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桑枝皮醇提物萃取的不同组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桑枝皮中获取有效的药用功能性成分,以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一步萃取并分离桑枝皮醇提物(MBBEE)中的活性成分,获得的正丁醇萃取组分(n-BuOH)和剩余水相组分(Res)占MBBEE总量的94.26%(其中Res组分得率达73.72%,n-BuOH组分得率为20.54%),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3种萃取组分的得率总共不足2%。对各种样品的活性成分检测表明,MBBEE中含有的总黄酮、总多酚和总糖3种活性成分分别为39.99、56.24和16.37mg/g,而以上3种活性成分在n-BuOH组分中分别为74.25、107.49和14.21mg/g,在Res组分中分别为262.16、118.70和75.88mg/g。对各种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为n-BuOH组分>MBBEE>Res组分。各种样品的体外生物活性试验显示,MBBEE、n-BuOH组分和Res组分均具有很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及对酪氨酸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以Res组分最强,抑制中值(IC50)为100μg/mL;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n-BuOH组分最高,IC50为5.2μ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以Res组分最高,IC50为2.8μg/mL。试验结果表明,从桑枝皮醇提物中萃取的n-BuOH组分和Res组分是降血糖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美白的功能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α-蔗糖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桑叶中提取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作为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血糖的功能。为了解明桑叶DNJ对α-蔗糖酶的作用机制,应用酶抑制动力学分析桑叶DNJ(纯度95%)对α-蔗糖酶的抑制特性。通过建立的α-蔗糖酶酶促反应体系表明,在α-蔗糖酶质量浓度≤500μg/mL、反应时间8min以内时,反应体系呈现良好的线性趋势;抑制活性检测表明,桑叶DNJ对α-蔗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5.67mg/mL;依据酶抑制动力学曲线特征推断桑叶DNJ对α-蔗糖酶具有明显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其抑制常数Ki为6.73mg/mL。  相似文献   

3.
桑枝皮多糖的提取及组成成分与体外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掘桑枝皮的药用价值,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桑枝皮中分离提取多糖,其得率达到28.5%。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和非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桑枝皮多糖的组成成分,初步推定桑枝皮多糖为一种杂多糖,由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组成。桑枝皮多糖的体外生物活性试验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为1.7mg/mL)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为0.298mg/mL)。上述结果提示桑枝皮多糖是降血糖和抗氧化的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屠洁  刘冠卉 《蚕业科学》2010,36(5):870-874
为了有效利用缫丝蚕蛹的功能性成分开发高附加值的降血糖药物,采用95%乙醇浸提蚕蛹活性物质,并依次选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对蚕蛹醇提物进行梯度极性溶剂萃取,获得不同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测定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当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的质量浓度为0.33mg/mL时,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100%、58%、38.1%、36.93%、21.53%;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49、0.272、0.434、0.645、0.449 mg/mL。选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的石油醚相和乙醚相萃取组分,采用双倒数作图法检测其抑制作用类型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5.
制备莪术油注射液,评价莪术油注射液体外对猪细小病毒(PPV)7909标准毒株的作用效果。在PK-15细胞上,通过不同加药方式观察PK-15细胞病变(CPE),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PK-15细胞上,药物最大安全浓度(TD0)为86.4μg/mL,半数感染浓度(TD50)为162.2μg/mL;在药物安全浓度范围内,莪术油注射液对PPV 7909标准毒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65μg/mL,半数阻断浓度(IC50)为3.75μg/mL,半数直接杀灭作用浓度(IC50)为81.2μg/mL。结果表明莪术油对PPV 7909标准毒株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但直接杀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治疗禽痛风病的中药,试验对16种中药进行了水提和醇提,并检测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反应体系的检测波长、酶浓度、检测时间,并检测同一水提和醇提条件下的16种中药提取物对XOD的抑制率,测定每种中药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表明:检测波长为292 nm,酶浓度为34.0μg/mL,检测时间为第1,2,3,4,5,6,7,8,9,10分钟;同一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XOD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中药水提物中抑制效果较好的有黄柏、土茯苓、槐花、高良姜、山慈菇,其IC_(50)分别为12.60,15.98,19.66,29.65,31.68 mg/mL;中药醇提物中抑制效果较好的有土茯苓、瞿麦、槐花、牛膝、山慈菇,其IC_(50)分别为14.89,16.99,23.44,29.48,29.61 mg/mL。说明同一种中药水提物和醇提物对XOD抑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量稀释法、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被膜内活菌计数及生物被膜的形态学观察,探讨黄连水提物、盐酸小檗碱及黄连碱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体外干预作用。结果显示,黄连水提物、盐酸小檗碱、黄连碱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0μg/mL、62.5μg/mL、62.5μg/mL。亚抑菌浓度的黄连水提物、盐酸小檗碱和黄连碱均可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盐酸小檗碱作用后生物被膜内活菌数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观察可见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黄连水提物、盐酸小檗碱和黄连碱试验组生物被膜结构被破坏,菌量明显减少。研究表明,50μg/mL黄连水提物、31.25μg/mL盐酸小檗碱和31.25μg/mL黄连碱对猪链球菌体外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H1N1猪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细胞感染模型,应用MTT法检测药物对MDCK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并结合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MDCK细胞最大无毒浓度为5.34 mg/m L,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8 mg/m L,治疗指数(TI)为18.0;当药物浓度≥1.25 mg/m L时,能明显降低H1N1猪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提示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有确定的体外抑制H1N1猪流感病毒的作用,并能影响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胰岛素联合利奈唑胺是否同时具有降糖、抗菌以及抑制α-溶血素活性,从而抑制糖尿病细菌性肺炎。本研究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联合用药对高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共同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检测D600 nm值绘制生长曲线来考察胰岛素、利奈唑胺单独或联合胰岛素的抗菌活性;通过溶血试验考察药物组合对α-溶血素活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判定药物组合的体外安全性;借助Western blotting药物组合对炎症通路蛋白的作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胰岛素组未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8325-4株和DU1090株的MIC值,利奈唑胺和胰岛素+利奈唑胺药物组合对这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5 μg/mL;由生长曲线结果可知,胰岛素不抑制正常组和高糖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是在利奈唑胺组和胰岛素+利奈唑胺药物组合组,0.25~4 μg/mL利奈唑胺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溶血试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和高糖组胰岛素均不抑制α-溶血素活性,0.25~4 μg/mL利奈唑胺均可抑制α-溶血素活性;细胞毒性试验显示,正常组和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均大于88.038%,50 nmol/L胰岛素、0.25 μg/mL利奈唑胺、50 nmol/L胰岛素+0.25 μg/mL利奈唑胺药物组合可提高高糖诱导的MH-S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50 nmol/L胰岛素单独使用对高糖和α-溶血素共同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中TLR2、MAPKs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没有抑制作用,而50 nmol/L胰岛素联合0.25 μg/mL利奈唑胺可降低高糖和α-溶血素共同诱导MH-S细胞中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其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利奈唑胺时显著。综上所述,胰岛素联合利奈唑胺可通过降糖、抗菌和抑制α-溶血素活性的方式抑制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和糖尿病模型小鼠动物试验,检验桑树内生菌菌株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Y1和Micrococcus luteus Y2发酵产物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Y1和Y2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 307.56 mg/L和111.58 mg/L,在试验最大剂量下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9.17%和69.21%,均高于对照药物拜糖平(抑制率为53.06%)。动物试验表明,饲喂Y1菌株发酵液浓缩产物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FBG)值和餐后血糖(PBG)值均低于模型组,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而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也未表现出毒副作用;调查饲喂发酵产物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试验结果显示,2株桑树内生菌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均表现出与1-脱氧野尻霉素(DNJ)相同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Y1菌株发酵产物表现出与DNJ相同的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及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蒲公英根(Taraxacum root)中提取植物多糖(TRP),并探究其对脂多糖(LPS)引起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0μg/mL,100μg/mL,200μg/mL)多糖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分泌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TRP在50μg/mL~200μg/mL的剂量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TRP可以显著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NO的分泌,且IL-1β、IL-6、TNF-α的表达量下调。结果表明,TRP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炎作用,体外抗炎效果与质量浓度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证明猪精子中α-L-岩藻糖苷酶的存在及其在受精中的作用.猪精子α-L-岩藻糖苷酶活性用分光光度计405nm波长测定,并在受精液中添加α-L-岩藻糖苷酶特异抑制因子(deoxyfuconojirimycin hydrochloride,DFM-H)或特异单糖(L-岩藻糖)来检测时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猪精子含有明显的α-L-岩藻糖苷酶活性.当精子用10μmol/L钙离子载体A23187处理1h后,有70%精子发生顶体反应和72%的酶活性被释放.体外受精液中添加250μmol/L DFM-H或30mmol/L,L-岩藻糖,可分别抑制66%或63%的精子α-L-岩藻糖苷酶活性,并相应抑制37%或36%的透明带表面精子结合数及56%或67%的精子侵入卵数.这些结果证明,猪精子α-L-岩藻糖苷酶主要分布于精子顶体中,特异地作用于透明带寡糖链中的α-L-岩藻糖残基,而参与精子穿入透明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莉莉  陈敏 《饲料工业》2023,(17):92-97
为探讨漏芦醇提物(RUE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HC11细胞)的抗炎作用及机制,试验利用RUEE(80μg/mL)、LPS(1μg/mL)单独处理以及RUEE(80μg/mL)+LPS(1μg/mL)共处理HC11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关键因子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LPS诱导可明显提高HC11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明显上调TLR4 mRNA表达及NF-κB p65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磷酸化水平(P<0.05)。RUEE预处理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HC11细胞TNF-α、COX-2、IL-6、IL-1β的mRNA表达(P<0.05);显著下调TLR4 mRNA表达及NF-κB p65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P<0.05)。由此可知漏芦醇提物可通过抑制TLR...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揭示地锦草(EH)在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EH水提物(0、5、10、50、125、200μg/mL)处理IPEC-J2细胞12 h,通过CCK-8法检测IPEC-J2细胞活力,确定EH处理细胞的最佳浓度。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T)、脂多糖(LPS)组(LPS)、EH+LPS组(ELP),每组3个重复。CT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LPS组细胞用5μg/mL LPS处理,ELP组细胞用5μg/mL LPS和最佳浓度EH共处理,各组细胞均处理12 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化学荧光法检测上清液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0μg/mL EH组相比,5、50μg/mL EH组IPEC-J2细胞...  相似文献   

15.
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一种哌啶类多羟基生物碱,作为α-葡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血糖、抗肿瘤及抗病毒作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1-脱氧野尻霉素的来源、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以及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模型,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细胞活力、抗氧化功能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体外分离得到的PBMC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CON组)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COS;COS40、COS80、COS160和COS320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40、80、160和320μg/mL的COS,在培养箱中培养48 h。结果表明:体外添加COS对PBMC抗氧化功能的促进效果呈剂量效应,可增强抗氧化酶如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以160μg/mL的COS具有较好的效果。COS可抑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与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以160μg/mL CO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320μg/mL COS的抑制作用减弱。体外添加COS抑制了核因子-κB(NF-κB)p 50和NF-κB p 65的基因表达,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综上可知,COS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降低iNOS与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以及NO的生成,进而提高PBMC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无菌条件下,从健康墟岗黄鸡体内取出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1 mol/L咖啡碱、0.05 mol/L EDTA、0.01 mol/L氯化锂和5μg/mL甲派氟丙嗪,然后用10μg/mL胸腺素α1(Tα1)处理,再加入20μg/mL ConA,研究Ca2+-肌醇磷脂-蛋白激酶系统和cAMP-肌醇磷脂-蛋白激酶系统在Tα1调节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揭示Tα1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转导机制。结果表明,咖啡碱处理能显著增强Tα1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转化、IL-2的基因表达,提高培养液中IL-2浓度(P<0.05);而EDTA处理能显著抑制Tα1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转化、IL-2的基因表达与分泌的作用(P<0.05);氯化锂和甲派氟丙嗪对Tα1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果提示,Tα1调节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L-2的基因表达与分泌的作用,主要通过cAMP、Ca2+和PKC等第二信使的介导。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β-葡聚糖的添加对小鼠粪样菌群、小肠ATP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180只纯正昆明种小白鼠(体质量(20±2)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按体质量0.1 mL/10 g灌胃氯化钠注射液,试验1、2和3组分别添加50、100和200 mg/kg β-葡聚糖.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粪样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随着灌胃天数的增加,提高粪便中乳酸菌的含量,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增强小肠各段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试验周期28 d后,各试验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试验2和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新生小鼠原代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为评价硫酸黏菌素毒性的体外研究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黏菌素作用细胞24h后,应用MTT方法观察细胞毒性效应并测定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硫酸黏菌素处理细胞后,高剂量组DRG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病变,硫酸黏菌素浓度低于10μg/mL时,对DRG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硫酸黏菌素浓度达到10μg/mL以上时,细胞存活率降低,出现细胞毒性,且毒性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试验测得硫酸黏菌素对DRG神经元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2.7μg/mL.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50%抑制浓度(IC50)、回收率和变异系数的测定,对比了常规法和微波法包被的酶联板在克仑特罗ELISA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检验结果表明:常规法与微波法包被的酶联板的IC50分别为1.08和0.96μg/L,添加1μg/L克仑特罗猪尿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86%.两种方法包被的酶联板的板内变异系数均小于8%,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2%.试验证明,在ELISA试验中,微波法包被具有常规法包被相当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