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桃仙镇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着重对农田子系统和畜牧业子系统6年的能流结构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全系统的能量产投比为1.65。农田的光能利用率低于1%,在光能利用上潜力极大;第一性生产的人工辅助能主要依赖于系统外输入;主要畜禽的饲料能量转化率在10%~20%之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桃仙镇农业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态系统,它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业循环的能值流,并综合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本系统中,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投比为1.18,能量产投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在本系统中投入了较多的人工能。从总的能量流动分析结果来看,该系统内猪粪尿入沼气池,产生沼渣、沼液,继而进入土壤补充土壤有机质,沼气供能做饭,结构合理,能量和物质基本得到了合理利用,这样的循环关系增加了产出,减少了废物的排放,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稻-克氏原螯虾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稻田种养系统的能流路径、能量输入、能量输出结构及能流转化效率。结果表明:稻-克氏原螯虾系统与常规种稻系统相比,有机能投入多21.71%,无机能投入少9.01%,总投入能多12.49%,总产出能少32.64%;前者产投比为0.86,后者产投比为1.44;前者平均效益为24 507.00元/hm~2,后者为3 525.00元/hm~2。  相似文献   

4.
闽北山区“稻—菜—猪—沼”复合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物种植系统是“稻——菜——猪——沼”复合生态系统的主导产业,早、晚两季水稻和蔬菜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1.37%、1.40%和1.02%。该复合生态系统可进行良性循环运作,其有机能产投比为2.12,整体能投少,能量转换快,养分利用率高,兼顾经济、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紫云英-猪-沼肥-水稻”复合生态模式能流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证明:作物种植是该系统主导产业,水稻光能利用率为2.70%。紫云英较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光合效率。家畜养殖亚系统饲料转化率高,转化为肉能比例较大。紫云英青贮用作饲料在饲料能投中占有重要地位。沼气生产亚系统能量产投比为0.91,产出能中以沼肥含能为主。紫云英、沼肥和稻草归还农田可大大节约化肥能投,有机能投为主要人工辅助能投,有机肥料为肥料主要能投。整个系统有机能输入输出比为3.18。说明农牧沼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具有能投少,能量转换率高,养分利用率高,高功能、高效益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供试农场生态农业系统由加工业,牲猪,沼气池,桔园,鱼池和农田6个系统组成。本文运用“黑箱理论”和方法,对6个子系统的投入能量,产出能量,能量效益及投能结构进行了分析。全系统的能量产投科为0.81,光能利用率为1.55%,产品能与总投能之比为37.8%,单位产值含能量为188.3GJ/万元,系统投入的有机能占总投能的95%。从系统的N素循环和动态平衡分析表明:农田,桔园的N素输入均大于输出,N素处于  相似文献   

7.
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人工辅助的输入结构,各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其比例,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以及农田亚系统的投能结构对能效影响的分析表明:封闭性和有机型仍是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该系统的能量投入水平低,投能结构不合理,亚系统比例失调,造成了系统的低能效。应提高投能水平,优化投能结构,调整亚系统的比例,以提高系统产出。  相似文献   

8.
广东三水市种植业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定量分析广东省三水市种植业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结果表明:1997 年三水市种植业系统的经济投入明显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近。其中人力和化肥投入分别占经济投入的45.6% 和22.8% ,这与充分利用耕地(复种指数达307% )和多样化种养模式(基塘系统占总耕地30% )是分不开的。今后应加强物质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有机肥源、减少化肥的投入,走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相似文献   

9.
甘肃河西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生态学能流研究方法,对河西45年农田亚系统能量输入进行了力能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投能水平上,河西农业已具备现代化石油农业的特点。农田生态系统投能逐年增加,且具较高水平,其中无机投能增长很快,而有机能投入仅呈一种缓慢增长的趋势,相对前者,后者投能增长很少,动摇了系统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该农业生态系统特点为:无机能投入中化肥占绝对优势;有机投能中,以有机肥为主,劳力、畜力投能数量少,且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阿克苏地区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物流方面,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并且化肥使用量已超出最适施肥量范围,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今后应改善投能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系统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农果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农业子系统、果业子系统、畜牧业子系统能流特征,为新疆南部兵团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农业子系统与果业子系统人工辅助能投入较低,无机能投入大于有机能投入。各师农业子系统有机能与无机能投入比例为0.04∶1(第一师)、0.04∶1(第二师)、0.04∶1(第三师)、0.12∶1(第十四师),果业子系统依次为0.02∶1、0.016∶1、0.007∶1、0.04∶1。在农业、果业子系统中,各师化肥投能占无机能投入比重均超过60%。(2)农业子系统各作物经济能量产投比均以棉花最高,各师果业子系统经济能量产投比第一师、第十四师以红枣最高,第二师、第三师分别以苹果、梨最高。农业子系统第一、二、三、十四师能流循环指数分别为0.0427、0.0427、0.0415和0.0862,果业子系统远低于农业子系统。(3)各师畜禽平均能量产投比以羊(5.25∶1)、肉牛(4.68∶1)、奶牛(4.30∶1)、马(3.56∶1)较高,畜牧业子系统由于畜种结构的不同,导致整个系统的能量产投比表现为第三师(3.92∶1)第一师(3.86∶1)第十四师(3.63∶1)第二师(3.31∶1)。(4)新疆南部农果复合系统应加大有机能投入,应根据区域自然、经济状况,确定作物、经济林果类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尤其是产投比较高的畜禽养殖规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结构、种群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塔里木河上游阿克苏地区的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流、物流和价值流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物流方面,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并且化肥使用量已超出最适施肥量范围,已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在价值流方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产投比不高,处于单纯的农作物生产阶段。分析表明造成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生产力水平低、资金缺乏等因索。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热带地区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及养鸡胶园的能流路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能流转化效率⒚结果表明,单作、间作及养鸡胶园的光能利用率依次提高,其能量产投比分别为150,188,020;有机能投入比分别为 0138,0119,0977,养鸡胶园最高;无机能投入比分别为0862,0881,0023;养鸡胶园中人工辅助能投入比相对减少,系统稳定性增强,其产出能最大⒚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温宿县1999--2003年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种群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本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流分析。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本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分析表明,造成本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生产力水平低下,因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试区几种种植方式的投能结构及利用率、光能利用率、氮磷钾投入产出状况和价值转换效益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其物流、能流和价值流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1)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沙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优势,并对沙区土壤培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随着沙区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生产强度的提高与增强,为保证沙区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应适时补充钾素;3)各种植方式对沙区农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将随着种植结构的完善和投能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加强;4)目前该地农业生产仍处中低产水平,沙区综合治理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6.
能值分析理论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新理论,它以太阳能值为统一尺度,解决了不同类型能量之间无法进行核算的问题,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能量分析理论方法.农区奶牛业系统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呼图壁县农区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自然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能值指标分析了农区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说明该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经济植物篱和增施钾肥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能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坡耕地植物篱和施钾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植物篱 横坡种植”模式减少水土流失66.0%,耕地生产系统产出能提高17%,输入能总量增加50%,有机输入能增加117.6%,提高耕地光能利用率17.6%;作物系统的能量产投比提高16.1%;在作物生长中、后期,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红苕叶面积3.8%和10.2%。植物篱结合钾肥情况下,分别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红苕叶面积6.3%和22.4%,产值增加38.3%,纯收入增加46.6%,产投比增加20.9%,劳动生产率增加20.3%。钾肥和植物篱之间存在显著正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8.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Ⅱ)——功能和效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分别属于我国东部、北部、西部的常熟、公主岭、昌吉这三个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常熟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投入水平很高,但产投比较低,能量、物质和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公主岭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量和物质投入水平较高,产投比很高,能量、物质和资金的利用效率高;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物质流投入水平较低,但产出水平较高,因而产投比较高,能量、物质的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黄土高原川塬灌区19个家庭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川塬灌区家庭农业生态系统可分为综合型、农牧型、农副型、农林型4种类型,反映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条件主要因素为投入畜牧业子系统的资金,单位面积投入氮素,草食家畜占家畜总数百分比,粮食作物占耕地面积百分比,单位面积投入辅助能,反映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的主要因素为人均产值、初级产品太阳能利用率、养殖业能量产投比、粮食总产量、羊单位总数。  相似文献   

20.
四墩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太阳能转化率偏低(0.056%);次级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较高(3.92%);系统能量产投比较高(2.57);系统的稳定性和阶段自持力较强;其开放程度高。但系统内部投能分配不合理,应加强对旱地和人工草地的辅助能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