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在云贵高原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为对象,研究了单播人工牧草的生长动态,采用生物控制论方法组建了人工草地放牧管理的最优控制模型,并根据试验区人工草地的观测结果,对实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确定出试验区单播人工草地的最优牧草采食量,提出了相应的放牧管理控制对策,为人工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了优化模式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云贵高原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草地资源分布的时空特征及增长动态,运用生物控制论方法组建了牧草资源种群保护性利用的最大持续产量模型,并以试验为例,确定了具体的保护指标与放牧管理措施,研究了单播人工草地的最优控制模型与放牧对策,进行了相应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紫花苜蓿和冰草为材料,在内蒙古多伦县农牧交错区旱作条件下建植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通过建植3年连续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工草地的产量、种间竞争、杂草组分比、牧草品质及土壤养分,研究人工草地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结果表明,1)建植当年除外,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年际间,单播和混播草地的产量均表现为建植第2年最高,建植当年最低。2)紫花苜蓿和冰草间存在种间竞争,且冰草的竞争力强于紫花苜蓿,影响草地的稳定性。3)建植第1年和第3年杂草受到抑制,仅在建植第2年杂草占据优势,杂草防治应选择在建植第2年进行更加有效。4)混播人工草地显著提升了牧草品质,而单播草地对牧草品质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冰草单播和混播方式均增加了土壤的碳、氮含量,为人工草地的稳定建植提供了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夏季留茬高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不同放牧强度对放牧系统人工草地优质牧草再生产力影响,在朗目山混播放牧草地牧草生长旺盛的6-8月开展了不同留茬高度对人工草地质量,牧草生长,牲畜采食量,牧草利用率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留茬10-12cm的牧草净产量,利用率,草地质量,牲畜采食量均最佳,是实现放牧系统人工草地合理利用和提高效益的理想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6.
提高混播草地的生产力和维持其营养价值对提高新疆半干旱地区放牧家畜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4种牧草,以单播为对照,设置豆禾两种牧草和3种牧草进行混播,分析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牧草营养价值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混播草地不仅具有明显生物量优势,而且牧草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更低,粗蛋白含量、干物质消化率、干物质采食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更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2016年到2018年),单播和混播草地牧草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粗蛋白含量、干物质消化率、干物质采食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大武地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大武地区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立的3龄和7龄单播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的群落结构和植物量组成的研究,分析了“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调控管理下,3龄和7龄垂穗披碱草单播人工草地的群落组成仍然以垂穗披碱草为优势建群种,3龄和7龄单播人工草地地上植物量为377.4g/m2和371.2g/m2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黑土型”退化草地250.1g/m2的水平。地上植物量组成中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比例高达99%以上,而“黑土型”退化草地毒杂草比例占到了98%。人工草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森多乡和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针对重度退化草地建植的单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区域恢复草地的植被生物量、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并采用CVOR综合指数评价单播措施在不同区域的恢复效果和健康状况,为指导高寒草地恢复及人工草地的后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果:研究区不同建植期草地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单播措施显著提高了不同区域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禾本科牧草所占比例,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有机碳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此外,对不同区域恢复草地进行健康评价的结果发现,单播后,年度内研究区域的健康等级均处在健康和警戒状态。综上所述,人工草地的建植能够有效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栽培牧草的生产、利用和细毛羊营养日粮的配合供给,加强了放牧草地的利用与管理,既保护了草地生态环境,又保证了放牧条件下细毛羊营养供求平衡,为高寒牧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细毛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锡林郭勒盟是我国典型草原的主要分布区,也是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实地调查,在锡林郭勒盟共调查研究了多年生人工草地26块,其中,包括8个牧草品种,单播和混播2种播种方式。单播产量最高的牧草为紫花苜蓿,在正蓝旗干草产量为4730kg/hm^2,混播产量最高为西乌旗西南部的老芒麦+紫花苜蓿,干草产量达6663kg/hm^2;总结了锡林郭勒盟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人工草地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措施,为锡林郭勒盟人工草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于2010年6~9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的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试验分为划区轮牧组和连续放牧组,轮牧组与连续放牧组各设3个重复,轮牧区每个重复各有5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时间为6d。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放牧制度对各组草地牧草的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各组草地牧草的营养物质影响差异显著(P<0.05);划区轮牧组牧草的粗蛋白质(CP)含量有高于同期连续放牧草地牧草的趋势,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低于连续放牧草地的牧草;对绵羊增重影响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 建立围栏系统划区轮牧是合理利用人工草地的重要手段。围栏放牧可节约劳动力,减少家畜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然而,围栏放牧最主要优点是可以提高草地的载畜量,并使土壤—牧草—家畜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增加草地载畜量,可使家畜粪便较为均匀地排回草地,促进了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有利于牧草的再生;增加了载畜量可控制家畜对专一牧草的选食,有利于豆科牧草固氮,并保持牧草一定的可消化性;较高的载畜量使家畜个体营养摄入量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两年生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栽培草地土壤碳、氮含量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时期,单播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容重最大,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容重最小;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最大,其次为隔行混播草地,二者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同行混播草地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全氮含量为单播无芒雀麦草地最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0~40cm全剖面,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有机碳储量最大,为46.98t/hm2,隔行混播草地次之,为44.77t/hm2,二者显著高于同行混播草地(38.75t/hm2)及单播无芒雀麦草地(36.37t/hm2)(P<0.05)。  相似文献   

14.
放牧草地的产量和质量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牧草地的管理一方面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牧草产量,另一方面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牧草质量,其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放牧家畜的生产性能。本文根据最新草地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放牧草地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为了达到期望的家畜生产性能而应遵循的放牧草地产量和质量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以种植2年的单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时期,土壤有机碳密度以隔行混播草地最大,为11.59t/hm2,其次为单播紫花苜蓿草地,二者显著高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同行混播草地(P0.01);氧化稳定系数,隔行混播草地最大(1.28),同行混播草地次之(1.16),二者亦显著(P0.05)高于单播紫花苜蓿草地(1.00)、单播无芒雀麦草地(0.85);表明混播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且隔行混播较之同行混播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划区轮牧是科学合理利用草地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分析贵州草地资源、气候资源出发,探讨贵州省大方草地划区轮牧对春季草地成分的影响,按照划区轮牧的放牧方式,笔者在2015年在该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划区轮牧,大方草地蕨类植物大量减少,中华厥降低了57.5%.其它杂草减少了34.6%,使得杂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放牧家畜在草地上排出粪便,给草地施加天然有机肥,增加了草地土壤的有机质成分,给草地添加了养分,草地生产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改变牧草品质,增加家畜的采食量,提高轮牧小区的载畜量,家畜在采食过程中,踩踏杂草,有蹄耕作用,控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和牧草竞争,为草地牧草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放牧采食,要给人工牧草留大约是6 cm茬高度,不能过牧,使放牧草地有休养生息的条件,让被家畜践踏的草地得到有效的修复,防止草地退化,提高人工改良草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1种牛选择以本地黄牛为主要品种,选好基础母牛,淘汰本地公牛,采取引进良种公牛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2饲养方式人工草地采用放牧为主、适度冬季补饲的饲养方式,其余以舍饲为主,种畜适度放牧增加运动。在牧草生长期,牛在人工改良草地放牧采食优势牧草,冬季枯草季节补饲青贮料、青干草、微贮料及适当精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连续4年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混播牧草的物侯特点、生物学指标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单播和混播牧草生物量的时空间动态进行定量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混播牧草的生长与生产特点,为滩区畜牧业生产服务。结果表明:混播牧草在河南适宜秋季播种,翌年3月中旬进入返青期,6月中旬种子成熟。混播牧草地上生物量动态呈现S型曲线变化,生物量增长最快在禾草的抽穗扬花期,生物量最大值在成熟期,其中蜡熟期是牧草利用最佳时期。牧草混播的生产水平高于各自单播的,但混播草地利用多年后,生产水平下降,需要通过土壤作业和加强管理来恢复其生产力。因此,在河南省黄河滩区,通过苜蓿与高羊茅混播建立人工草地是可行而有效的,只要加强后期管理,可以取得比单播更高更稳定的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19.
海南热带疏林草地山羊放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热带疏林草地进行海南当地山羊的放牧试验,初步表明:人工草地上放牧海南山羊与天然草地相比有利于提高山羊对牧草的采食量和活增重。山羊的采食量与牧草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粗纤维含量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粗灰分、粗脂肪含量相关性不明显。无论人工草地还是天然草地在放牧山羊后禾本科草与豆科或其它杂类草、杂灌的比例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放牧是动物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放牧以草地为生活条件,一方面采食牧草,从放牧地摄取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动物在放牧中得到适当的运动,并经常处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经受各种气候环境的锻炼,为机体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条件。放牧是我国草地利用最经济有效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