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西洋杜鹃进行了组培,比较了不同外植体的诱导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的组培配方进行了讨论,分析不同因子对杜鹃组培苗增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生茎段,使用配方为改良Read+2.0mg·L-1ZT+0.5mg·L-1NAA的培养基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1978年上海方塔园建园之初园内引进种植了300盆西洋杜鹃,据档案记载,有近30个品种,是当时方塔园的一大品牌。虽然在历届专业技术人员的悉心养护下这批园藏西洋杜鹃被保存的较好,但随着自身生长的老化、栽培环境的限制、技术人员的断层等原因,导致园内大部份40年以上树龄的西洋杜鹃虽尚能每年开花,但树势日渐衰颓,更有不少盆栽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死去,遗憾的是,部分西洋杜鹃老品种也随之失传,故而对承载了百年中西园艺文化交流的传统老品种西洋杜鹃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为有效保护上海方塔园西洋杜鹃珍稀品种,通过对园藏西洋杜鹃生长衰颓、树型欠佳等原因的分析,提出从栽培技术、技术人员培养、改善设施等方面进行措施落实,并对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与采取的措施及实施后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分析,为老桩西洋杜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2个品种(Redjack、Brittania)的试管苗在恒温和变温变光培养条件下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变温变光培养较恒温培养更适于西洋杜鹃的壮苗及生根;2种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幼苗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0.8%和71.0%,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西洋杜鹃的专业化栽培技术,包括场地及培养基质选择、育苗、上盆和换盆、栽培管理、花期调控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西洋杜鹃的栽培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常绿阔叶杂交杜鹃组培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绿阔叶杂交杜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利用价值,因而建立组培快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8个材料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均能诱导萌发,平均诱导率达到75.2%,平均增殖系数达到5~6倍;以WPM为继代培养基的组培苗枝条粗壮、叶色深绿,优于Anderson、Read培养基;继代培养过程中的ZT浓度以0.5~1.0mg/L,pn值以4.8~5.2较为适宜;通过瓶外扦插生根方法获得了大量组培苗,其平均生根率达到76%左右,从而建立了常绿阔叶杂交杜鹃组培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基本培养基和生长激素的选择、生根培养和移栽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高山杜鹃组培快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以期满足市场供求,对高山杜鹃的组培快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永福杜鹃组织培养离体再生体系。[方法]以永福杜鹃的带腋芽幼嫩茎段、带顶芽茎尖和不带顶芽茎尖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进行组培快繁研究,建立永福杜鹃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适宜永福杜鹃离体培养的外植体为带顶芽茎尖,外植体消毒以0.1%氯化汞消毒5 min为宜,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2-ip 3.0 mg/L+NAA 0.10 mg/L+活性炭0.5 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8 mg/L。[结论]建立了永福杜鹃组织培养离体再生体系,为永福杜鹃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西洋杜鹃离体试管苗开花的因素。[方法]以西洋杜鹃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外源激素、外植体生理状态、光照、活性炭对西洋杜鹃离体试管苗开花的影响。[结果]低盐量、低硝酸盐的1/2 Read培养基较适合西洋杜鹃花芽的诱导,平均诱导率为34.44%;保持一定湿度的含0.7%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诱导花芽的效果好。IBA 2.0 mg/L是诱导花芽产生的最适宜激素用量。茎尖分化的试管苗最适宜作花芽诱导的材料。光强强度3 000 lx,光照16 h/黑暗8 h的光照条件适合花芽的诱导培养。培养基中加入0.2%活性炭能显著提高花芽诱导率。[结论]外植体生理状态、培养基成分及状态、光照强度和时间、植物激素等对西洋杜鹃离体培养试管苗开花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几种映山红杂交杜鹃茎段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鹃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对近年来育成的映山红杂交杜鹃品种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以新发枝条的茎段作外植体,用商品化的WPM基础培养基作诱导增殖培养基,用0.5~3.0 mg·L-1反玉米素作诱导,诱导率达45.3%~61.5%;用IBA和NAA诱导作生根激素,生根率达95%。建立了映山红杂交杜鹃的组培快繁技术,为新品种加速繁育和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西洋杜鹃栽培管理与花期调控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不同花色西洋杜鹃品种嫁接到毛鹃上.应用修剪、控温、喷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花期控制技术措施,使西洋杜鹃花定期集中开放.提高了西洋杜鹃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不同季节的茎尖 (含茎段 )为材料 ,采用不同基本培养基 ,研究确定西洋杜鹃组织培养适合的基本培养基类型 ,植株再生的可能途径 ,以及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 :①低盐分浓度及高比值NH4 +/NO3 -的基本培养基Read培养基适合西洋杜鹃 ;②最适外植体为摘花芽后萌发的顶芽茎尖 ;③最佳取材时间为 3~ 5月 ;④培养条件 :温度 2 5± 2℃ ,光照 16h/黑暗 8h ,光照强度 15 0 0~ 2 5 0 0lx。  相似文献   

12.
观赏植物快繁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观赏植物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的重要途径。快速繁殖技术和脱毒苗培育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成效的 2个领域。本文就这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这两项技术实现工厂化生产应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软枣猕猴桃杂种胚挽救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胚挽救获得软枣猕猴桃杂种苗。方法利用软枣猕猴桃未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杂种苗。结果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BA 2.0 mg/L和NAA 0.1 mg/L培养未成熟胚,获得了杂种组培苗,并建立了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14.
章姬草莓的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章姬草莓的脱毒检测及组培快繁进行研究,提出了用热处理法脱毒、用指示植物嫁接法检测、用已脱毒苗的茎尖进行组培快繁的有效技术,该技术可使组培苗100%无病毒,外殖体成活率达80%,成苗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辣木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功能经济树种。近年来,因市场需求旺盛,资源短缺,促使辣木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辣木组培外植体的选择、增殖培养、瓶内生根以及炼苗移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辣木的组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枸杞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宁杞2号”枸杞离体组织培养的研究,进行了丛生芽诱导,试管母本的建立,嫩梢增殖,生根状况分析及其移栽等方面的探讨,进而探索了组培快速繁殖以及生产上适用的组培技术,结果表明:改良MS+BA0.2+KT0.3+NAA0.5和改良MS+BA0.75+NAA1+IBA0.1交替使用,可加快增殖速度;以较短的根系移栽试管苗,既省工、省力,又能提高成活率,从而确立了一套较为理想的快速繁殖体系,为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高效安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冰  张金云  谢光坤  杨大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70-6171,6173
[目的]建立蝴蝶兰组培苗的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方法]以蝴蝶兰的花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并进行继代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出瓶培养,最后分别包装、标识、运输.[结果]试验获得了无菌的蝴蝶兰芽苗,经8代继代培养后,进行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而后进行炼苗与出瓶培养,最后按照大、中、小3个规格的苗龄分级出圃,对出圃的组培苗按级分别包装、标识、运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详细的蝴蝶兰苗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结论]该方法建立了蝴蝶兰组培苗的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为蝴蝶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野生黄蝉兰的无菌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云南野生黄蝉兰为试材,以自交果实为外植体,通过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以及附加物质香蕉泥和活性碳进行培养,构建野生黄蝉兰的非共生萌发和快繁技术体系。[结果]野生黄蝉兰在2.0~2.5mg/LBA与0.5~1.0mg/LNAA的激素组合处理下,40d后种子萌发率可达93%;1/2MS+2.5mg/LBA+0.1mg/LNAA+浓度8%香蕉泥培养的野生黄蝉兰丛芽增殖率为320%;1/2MS+0.3mg/LNAA+0.3%活性炭诱导生根率达100%,且植株长势正常。[结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构建了野生黄蝉兰的非共生萌发和快繁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铁皮石斛的快速繁殖体系,实现其利用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从外植体、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品质鉴定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并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黄瑞香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培养条件。[方法]以黄瑞香幼嫩茎尖为外植体,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统计的方法研究黄瑞香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结果]确定黄瑞香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培养基为WPM+IBA 0.1 mg/L+KT 0.1mg/L,茎尖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WPM+IBA 0.2 mg/L+6-BA 3 mg/L,幼芽形成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IBA 3.0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黄瑞香的快速繁殖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该研究为黄瑞香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