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果表明:在广州早晚季种植的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IR品种,广义遗传力有相似的倾向,出穗日数、株高、千粒重、10粒谷长、10粒谷宽、谷长宽比均较高。单株穗重遗传变异系数较大。性状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测定,早晚季趋势相似。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穗重呈正相关,尤以每穗实粒数无论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遗传及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试验是在南京农学院院内试验地上进行的,按随机区组设计。1980—1981年供试品种6个,四次重复;1981—1982年供试品种8个,三次重复。对所取得的各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每穗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和每小穗粒数次之;单株和每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籽粒产量则较低。千粒重、单株穗数和每穗粒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都较大,每穗小穗数、单株粒重、每小穗粒数和产量的都较小。所研究的各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都接近或稍大于表型相关系数,而产量与所有其它性状的相关都不显著,产量因素之间都表现为负相关。但通径系数分析表明:除了穗数在一年的试验中对产量呈负向直接效应外,其它产量因素在两年中均呈正向直接效应。选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按选择指数选择大都比单一性状选择产量的效果为好,权衡得失,以包括产量、千粒重及穗数或粒数组成的三性状的指数的效果较好而简易。整个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江下游地区,在现有高产品种类型的基础上,选育具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种,似乎应着重提高粒数,适当兼顾粒重,而粒数又以单位面积粒数为指标较适宜。穗数似乎存在较  相似文献   

3.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植株总体偏高,有效穗数多数在10个以下,小穗数平均为20.4,部分品种穗粒数较多、大于70粒,但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7.5和11.2 g。筛选出一些单一或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高。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都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正向直接影响较大。多元回归方程:Y=-21.96 1.54X2 0.18X3 0.42X5解释了单株产量变异的97.09%。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黄淮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表明,近期育出小麦品种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更加接近,之间的换算系数应以0.95为宜;经对新育出的品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穗数(r=0.3389)>穗粒数(r=-0.3346)>千粒重(r=0.325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数,以穗数与之最大为0.6052,其次是千粒重为0.5198,最小的是穗粒数为0.1988;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数,又一次说明了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负相关性。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黄淮麦区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数,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来源硬粒小麦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源干意大利、加拿大和墨西哥的12个硬粒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硬粒小麦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变化以及对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源于墨西哥品系的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品种,加拿大品种与墨西哥品系和意大利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不同来源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墨西哥品种极显著高于加拿大和意大利品种,千粒重墨西哥品系则显著低于意大利和加拿大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来源品种的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大多存在着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均为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间多为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不同来源品种产量三因素对单株产量都有正向效应,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既有负值也有正值,说明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在不同来源品种中均较大,说明有效穗数是硬粒小麦品种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墨西哥品系的单株产量构成三因素比较协调.认为墨西哥品系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引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5—2016年度江苏省淮北地区品种展示的20个小麦品种的试验资料,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穗数与籽粒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r=0.672 9**)、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成不显著正相关(r=0.267 8、r=0.177 1)。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4 946.71+13.45X1+250.32X2+155.60X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籽粒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y=1.071 8),其次是穗粒数(直接通径系数Py=0.829 9),千粒重的作用较小(直接通径系数Py=0.246 6)。据此分析结果并结合本地区生态特点,提出了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途径是主攻穗数、提高穗粒数,兼顾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  相似文献   

8.
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8年吉林省水稻区试及北方稻区区试的30份早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相关遗传进度、相关系数及通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每穗颖花数与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3性状间呈负相关,3因素相互制约,不能片面追求多穗、大穗和大粒,某一性状的增加是有限度的。单株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贡献较大。株高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值和间接效应值都较大,说明在高产育种中必须注意株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2010一2012年度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和2012一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对‘镇麦1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1号'的平均穗数为505.13万/hm~2,平均穗粒数为39.31粒,平均穗粒重为1.56 g,平均千粒重为39.78 g,平均产量为6 392.89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重。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y=0.5312),其次是穗数(直接通径系数Py=0.4711),穗粒重的作用最小(直接通径系数Py=0.0944)。‘镇麦1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的穗数和穗粒重稳定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下的小麦产量和构成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有效穗数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呈负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小;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很大,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在高产区达极显著,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在较高播量下未达显著水平,而在稀播条件下达显著的正相关,且与每穗粒数表现正向联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的产量水平下,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增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4~2005年国家小麦品种展示的16个品种的试验资料,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程度为:每公顷有效穗数(0.799 0)>每穗粒数(0.4338)>千粒重(-0.4307);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每公顷有效穗数(1.023 4)>千粒重(0 6413)>每穗粒数(0 543 7).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华北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数、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4~2005年国家小麦品种展示的16个品种的试验资料,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程度为:每公顷有效穗数(0.7990)>每穗粒数(0.4338)>千粒重(-0.4307);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每公顷有效穗数(1.0234)>千粒重(0.6413)>每穗粒数(0.5437)。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华北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数、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性状对单穗粒重的贡献大小,本试验选用了20个小麦品种(系),针对15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千粒重、每穗粒数、第1节长的遗传力很高;每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千粒重、第1节、第2节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I2、每穗小穗数、千粒重对单穗粒重的遗传直接通径为正贡献,每穗粒数、第1节、IL、第2节通过I2,穗长通过每穗小穗数对单穗粒重的间接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4.
河南小麦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河南区试2006年冬Ⅰ、Ⅱ组24个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和最高蘖未达显著水平,而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容重的偏回归系数都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千粒重与产量存在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穗粒数、容重与产量则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0.4927,达显著水平。说明河南小麦品种为三要素均衡型,以穗数为主,以粒数次之,以粒重的作用又次之。同时说明容重与产量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e型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6和2007年连续2年4个e型杂交早稻品种分期播种资料,对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播始天数等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e型杂交早稻随着播种期提早产量呈增加趋势;单株产量不仅与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还与每穗总粒数和株高有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单株有效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明显,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作用不明显,株高和穗长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小,穗长则是通过每穗总粒数来影响产量的。  相似文献   

16.
对冬小麦品种中引六号和霍诺的产量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引六号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千粒重与穗数也存在较大的正相关,这三者对产量影响的直接效应大小为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霍诺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负相关,三者对产量的提高以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效应较大,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每穗粒数,但是穗数增加到一定水平会影响千粒重及每穗粒数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5个光温敏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或常规品种)分别配成的组合为材料,从产量性状上对所配成的50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存在显著的个体杂种优势,在主要农艺性状尤以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的杂种优势明显;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成正相关,且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结构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以每穗粒数最大rg=0.4812,千粒重次之rg=0.3423,667m^2穗数呈负向趋势rg=-0.2818;以遗传相关系数对产量作通径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每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强(P2.4=1.5335),千粒重稍弱(P3.4=1.3324),667m^2穗数较弱(P1.4=1.0729);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对贡献仍以每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另根据各产量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未来高产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将大穗与大粒结合,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高产小麦育种的策略应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对30份国外引进种、47份四川地方品种、20份推广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从回归系数、简单相关、偏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看,三类材料构成单株产量的关键因素为: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考察的6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组成在三类材料中不同。推广品种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这三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远大于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国外引进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差异较推广品种中小;地方品种中除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较大外,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通过与其它性状相互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对单株产量起了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这三类材料遗传背景差异较大,在产量育种中,可针对育种材料的产量限制因素,合理选用不同遗传背景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20.
对水稻地方品种大粒王与中小粒品种鄂晚10号杂交F2的199个单株进行了籽粒及其相关性状的考察,同时进行了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粒长、粒宽对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粒长、粒宽对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粒宽和千粒重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粒长对长宽比的直接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