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河蟹与青虾、小龙虾混养能有效提高对水体空间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本文阐述了河蟹与青虾、小龙虾混养模式与疾病防治的一线技术,以期对虾蟹养殖相关的生产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王书林 《农家顾问》2008,(11):51-52
微孔管道增氧.可发展高效规模化养殖特种水产品,如青虾、鳜鱼、泥鳅、黄鳝、河蟹等,在养殖过程中特种水产品耐低氧的能力很差.通过微孔管道增氧后.可人为调控池水溶氧,采用单养、混养及网箱养殖,均可收到多倍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户张建楼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新技术.在西效镇利用一口0.67公顷池塘.发展网箱集约化养殖泥鳅,箱外养殖青虾.2007年该塘生产泥鳅2625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63千克;网箱外收获青虾270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7千克。  相似文献   

3.
河蟹和小龙虾都是高效的水产养殖品种,但高效的品种没有高效的养殖技术、养殖模式相匹配,养殖效益也不能取得最佳。采用河蟹套养殖小龙虾、青虾,常年亩效益可保持在  相似文献   

4.
在虾蟹混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青虾放养比重、强化养殖管理,进行青虾与河蟹双主养,可有效规避河蟹养殖风险。本文从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太湖1号青虾与河蟹双主养技术模式,通过产量和养殖效益分析发现,该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降低了养殖风险,是值得推广的池塘虾蟹养殖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池塘虾蟹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是在河蟹池养的基础上,增加辅养青虾.河蟹的残饵可供青虾食用,青虾蜕壳时部分可作蟹的饵料,还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青虾亩产基本同单养持平,且规格较大、整齐、基本无小虾,是一种较合理的养殖模式.我镇2001年有关养殖户效益(见表1).  相似文献   

6.
河蟹和小龙虾都是高效的水产养殖品种,但高效的品种没有高效的养殖技术、养殖模式相匹配,养殖效益也不能取得最佳。采用河蟹套养殖小龙虾、青虾,常年亩效益可保持在2000~3000元,苏南等地区效益能达  相似文献   

7.
虾、蟹、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种养模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青虾+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3种养殖模式,研究了生态浮床组合系统在虾蟹养殖中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对虾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的池塘水体净化效果较其他两个池塘更为明显,在虾、蟹混养与生态浮床组合养殖模式下,浮床植物鸢尾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吸收效果较好,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CODMn基本保持稳定并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叶绿素a为5 μg/L,水质控制效果明显;并且虾产量达850 kg/hm2,蟹产量达930 kg/hm2,综合效益高于传统单养青虾或传统虾蟹混养.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罗非鱼养殖质量安全,探索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随机选取传统低密度混养模式和高密度单养模式下的养殖数据,从技术经济学角度选择3个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传统低密度混养模式虽然单产效益比高密度单养模式低,但生产风险低,成本利润率高,更符合生态健康养殖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改变青虾单一养殖规格小、产量低、商品率低、效益差局面,提高青虾塘养殖经济效益,2007—2008年开展了青虾塘套养鳗鲡的混养模式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与青虾单养相比,混养模式下青虾品质、商品率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2.4万元/hm2以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0,(6):12-12
权威专家授课成功养殖大户传经 5000元创业基金扶持全程技术跟踪服务河蟹和小龙虾都是高效水产养殖品种,但高效的品种没有高效的养殖技术、高效的养殖模式相匹配,养殖效益也不能取得最佳。采用河蟹套养殖小龙虾、青虾,常年亩效益可保持在2000~3000元,苏南等部分地区效益能达上万元。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主要简述了江苏如东地区的水产养殖现状。归纳了该地区主要养殖的虾蟹品种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脊尾白虾和三疣梳子蟹的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分析了如东地区虾蟹养殖品种现所存处的发展现状,以及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苗种、病害等相关问题。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科学养殖管理和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相应的健康、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科技服务、坚持生态节水养殖模式,发展绿色虾蟹养殖业、打造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领地性特点和游泳能力限制,虾蟹池塘养殖中投饵等生产环节是设备“动”而虾蟹相对“不动”,与鱼“动”而设备“固定”的鱼塘相比机械化更加困难。通过对国内外虾蟹池塘养殖投饵、割草、捕捞、水质管理等环节机械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虾蟹池塘机械装备与鱼塘装备相比的移动性差别需求所带来难点角度出发,对当前所研发装备的复杂性及其所带来的可靠性和使用友好性降低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虾蟹池塘养殖装备在成熟度、环境适应能力、精准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机械装备与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融合、标准化与可靠性、操作人员适配等方面解决思路进行了讨论,并对虾蟹无人养殖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荆州市小龙虾养殖-物流-加工-餐饮全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冲击,短期内恢复难度大,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信心不足。经历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在疫情影响下,小龙虾产业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是养殖面积趋于稳定,稻田养殖将回归理性,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二是小龙虾储藏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三是线上消费模式将越来越被接受。基于调查研究,提出了小龙虾产业恢复生产与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养殖端要从产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工、服务端要开发新产品、发展新消费模式,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引导、监管力度,政府要从政策、金融、宣传等方面加强扶持,共同引导产业升级,打造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江苏省河蟹养殖业竞争力,为全面提升江苏省河蟹养殖业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河蟹养殖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与全国其他14个省(直辖市)河蟹养殖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5个省(直辖市)中,江苏省河蟹养殖业竞争力排名第1.在河蟹养殖业竞争力形成过程中资源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其次是生产能力因素,第三是发展潜力因素;这3个主因子的权重相差不大,在江苏省河蟹养殖业竞争力形成中均比较重要.[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拨款的方式建设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水产养殖示范场来增强江苏省河蟹养殖业在第一主因子(资源因素)方面的竞争力;通过加强区域水产养殖业的整体发展带动水产加工企业和水产冷库的发展来增强江苏省河蟹养殖业在第三主因子(发展潜力因素)方面的竞争力.此外,江苏省可通过推广先进河蟹养殖技术、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注重河蟹苗种的生产和销售、宣传河蟹文化和发展河蟹深加工业等途径来保持和增强江苏省河蟹养殖业在第二主因子(生产能力因素)方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内虾蟹类养殖概况,展望"十三五"时期及未来省内虾蟹类的发展。[方法]采用调查和搜集数据方法,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主要虾蟹养殖种类的产量、面积及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近年虾蟹类养殖规律和趋势。[结果]"十二五"期间山东省虾蟹类养殖产量整体稳中有增,养殖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养殖积极性有提高,其中南美白对虾是山东省虾蟹类主导品种。海水虾蟹类养殖产量呈现增长趋势,而淡水产量浮动较大。分地区来看,虾类的主产区是滨州市,蟹类养殖分布广泛,但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对未来山东省虾蟹类养殖长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荆州市小龙虾养殖-物流-加工-餐饮全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冲击,短期内恢复难度大,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信心不足。经历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在疫情影响下,小龙虾产业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是养殖面积趋于稳定,稻田养殖将回归理性,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二是小龙虾储藏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三是线上消费模式将越来越被接受。基于调查研究,提出了小龙虾产业恢复生产与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养殖端要从产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工、服务端要开发新产品、发展新消费模式,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引导、监管力度,政府要从政策、金融、宣传等方面加强扶持,共同引导产业升级,打造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17.
盐度和饲料蛋白对凡纳滨对虾营养及消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断增加的水产品需求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捕捞业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改善水产品供应短缺的问题,发展水产养殖业十分重要。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水环境逐步恶化,应激因素逐渐增多,严重阻碍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寻找绿色健康、安全高效、节约减排的养殖模式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饲料蛋白是对虾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盐度是影响对虾生理反应的重要因子,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状态。对盐度和饲料蛋白在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营养需求、消化代谢以及健康免疫等方面发挥作用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明确提出凡纳滨对虾在不同盐度的养殖水体中蛋白需求量有所不同,指出在当前对虾饲料中普遍使用盐度参数缺乏蛋白含量的背景下,水体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的作用应受到关注。最后,对今后养殖凡纳滨对虾水体盐度与营养需求的研究方向以及对虾饲料的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稻田养蟹"盘山模式"的水温特征。[方法]利用稻田养蟹"盘山模式"中水田温度和气象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模式中不同深度的水温随天气变化的特征,同时结合试验基地2009年的河蟹和水稻的生产效益,讨论了水温变化给河蟹生态养殖带来的效益。[结果]盘山模式无论在晴天或雨天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改良河蟹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因子之一——水温,扩大了河蟹生存活动的垂直空间。[结论]为实现水稻增产、河蟹养成规格增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河蟹-罗氏沼虾混养模式与传统罗氏沼虾专养模式产出的罗氏沼虾营养价值和品质变化。方法通过测定体重、体长、出肉率比较两种养殖模式下虾体形态特差异;通过测定水分、蛋白质、灰分、脂肪、矿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比较虾肉营养价值变化;通过测定质构特性和呈味核苷酸比较虾肉品质变化。结果与专养的罗氏沼虾相比,混养模式下罗氏沼虾规格显著提高,但出肉率有所下降。混养的虾肉脂肪含量从(0.91±0.07) %下降为(0.59±0.05)%,差异显著(P <0.05);虾肉的钙、镁、磷、铜含量上升;脂肪酸中EPA含量从(15.59±0.66) %下降至(13.64±0.71) %;氨基酸EAAI评分略有提高,罗氏沼虾虾肉营养价值变化较小。混养的虾肉硬度显著提高;呈味核苷酸AMP和IMP含量从(78.15±1.23) g/100g和(162.90±2.67) g/100g提高至(86.96±1.87) g/100g和(175.12±3.01) g/100g,混养的虾肉品质显著提高。结论河蟹-罗氏沼虾混养池塘内产出的罗氏沼虾规格显著增加,营养成分变化不大,虾肉品质显著提高,符合消费者品味,具有优秀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生态绿色健康农产品的日益重视,水稻种植的目标已经由追求产量变化为产量与品质并重。“稻虾共作”作为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稻田生态系统高效发展,还能够生产出绿色、优质的虾稻米。为探明虾稻米的市场需求状况,促进虾稻共作模式和虾稻米产业的发展,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消费者购买品牌大米的情况、消费者对虾稻米的认知度以及需求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虾稻米的认知度较低,完全没听说过虾稻米的受访者占比高达49.52%,消费者购买大米受品牌效应的影响,其经常购买的大米多为知名品牌,如金龙鱼、福临门、华润五丰占比分别为53.36%、46.26%、27.64%,消费者购买大米更注重大米的品质问题和安全问题,分别占比18.26%、28.07%。由此,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大虾稻米宣传力度、提升技术打造高品质虾稻米、创立高知名度品牌等相关建议,为虾稻米投入市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