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玉米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和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孢囊线虫Heterodera zeae Koshy,SwarupSethi,1971年在印度的拉贾斯坦邦第一次被发现并报道。虽然该病在我国未见相关报道,但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已达到世界第二位,分布范围广。因此,对该病害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国外有关玉米孢囊线虫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孢囊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形态特征、危害情况、寄主范围及其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为防止玉米孢囊线虫在我国发生危害和扩散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内线虫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玉米矮化病的病原,采用Ludox TM悬浮法对从吉林和辽宁采集的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和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的线虫进行了鉴定和种群比较,并对矮化病株茎基组织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9属线虫,特有线虫是角咽线虫属Actinolaimus和木盾移线虫属Peltamigratus,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8属线虫,特有线虫为锥线虫属Dolichorus,二者相同的线虫属有27个。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中植物线虫种类和数量明显比健康株根际土壤中高,线虫种群数量差异明显的主要是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和刺线虫属Belonolaimus,病株根际土壤中这3个属线虫总数约占病株土壤分离线虫总数的20.23%、11.27%和10.40%。玉米矮化病株茎基组织中短体线虫属和矮化线虫属数量占优势,2个属的线虫数量分别占测序总数的22%、14%(吉林长岭)和16%、20%(辽宁黑山)。表明玉米矮化病的发生与植物线虫相关,很可能是多种线虫共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r(Stciner & Buhrer,1934)Nicklc(1970),能够引起松树枯萎病,是一个重要的林木检疫性线虫。松树一旦感染此线虫,无论树龄大小,树势强弱,几个月内就会枯死,因而已引起许多国家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在我国,近几年来,就松材线虫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几种杀线虫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温室大棚内人工控制的环境使许多线虫突破露地气候的限制而不断蔓延,线虫病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1].当前大棚蔬菜生产的主要线虫病是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引起的病害.为了更好控制此病的为害,笔者引进几种非熏蒸性杀线虫剂,在大棚黄瓜上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正长岭发垫刃线虫(Trichotylenchus changlingensis)是一种迁移性植物外寄生线虫,该线虫于2011年首次在我国吉林省长岭县发现,并根据其形态特征及最新分类系统将其归为发垫刃属[1,2]。该线虫能引起玉米叶片黄化,植株矮化,茎基部开裂,茎节缩短等症状,该病发生率普遍在21%~67%,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3]。  相似文献   

6.
常年种植甜菜或白菜的土地,易使这些作物得甜菜病。此病由甜菜包囊线虫 Heterodera schachtii schmidt 引起。同样线虫还可引起饲料甜菜和红甜菜紫菜头、红菜罹病。甜菜包囊线虫对所有温带的以甜菜业为主的国家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在此线虫立住脚的地方采纳适宜的轮作制度,以减少损失,至为重要。作物损失当很少线虫出现在土壤里时,只有少数小根被杀死,引起的损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玉米线虫矮化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东华北春玉米区暴发的一种危害严重、引起玉米植株矮化的新病害病原,从病区采集大量病株及其根际土壤,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分离频率最高的3种镰孢菌,即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及线虫(群体)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有线虫(群体)的处理能够引起该病害典型症状,即植株矮化,叶片上有沿叶脉方向的黄色或白色失绿条纹,茎基部组织从内向外呈纵向或横向开裂,推断该病的发生和线虫有关。将回接发病植株病土中分离的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发垫刃线虫属Trichotylenchus sp.、拟盘旋线虫属Pararotylenchus sp.、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垫刃线虫属Tylenchus sp.、丝尾垫刃线虫属Filenchus s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 sp.进行分属后再回接,只有发垫刃属线虫的处理出现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的植株。综合形态特征、致病力和分子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病原为长岭发垫刃线虫T.changlingensis,并将该病害称为玉米线虫矮化病(maize nematode stunt disease)。  相似文献   

8.
花卉线虫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生物,常因在种植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线虫的危害而造成严重损失。危害花卉的线虫种类较多,而且许多花卉都受到一种或多种线虫的危害,线虫可以侵染危害花卉的根、茎、叶、花、芽和种子等各个部位,并可随其扩散传播。花卉在贸易交往中携带和传播植物线虫的可能性、隐蔽性和传入后对传入国家或地区的花卉及其他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性都很大。  相似文献   

9.
根腐线虫病的症状,危害,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线虫(Pratylenchus)又叫短体线虫。分布广泛,世界各地都有这个属线虫的危害。近20年中,我国陆续报道有20多个种,并证实危害的作物有:小麦、玉米、小米、高粱、大豆、油菜、花生、棉花、苎麻、马铃薯、番茄、草莓、桃等。一、症状和危害根腐线虫以4龄幼虫和成虫,趋向活寄主的根系,破坏根的皮层部分;伤残根腐线虫却危害桃的幼根;有的种在某些寄主上,也可危害维管束组织。根腐线虫侵染根部,在侵染点附近,形成小的枯斑,许多根腐线虫结集时,病斑联合形成一个较大复合病斑,长而窄,呈黑色。但病斑变色不能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河南省主要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明确孢囊线虫对不同作物的危害情况,于2017—2020年对河南省18个市50个县(区)的小麦、玉米和水稻作物的孢囊线虫种类和发生分布进行随机取样调查,采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进化树分析技术鉴定不同作物孢囊线虫的种类,并根据土壤中孢囊基数和单孢囊卵数明确不同作物孢囊线虫的发病严重度。结果显示,共采集土壤样品308份,其中224份样品检测到孢囊,孢囊检出率为72.7%。小麦孢囊线虫发生分布范围覆盖40个县(区),其中15个县(区)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侵染,23个县(区)为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侵染,南阳市西峡县西坪镇和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混合侵染发生区;玉米孢囊线虫H. zeae在濮阳市清丰县韩村镇、许昌市长葛市董村镇和禹州市范坡镇检测点首次被发现;旱稻孢囊线虫H. elachista在信阳市潢川县魏岗乡、来龙乡和新乡市获嘉县亢村镇检测点首次被发现。孢囊线虫发病严重度数据表明,小麦田平均孢囊含量高达17.3个/100 mL;玉米田平均孢囊量为11.0个/100 mL;水稻田平均孢囊量为4.4个/100 mL。表明河南省孢囊线虫高发地块主要集中在豫北、豫东和豫中平原区。  相似文献   

11.
培肥措施对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华北高产粮区山东桓台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为试验基地,研究培肥措施对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化肥(尿素)处理组线虫种群数量高于不施肥对照组。整个生长季,化肥使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增加;化肥+秸秆加剧植物线虫数量增加;化肥+秸秆+有机肥(猪粪)使植物线虫数量减少。化肥和秸秆还田增加植物线虫发生量,有机肥降低植物线虫增长数量,应提倡多施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12.
 由小麦孢囊线虫引起的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分布范围广,防治困难,严重危害我国小麦生产。在我国危害小麦的孢囊线虫主要包括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种植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近10年来,我国科学家制定了小麦孢囊线虫抗性评价标准,测试了我国主推小麦品种和部分引进种质资源对小麦孢囊线虫的抗感性,鉴定到太空6号、新麦11、VP1620和Madsen等抗小麦孢囊线虫的优良材料,利用抗源创制了一系列的抗小麦孢囊线虫种质材料,从组织细胞学、基因组和转录组等解析了小麦抗孢囊线虫的机制。本文主要从小麦孢囊线虫致病型分化、抗性评价、抗性基因鉴定、抗性机制解析和抗病基因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不断满足国内种植和更换新品种的需求,2000年起由大连口岸进境玉米种子的数量在逐年成倍增加,同时由其携带各种危险性线虫病害入境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从中多次检出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措施防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效果,发现覆膜栽培、玉米轮作1年、玉米轮作2年、大豆轮作1年、大豆轮作2年、沟施噻唑膦、沟施氟吡菌酰胺处理对轻发生区腐烂茎线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总体上以分别与大豆、玉米轮作2年及沟施药剂处理的防效较高;但同一防治措施对不同发生程度腐烂茎线虫的防效存在明显差异,在严重发生区的防效低于轻发生和一般发生区。因此,生产上对该线虫尤应注重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0在北京和河北阜城进行了室内和田间应用线虫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用4个种10个品系线虫测定的结果,以芜菁夜蛾线虫Agriotos对玉米螟的致病力最强。Agriotos线虫对玉米螟的致死率随玉米螟龄期的增加而提高,对2龄和5龄初玉米螟的LD50分别为47±2条/头和9±3条/头。线虫施入玉米心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数量逐渐减少,但14天后仍能回收到一定量的线虫。施线虫10天后引入玉米螟,死亡率仍到56.7%,说明线虫侵染力没有丧失。1989年用2000条/株的线虫剂量田间防治夏玉米上玉米螟,6天后死亡率达90.5%,1990年用同一剂量防治夏玉米上玉米螟死亡率为80.4%。  相似文献   

16.
 取北方5种作物轮作茬口和休闲土壤种植火豆、玉米、小麦、亚麻和甜菜,出苗后22 d制备作物的根渗出物,观察其对大豆胞囊线虫卯孵化的影响。试验表明,麦豆麦迎茬的甜菜根渗出物在后期大豆胞囊线虫(SCN)的卵孵化率最高,豆麦米轮作茬的大豆根渗出物9 d后SCN的卵孵化率明显高于其它作物,米豆米茬口的玉米根渗出物SCN的卵孵化率较高,豆麦豆迎茬甜菜根渗出物SCN的卵孵化率明显高于所有供试作物,12年大豆连作茬甜菜从一开始卵孵化率就高于对照和其它4种作物,休闲区的5种作物根渗出物也有对SCN卵孵化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孢囊线虫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于水稻根部的孢囊线虫在我国尚未见报道。1982—1984年,我们在××县××乡的部分双季稻田(冬季种植马铃薯、蔬菜、甘薯)和小部分晚季稻田(春季种植花生、甘薯、冬季休间)范围内,四次发现水稻根部有孢囊线虫寄生而不侵染在这些田种植的冬、春作物。通过三次接种验证,该虫能侵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疯顶病又名玉米指疫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Thirum.etal.是由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菌侵染引起的危险性病害。原在我国的河北、宁夏、山东、江苏、四川等主要玉米产区发生,近年来随着三穗县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四川省已成为我国玉米主要种植区,年均种植面积约60万hm^2。同样,玉米也是乐山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73万hm^2。2003年以来,在乐山市的犍为、井研和五通等乡镇及邻近的雅安和眉山部分地区陆续出现玉米雌穗弯曲病。由于零星发生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田杂草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39 000~63 000株/hm~2对春玉米和夏玉米田间杂草数量和生物量、玉米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春玉米田总杂草的数量,春玉米田和夏玉米田总杂草的生物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春玉米的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夏玉米的株高变化不明显;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的产量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种植密度较低时,春玉米的产量增幅明显。因此,在四川省适当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既可以降低田间杂草发生量,又可以增加玉米产量,但春玉米种植密度不宜高于57 000株/hm~2,夏玉米最高可达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