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生态制剂对提高杂交鲤越冬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生态制剂饲养并定期灌喂鲤,30-35天后在低温条件下感染致力,观察死亡率,发病情况和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半数致死量(LD50)10^-0.799高于对照组10^-0.921,差异显著;血清总蛋白,r-球蛋白、血糖量、血脂量、红细胞脆性、脑胆碱酯酶活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报导草鱼、青鱼、鳙、鲢对该病的抗病力的差异及机理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1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生(LD_(50))分别是草鱼10 ̄(-0.48),青鱼10 ̄(1.25),鳙10 ̄(-1.37),鲢10 ̄(-2.19),差异显著(P<P_(0.05))。四种鱼的白细胞吞噬百分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P_(0.01)),其中草鱼极显著地(P<P_(0.01))强于其他三种鱼。四种鱼的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力12小时测定结果的大小顺序是草鱼>青鱼>鳙>鲢,差异显著(P<P_(0.05))。草鱼的补体总量极显著地(P<P_(0.01))低于鲢、鳙。四种鱼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存在显著差异(P<P_(0.05)),顺序为鳙>鲢>草鱼>青鱼。“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不仅同它们的免疫力的大小有关,也同它们对特定病原的易感性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3.
鲤亚急性铜中毒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中铜离子(Cu2+)浓度分别为0.03、0.05、0.10、0.18、0.32mg/L对鲤(Cyprinuscarpio)进行5周的染毒试验,研究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试验时间的延长,中毒鲤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铜兰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逐渐升高。试验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鱼病用药     
鱼药名称成   分主  药浓度(%)剂型抗菌、驱虫作用 使用方法 AQUA-TETRA土霉素(Oxytetracycline)0.75粉剂浅表的细菌性败血症使用本品配成药饵,每日饲喂1或2次,连续10d。BACTIGIDE氯苄烷铵(洁尔灵)(Benzalkoniumchloride)2.0液剂浅表的细菌性感染,包括口腔霉菌病、脊柱前凸和由屈挠杆菌和粘液菌科细菌引起的感染。量取原液1ml,加水稀释至20L,浸洗病鱼(观赏鱼)。须注意,浸洗1h后应将病鱼移入清水中,或根据病情决定浸洗时间。HEXAM…  相似文献   

5.
长海县核大砣子海珍品自然保护区海域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海县核大砣子自然保护区海域浮游动物的调查工作是在1990至1991年期间进行的。浮游动物种类繁多,共有11类41种及多种浮游幼虫。优势种主要为纤毛虫类中的纤毛虫SP(Ciliatasp.)、桡足类中的剑水蚤SP.(Cy-clopoidaspsp.)鞭毛虫类中的平底鼎型虫(Peuidiniumdepussum)等。年平均生物量9.4×105细胞/m3。生物量四季分布差异很大,同一季节里,全海域分布差异较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1,(10):56-56
1.购买虾苗时应检查有无白体病,有病虾苗不要买,同时虾苗入池前应消毒,用0.4×10-6浓度溴氯海因全池泼洒,3~5天后再用活性微生态制剂按1.5×10-6浓度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2.平时每月用一次溴氯海因0.4×10-6浓度全池泼洒,每月使用一次虾宁2%按饵料量或虾菌宁5‰按饵料量或虾康宁6‰按饵料量一次,连用3天。3.治疗方法:第一天用溴氯海因0.5×10-6浓度或二溴海因0.3×10-6~0.5×10-6浓度全池泼洒,第二至第六天内服虾宁4%+虾菌宁5‰…  相似文献   

7.
鲇鱼线粒体DNA的酶切图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差速离心法及DNaseⅠ、RNase消化法制备并纯化了鲇(Silurusasotus)肝脏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mtDNA进行了分析。BgⅡ、EcorⅠ、PstⅠ、BglⅠ、BamHⅠ、XbaⅠ、HindⅢ、XhoⅠ在鲇mtDNA分子上分别具1、1、1、2、2、7、7和0个切点。mtDNA分子量约10.84×10 ̄6道尔顿,大小为17.54kilobasepairs。根据单酶和双酶解片段的数目和分子量,建立了鲇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8.
镉对罗氏沼虾组织转氨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赵维信 《水产学报》1995,19(1):21-27
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成虾六种组织的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正常值作了测定,其中心脏和绿腺的GPT和GOT活性较高,鳃和肝胰脏次之,卵巢和肌肉较低。不同镉离子浓度(0.37、0.74和1.48×10-6)对罗氏沼虾的急性中毒试验表明,受水中0.74和1.48×10-6Cd2+影响,心脏、鳃和肝胰脏的GPT和GOT活性显著降低;绿腺的GPT和GOT活性在0.74×10-6组显著升高。组织学观察显示,Cd2+中毒引起鳃丝增粗,鳃丝血腔扩大;肝小管严重萎缩,肝细胞解体;绿腺细胞解体,迷路结构消失。  相似文献   

9.
2009年夏季三峡水库支流小江回水区局部水域爆发水华,在水华爆发期的5月29日和6月18日开展了水华原生动物采样调查,分析了群落变动特征及其与水环境、水华藻类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华均以蓝藻为主,其中5月的优势种类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aquae),6月的优势种类为微囊藻(Microcystis),其次是浮游鱼腥藻(Ana baenaplanctonica)和小环藻(Cyclotella);5月和6月的总磷、磷酸盐、叶绿素a含量、溶解氧、水温与pH等差异显著(P<0.05);5月鉴定出2种肉足虫,6月为10种肉足虫和5种纤毛虫;原生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200个/L和970个/L。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与原生动物密度显著相关的水环境因子为总磷(TP)和溶解氧(DO),浮游植物密度因子为浮游鱼腥藻和微囊藻。  相似文献   

10.
氯化物水型盐碱池塘的限制性营养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沿黄盐碱地池塘水(ClⅡNa 和ClⅢNa) 的主要营养盐(N、P) 的限制作用和适宜施肥浓度。首次发现该类型池塘普遍表现为氮限制。塘水中无机氮浓度很低,只有(23 .56 ±12 .53) μg/L( M±SD) ,与无机磷的比值仅为1 .02 ±0 .85 ;而总氮和总磷并不低,分别为(3 .35 ±1 .08) mg/L 和(0 .24 ±0 .11) mg/L;TN/TP为14 .94 ±3 .43 。适宜的施肥N∶P( 重量) 为(10 ~15)∶1 。文中提出了1 种氮限制指数:INL= (DOIN1 .0- DOIc)/(DOIN1 .0P0 .1 - DOIc) ,并拟合出INL 与TN/TP的相关模型,INL 可准确地表示氮限制程度。文章最后分析了氮限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复方抗应激制剂对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新荣Ⅰ系35日龄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探讨复方抗应激制剂对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血清总蛋白含量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血清皮质醇、血清葡萄糖下降(P<0.05).血清无机P、CI-、Na~+、K~+含量升高(P<0.05)。表明该制剂可通过这些途径或方面对仔猪断奶应激产生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虾池封闭式三元综合养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法探讨以对虾为主的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 、罗非鱼( O.mossabicus×O.niloticus) 和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投饵混养的最佳结构及N、P 的利用率等,并比较其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对虾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70 .74 ~81 .95 % 、9 .16 ~10 .21 g/ind 和485 .4 ~567 .6kg/hm2 ;罗非鱼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为202 .4 ~242 .5 g/ind 和66 .9 ~191 .9 kg/hm2 ;缢蛏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5 .23 ~6 .12 g/ind 和140 .4 ~456 .5 kg/hm2 。最佳结构与放养个体数的配比为对虾7 .21 ind/m2( 体长2 cm 左右) 、罗非鱼( 体重150 g 左右)0 .08 ind/m 2 和缢蛏( 壳长3 cm 左右)14 ind/m2 组,其N、P的总利用率为23 .39 % 和14 .66 % 。  相似文献   

13.
UV-B辐射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两种微藻--小新月菱形与青岛大扁藻在一范围内(小新月菱形藻0~3.00j/m^2,青岛大扁藻0~11.25J/m^2)UV-B辐射对其相对增长率(K),蛋白质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c,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辐射剂量的升高,两种微藻的相对增长率(K)逐渐下降,其各自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48h,EC50分别为,小新月菱形藻1  相似文献   

14.
龟鳖的防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龟鳖的防病机制Disease-preventingmechanismofTestudineandTrionyx简纪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JianJichang(FreshwaterFisheries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斯必兰(Gymnocorovisspilanthoides)、羽毛草(Myriophyllumaquaticm)和水芹(Oenanthe javanica)3种观赏水草对不同浓度的镉污染水体(Cd2+ 0.5、1.0、5.0、10.0mg/L)的修复效果以及镉对这3种观赏水草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观赏水草均对水体镉污染有一定程度的抗性并能不同程度地去除水体中的镉,其抗性和去除效率的大小均表现为斯必兰>水芹>羽毛草;3种观赏水草对镉的富集能力也为斯必兰>水芹>羽毛草。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观赏水草中斯必兰对水体镉污染的耐性最高、修复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三种鲤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完其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4,18(4):290-296
本文报道三种鲤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试验结果。当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采用10 ̄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0.3ml/尾注射剂量时,建鲤、野鲤和镜鲤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10 ̄(-1.375)、10 ̄(-0.976)、10 ̄(-0.562)。这三种鲤的半数致死量差异显著(F>F_(0.05))。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抗病机理:白细胞吞噬功能和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能力,镜鲤较强于野鲤和建鲤,但无显著差异(F<F0.05);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单位/ml),是建鲤>野鲤>镜鲤,差异极显著(F>F0.01)。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鲤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稍高,但对暴发性鱼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较易感染。以上结果证明,不同品系鲤鱼对暴发性鱼病有种内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育自繁亲虾,用温泉水高温,人工育苗18.59万尾(0.8-1.0cm),最高育苗密度10.3万尾/m^3,成活率84.5%;外购亲虾用锅炉提温,人工育苗7.79万尾(1.65cm),育苗密度5.53万尾/m^3,成活率64.98%,孵化育苗水温26.0-30.0℃、PH7-8.5、盐度12-14‰、溶氟4-6.5mg/l,氨氮0.3-0.8mg/l。本试验表明,罗氏沼虾人工孵化育苗,在辽宁地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暴露于0.05、0.20和0.50mg/L不同质量浓度苯并(a)芘(BaP)溶液中1周,其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0.5mg/L BaP组中,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大弹涂鱼肝脏GPx活性被显著抑制(P≤0.05);暴露3d,随BaP浓度的增加,GPx活性显著降低(P≤0.05),表明高剂量的BaP可  相似文献   

19.
郭荣富  陈克嶙  张曦 《畜禽业》2000,(10):20-21
选用 480只肉公雏,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 10%麦麸、10%米糠、6%菜籽粕,补加蛋氨酸锰依次为0,60.120,180mg/kg,研究试验成分及补加蛋氨酸锰对肉鸡组织锰利用的影响。试鸡1日龄开始饲喂试验饲粮,试验21d。结果表明,添加10%麦麸、10%米糠均显著降低肉鸡骨、胆汁、胰腺锰(P<0.05或P<0.01),补加蛋氨酸锰60mg/kg 显著改善玉米-豆粕组.10%麦麸和6%菜籽粕组肉鸡组织锰利用(P<0.05或P<0.01),但对10%米糠组需补加蛋氨酸锰120mg/kg才能显著改善肉鸡组织锰利用(P<0.05或P<0.01)。该项研究表明,麦麸、米糠及菜籽粕中植酸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可能是肉鸡组织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适宜补加蛋氨酸锰可改善肉鸡组织锰利用。  相似文献   

20.
用放在海水池塘中的8个陆基围隔(50m×50m×18m),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不同密度海湾扇贝(Argopecteniradians)投饵混养的放养方式、生产力和极限放养量。对虾体长(285±016)cm,扇贝壳长(110±012)cm,放养密度分别为60尾/m2和0,15,45,75粒/m2,用投饵和施肥(鸡粪和化肥)饲养。结果表明,扇贝密度为0和15粒/m2时,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混养(扇贝15粒/m2)时对虾的出塘体长、体重和产量分别比单养高25%,38%和65%;当扇贝密度高于15粒/m2时,对虾的平均体长、体重和产量随扇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扇贝密度为15和75粒/m2时,其产量由470kg/hm2增至1236kg/hm2;当扇贝密度高时,去壳后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从(4284±344)%降至(3788±426)%。扇贝的极限放养量为600~800kg/hm2,适宜放养密度为10~15粒/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