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是一种地道的中药材。随着平贝母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日益重视,平贝母的病虫草鼠的危害及防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靖宇县是平贝母的重点产区之一,又是东北地区平贝母的集散地。多年来,靖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直致力于平贝母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配套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这对提升全县平贝母的生产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平贝母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技术是平贝母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平贝母病虫草鼠害的无害化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平贝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谭庆艳 《人参研究》2010,22(4):38-39
平贝母是我国北方大宗道地药材,同时也是医药保健的重要原料,近些年随着平贝母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增,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但栽培技术参差不齐,使平贝母产量不高质量不稳。本文通过对平贝母栽培技术的研究,为平贝母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平贝母营养元素、有效成分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平贝母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平贝母道地药材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指导,对东北三省9个不同产地的平贝母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有效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平贝母中的N、P、K、B、Ca、Fe、Mg、Mn、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7420mg/kg、4440mg/kg、18500mg/kg、6.0mg/kg、1310mg/kg、610mg/kg、1160mg/kg、30mg/kg、160mg/kg,Cu、cd、Pb、Hg重金属含量不超标。9个不同产地之间的平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K、Hg和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B、Ca、Fe、Mg、Mn、Zn、N、P、Cu、Cd、Pb和总皂苷含量的差异不显著。所有平贝母鳞茎营养元素和总生物碱含量无相关性,只有K元素和总皂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模拟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平贝母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分析不同新炮制品的总生物碱变化情况,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平贝母总生物碱提取工艺:采用传统中药的炮制方法(醋炙、酒炙、姜炙、蜜炙)加工平贝母新产品。结果75%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2h,总生物碱得率最高;与传统加工品中的总生物碱含量(0.191%)相比,醋炙、酒炙分别为0.242%、0.204%:姜炙、蜜炙分别为0.186%、0.167%。结论平贝母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5%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2h。醋炙、酒炙能有效地提高平贝母的有效成分含量;姜炙、蜜炙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平贝母不同表现类型是否在总生物碱含量上存在差别,为其育种做准备。方法超声法提取总生物碱,比色法测定含量。结果平贝母常见的绿茎绿叶品系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1703%,另2种品系——紫茎紫叶、紫茎绿叶分别为0.1807%、0.1830%。结论不同平贝母表现类型在总生物碱含量上没在显著差异,需要转向对其他性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平贝母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平贝母以及不同品种贝母和伪品之间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平贝母在薄层色谱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品种贝母和伪品之间在色谱上则有着明显的差异,为平贝母药材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培养条件对平贝母愈伤组织生长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光暗培养、氮源比例、碳源种类、蔗糖浓度、磷酸盐浓度作为影响因子进行愈伤组织培养.结果 光培养条件、NH4+∶NO3-=1∶1、蔗糖4%、磷酸盐浓度1.5mmol· L-1时,平贝母愈伤组织生长较快、总生物碱积累较多,结论 培养条件对平贝母愈伤组织生长和总生物碱积累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平贝母又名平贝,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鳞茎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栽培平贝母最好选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并靠近水源的砂壤土。前作以大豆、玉米或肥沃蔬菜地为好。平贝母是喜肥的多年生药用植物,如果选地、施肥不当,贝母生长不良,病害加重,会给后代的生产造  相似文献   

9.
设置植株秸秆、地膜等对地面进行覆盖及采用遮阴网进行遮荫等处理条件,对一年生及二年生五昧子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在秋季枯萎前对五昧子的幼苗进行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体积等幼苗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年生育苗采用无覆盖+遮阳网和大豆杆+遮阳网比较好,对二年生五味子育苗以黑膜覆盖和稻草+遮阳网的处理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高尔夫球场农药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该研究存在的问题:高尔夫球场农药主要通过挥发、淋溶和径流等途径影响人类健康和周边环境。然而,目前高尔夫球场农药的生物代谢、降解和土壤吸附等行为及其受农药、草坪、土壤特性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尚未深入、系统地开展,因此较难正确评估高尔夫球场农药的环境风险,相关研究需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杀青叶提取茶绿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玉  李凤娟  丁兆堂  杜金华 《茶叶》2005,31(2):97-99
本试验以茶杀青叶为试材,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茶绿色素(tea green pigment,TGP)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00%的乙醇,4.5ml:1g的醇茶比,75℃水浴浸提25min,浸提效果最佳,浸出率为31.50%。另外,化学成分研究表明:TGP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2.
在微生物预处理苎麻韧皮的基础上,进行了pH值、温度、浴比、无机盐、单糖种类等外界因子对苎麻纤维质酶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纤维质混合酶水解的适宜条件为:起始pH5.0、温度50℃、浴比为1:15;纤维素酶水解最适条件为:起始pH4.5、温度50℃,浴比为1:15;钙、镁离子对酶水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铁离子和单糖对纤维质酶水解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松溪县古茶树资源利用和保护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溪县是福建省古老茶区之一,至今还保存大面积古茶树。多年来,松溪县茶叶科技人员为了深入探讨松溪菜茶的起源和遗传变异,对松溪县境内古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类型等进行调查,采集到多个植株样本。松溪县茶科所对古茶树进行生物特性、特征、种质保存、单株筛选等研究。现将松溪县古茶树利用和保护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大连金州新区绿道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价法(POE),通过对绿道使用情况观察分析、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使用者对绿道的使用需求,对金州绿道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金州新区绿道在绿道规划、交通换乘与可达性、服务设施、文化特色、宣传工作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研究中发现的不足,提供具体优化策略,为大连金州绿道系统优化提供建议。同时也是对绿道系统进行优化的指导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CNKI文献,检索以农业、农田、农户、耕地、水域、林业、森林、草原、湿地、退耕和生态补偿、生态效益补偿为主题,从年代、期刊、作者、作者机构、研究对象、地域和方法等方面对1988~2016年间国内农业生态补偿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但并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研究对象以农户受偿意愿、补偿方式、补偿额度、补偿的法律问题等为主,研究领域涉及森林、草原、耕地、湿地等;研究手段方面,目前仍以实证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逐步增加,但仍有待加强。从多角度对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有关文献成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变温处理对黄瓜果实生物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时间变温处理对黄瓜果实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可提高清除自由基酶类物质(如SOD、CAT、POD等)的活性,使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膜透性减少,从而延缓黄瓜果实冷害的产生:变温处理在冷藏条件下4d左右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澳大利亚、非洲、印度等主要国别的进口棉花,随机抽取20个集装箱,采用集装箱整箱过磅、货车整车过磅与逐包过磅等不同计重模式进行称重,并结合称重的同时对回潮率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回潮率变化对计重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别的进口棉花最适宜的过磅方式。结果表明:回潮率越高,随着时间推移计重结果变化越大;对于进口的美国、澳大利亚、非洲等棉花,采用2种计重模式,重量结果无显著差异,而对于进口印度棉花其计重结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941995年,对不同麻龄、麻季和不同生育期的麻茎、全株叶、新定型叶等取样部位中养分元素吸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面积植株取样测试,以采取麻株顶端下新定型叶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施用三种不同N、P、K配比的有机复合肥及其不同施用量进行了研究,并与施用尿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机复合肥具有尿素等单质N肥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就参试的三种有机复合肥而言,N、P、K配比为8:12:5的有机复合肥最好,不仅有利于经济性状的改善,同时,比单施尿素增产10.79%。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亚麻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了亚麻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其综合防治措施为:选育和利用高产抗病品种;播种前把好种子消毒关;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麻田生态条件,其中包括合理轮作、精细整地、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关键时期进行喷药防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