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保持系陕2B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波里马A、保持系波里B,进行核质置换,再与3个不同品质的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不育核质效应对杂种F1的影响,比较陕2A和波里马A核质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杂种F1的农艺性状是由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的,而以加性效应为主;雄性不育的核质效果对杂种F1有重要影响;雄性不育细胞核的遗传效应极显著地大于细胞质;陕2A的细胞核和核质遗传效应极显著地优于波里马A,细胞质遗传效应在一些农艺性状上也显著优于波里马A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CMS核质效应对杂交当代结实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波里马A,波里马B和陕2A,陕2B进行了核质互换,究其核质互作效应对杂交当代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CMS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陕2A系统的细胞质效应,细胞核效应和核质相互效应均明显优于波里马系统,细胞核遗传效应大于细胞质遗传效应,还研究了温度对杂交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每果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每果粒数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创建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恢保关系;分别以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和显性核不育系杂种为显性核不育基因的供体,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tfA中;用测交和连续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GCMS-Yi-3A和DGCMS-153A及其保持系Yi-3B和153B;并从波里马的恢复系中筛选出2个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92-5916和92-594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微粉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微粉自交保持微粉不育;与萝卜细胞质不育系萝A杂交保持不育;与细胞核显性不育系9211A杂交大部分保持微粉不育,少部分保持无微粉不育;与细胞核隐性不育系117A,S45A杂交完全恢复可育。  相似文献   

5.
用辣椒雄性不育三系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恢复基因,在其中2个基因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其第3个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1A不育胞质结果数,果实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等均表现正效应,但对病毒病(除CMV江苏毒源)的抗性,单果重等有不良影响,同质异核不育系的杂种F1农艺性状差异很大,高抗病毒病的亲一材料及恢复系,能明显提高杂种F1的抗病力,在育种中,要选择好用来选育保持系的亲本材料,直接选用搞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甘兰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与保持系陕2B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特征。结果表明,在芽期,苗期和现蕾期,陕2A各营养器官的同工酶谱与陕2B无明显差异;在花期,陕2A的花器同工酶谱与陕2B无明显差异,但花蕾的同工酶谱二者却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陕2A不育系微偻量对植株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胞质雄性不育陕2A不同微粉量植株(株系)的微偻对不育系及杂种F1的生长势、农艺性状、单株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陕2A不育系多(强)微粉株系植株营养体大,生长势强,农艺性状较好,单株产量罗高,其配制的杂种F1杂种优势特别强;陕2A不育系无微偻株系植株营养体小,农艺性状差,单株产量较低,其配制的杂种F1杂种优势极弱;陕2A不育系少量微粉株及杂种F1的各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同时就多(微粉胞质不育系利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8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分别与4个恢复系配个杂交组合进行裂区试验,在相同核北景下比较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产量和农艺性状多数表现负效应,但细胞质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发现,栽培籼稻的细胞质效应优于普通野稻,选育优良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重点应在栽培籼稻中筛选。恢复系对不育细胞质效应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核质互作对所研究的性状有极显著的作用。选育配  相似文献   

9.
以甘蓝型油菜pol和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一代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大气温度日变化,研究了温度对其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温度对不育系07A(具pol细胞质)和陕2A的育性都有影响,而以盛蕾期的影响最大;现蕾期为温度影响育性的敏感时期。同一发育时期(盛蕾期)不同温度处理,不育系07A和陕2A的育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呈型曲线,不育性受盛蕾期温度影响最大的温度值在日均温5℃左右。温度对杂种一代育性的影响,不同组合间差异很大,川油12(由07A配制)的育性极不稳定,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变化很大,最适宜在盛蕾期日均温10℃左右的地区推广种植。而秦油2号(由陕2A配制)的育性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及其杂种F1(AB1×1141B)在武昌、昆明、西宁和湖北秭归高山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育性表现。武昌秋冬季和西宁夏季分期播种表明,播期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多大影响,AB1及其杂种F1每朵花的育性与该朵花分化时期的温度有关。不同的温度处理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逐渐降低。光照长度可能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油用向日葵(HAelianthus annuus L.)皮壳率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雄性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向日葵皮壳率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各杂交组合F1代,部分组合的F2代和回交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皮壳率属于数量性状,基因加性效应对皮壳率的表现起主导作用。皮壳率的遗传力较高,选择响应很大,可通过早代选择等方法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双亲的皮壳率制药着杂种F1代该性状的表现。双亲皮壳率差值的大小影响杂种F2代的遗传变异幅度。在育种实践中,为降低杂  相似文献   

12.
以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恢复系明恢63和两个F1杂种为对象分析了线粒体DNA间的多态性.用6个线粒体DNA探针对5种来源的线粒体DNA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用CoxⅡ、atpA、26srRNA为探针进行杂交时,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之间具有相同的杂交结果,而用CoxⅠ、CoxⅡ、atp6和630bpmtDNA片段为探针杂交时,不育系和可育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杂交带,表明不育系和可育系的mtDNA存在结构上差异,杂交结果也表明杂种F1的细胞质来源于母本、而恢复基因对不育细胞质mtDNA的结构不产生直接影响.当用CoxⅢ为探针杂交时,杂种F1显示了一特异的同源片段,它不存在于不育系的mtDNA,而存在于保持系和恢复系的mtDNA上,这可解释为在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形成F1杂种时,恢复系的mtD-NA有可能渗漏到了F1杂种(Paternalleakage).  相似文献   

13.
小麦D~2型胞质光敏雄性不育器官同源异型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张爱民  国凤利  郭小丽  聂秀玲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3):240-243,T001,T002
 研究证明,在晚春播条件下,北京地区晚春播长日照条件可以诱导具有Ae.crassa细胞质(属D2型细胞质)的小麦品种农林26表现雄性不育,用16个小麦品种与农林26杂交,F1晚春播,有6个组合表现近乎完全的雄性不育。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系统地观察了这种小麦D2型光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CMS)雄蕊发育的形态及细胞结构,表明这种光敏雄性不育系在长日下表现为雄蕊向雌蕊的同源异型转变,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同于其它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结果还证明产生雄性不育的光敏感期为小花分化期;同源异型转变发生在雄蕊原基发育时期。认为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深入研究其机制,为两系杂种小麦用于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夜公(Y)、饶平野生稻(CW)、野败(WA)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的6964A、二九矮4A和珍汕97A分别与恢复系T45配制9个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相同细胞核背景下比较雄性不育细胞质对F1(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对F1单株有效穗、穗长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夜公和饶平野生稻两种细胞质明显地优于野败,但受不育系及核质互作所制约。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因此,在选育优良细胞质的同时,必须选育分蘖强、穗数多、可恢性好的大穗不育系,才较易配制强优组合。本文还讨论了夜公和饶平野生稻细胞质的利用以及不育系的可恢性问题,指出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可恢性可能有本质差异,是水稻三系育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考察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10与6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系)及其杂交后代F1,F2,BCF1的育性变化规律,了ES-10育性转换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ES-10的雄性育性遗传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无关,其育性2表现出明显的数量遗传特征,为数量性状遗传,雄性育性受一组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微效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7.
作物杂种优势可分为核核互作和核质互作两部分。细胞质基因和细胞质、细胞核基因互作对杂种优势效应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对水稻野败型三系和杂种F1花粉育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的概念,认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和核、质优势效应基因互作产生核、质杂种优势”同时还提出核、质杂种优势育种应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作物杂种优势可分为核核互作和核质互作两部分.细胞质基因和细胞质、细胞核基因互作对杂种优势效应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对水稻野败型三系和杂种F1花粉育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的概念,认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和核、质优势效应基因互作产生核、质杂种优势”.同时还提出核、质杂种优势育种应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萝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的胞质效应。[方法]将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成A系杂种,保持系与恢复系配制为B系杂种,测定其主要品质性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确定其不育胞质效应。[结果]不育细胞质与可育细胞质在辣味素性状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细胞质效应来源于细胞质和核质间互作。金花薹不育细胞质除了纤维素和辣味素性状外,其余品质性状均表现为负效应,其中Vc表现为较强的负效应。不育细胞质的不利效应可以通过不育细胞质与恢复系之间的互作效应来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正确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单芒山羊草,粘果山羊草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各4个品系与10个普通小麦品系杂交,研究其F1杂种的农艺性状效应。结果表明:单型细胞质与K型细胞质在农艺性状上的效应基本一致,但单型细胞质杂种较K型杂种种子发芽率提高,单型细胞质抗白粉病能力可能较K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