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福建省耕地可持续利用分区评价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4个识别变量,借助模糊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福建省耕地可持续利用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可持续利用分为闽南沿海低丘、平原、台地区和闽东闽北丘陵、山地、盆地区,闽南沿海低丘、平原、台地区耕地的经济可持续性优于闽东闽北丘陵、山地、盆地区,但闽东闽北丘陵、山地、盆地区耕地的资源和生态可持续性优于闽南沿海低丘、平原、台地区。在此基础上,论文还探讨了福建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土地整治战略目标与分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土地整治战略目标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人居环境和景观,促进形成合理、集约、生态、美观的土地利用格局。浙江土地整治类型可划分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和沿海滩涂综合开发等3个领域。根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类型等土地利用条件,将全省划分为浙北水网平原区、浙西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西南山地区和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区等5个土地整治分区,并分类提出土地整治方向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势、地形、植被、气候条件以及地下害虫种类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将辽宁的地下害虫划分为3个区,6个亚区,即东部山区(长白山地亚区、半岛丘陵亚区)、中部平原区(北部波状平原亚区、南部平原亚区)及西部低山丘陵区(风沙亚区、低山丘陵滨海亚区);记述了各亚区的地下害虫种类与组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浙江省竹类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特点,把竹林初步分为沿海丛生竹林区、丘陵山地混合竹林区、浙北人工竹林区和浙西天然竹林区。文章还根据竹类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今后的发展动向,指出要保护培育好现有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促进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全国农业发展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区域,可为制定区域农业政策和提高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帮助。采用资源协调、产业协调、社会协调3个指标组,12个具体指标对浙东北平原农业区、浙东南沿海农业区、浙中盆地丘陵农业区、浙西南丘陵山地农业区、浙西北丘陵山地农业区、沿海岛屿渔农区6大农业区域以及浙江全省的农业区域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农业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区域农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区际间亟须建立新的资源与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业资源禀赋的浙江省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资源协调、产业协调、社会协调3个指标组、12个具体指标对浙东北平原农业区、浙东南沿海农业区、浙中盆地丘陵农业区、浙西南丘陵山地农业区、浙西北丘陵山地农业区、沿海岛屿渔农区6大农业区域以及浙江全省的农业区域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农业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区域农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区际间亟须建立新的资源与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区划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贵州省马铃薯区划的原则、方法和依据,绘制了综合分区图、生态气候品种分布图、种植区划图,并根据气候、生态条件及品种类型等将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划分为:①高原高中山春播一熟区,包括黔西北高原高中山亚区和黔西、黔中高原中山丘陵亚区;②高原丘陵春、秋播二熟区,包括黔西南黔南高原中山亚区、黔北黔东北高原中山峡谷亚区和黔中黔东南高原丘陵亚区;③边缘低山丘陵冬播区,包括黔东南黔南低山丘陵亚区、黔南黔西南低山丘陵亚区和黔北低热河谷亚区;④不宜种植区,4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并阐述了各区域内马铃薯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根据红黄壤利用改良区划的原则与分级标准,把福建省划分为两个土壤地带、四个地区和八个土区,即:Ⅰ中亚热带红壤黄壤地带Ⅰ_1武夷山-戴云山-鹫峰山山地红壤、黄壤、水稻土,林、粮、茶地区。Ⅰ_1(1)闽东北中山山地红壤、黄壤、黄泥田,改低、防蚀区。Ⅰ_1(2)闽西北中山山地黄壤、红壤、冷浸田,改低、培肥区。Ⅰ_1(3)闽北低山山间盆地红壤、冷浸田、潮泥田,改低、培肥、防蚀区。Ⅰ_1(4)闽中中山红壤、山地黄壤、黄泥田,综合治理区。Ⅰ_1(5)闽西南中山河谷盆地红壤、山地黄壤、紫色土、黄泥田,改低水土保持区。Ⅰ_2闽浙东部滨海丘陵平原红壤、水稻土、盐土,粮、茶地区。Ⅰ_2(1)闽东滨海丘陵平原红壤、乌泥田、黄泥田、埭田,防旱、培肥、水土保持区。Ⅱ南亚热带砖红壤性红壤和红壤地带Ⅱ_1东南沿海砖红壤性红壤、红壤、水稻土,粮、经作、热作地区。Ⅱ_1(1)闽东南滨海丘陵平原砖红壤性红壤、乌泥田、埭田、赤砂土,水土保持、培肥、防旱区。Ⅱ_2闽粤低山丘陵砖红壤性红壤、红壤、水稻土,粮、林、经作地区。Ⅱ_2(1)闽东南低山丘陵砖红壤性红壤、红壤、赤砂土、潮泥砂田,防湿、防旱区。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业昆虫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吉林省自然条件及农业昆虫的种类组成、发生特点,将全省农业昆虫地理区划划分为吉东南和吉中西两区。吉东南区又划分为吉东低山丘陵稻谷特作亚区、吉东南长白山林地农林亚区和吉中东丘陵稻谷玉米亚区3个亚区。将吉中西区划分为吉西北沙丘草原干旱半农灶特亚区和吉中松辽平原玉米带亚区。  相似文献   

10.
霞浦县地处闽东北沿海,按动物地理区划,其地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东南部;按植物地理区划,其地处南亚热带雨林植被带与中亚热带照叶林植被带的东部临海过渡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种类丰富、珍稀物种多等特性。根据近年来霞浦县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成果,笔者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资源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森林旅游具有时空差异性、野趣性、娱乐性、知识性、保健性等特点。在开发森林旅游时,要协调好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的辩证关系,科学地开发、规划、设计和管理森林旅游中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该文根据1950—2003年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大幅度提高,森林面积比建国初增加约111.74%,但蓄积增加仅约17.4%. 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面积和蓄积比重逐渐提高,面积比重由1964年的4.49%提高到2003年的33.77%;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比重明显下降,但天然林蓄积仍占森林蓄积的主体,到2003年仍占89.65%;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重由原来的70%以上逐步降低,现在针阔比接近1∶1,而且优势树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红松、樟子松和华山松等优质用材林几乎采伐殆尽;森林结构低龄化,单位面积蓄积量降低,可采资源减少;林种结构调整显著,防护林明显增加,用材林大幅度减少,两者的面积和蓄积已接近相等;防护林经营问题凸显,森林资源经营还处在向可持续经营不断接近过程中的森林多资源、多功能利用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森林资源开始逐渐恢复,且势态良好,但到2003年森林资源质量仍未达到1962年水平.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林业建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用材林林价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用材林林价测算方法概括为三条途径,成本,收益及市价途径。分析了近年来用材料林价测算理论的发展,最后,对利息与利润是否都计入林价及利润率是否随营林过程发生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造、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 ,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它经历了传统林学各阶段向现代林学的转变 ,使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认为现代林学的确定为森林气象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广阔领域和提出了更高要求 .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 ,针对大气 土壤 森林这个连续系统 ,从宏观到微观 ,从局地到全球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的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养分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组分的易变性、对干扰的反作用、养分的储备及其流动规律等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并对刺槐(R obin ia p seud oacacia)、兴安落叶松(L arix gm elin ii)、油松(P inus tabu laef orm is)和杉木(Cunn ingham ia lanceola ta)4种人工林进行了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林的养分均以钝性储备为主,土壤中的N,P,K,C a和M g养分贮量占整个系统对应养分总贮量的比例均大于92%,而且土壤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亏损(年亏损率0.046%~0.121%),而整个生态系统的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盈余(年盈余率0.005%~0.016%);与其他人工林相比,刺槐人工林为高吸收、高归还、快速循环、养分浪费型(较低养分生产力),其养分流速明显高于其他林地,预示刺槐林在面对微小干扰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但面对严重的干扰时其恢复力较差。同时作者提出,进行生物地球化学分类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出发,以人们对森林疾病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依据,进一步阐述森林医学与森林保护,森林医学与医学森林,森林医学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技术思路,在总结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3S技术集成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的作用,主要指出3S技术集成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精确、详实的技术手段.然后,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GPS基础控制网系统;②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因子的GIS系统;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④基于GIS和数据库的森林健康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 ,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森林资源林种结构调整 .该文根据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原则和森林分类经营技术指标 ,结合承德县五道河林场的实际情况 ,调整了五道河林场的森林资源结构 ,商品林的比重由原来的 99% ,下降到 6 1%和 2 5 % ,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后能明显提高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  相似文献   

20.
试论长白山森林的采伐与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白山森林是水源用材林,森林覆被率65.2%。森林龄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成过熟林多,更新的幼令林少。一、原始林的采伐更新,应考虑更新树种,森林环境条件,进行生态摸拟。应用生态型的采伐更新方式进行。更新树种为耐阴的云杉、冷杉、红松等树种时,采用择伐方式。更新树种为喜光的落叶松或杨树等阔叶树种时,可采用1—2ha内的小面积皆伐,保证上方光照,以利更新。二、次生林采伐更新方式,可结合改造进行,以窄带皆伐(10—15m宽)或团状择伐为主,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