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大白稻F7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合系41×大白稻的杂交后代F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和剑叶长4个性状的次数分布呈正态,而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的次数分布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均属数量性状遗传;②对F7进行选择时,株高、穗颈长、穗长、结实率的遗传潜力最大,可作重点选择,其次为穗下节长、剑叶长和总粒数,而对实粒数的选择遗传进展将很小;③该群体的株高、穗颈长、总粒数、结实率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④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实粒数与结实率,穗下节长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剑叶长,穗长与株高、总粒数,株高与穗颈长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及产量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2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7%,其中株高相关性状变幅较大,单株产量、叶片数次之,生育期、籽粒长、籽粒宽、百粒重、花盘径等相关性状较小。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籽仁率、籽粒长、百粒重、茎秆粗、花盘直径、叶片数、籽粒宽、株高、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叶片数、花盘直径、籽粒宽、株高、籽仁率、生育期、百粒重、茎秆粗、籽粒长。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影响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小区产量的主要性状为"株形因子"、"籽粒因子"。  相似文献   

3.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性状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4.
北方杂交粳稻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中,获得理想株型是北方杂交粳稻主要的攻克目标。文章主要选用北方杂交稻常用的10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配组100个杂交组合,通过和亲本相比较,对株叶型性状及配合力进行分析,观察杂交粳稻亲本和后代株叶型性状遗传的表现力。结果表明,剑叶宽、倒二叶长、剑叶与茎秆夹角(剑叶角)、倒二叶宽、倒二叶与茎秆夹角(倒二叶基角)、倒三叶长、倒三叶宽、倒三叶与茎秆夹角(倒三叶基角)、株高与秆长指标之间在大多数亲本上表现出了配合力的同向性,而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和株叶型性状方面没有太大联系。  相似文献   

5.
以种苗智能化快繁的莲雾扦插苗为材料,通过对苗株的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根重、株高、干粗、梢数、梢长、梢叶数等9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莲雾扦插苗质量标准评价性状的选择及其指标分级。结果表明:地上部的株高、干粗性状与其余各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两性状可较好反映地上部生长状况;根系性状中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三者间的相关性较差,综合三者性状方可较好地反映苗株根系发达程度。苗株株高、干粗、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可作为莲雾扦插苗株质量标准的评价性状,文中对评价性状进行分级,并制定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抗倒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玉米自交系材料的抗倒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茎秆倒伏主要受茎秆性状—株高、穗位高、茎粗、根数、鲜重和茎秆最大侧拉力的影响;玉米抗倒伏性可用茎秆侧拉力进行量化评定;筛选到抗倒伏的自交系2个,为进一步进行抗倒伏性状的遗传研究及抗倒伏玉米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20年来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其中每穗粒数对产量起首要作用;(2)多数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显著相关,适当缩短上部3张叶的长度,增加茎秆粗度、穗颈粗度、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有利于增加每穗粒数和提高产量;(3)除粒长的增加对整精米率的选择、粒宽的增加对垩白度的选择、千粒重和茎秆粗度的增加对垩白度和消减值(RVA值)的选择存在负面影响外,产量及多数农艺性状的选择对品质不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表明选育集高产与优质为一体的迟熟中粳稻品种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37份谷子农艺性状多样性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7份谷子材料的14个农艺性状为研究对象,对3个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14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聚类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范围在0.40~1.16;变异系数(CV)变幅在9.32%~59.79%;以欧氏距离为5将37份谷子品种划分为4类,第4类只有2016007,该品种穗颈长度较长、穗码数较多,株高和主茎节数均为最低;小区产量与株高、主穗长、穗粒重、单穗重、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刺毛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秆粗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对种质资源利用、杂交父母本选配及定向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用高粱品系LR625和甜高粱品系RIO杂交构建的甜高粱F2代群体为试材,对甜高粱茎秆含糖量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锤度与其相关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含糖量性状中的茎汁混合锤度、茎秆重、茎汁重与株高、茎粗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出汁率与株高和第六、七节长度达到显著负相关;茎秆含糖量性状中的茎秆重和茎汁重与穗部性状及生物产量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汁混合锤度与生物产量和千粒重达到显著正相关;茎汁混合锤度与茎秆重、茎汁重的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且茎秆重与茎汁重相关极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锤度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茎秆重〉穗重〉茎汁重〉千粒重〉茎粗〉株高〉生物产量〉穗粒重〉穗长〉七节长〉六节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分析。[方法]以6个粳型不育系与9个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对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株高与节间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株高、穗长和节间1长性状主要受到加性效应的控制,而节间3长、节间4长和节间5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株高、穗长、伸长节间数和大多数节间长度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显著水平。株高与穗长、各节间长度和伸长节间数成对性状之间的表现型、基因型、加性和显性相关系数正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各成对性状之间大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杂种优势分析表明,节间3长、节间4长、节间5长和节间6长性状的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正值较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株高性状的群体平均优势正值也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为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及节间性状的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粳稻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云南粳稻新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找出合理的选择方法,对48个粳稻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并采用与单株粒重相关极显著的4个性状构建了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剑叶角度、千粒重等性状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小。株高、穗长、穗实粒数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大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株高、穗长、穗实粒数、剑叶角度等性状对单株产量遗传贡献率较大。单株粒重与株高、穗长、穗实粒数3个性状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相对选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稞冠层性状及穗部经济性状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除千粒重、株高株外,其余各性状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度;千粒重、株高、穗下节粗、穗粒娄遗传力度较高,单株穗数、旗叶面积遗传力相对较低;穗下节粗、穗下节粗、穗粒数、倒二叶面积、穗长、单株穗数遗传进度较大,其余性状遗传进度较小;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方向完全一致,旗叶面积与穗长、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倒二、倒三叶面积与穗  相似文献   

13.
春玉米若干农艺、生理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玉米单株穗重、叶绿素含量等13个农艺、生理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分析,并对部分性状与产量的相关进行了通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百粒重、穗长、吐丝期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抗垂直拔力与单株籽粒产量具有显著的正遗传相关;叶向值与单株籽粒产量具有显著的负遗传相关;其余性状(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不显著;②对部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的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和穗长与产量的相关主要是由自身的直接效应造成的,而株高,穗位高、叶绿素含量、叶向值和穗粗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主要是由间接效应造成的;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是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小麦叶片和株高性状对功能基因解析、育种工作以及小麦生长状态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人工检测提取性状的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效率低、提取性状不多的缺点,甚至还会影响小麦后续生长.为实现小麦叶长和株高性状的自动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 R-CNN的小麦叶长和株高性状提取方法.Mask R-CNN是一种目标实例分割模型,主要是由Faster R-CNN、RoIAlign和FCN组成.基于高通量表型系统采集小麦幼苗图片,对小麦幼苗图片中茎秆进行标注,将标注图作为训练集投入Mask R-CNN网络进行训练,用已训练好的模型分割出mIoU达到72%的小麦茎秆图之后,结合相关的图像处理方法将叶片和茎秆进行分离,获取单片叶长和株高性状,然后将叶长和株高性状与人工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叶长性状的相关系数R2为0.8735,株高性状的相关系数R2为0.9828.研究基于Mask R-CNN实现盆栽小麦单片叶长和株高智能分析和精准提取,为小麦遗传改良育种提供了一种表型高通量智能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NCⅡ设计,对玉米3个父本自交系和14个母本自交系及其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探寻各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位高、秃尖、株高;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株高、秃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小麦杂交组合"豫麦57×花培3号"的DH群体.应用该群体研究了株高、穗下节长、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千粒重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83%、87.62%,98.3%、31.69%、33.31%、57.4%、43.12%、72.9%.通过各性状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控制株高、穗下节长、穗数、不育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基因间无互作,控制穗长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结实小穗数和总小穗数的基因间可能存在重叠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辽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遗传系统的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 (1)法,对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株高与结实率,剑叶长与生育期、结实率,生育期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正相关为主;单株穗数与株高、剑叶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负相关为主.株高与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相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4 个半冬性小麦品种茎秆农艺性状及部分产量性状,结果表明:茎粗,第1 、2 节间长及穗长与产量性状相关性较大,株高与第2 、3 、4 节间长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第3 节间长对株高的直接贡献最大,因而降低第3 节间长有利于株高的降低。合理的茎秆性状要求:植株较高,茎秆粗壮,第1 、2 节间较长,第3 、4 、5 节间较短。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省西天目山和杭州市郊区进行唐菖蒲留种繁育的对比试验结果,西天目山区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唐菖蒲的生长,表现株高,叶色浓绿,叶层厚,叶面积大,花序长而挺拔,花形大,色泽艳,小花数多,球径大,种球繁殖系数高,病害轻,可开辟为唐菖蒲优良品种的繁育基地,生产优质种球,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