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应用6-DMAP人工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排放法诱导近江牡蛎产生三倍体,通过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得出近江牡蛎三倍体诱导3因素最优水平组合,即当3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的海水中20min;3因素影响诱导率的主次顺序为: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人工雌核发育诱导太平洋牡蛎四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雌核发育诱导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四倍体。精子遗传失活采用紫外线照射法,紫外线照射时间1 min、紫外线照射剂量1 500-W.cm-2。诱导雌核发育四倍体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选用L9(34)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诱导持续时间(A)设35,45,55 min;处理起始时间(B)10,15,20 min;6-DMAP浓度(C)设300,450,600μmol.L-1等三水平,试验重复二次。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检查采用染色体计数法。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诱导太平洋牡蛎四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处理起始时间15 min、6-DMAP浓度450μmo.L-1、诱导持续时间45 min;三因素主次顺序:6-DMAP浓度→处理起始时间→诱导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苯甲酸雌二醇诱导黄颡鱼性转化的条件.[方法]分别以浮游动物和微颗粒饲料作为激素载体,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雌二醇对黄颡鱼性转化诱导过程中成活率、雌性率以及体长的影响.[结果]浮游动物与微颗粒饲料作为载体进行投喂对黄颡鱼鱼苗成活率、雌性率和体长具有较明显差异,浮游动物组成活率为43.1% ~66.5%,而微颗粒饲料组成活率为17.1% ~52.1%;过高的激素浓度处理会导致死亡率升高,而过低的激素浓度处理会导致雌性率大大降低;不同载体和激素处理浓度对黄颡鱼鱼苗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以浮游动物或微颗粒饲料为载体,苯甲酸雌二醇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50 μg/L和50 mg/kg.  相似文献   

4.
亮氨酸对秋繁时黄颡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精卵质量较差的秋繁早期,挑选体质量接近100 g的雄性黄颡鱼并分为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100μmol/L亮氨酸(亮氨酸适量处理组)和1 000μmol/L亮氨酸(亮氨酸高浓度处理组),剂量均为200μL,研究亮氨酸对秋繁时黄颡鱼精子活力的影响。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检测精子活力,发现亮氨酸适量处理组的精子活力衰退速度减小,精子运动时间提高。将3组黄颡鱼精子用于人工繁殖,发现亮氨酸适量处理组受精率为34.9%±4.7%,相比对照组的15.9%±2.2%有显著性提高;亮氨酸高浓度处理组精子的受精率为16.4%±3.4%,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适量的亮氨酸能提高黄颡鱼精子活力,但过量的亮氨酸并不能提高精子的繁殖能力。在黄颡鱼秋繁生产上可以适度添加亮氨酸以提高受精率。  相似文献   

5.
3种有机磷农药对黄颡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邹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72-1873
[目的]研究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对黄颡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态及半静态方法测定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对黄颡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这3种有机磷农药在静态条件下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35.36、16.94、4.48μg/L,而在半静态条件下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29.51、15.78、4.16μg/L。[结论]在静态和半静态条件下,这3种有机磷农药中敌敌畏乳油的毒性最高,其次是氧化乐果乳油,甲胺磷乳油的毒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李成  张善忠  林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02-9304
[目的]研究防治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及用法。[方法]对患有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黄颡鱼用硫酸铜、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硫酸锌、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制剂、福尔马林和优马林6种药物在3个浓度下使用遍洒法进行正交叉试验,以确定安全有效地防治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药物及剂量。[结果]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制剂对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优马林、硫酸硫酸锌次之,硫酸铜、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治疗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最佳药物是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制剂,其用药浓度为:硫酸锌0.60 mg/L、聚维酮碘2.00 mg/L;优马林0.50 mg/L也是治疗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方法]于24℃条件下测定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经过不同温度(24、18、12、6、0℃)10 min低温胁迫后耗氧率(VO2)和呼吸频率(Vf)的恢复过程。[结果]结果表明:南方鲇在6、0℃胁迫后VO2和Vf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其余组表现为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瓦氏黄颡鱼只有0℃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其余组表现为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结论]瓦氏黄颡鱼对急性低温胁迫抵抗力更高,但同样的低温胁迫瓦氏黄颡鱼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该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杂交卵的受精率、孵化率、畸形率、胚胎发育时序以及鱼苗破膜后30 d内的体长变化。结果表明,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正交组和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反交组卵的受精率和畸形率与两亲本自交组并无显著差异,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正交组与黄颡鱼自交组受精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反交组和乌苏里拟鲿自交组。两杂交组胚胎发育时序分别与各自母本自交组相近。胚后30 d内,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反交组和乌苏里拟鲿自交组鱼苗在体长方面较其他试验组具有明显优势,且前者在破膜后第20天开始,体长显著超过后者。  相似文献   

9.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4-2776
[目的]为光泽黄颡鱼的养殖结构优化及其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静水方法研究温度变化对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探索鱼类呼吸代谢受环境变化影响的生理机制。[结果]不同体重光泽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存在差异,体重较小的鱼的平均耗氧率较高,且白天平均耗氧率高于晚上。在11~29℃温度范围内,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与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并且呈现曲线上升的趋势,其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2 7x2-0.067 4x+0.516 5。光泽黄颡鱼幼鱼窒息点与体重和温度有一定关系。[结论]当温度为23~26℃时,光泽黄颡鱼幼窒息点最低,此时其生理代谢状态最佳,耐氧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尾巨桉3个无性系的外植体诱导相关技术。[方法]筛选最佳采集季节、最优取材部位、最佳消毒时间和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6-BA)浓度,提高尾巨桉无性系外植体的萌芽率。[结果]3个无性系最佳诱导季节为春秋两季;外植体诱导取材的最佳部位是半木质化的枝条;DH32-26、DH32-28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为7 min、DH32-29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适宜外植体诱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BA 1.0 mg/L+NAA 0.4 mg/L,此时诱导萌芽率高。[结论]要提高外植体诱导的成功率,需从采集季节、取材部位、消毒时间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方面综合考虑,该研究为尾巨桉苗木快速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作激活源,经6-DMAP加倍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运用荧光显微技术,对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紫外线处理过的精子入卵后发生一次轻微膨胀,形成雄性原核,但不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DCB或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不与雌原核融合;雌核发育胚胎的发育速度明显滞缓,经6-DMAP处理后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发育同步化;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过程中,还观察到杂交体、异源三倍体、雌核发育单倍体、雌核发育四倍体。结果为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作激活源,经6-DMAP加倍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运用荧光显微技术,对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紫外线处理过的精子入卵后发生一次轻微膨胀,形成雄性原核,但不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DCB或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不与雌原核融合;雌核发育胚胎的发育速度明显滞缓,经6-DMAP处理后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发育同步化;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过程中,还观察到杂交体、异源三倍体、雌核发育单倍体、雌核发育四倍体。结果为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拥军  孙向军  史东杰  苏建通  杨璞  孙砚胜  张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62-16265,16270
[目的]研究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精子诱导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L.)雌核发育。[方法]用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刺激性成熟的红白锦鲤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采用热休克方法诱导染色体加倍。[结果]成功获得了红白锦鲤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28尾。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团头鲂精子采用紫外线照射20min后,在孵化水温20~22℃条件下,与红白锦鲤卵子授精后3min进行热休克处理,41℃水温下持续处理2min,此时雌核发育率最高(1.78%)。形态学比较表明,单倍体与雌核发育F1代二倍体和正常二倍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从肌节开始沉积大量黑色素,胚体扭曲严重,呈"C"型;而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正常二倍体对照组相比,在体长、体高、体色和卵黄囊长等方面都极为相似。[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红白锦鲤色素遗传机制及定向培育优良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冷休克诱导黄河鲇(Silurus asotus)二倍体雌核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冷休克法诱导黄河鲇二倍体雌核发育。[方法]在水温23.5±0.5℃的条件下,用紫外线照射黄河鲇(Silurus asotus)精子,然后进行进行人工受精,设置不同的冷休克起始时间和持续处理时间,观察黄河鲇二倍体雌核发育。[结果]在紫外线照射15min、冷休克起始时间为受精后5 min、持续处理40 min的条件下得到的二倍体黄河鲇成活率最高,达8.5%。[结论]该研究为培育优良黄河鲇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为深入研究雌核发育机理积累了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e cold shock method was used to induce diploid gynogenesis of Silurus astus. [Mthod] The Silurus astus sperms were irradiated by ultraviolet,then conducted for fertilization. The different cold shock starting time and duration were set to observe diploid gynogenesis of Silurus astus.[Result] Under such inducing condition that ultraviolet irradiated 15 min,cold shock started 5 min after fertilization,and cold shock duartion was 40 min,the survival rate of diploid Silurus astus reached the highest(8.5%). [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 laid foundation for culturing new excellent Silurus astus variety and accumulated original files for further study of gynogenesis development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激活方法对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猪卵母细胞原核形成及其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成熟44~48 h的猪卵母细胞为试材,通过用ICSI法对其进行受精,然后用不同激活方法激活,研究了不同激活方法对ICSI卵母细胞原核形成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化学激活处理组的猪卵母细胞的原核形成率显著高于没有经过激活处理组,Ion(5 min)+6-DMAP(4 h)组的原核形成率为38.08%,Ion(5 min)+NCSU23(3 h)+6-DMAP(4 h)组的原核形成率为47.78%。各处理组的分裂率差异不显著,但2个激活处理组的分裂率较高。不经激活处理组的囊胚率为3.82%,Ion(5 min)+6-DMAP(4 h)组的囊胚率为15.49%,Ion(5 min)+NCSU23(3 h)+6-DMAP(4 h)组的囊胚率为10.70%。[结论]2种激活方法的原核形成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都可用于ICSI猪卵母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电激活参数以及电脉冲联合6-DMAP对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电极盘,测定不同场强(1.1、1.3、1.5、1.7、1.9kV/cm),不同脉冲时程(30、50、70、90、110ps),1次脉冲下猪卵母细胞囊胚率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脉冲强度以1.5和1.7kV/cm效果最好,在80胂时其猪卵母细胞囊胚率分别达到(22.35±5.16)%和(20.59±9.41)%;脉冲强度1.5kWcm,1次电脉冲后4h联合6-DMAP激活卵母细胞,当脉冲时程达到70和90μs时,囊胚率分别达到(21.65±9.95)%和(23.10±16.27)%。[结论]在试验条件下,使用电极盘的最适电激活参数为脉冲强度1.5-1.7kV/cm,脉冲时长80μs,1次脉冲电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颡鱼性腺发育的季节性变化。[方法]通过石蜡切片技术研究黄颡鱼的性腺发育。[结果]精巢和卵巢3月份以Ⅲ期为主,进入到6月份就以Ⅴ期为主,到9月份是以Ⅳ期为主,到12月份就退化到Ⅱ期,一个新的生殖周期接着开始运转。繁殖月份为每年的6月,且其在繁殖周期中出现波峰。[结论]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可知黄颡鱼的性腺发育是随着季节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多倍体诱导的结果。采用经紫外线照射后的海水成功地使仿刺参分别单独产卵、排精,从而准确地控制了仿刺参的多倍体诱导的开始时间。使用0.2、0.4mg/L细胞松驰素B(CB)在授精后5、10min开始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一极体(PB1)放出,用10、20、30、40mg/L的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分别在授精后5、10、20、28、35min开始处理抑制受精卵PB1、第二极体(PB2)祚出的方法诱导了刺参的多倍体。研究了诱导的药物浓度、处理时间与诱导效果的关系,同时对幼体的成活率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种药物均可诱导仿刺参产生三倍体和四倍体。采用CB抑制PB1诱导,到达下幼体时,可产生21.3%的四倍体。用6-DMAP抑制PB2放出诱导三倍体,三倍体率可达25.8%。以幼虫浮游期中,处理组和对照组幼虫的摄食、生长、浮游时间以及变态率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