组灌喂100 mg/kg PC,ZEA组灌喂40 mg/kg ZEA,PC+ZEA组灌喂100 mg/kg PC+40 mg/kg ZEA,眼球采血,颈椎处死后采取肝脏样本.测定肝脏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血清中尿酸(UA)、尿素氮(BUN)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提示肝脏及肾脏没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与对照组相比,ZEA组的小鼠组织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丙二醛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尿酸、尿素氮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提示肝脏及肾脏有严重的氧化损伤;PC+ZEA组的小鼠各项指标(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ZEA组(P<0.05;P<0.01),提示其肝脏及肾脏氧化损伤程度低于ZEA组,PC对ZEA中毒小鼠的肝脏及肾脏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发酵蚕沙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消化、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试验挑选240尾初始均重为(44.51±0.42) g的草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各组分别投喂发酵蚕沙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10%、15%和20%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肠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补体3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14.
配制核黄素含量分别为0.54、2.32、4.08、5.78、9.28和19.35 mg/kg的6种纯化饲料,投喂初始均重为(11.21±0.16)g的草鱼幼鱼8周,通过研究核黄素对其生长性能、肝胰脏中D-氨基酸氧化酶(D-AAO)与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0.54和2.32 mg/kg组草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核黄素含量的增加,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肝胰脏中D-AAO及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当饲料中核黄素含量为5.78 mg/kg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5.78 mg/kg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0.54 mg/kg组(P0.05),但饲料中核黄素含量对脏体比、肥满度及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折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54 mg/kg;肝胰脏中D-AAO活力达到最佳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99 mg/kg。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高脂饲料中添加绿原酸(CGA)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初始体重为(7.53±0.30)g的草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C(对照)、200CGA、400CGA、600CGA组分别饲喂CGA添加水平为0、200、400、600 mg/kg的高脂饲料(粗脂肪含量约为9.00%),每组3重复,每重复30尾,饲喂11周。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1)400CGA组鱼终末体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终末体重增加15.90%,增重率提高22.96%,蛋白质效率提升17.75%,同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降低14.86%;2)200CGA、400CGA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肝胰脏甘油三酯(TG)、T-CHO、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肝脂酶(HL)、总脂酶(TL)活力显著提高(P0.05),400CGA、600CGA组肝胰脏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400CGA组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活力显著提高(P0.05);4)透射电镜切片结果显示,400CGA、600CGA组肝胰脏细胞内脂滴体积小、数量少、分布较稀疏。结果提示,高脂饲料中CGA添加水平为400 mg/kg时,可促进草鱼机体脂质代谢,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6.
实验选取初始体重(120.45±0.45)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的纳米硒饲料[0(对照组),0.4、0.8、1.6、2.0、2.4 mg/kg],养殖60 d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纳米硒对该鱼(血清、肌肉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纳米硒在半滑舌鳎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纳米硒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活性随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多先上升后下降,1.6、2.4 mg/k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和T-AOC活性随着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2.0、2.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胰脏和肌肉MDA含量0.8 mg/kg组最低(P<0.05),而血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2.4 mg/kg组(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NO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8、1.6 mg/kg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中在2.4 mg/kg组达到最大。总之,本实验条件下,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2.0 mg/kg(饲料中总硒量为3.56~4.23 mg/kg)。  相似文献   

17.
五倍子能预防鱼类烂鳃病,但作用剂量不明确。为探明五倍子的推荐使用剂量,该研究从体内、体外两方面考查了不同剂量五倍子对病原菌抑制效果和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五倍子对草鱼烂鳃病预防效果的影响。将五倍子煎液以40、60、80、100 mg/kg剂量加入Shieh琼脂选择培养基,涂布柱状黄杆菌,培养72 h并计数,计算抑菌率;选择健康的草鱼幼鱼240尾,分为4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1%、2%、4%五倍子进行投喂,用柱状黄杆菌悬液向鱼缸连续泼洒3 d攻毒,饲养56 d后测定血清、肠、肝胰脏溶菌酶活力及血清补体C3、IgM含量。结果表明,80~100 mg/kg的五倍子抑菌效果明显,100 mg/kg能完全抑菌;2%五倍子剂量组肝胰脏溶菌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因此,五倍子在草鱼饲料中推荐添加剂量为2%。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程度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背肌、全鱼及肝胰脏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0.27±2.68)g的草鱼幼鱼204尾,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7尾),在其饲料中添加不同氧化程度的鱼油,第1组为对照组(新鲜鱼油,过氧化值为9.07 meq O_2/kg),其余3组为氧化鱼油组1、组2和组3(49.72、144.64、345.45meq O_2/kg),养殖时间为58 d,测定其背肌、全鱼及肝胰脏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345.45 meq O_2/kg氧化鱼油添加组草鱼幼鱼背肌、全鱼及肝胰脏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背肌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6.55%、11.62%和12.14%,全鱼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6.92%、6.79%和13.60%,同时肝胰脏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8.08%、14.11%和3.52%。试验显示,氧化的鱼油能显著降低草鱼幼鱼背肌、全鱼及肝胰脏的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固醇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20和25 g/kg的胆固醇,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0、C0.5、C1、C1.5、C2和C2.5,饲料中胆固醇实测含量分别为2.6、7.5、12.7、17.2、22.2和27.2 g/kg,投喂360尾平均初重为(84.30±0.25)g的斜带石斑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2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0.5组WGR、PER和FE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而上升,肌肉TC和TG含量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上升,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血清HDL-C/LDL-C呈下降趋势。C2.0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5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0.5、C1.5组(P0.05),C2.5组血清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血清HDL-C/LDL-C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斜带石斑鱼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呈升高趋势,C1.5、C2.0和C2.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CYP7A1活性则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以C2.5组活性最高,较对照组升幅达35.48%(P0.05)。本试验中,以W GR和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活性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固醇的需要量分别为7.43和8.70 g/kg。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胆碱水平对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胰脏胆碱蓄积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配制胆碱水平分别为45.1、308.9、540.5、946.0、1 486.5和1 756.8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57.4±2.5)g的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随机饲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2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胆碱水平≥308.9 mg/kg时,试验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饲料胆碱水平为45.1 mg/kg时(P0.05);1 486.5 mg/kg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肥满度最大,显著大于45.1 mg/kg组(P0.05)。540.5 mg/kg组试验鱼的脏体比最小,显著小于除1 756.8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1 756.8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946.0 mg/kg组(P0.05)。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肝胰脏粗脂肪含量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而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饲料胆碱水平≥946.0 mg/kg时,试验鱼血清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45.1 mg/kg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且均在1 756.8 mg/kg组最低;饲料胆碱水平对试验鱼血清总蛋白与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肝胰脏胆碱蓄积量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通过折线回归分析,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为625.42 mg/kg;以肝胰脏胆碱蓄积量为评价指标,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胰脏胆碱蓄积量时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为1 118.6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