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稻蝗属特异性DNA分子标记,为稻蝗属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稻蝗属物种及其近缘属种的大量RAPD-PCR结果,筛选出稻蝗属物种特异性的RAPD条带,对该特异RAPD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基于所测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稻蝗属不同物种和蝗总科其它物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随机引物S823可在稻蝗属不同物种扩增出约650bp的RAPD条带,经对该条带的克隆、测序,发现在3个受试的稻蝗属物种中序列同源度达92.3%—96.6%,序列G+C含量大于15%,并富含大量的A、T重复区;基于已知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稻蝗属7个物种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550bp),而对赤胫伪稻蝗及蝗总科其它物种均无扩增条带。【结论】鉴定了稻蝗属特异的RAPD条带,基于该条带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可用于稻蝗属物种的快速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2.
截止目前已记录云南省分布的蝗总科昆虫有6科87属160种(亚种),显以东洋区成分为主。优势科为斑腿蝗科;长翅型蝗虫占绝大多数。云南蝗虫由北向南,种类趋于复杂,尤以滇南热区蝗虫属种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理解剖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剑角蝗科3种蝗虫的前胃和贲门内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属的前胃内壁纵行脊都比较光滑,但绿洲蝗属与迷蝗属纵行脊上齿的大小比鸣蝗属更为接近;绿洲蝗属与迷蝗属贲门内壁上齿尖角度更接近。说明前胃及贲门的显微结构在同科不同属间存在差异,可作为属间种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蝗总科7种昆虫下颚须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蝗总科3科5属7种蝗虫下颚须共存在6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以及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是7种蝗虫所共有的。柱形感受器I型为剑角蝗科的僧帽佛蝗(Phlaeoba infumata)和长角佛蝗(P.antennate)所特有,而柱形感受器II型则是斑翅蝗科的花胫绿纹蝗(Aiolopus tamulus)所特有的。因此感受器的种类及其形态特征也许能成为鉴别蝗总科不同科和属的有用特征。蝗虫下颚须上不同感受器的种类和数量,可为蝗虫取食、接受内外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1~2010年的系统普查与探讨,查明滨州市总科蝗种共18种,隶属于6科15属;分布于农田、夹荒、荒洼、特殊环境4个生态环境;明确了各生态环境、各个时期的优势种,常见种和少见种,及各蝗种的区系性质;明确了7种优势蝗种和2种少见种的生活史及习性。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四平郊区蝗虫群落组成及其时间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报道了吉林省四平郊区直翅目(OnhopteIa)蝗总科(Acridoidea)中蝗虫群落的组成和时间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四平郊区蝗总科昆虫共有6科、22属、27种;时间动态变化表明:蝗虫6月末始见,8月中旬蝗虫的发生达到高峰,为6科、19属、22种,10月中旬之后成虫全部消亡。根据蝗虫发生数量确定绿牧草蝗[O.viri-dulus(Linnaeus)]、中华蚱蜢(A.cinerea Thnunberg)、黄胫小车蝗(0.infernalis Sauss)、条纹异爪蝗(Eu.vittatus Zheng)、素色异爪蝗[Eu.unicolor(Ikonn.)]、异翅负蝗(A.heteroptera B.-Bienko)和长翅素木蝗[S.shirakii(I.Bol.)]为本地区优势蝗种;分析了优势蝗种发生的时间动态。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理解剖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剑角蝗科3种蝗虫的前胃和贲门内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属的前胃内壁纵行脊都比较光滑,但绿洲蝗属与迷蝗属纵行脊上齿的大小比鸣蝗属更为接近;绿洲蝗属与迷蝗属贲门内壁上齿尖角度更接近。说明前胃及贲门的显微结构在同科不同属间存在差异,可作为属间种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细垫蝗的生物学特性买买提·牙生,唐华,艾尼瓦尔·艾力,阿不力米提·阿不力孜(喀什地区蝗虫预测预报防治站,喀什,844000)细垫蝗(DuroiellaangustataMistsh)瞩直翅目蝗总科剑角蝗科,在喀什地区草场分布较广,是农牧业生产中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黑龙江省蝗总科昆虫2新种,即黑翅异爪蝗Euchorthippus nigripennissp.nov.及北安拟绿洲蝗Chrysochroides bei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网翅蝗科的隆额网翅蝗(Arcyptera coreana Shiraki)、宽翅曲背蝗[Para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ikov)]及斑翅蝗科的赤翅蝗(Celes skalozubovi Adelung)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Pall.)]4种具有鸣叫行为的蝗虫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4种蝗虫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0+XO=21。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2+XO=23。4种直翅目鸣虫的染色体核型在较高的分类阶元中彼此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差异性;同科的蝗虫体现较近的亲缘关系,染色体核型存在较大的共性(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组式相同),然而在同一科下的不同属蝗虫间,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科间蝗虫的染色体组式、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蝗虫染色体的核型可用作科间、属间分类的依据。4种鸣虫染色体核型的相似性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新疆36种(亚种)蝗虫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共得到2n=16+XO、2n=18+XO、2n=20+XO、2n=22+XO四种染色体数;对其中获得的16种蝗虫染色体组型做了比较分析;并对蝗总科(Acrididea)染色体的演变(核型进化)进行厂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赤翅蝗属昆虫的分类研究(蝗总科:斑翅蝗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分布于中国的3种赤翅蝗属昆虫,其中有1个新种:短翅赤翅蝗Celes brachyptera sp.nov.,附有分种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戛蝗属1新种,即温泉戛蝗Gonista wenqu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分布于中国拟凹背蝗属的种类,记述了1个新种,即无齿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adenta-tussp.nov.,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昆虫储存蛋白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关键的功能性蛋白。为了分析中华剑角蝗(Acrida cinerea)储存蛋白基因 AcHex-2的结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性,采用 RACE 技术获得AcHex-2全序列为2 217 bp,编码 673 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 78.80 kDa。采用 RT-PCR 方法对该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AcHex-2基因在若虫和成虫阶段均表达,进入三龄若虫后表达量明显提高,5龄时达到最高,成虫初期表达量降低;成虫阶段腹部、脂肪体和 12 日龄精巢、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中肠表达量极低,12日龄成虫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5日龄成虫。表明该储存蛋白在整个发育时期和繁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储存蛋白的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及害虫防治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四川省小车蝗属1新种(蝗总科:斑翅蝗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地区小车蝗属1个新种,即黑翅小车蝗Oedalrusnigri penn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台湾小车蝗Oedaleus formosanus(Shiraki),主要区别为:后翅除基部淡黄色外,其余部分全黑色;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腹基瓣片狭长,上具较大的粗糙颗粒;下产卵瓣腹面观外侧缘明显凹陷。文中附有中国小车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省西部横断山地区牧草蝗属1新种,即黑胫牧草蝗Omocestus nigritibial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