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品种区试是通过不同的生态环境多年、多点,对育成的棉花新品系进行丰产性、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抗虫性等测定的试验,是进行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就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近几年取得的成就作了回顾,对品种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棉花高产优质育种问题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笔者接触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工作,对参加试验的品种做了一些观察和分析。参加1973—1978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试的品种,共26个,试验点次104个;参加江苏省1974—1975年棉花品种区试的品种共10个,试验点次33个。以这些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我国棉花育种工作的现状,试对棉花高产优质育种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棉花品种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棉花品种的重要性以及山西省棉花品种资源的分类、保存和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山西省棉花品种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代表了当前育种的基本水平。研究这些品种在各地的生态反应,对确定育种目标与选择手段可以提供借鉴。1977年区域试验逐步恢复以来,截至1979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试、江苏省麦套棉花品种区试与麦后棉花品种区试的参试品种为17个,试验点次为78个,其中分布于盐城地区境内的点次为13个。本文试图应用区域试验等资料就我区棉花早熟育种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2012年从河北、河南、甘肃等地引进了21个品种在哈密地区进行多点区域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的生育期、适应性、丰产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河北引进的棉花品种在哈密地区表现较好,比较适宜哈密地区种植,从甘肃引进的棉花品种在哈密地区表现为生育期偏早。  相似文献   

6.
2012年从河北、河南、甘肃等地引进了21个品种在哈密地区进行多点区域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的生育期、适应性、丰产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河北引进的棉花品种在哈密地区表现较好,比较适宜哈密地区种植,从甘肃引进的棉花品种在哈密地区表现为生育期偏早。  相似文献   

7.
通过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资料及相关档案材料的挖掘和整理,对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借鉴国内外品种试验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提出了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在品种受理、试验类型设置、试点布局、性状测试与记载、数据分析等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2个生态棉区、5个点于2000年对8个优质、高产棉花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全面考察了各参试品种(组合)的品质、产量等综合性状,为确定我省今后棉花主推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棉花遗传育种的发展动态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棉花生产及供求格局,提出了棉花育种对于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在对"十一五"育成品种与"十五"育成品种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湖北省棉花育种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对湖北省"十二五"棉花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南通棉区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棉花枯萎病迅速蔓延,有些地方不问实际病情轻重,盲目扩大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致使丰产、优质的常规品种无立足之地,减少了产量,降低了品质。现针对南通棉区的棉花品种布局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杂交棉花品种性状研究及育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2001-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杂交棉花品种的性状表现,为杂交棉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等统计方法分析杂交棉花品种的亲本来源、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杂交棉品种亲本多为苏审常规棉与‘GK19’;不同阶段育成品种产量稳步提高,但增产幅度有降低趋势;单株铃数有渐近增加的趋势;30个白色杂交棉品种中,衣分均高于39.5%,铃重5.9 g以上的品种占60%;纤维品质达Ⅲ型以上品种占93.5%;近50%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达耐病级别;抗虫性有待提高.近期杂交棉育种以改进纤维品质与抗性为主,稳步提高产量;思路上注重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研究“三系”杂交棉;重点开展病虫抗性和品质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区域转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水平波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南京、盐城、南通3地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试的抗虫棉品种为材料,采用室内棉叶接虫方法,检测不同生态区域间品种抗棉铃虫水平的波动程度.结果表明:17个品种在不同试点间的抗级吻合度为82.35%;有10个转基因棉花品种在不同试点的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CLM)、叶片受害指数(LII)、活虫发育指数(SLI)与活虫发育指数减退率(DR)等抗虫性检测指标出现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的波动反应,波动度介于16.67%~100.00%;其波动度的大小与该品种的抗虫水平值呈极显著相关,特抗或特感的品种,即平均抗虫性水平值高于3.6或低于1.5,其试点间抗虫性指标波动度为0,而介于二者之间的品种,其生态区域间抗虫性水平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据此建立了抗虫性指标波动度(Y)与品种平均抗虫性水平值(x)之间的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并探讨了不同生态区域转基因棉花的品种引进与抗性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短季棉新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2006年黄河流域麦套棉和夏播棉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以及不同年度间参试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6%的麦套棉品种籽棉产量集中在3 126.6~3 753.8 kg/hm2,夏播棉品种籽棉产量在2 430.0~3 010.5 kg/hm2;60%麦套棉和全部短季棉品种的纤维比强度未达标;枯萎病和黄萎病指数偏高;衣分变幅较大,铃重、子指相对稳定.麦套棉产量和品质年度间变化不大,枯萎病指数有升高趋势;夏播棉产量略有增高,抗枯萎病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的中间性试验,通过不同生态环境的多点区域试验,可以正确鉴定棉花新品种的生育期、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等特性。对河北省选育的2010年参加黄河流域区域试验的10个中熟棉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其利用价值,可为棉花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指标看,冀晋1685早熟2 d,石抗338和沃棉2号早熟1 d,邯809和冀丰杂5号熟期与CK相当,农大601和希普3晚熟1 d,邯6402、冀H888和冀FRH3018晚熟2 d;从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看,邯6402和希普3产量水平高且纤维品质较好,邯809、冀丰杂5号和冀FRH3018纤维品质好但产量水平低,冀晋1685、石抗338和农大601纤维品质一般且产量水平低,沃棉2号纤维品质不达标;从抗性指标看,参试品种均为抗棉铃虫、耐黄萎病品种,其中,邯809、石抗338、农大601和沃棉2号高抗枯萎病,冀晋1685、希普3和冀FRH3018抗枯萎病,邯6402、冀丰杂5号和冀H888耐枯萎病。  相似文献   

15.
新疆早熟中长绒棉育种进展特点及改进目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据国家、新疆早熟棉区试验结果分析:"十五"期间新疆早熟中长绒棉育种取得新进展,有两个新品种通过2003~2007品种审定,在生产上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系参试.新品种(系)产量水平接近常规推广品种,纤维品质基本符合农业部2003~2007年中长绒棉育种目标,抗病性在逐步提高,同时存在熟性偏晚,吐絮不集中,中后期花成熟度差,抗逆、适应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早熟性、强力和抗逆为重点的育种目标和扩大遗传背景,打破性状间负相关性及田间目标性状选择等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枯、黄萎病发生严重,纤维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以及缺乏早熟性较好的品种等问题,广泛搜集、筛选遗传背景丰富、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作为亲本,利用杂交创造广泛变异,实现目的基因的重组,选择多个优良目标性状集于一体的后代材料,结合南繁北育,在重病圃进行全生育期抗病性鉴定、多点适应性鉴定等,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早熟性较好的抗虫棉花新品种‘冀863’。2006年参加冀中南春播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863’高产、抗病、早熟性好,符合纺织工业需要的AA型优质棉标准,各项纤维品质指标匹配合理,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规范Ⅱ型品质标准。与同期和近5年河北省审定的春播常规棉品种比较,具有整齐度指数高、断裂比强度强、马克隆值适宜、反射率高、纺纱均匀性指数高等优良纤维品质性状和早熟性好的特点。‘冀863’是适宜生产需要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品种,亦可作为培育新品种的优异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 1999年河南省转基因抗棉区试资料为分析对象 ,介绍方差分析、AMMI模型分析和将受害铃率作为参试品系抗虫性指标引入模型的因子回归模型分析 3种分析方法 ,将抗虫性结合单株铃数、单铃重、绒长、衣分等产量、品质性状对参试转基因抗虫棉品系进行评价 ,并对 3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食用向日葵新品种,以甘葵1号为对照,对7家单位提供的11个向日葵新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有10个参试品种均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好,其中SH1082、LSK14、安0610、LS3968和SH0152已完成两年区试,建议晋升生产试验;CH9148、龙食杂4号、三瑞6号、NB8618和WZ9188是第一年区试,建议继续试验;NB003比对照减产极显著,菌核发病率高,综合性状表现不好,建议停试。  相似文献   

19.
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杂交种杂20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20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杂交新品种。该品种2003—2004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区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皮棉产量1 582.5 kg/hm2,较对照晋棉31号增产39.74%;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1 987.5 kg/hm2,较对照增产22.46%。分析探讨了杂208的选育过程和遗传基础,并介绍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