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养蟹塘种植沉水植物,构建原位生态修复塘,对蟹塘周边养殖废水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建立“蟹塘-鱼塘”循环水系统,削减养殖废水排放,循环再利用.结果表明:蟹塘水质整年较稳定,主要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指标优于周围鱼塘和河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Ⅱ~Ⅲ类;蟹塘对鱼塘与鱼苗塘废水处理效果明显,经20d处理,鱼塘的高锰酸盐指数、铵态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削减率分别为58%、55%、75%、65%、60%;鱼苗塘的高锰酸盐指数、铵态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削减率均超过45%,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标准,其中鱼塘铵态氮达到Ⅱ类标准.同时,蟹塘整体水力负荷较大,HRT为30~ 40 d,处理6 336 m3养殖废水时,水力负荷为0.02~0.03 m3/(m2·d),有效改善水质,能将劣V类的养殖废水净化处理为Ⅲ类,并保持相对稳定,体现该养殖污染生态控制集成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实现“零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2.
虾、蟹、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种养模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青虾+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3种养殖模式,研究了生态浮床组合系统在虾蟹养殖中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对虾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的池塘水体净化效果较其他两个池塘更为明显,在虾、蟹混养与生态浮床组合养殖模式下,浮床植物鸢尾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吸收效果较好,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CODMn基本保持稳定并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叶绿素a为5 μg/L,水质控制效果明显;并且虾产量达850 kg/hm2,蟹产量达930 kg/hm2,综合效益高于传统单养青虾或传统虾蟹混养.  相似文献   
3.
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natans)3种沉水植物,比较研究不同pH与镉浓度对它们生长及去除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均能耐受一定浓度范围的镉污染,并能不同程度地去除水体中的镉;在实验对照组中,金鱼藻与伊乐藻在pH为8.5、镉浓度为15μg/L的溶液中,去除镉的能力最强,苦草在pH为7.5、镉浓度为10μg/L的溶液中,去除镉的能力最强。在沉水植物活体中,伊乐藻对水体镉的抗性和去除率最大(达92%),金鱼藻次之(达90%),苦草最小(为66%);沉水植物粉对水体镉的去除效果较沉水植物活体显著,去除率表现为伊乐藻粉最大(达95%),金鱼藻粉次之(达93%),苦草最小(为88%),但苦草粉对镉的去除率随溶液镉浓度、pH等条件的变化波动较小,较稳定,为81%~88%。3种沉水植物适应范围广,高效无污染,可用于镉污染废水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水质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中,伊乐藻栽种密度分别为0、3、6、9、12、15、20 kg/m2时,经过30 d试验研究,分析中华绒螯蟹养殖水质变化及对河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伊乐藻能显著降低养蟹塘水体中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抑制藻类,使水质从劣V类提高到Ⅲ类.随着蟹塘伊乐藻种植密度增加,蟹塘水体营养盐削减程度也逐渐提高,且当伊乐藻密度为15 kg/m2时,蟹塘内各营养物质去除率最高,试验后硝态氮、氨态氮、总氮、总磷、CODMn及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试验前(P<0.05),分别降低了59.8%、70%、79.5%、92.2%、70.9%、63.6%;但当伊乐藻栽种密度高于15 kg/m2,去除率又显著降低.中华绒螯蟹的蛋白质、脂肪、钙、锌等品质及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伊乐藻密度为15 kg/m2时,中华绒螯蟹产量最高,为1 575 kg/h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