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放养与圈养对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试验采集相同日龄的放养和圈养松辽黑猪血液分离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E和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a、IgG2b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放养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IgA、IgE含量均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1),IgG2a含量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放养松辽黑猪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说明放养松辽黑猪抗病力水平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圈养和放养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以及肉质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用30头(99.0±3.0)kg去势松辽黑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饲喂相同日粮,自由采食,试验期75 d。结果表明:与圈养组相比,放养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放养组的胴体重和瘦肉率分别显著提高了5.42%和6.06%(P0.05),背膘厚度显著降低了11.95%(P0.05);放养组肌内脂肪含量明显提高(P0.05),含量达4.03%;剪切力明显降低了2.84%(P0.05);放养组肉质中铅、砷、铬、镉的平均含量较低,且含量远远低于国家猪肉卫生标准。综上可知,适当的林下放养增大了松辽黑猪活动空间,改善了生长环境,促进了猪只快速生长,提高了屠宰性能,提升了猪肉品质,降低了肉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林下放养与舍饲两种养殖模式对松辽黑猪健康水平及新陈代谢的影响,试验测定了两种养殖模式下松辽黑猪血常规、血清生化及盐离子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放养可引起松辽黑猪血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嗜碱性粒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5);放养可引起松辽黑猪血液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CO2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其他血液生化和无机盐离子等指标影响不大。说明放养可以显著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选择松辽黑猪新品系后备育成猪和长白山野猪与松辽黑猪的杂交一代育成猪各20头,开展饲养试验、屠宰测定、肉质分析以及氨基酸、脂肪酸、血液相关指标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日增重:松辽黑猪新品系要比长野猪杂交一代高5.49%,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提高19.15%,差异显著(P〈0.05)。长野松杂交猪的瘦肉率比松辽黑猪新品系低3.8%,差异显著(P〈0.05),肌内脂肪含量松辽黑猪则比长野松杂交猪提高32.25%,有极呈著差异(P〈0.01)。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含量松辽黑猪比长野松杂交猪高15.43%,差异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的含量松辽黑猪则比野松杂交猪高23.15%,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中三碘甲状原氨酸(T3)含量,长野松杂交猪比松辽黑猪提高了98.4%,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白蛋白和谷草转氨酶含量长野松杂交猪显著高于松辽黑猪(P〉0.05),胆固醇含量长野松杂交猪则比松辽黑猪降低了10.91%,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3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舍饲和放牧的方式进行生长育肥试验,在松辽黑猪体重达到100 kg时屠宰测定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放牧组松辽黑猪日增重、料重比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熟肉率、滴水损失、失水率、嫩度值等指标放牧组与舍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放牧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发酵床垫料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60头60日龄苏钟猪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水泥地面饲养)、木屑发酵床组(垫料基质为木屑)、酒糟发酵床组(垫料基质为50%酒糟+50%木屑)、菌糠发酵床组(垫料基质为50%菌糠+50%木屑),试验期100 d。结果显示:木屑组、菌糠组生产性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酒糟组生产性能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1);同时,酒糟组生产性能显著优于木屑、菌糠组(P0. 05)。各处理组猪肉肉色、pH值、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水分等常规肉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 05);酒糟组、菌糠组猪肉肌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发酵床处理组肌内脂肪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 05);各处理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 05);脂肪酸方面,酒糟组猪肉硬脂酸含量最低;发酵床处理组猪肉亚油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其中酒糟组亚油酸含量最高;同时,酒糟组猪肉二十碳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 05);菌糠组猪肉二十碳一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 05);酒糟组猪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发酵床处理组猪肉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酒糟组和菌糠组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酒糟组猪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 05);(5)菌糠组猪肉锌(Zn)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酒糟组(P0. 01)和对照组(P0. 05),其它重金属元素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对照组猪肝脏铅(Pb)含量显著高于木屑组和酒糟组(P0. 05),铬(Cr)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床饲养组(P0. 05);菌糠组猪肝脏锌(Zn)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木屑组(P0. 05);猪肝脏中其它重金属元素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各处理组猪肉、肝脏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满足国家相关食品中限量标准的要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以酒糟、菌糠为垫料的发酵床饲养环境可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并且,发酵床饲养方式不会造成重金属在猪肉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云南3个地方猪种猪肉的营养价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利用云南地方猪种资源和生产优质猪肉,选用高黎贡山猪、撒坝猪、滇南小耳猪3个云南地方猪种,测定其背最长肌的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高黎贡山猪脂肪含量较撒坝猪、滇南小耳猪高(P0. 05),而撒坝猪粗蛋白含量最高(P0. 01)。3个猪种各种氨基酸含量依次为撒坝猪、滇南小耳猪、高黎贡山猪,且3个猪种之间差异性极显著(P0. 01)。撒坝猪胆固醇含量最低,极显著低于高黎贡山猪(P 0. 01),低于滇南小耳猪(P0. 05)。结果表明,高黎贡山猪猪肉营养成分丰富,脂肪品质好;撒坝猪猪肉味鲜,胆固醇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7,(2)
为了探索出地方圩猪合理的生长肥育模式,选择60 kg左右的圩猪20头,分为圈养组和放养组,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圈养组按照常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放养组白天山林放牧,自由活动和觅食,早晚各补饲1次精饲料,两组饲养至90 kg体重结束。两组分别选择6头90 kg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并进行肉质和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放养组日增重为259.1 g,极显著低于圈养圩猪的373.2 g(P0.01);放养组料重比为3.12,体重增长1 kg,放养组比圈养组少消耗0.98 kg精饲料;放养组的肩胛后沿处、最后肋处、腰荐结合处和倒数第3、4肋处背膘厚分别是51.33 mm、27.35 mm、47.10 mm和37.96 mm,分别比圈养组下降24.4%、32.3%、12.4%和33.1%,差异显著(P0.05),而屠宰率、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肌内脂肪含量为1.82%,极显著低于圈养组(P0.01),而pH_(45)、pH_(24)、肉色(L、a、b)、失水率、拿破率、肌肉水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酪氨酸(P0.01)和赖氨酸含量(P0.05)显著高于圈养组,其他氨基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模式虽然延长了饲养周期,但减少了饲料的消耗量,显著降低了脂肪的沉积,提高了酪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是圩猪生长肥育较好的一种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定猪的肌肉营养成分,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长白山野猪、松辽黑猪、杜长大白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松辽黑猪和杜长大白猪(P0.01),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长白山野猪鲜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松辽黑猪和杜长大白猪(P0.01),亚油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说明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酸相对比例和含量表现良好,值得在肉猪选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烟台黑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性能以烟台黑猪阉公猪较高,平均日增重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9.42%(P>0.05);不同性别烟台黑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除骨骼率和肌肉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中,骨骼率以烟台黑猪母猪最高,比烟台黑猪阉公猪提高9.88%(P<0.05);肌肉蛋白质含量都以烟台黑猪阉公猪较高,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3.11%(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中除苏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组间差异显著外,其他14种氨基酸差异不显著.其中,烟台黑猪阉公猪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6.96% (P<0.05)、4.67% (P<0.05)、5.88%(P<0.05)、3.36% (P>0.05)、2.23% (P>0.05)、4.32%(P>0.05)、0.92%(P>0.05);4种脂肪酸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八眉猪不同部位肌肉中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以青海省互助县八眉猪种猪繁育场的二元猪为研究对象,采用食品或肉制品相应国家标准及相关参考方法对其背最长肌和五花肉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肌苷酸等含量进行系统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背最长肌中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五花肉(P0. 01),其他各营养成分含量背最长肌均显著高于五花肉(P0. 05);背最长肌肌苷酸、肌酐、次黄嘌呤含量均高于五花肉,差异不显著(P0. 05);除胱氨酸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P0. 05),背最长肌中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五花肉(P0. 05)外,其余15种氨基酸含量背最长肌均极显著高于五花肉(P0. 01)。说明相对于五花肉背最长肌具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利用杜洛克、巴克夏和苏太猪分别与豫南黑猪开展杂交试验,以纯种豫南黑猪为对照,分析三种杂交F1代猪肉常规肉质性状、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评分及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豫南黑猪纯种繁育后代的肌内脂肪、5种鲜味氨基酸和8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它杂交组合,但差异不显著(P0.05);豫南黑猪及其三种杂交组合F1代常规肉质指标表现优良,其中与杜洛克杂交显著增大了眼肌面积(P0.05),与巴克夏杂交显著提高了熟肉率(P0.05),与苏太猪杂交显著提高了肌肉嫩度(P0.05);不同杂交组合对猪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在四个杂交群体的背最长肌中,5种饱和脂肪酸含量各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苏太猪杂交后代6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P0.05)。豫南黑猪肉质优良,其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与苏太猪杂交后的肉质综合效果好,与杜洛克和巴克夏杂交后的肉质性状突出,为豫南黑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20,(4)
为研究发酵豆粕对肥育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肌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78.9±2.0) kg肥育黑猪(杜洛克♂×苏紫黑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发酵豆粕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肥育黑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肥育黑猪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3)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红度a*极显著增加(P0.01),肉色评分显著升高(P0.05),背最长肌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同时肌肉剪切力极显著降低(P0.01);4)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缬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改善肥育黑猪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提高猪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组胸肌的系水力、剪切力、粗脂肪均高于笼养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组胸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肌肉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为笼养组高于放养组,而必需氨基酸所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和呈味氨基酸所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表现出放养组高于笼养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1‰的枸芪多糖代替抗生素,从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与风味、肝脏组织形态学、抗氧化能力等方面对枸芪多糖替代抗生素的效果进行评估。选用体重[(35±2) kg]相近的60头120日龄健康藏香黑猪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金霉素(5 mg/kg)与黄霉素(80 mg/kg),枸芪多糖组饲喂基础饲粮+1‰枸芪多糖,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枸芪多糖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屠宰率与平均背膘厚均有所增加(P0.05),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棕榈油酸、油酸、顺-11-二十碳烯酸、顺,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必需脂肪酸含量增多(P0.05),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P0.05),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升高(P 0. 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 0.01),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由此得出,枸芪多糖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改善猪肉风味,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并可代替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超微粉添加剂对猪肉中呈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猪》2019,(5)
为研究中草药超微粉添加剂对猪肉中呈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30 kg左右的晋阳白猪、杜长大、山西黑猪各120头,每个猪种随机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中草药Ⅰ组和中草药Ⅱ组,每组30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抗生素、基础饲粮+0.5%中草药组方Ⅰ、基础饲粮+0.5%中草药组方Ⅱ,猪体重达110 kg左右时饲养试验结束,采集样品测定猪肉中呈味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中草药Ⅱ组效果优于中草药Ⅰ组。中草药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晋阳白猪: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提高4.22%(P0.05)、谷氨酸含量显著提高4.30%(P0.05)、对甘氨酸、丙氨酸含量影响不大(P0.05);杜长大猪:谷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11%(P0.05)、甘氨酸含量显著提高6.87%(P0.05),对天门冬氨酸、丙氨酸含量影响不大(P0.05);山西黑猪: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提高8%(P0.05),谷氨酸含量极显著提高8.02%(P0.01)、甘氨酸含量极显著提高7.72%(P0.01)、丙氨酸含量极显著提高7.62%(P0.01)。结果表明,中草药超微粉添加剂Ⅱ组可提高猪肉中呈味氨基酸含量,有效改善其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川中丘陵地区不同生长高度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对生长高度分别为50~100 cm、100~150 cm、150~200 cm、200~250 cm的巨菌草取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单宁含量。结果显示:巨菌草的干物质、粗灰分、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随生长高度的增加极显著增加(P0.01),总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长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粗蛋白质含量则随生长高度的增加极显著下降(P0.01)。150~200 cm和200~250 cm巨菌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50~100 cm和100~150 cm巨菌草(P0.05)。不同生长高度的巨菌草钙、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巨菌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以50~100 cm巨菌草最高,并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生长高度巨菌草(P 0.01);50~100 cm巨菌草的(甜味氨基酸+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值最高。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粗蛋白质值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单宁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地区巨菌草与其他地区巨菌草的部分营养成分变化规律不同。单胃动物宜选择生长高度100 cm以下的巨菌草,反刍动物选择生长高度100 cm以上的巨菌草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添加剂对不同品种猪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中草药提高猪肉中氨基酸含量的效果,试验在晋汾白猪、晋阳白猪、山西黑猪、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并设中草药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结束后测定猪肉中氨基酸含量,计算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的猪肉中氨基酸含量均有提高,山西黑猪的总氨基酸含量提高最为明显,达5.56 g;总氨基酸含量最多的是晋汾白猪,达82.49 g。中草药组猪肉中呈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提高不同品种猪肉中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松辽黑猪、雷香猪、杜长大白猪肉质性状及肌肉营养成分,选取松辽黑猪、雷香猪、杜长大白猪进行屠宰,对肉质性状、肌肉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辽黑猪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5),熟肉率显著高于雷香猪(P<0.05),雷香猪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松辽黑猪和雷香猪肌肉中丙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甘氨酸含量松辽黑猪显著高于雷香猪(P<0.05),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雷香猪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白猪(P<0.05)。文章对优质高端黑猪肉生产群体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苜蓿草粉对育肥期松辽黑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60.30±1.07)kg、健康状况良好的松辽黑猪36头,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15%、20%苜蓿草粉,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通过60 d的舍内饲养试验,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采食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Ⅱ组、Ⅲ组低于Ⅰ组(P0.05),显著低于Ⅳ组(P0.05);瘦肉率、屠宰率、眼肌面积Ⅱ组、Ⅲ组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呈现上升趋势;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含量Ⅱ组、Ⅲ组、Ⅳ组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中Ⅱ组最高;胆固醇含量Ⅱ组低于Ⅰ组,显著低于Ⅳ组(P0.05)。说明在松辽黑猪育肥猪日粮中添加10%苜蓿草粉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