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放牧草地的产量和质量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牧草地的管理一方面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牧草产量,另一方面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牧草质量,其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放牧家畜的生产性能。本文根据最新草地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放牧草地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为了达到期望的家畜生产性能而应遵循的放牧草地产量和质量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人工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在云贵高原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为对象,研究了单播人工牧草的生长动态,采用生物控制论方法组建了人工草地放牧管理的最优控制模型,并根据试验人工草地的观测结果,地实例进行计算与分析,确定出试验区单播人工草地的最优牧草采食量,提出了相应的放牧管理控制对策,为人工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了优化模式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在描述放牧家畜和草地之间基本数量关系的尝试中,产生了许多表达方式,包括:载畜密度、载畜量、放牧压、牧草供给量、放牧强度、载畜强度、载畜压及其它表达方式(Booysen,1967,草原管理协会1974,Hodgson,1979)。一般来说,描述家畜——草地关系时,涉及4个变量。这些变量是:草地面积(A),通常以公顷表示,牧草干物质(DM),通  相似文献   

4.
以在云贵高原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为对象,研究了单播人工牧草的生长动态,采用生物控制论方法组建了人工草地放牧管理的最优控制模型,并根据试验区人工草地的观测结果,对实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确定出试验区单播人工草地的最优牧草采食量,提出了相应的放牧管理控制对策,为人工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了优化模式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放牧家畜采食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牧家畜的采食行为受不同调控途径调控。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学习途径促使家畜产生正向或负向的采食经验,家畜通过采食经验自发地对草地进行可持续利用与管理。采食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家畜通过各个调控途径将草地牧草的物理指标与牧草的适口性建立联系。家畜可通过视觉将牧草的高度、密度、颜色等与牧草适口性建立联系;通过嗅觉、味觉将牧草的气味、味道与牧草适口性建立联系;通过触觉将牧草的物理性质与牧草适口性建立联系。合理的放牧管理制度和生境条件也可调控家畜的采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中的草畜季节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干湿季节分明,绝大多数地区牧草枯黄期超过5个月,草畜季节性矛盾相当突出,是造成云南省肉牛放牧系统中牧草利用效率、单位草地面积的生产力水平和18月龄肉牛活重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调节放牧管理、划分季节性放牧草地、干季充分利用种植业中的可替代性饲草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 建立围栏系统划区轮牧是合理利用人工草地的重要手段。围栏放牧可节约劳动力,减少家畜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然而,围栏放牧最主要优点是可以提高草地的载畜量,并使土壤—牧草—家畜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增加草地载畜量,可使家畜粪便较为均匀地排回草地,促进了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有利于牧草的再生;增加了载畜量可控制家畜对专一牧草的选食,有利于豆科牧草固氮,并保持牧草一定的可消化性;较高的载畜量使家畜个体营养摄入量减  相似文献   

9.
基于藏北高原的3个围栏与自由放牧试验样地,探讨了高寒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一个高寒草原化草甸冷季牧场,冷季放牧分别减少了24.29%和18.98%的杂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并增加了41.05%的杂草粗灰分含量,从而增加了杂草营养品质;而没有改变群落和优势牧草营养品质。在一个高寒草原化草甸暖季牧场,暖季放牧分别减少了31.82%和27.45%的群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并分别增加了137.35%和24.73%的群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从而增加了群落营养品质;暖季放牧分别减少了22.04%和22.50%的优势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并增加了202.19%的优势牧草粗灰分含量,从而增加了优势牧草营养品质;而没有改变杂草营养品质。在一个高寒草甸暖季牧场,暖季放牧分别减少了37.18%和25.10%的杂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从而增加了杂草营养品质;增加了26.55%的优势牧草粗蛋白含量,从而趋于增加了优势牧草营养品质;而对群落营养品质无影响。植物群落营养品质与植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相关,优势牧草营养品质主要与土壤变量相关,杂草营养品质与土壤变量和杂草α多样性有关。因此,藏北高寒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对放牧的响应因草地类型和放牧季节的不同而不同,高寒草地应该采取分类放牧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近期国外有关资料和刊物发表的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论述了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是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草地牧草的产量是植被高度和(或)密度函数。一种特殊的圆盘测量工具所测定的草地植被压缩高度,可以同时反映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即草地植被压缩高度成为草地植被自然高度和密度的函数,这样草地牧草的现存量就可能成为植被压缩高度的函数。试验采用这种圆盘测定工具在轻度放牧和强度放牧两种放牧强度下对草地牧草的现存量及植被特征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压缩高度与牧草产量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决定系数r2的波动范围为0.82~0.95;每1cm的牧草压缩高度相当于100~250kg/hm2/cm的牧草现存量,强度放牧草地中,该数值一般高于轻度放牧草地;不同测定日期对压缩高度与牧草产量的回归关系影响很大。在大约两星期的测定间隔时,相邻测定日期所得到的回归系数大多具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草地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期国外发表的有关资料和刊物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对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同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夏季留茬高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不同放牧强度对放牧系统人工草地优质牧草再生产力影响,在朗目山混播放牧草地牧草生长旺盛的6-8月开展了不同留茬高度对人工草地质量,牧草生长,牲畜采食量,牧草利用率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留茬10-12cm的牧草净产量,利用率,草地质量,牲畜采食量均最佳,是实现放牧系统人工草地合理利用和提高效益的理想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14.
以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放牧对松嫩羊草草地现存量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草地放牧系统牧草现存量年度变化较大。放牧对松嫩草地除羊草外的其他牧草现存量(简称其他喜食牧草)具有显著影响(P0.05)。放牧导致草地其他喜食牧草现存量降低,放牧对家畜其他喜食牧草生物量的维持具有负面影响。在松嫩草地,中度放牧干扰不能维持草地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同时,放牧优化假说未能得以充分验证,但是适度放牧通过促进草地其他喜食植物补偿性生长而影响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红池坝人工草地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淑强 《草地学报》1995,3(3):173-180
在红池坝人工草地对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已给定的载畜量加以验证,以便制定该草地的最适放牧制度。研究结果表明,适于该地区的放牧管理制度是划区轮牧;各个阶段的载畜量与牧草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表示为:Y=179.5+5.48X,在每公顷7.5个绵羊单位的载畜量下进行中度放牧强度可获得草地最大产草量,并保持其稳定。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草地放牧利用不合理、超载放牧等原因,草地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严重.为有效改善草地生存条件,使牧草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增强优良牧草的生活力,充分发挥草地生产潜力,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研究对盐碱化羊草草地进行了放牧改良试验,旨在探索一条改良培育盐碱化羊草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试验于2010年6~9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的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试验分为划区轮牧组和连续放牧组,轮牧组与连续放牧组各设3个重复,轮牧区每个重复各有5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时间为6d。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放牧制度对各组草地牧草的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各组草地牧草的营养物质影响差异显著(P<0.05);划区轮牧组牧草的粗蛋白质(CP)含量有高于同期连续放牧草地牧草的趋势,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低于连续放牧草地的牧草;对绵羊增重影响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草地家畜放牧系统草畜平衡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区轮牧是提高草地家畜系统产出和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放牧制度。放牧管理的方针是把草层高度(草地牧草生物量)保持在最利于草地生长、草地质量和家畜采食的范围内。饲料计划依据不同的时期和管理层次分为饲料概算、饲料预算和放牧计划三个水平。饲料供给由草地牧草生长速度、草地生物量和补饲确定,而饲料需求由牧场家畜数量及其生产指标水平决定。实行季节畜牧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使草地供给和家畜需求达到季节和全年的动态平衡。系统管理和效益的三个关键是划区围栏、畜群结构和载畜量。  相似文献   

19.
划区轮牧是提高草地家畜系统产出和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放牧制度.放牧管理的方针是把草层高度(草地牧草生物量)保持在最利于草地生长、草地质量和家畜采食的范围内.饲料计划依据不同的时期和管理层次分为饲料概算、饲料预算和放牧计划三个水平.饲料供给由草地牧草生长速度、草地生物量和补饲确定,而饲料需求由牧场家畜数量及其生产指标水平决定.实行季节畜牧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使草地供给和家畜需求达到季节和全年的动态平衡.系统管理和效益的三个关键是划区围栏、畜群结构和载畜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和绵羊生产性能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是1988年在湖南省南山牧场改良草地上用绵羊进行的3种放牧强度的放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牧草产量、绵羊繁殖率和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以每亩草地计算,不同放牧强度绵羊增重差异显著(P<0.01)。高放牧强度(每羊1.5亩草地)能促进人工栽培牧草分蘖,抑制野生杂草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