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统结构优化、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价值增值的状况。研究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我国西南山区县和北方省会城郊平原县作为类型对比、着重对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进行投入产出全过程透视、考察、比较,发现二者在物质投入水平、投入规模结构、产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陇东旱塬村域农田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农田的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结果表明:坡地与平地的农田系统产投比物质流为0.58、0.40;能量流为2.01、1.16;价值流为4.32、3.21.坡地为低投入、低产出、高利用效率的系统,而平地为高投入、高产出、低利用效率的系统,坡地农田系统种植效率高于平地.平地玉米纯收益最高,为4 132.5元/hm2,其次为苜蓿2 805.00元/hm2,小麦2 746.80元/hm2;坡地苜蓿的纯收益最高,为2 670.00元/hm2,其次为玉米2 524.95元/hm2,小麦1 695.00元/hm2.说明坡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收益低,而种植苜蓿等饲料作物收益高.  相似文献   

3.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态系统,它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业循环的能值流,并综合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本系统中,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投比为1.18,能量产投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在本系统中投入了较多的人工能。从总的能量流动分析结果来看,该系统内猪粪尿入沼气池,产生沼渣、沼液,继而进入土壤补充土壤有机质,沼气供能做饭,结构合理,能量和物质基本得到了合理利用,这样的循环关系增加了产出,减少了废物的排放,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母娜  李首成  陈勇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371-2376
城郊型农业是一个区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高效耦合协调的农业生态系统。本研究以成都平原一个城郊型农业生态系统绿湾生态农场为例,应用能流分析方法,探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数量、能量流动方向、路径等能流特征,对人工辅助能的输入数量及结构,各子系统的投能效率进行分析,并辅以调控途径和对策探究。结果表明:该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种养农业系统,农场以有机能投入为主,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为0.27%;种植业子系统产投比为0.41,养殖业子系统产投比为1.85;粮食和畜禽产品全部输出到市场,商品率为100%。但该系统存在着种养不配套的问题,农场可通过优化种养结构、实行集约化管理、改变能量投入结构等方式,逐步提高该农场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产投比。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吴沟村全村482块农田系统的有关调查,旨在解释为何山区农民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内在驱动不及。研究表明,山区坡地农田系统种植效率大多高于平地,在物质流中,农田系统总体产投比为0.75:0.42,种植小麦、玉米分别为0.76:0.42、0.63:0.38;在价值流中,农田系统总体产投比为2.99:2.43,种植小麦、玉米分别为2.73:2.09、3.39:2.66。从此视角,可认为平地农田为高投入、高产出、低利用效率系统,坡地为低投入、低产出、高利用效率系统。坡地颇具吸引力的经济利益是山地农村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困难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6.
蟹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能流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系统的循环经济建设包含了农业生产、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内容。本文介绍了北京蟹岛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的建设成果,从农业小循环、产业大循环和资源循环再生三个方面总结了蟹岛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对蟹岛园区各个子系统的能量利用结构和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总的能量产投比2.2,能量利用效率较高,系统结构趋向合理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结构、种群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塔里木河上游阿克苏地区的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流、物流和价值流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物流方面,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并且化肥使用量已超出最适施肥量范围,已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在价值流方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产投比不高,处于单纯的农作物生产阶段。分析表明造成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生产力水平低、资金缺乏等因索。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麦麸-黄粉虫-鳝鱼食物链的物流与能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食物链麦麸-黄粉虫-鳝鱼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食物链经济产品的物质、能量转化效率较高,生物量转化效率为2.9%,能量转化效率为2.8%,N、P转化效率分别为7.4%、5.3%,经济、生态效益明显,且有利于给鳝鱼投喂药饵。但该食物链劳动效率低,不利于鳝鱼规模养殖和长期养殖。  相似文献   

9.
四墩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太阳能转化率偏低(0.056%);次级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较高(3.92%);系统能量产投比较高(2.57);系统的稳定性和阶段自持力较强;其开放程度高。但系统内部投能分配不合理,应加强对旱地和人工草地的辅助能投入。  相似文献   

10.
张云兰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1):3185-3194
【目的】动态评价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为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能值投入、能值产出、系统评价三大方面建立33个指标,深入研究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和运行状况,并对农业绿色GDP进行核算;同时将广西的研究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云南进行比较。【结果】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和总产出能值分别增加9.54%和44.61%,辅助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农业处于自然资源高度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阶段,特色优势产业不突出。尽管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不够稳定,尤其是2015年以来,可持续性指数下降38.85%,表明系统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人均能值用量和能值密度偏低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绿色GDP占比较低,且从2000年的60.13%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47.73%。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贵州,但低于云南;农业绿色GDP占比高于全国,但低于贵州和云南。【建议】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增加农业机械和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优化能值投入结构,提升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维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充分利用森林和海洋资源,打造特色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和海洋农牧场,实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县级尺度的社会经济系统磷元素流通及其环境效应。以山东省栖霞市为例,基于物质流分析与灰水足迹的理论框架与方法,构建栖霞市社会经济系统磷元素流通模型,并探讨各个子系统的磷元素流动特征、利用效率、环境排放等内容。结果表明:栖霞市2018年外源总磷投入达到了11 304.24 t,其中农业种植子系统所占比例95.9%,栖霞市输出的农产品与畜禽产品所含磷元素总量仅占其磷元素投入总量的16.5%,而剩余部分磷元素主要积累在当地的农业系统土壤中;栖霞市社会经济系统的磷元素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且不同子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农业种植子系统和畜禽养殖子系统的磷利用效率分别仅为22.4%和29.3%;栖霞市社会经济系统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环境风险,其中当地水体中的磷元素所造成的灰水足迹总量达到了1.1×109 m3,而当地果园面临着严重的土壤污染风险。因此,有效地减少磷肥使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地磷元素管理能力,减少当地的环境风险,从而更好地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能值分析法为如何分析和评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其指标体系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测算提供了定量方法.根据2013年数据,计算出宁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资源、辅助能值等投入和能值产出,以及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能值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资源环境能值对宁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较高,能值自给率高,能值投资率和能值产出率较低,农业发展还处于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处于比较合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人工辅助的输入结构,各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其比例,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以及农田亚系统的投能结构对能效影响的分析表明:封闭性和有机型仍是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该系统的能量投入水平低,投能结构不合理,亚系统比例失调,造成了系统的低能效。应提高投能水平,优化投能结构,调整亚系统的比例,以提高系统产出。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Odum H T的能值理论方法,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到2007年,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呈稳定增长趋势,从2.07×1024 sej增至4.71×1024 sej,年均增长5.31%,但总投入的增长几乎全是辅助能值的贡献.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进行分解比较后发现,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渔业、畜牧业、林业、种植业.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投能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海拔高度对烟田生态系统的光照、温度及其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州32个典型植烟农户烤烟生产系统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海拔500~900、900~1200、1200~1500 m 3个不同海拔区间内烤烟生产系统中的物质的投入产出、能量的输入输出以及价值转换效益,分析了各海拔高度烟区物质流、能量流及价值流的数量特征。【结果】各海拔高度烟田均需要调控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利用率。在投能结构上,人工投能占比最大,其次是化肥能。从产投比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磷、钾元素产投比和能量产投比逐渐增大,氮素产投比和价值产投比先增加后略微降低。【结论】海拔高度500~900 m烟田的物质产投比、能量产投比和价值产投比均最小,海拔高度在900~1500 m更有利于恩施州烤烟的物质能量高效利用和价值产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山西省农田能量的产投规律,分析了小麦、玉米两大作物水地与旱地条件下各类能源投入水平、投入结构、产出能及产投比。为今后发展持续农业,逐步改善农田投入结构,提高产出水平与能量产投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把对农田系统的诸多投入,换算成能量来衡量投入水平和效率国内外通用的方式。与国内外相比,黑龙江省投能水平不高,产出能较高,能量转换效率高,投入产出比为1:3.51,属于低投地区,投、产出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8.
李俊莉  曹明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552-2560
【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资源型城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影响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榆林市2000-2008年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投入产出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以无偿能值为主,2008年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而劳动力能值占可更新有机能的比例高达68%,仍处于主要依赖人力和环境资源的传统农业阶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自然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优越;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偏低,但发展潜力较大;社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2008年,优势度指数为0.71,优势产业(畜牧业)明显;稳定度指数仅0.49,自稳定性有待增强;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76,系统富有活力。【结论】今后应提高可更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系统结构、加大农业科技辅助能值投入,使系统能值的投入产出向高水平发展,使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现代科学技术型、高度集约型和高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农果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农业子系统、果业子系统、畜牧业子系统能流特征,为新疆南部兵团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农业子系统与果业子系统人工辅助能投入较低,无机能投入大于有机能投入。各师农业子系统有机能与无机能投入比例为0.04∶1(第一师)、0.04∶1(第二师)、0.04∶1(第三师)、0.12∶1(第十四师),果业子系统依次为0.02∶1、0.016∶1、0.007∶1、0.04∶1。在农业、果业子系统中,各师化肥投能占无机能投入比重均超过60%。(2)农业子系统各作物经济能量产投比均以棉花最高,各师果业子系统经济能量产投比第一师、第十四师以红枣最高,第二师、第三师分别以苹果、梨最高。农业子系统第一、二、三、十四师能流循环指数分别为0.0427、0.0427、0.0415和0.0862,果业子系统远低于农业子系统。(3)各师畜禽平均能量产投比以羊(5.25∶1)、肉牛(4.68∶1)、奶牛(4.30∶1)、马(3.56∶1)较高,畜牧业子系统由于畜种结构的不同,导致整个系统的能量产投比表现为第三师(3.92∶1)第一师(3.86∶1)第十四师(3.63∶1)第二师(3.31∶1)。(4)新疆南部农果复合系统应加大有机能投入,应根据区域自然、经济状况,确定作物、经济林果类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尤其是产投比较高的畜禽养殖规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20.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间和空间开展黑斑蛙和泥鳅生态健康养殖的新型种养模式.阐述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稻-蛙鳅共作与常规稻作的经济效益以及投入的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苗种投入、物料投入、租赁服务以及设施防护).结果表明,稻-蛙鳅共作模式与常规稻作种植产投比分别为1.98、1.12,前者经济效益较高;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中,虽然稻-蛙鳅共作投入较高,但化学农药及化肥实现零投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推广该绿色种养模式,对提高稻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