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滇重楼根茎有效成分与土壤钾状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主要分布区25个县(市)、75个采样点根茎的总皂甙、多糖含量与土壤全K和速效K含量的相关分析,探讨了土壤K素营养在滇重楼品质形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土壤全K和速效K含量与根茎中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茎中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茎总皂甙和多糖含量与根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丰富的土壤全K和速效K供应有利于滇重楼根茎总皂甙和多糖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2.
开口箭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开口箭含有许多重要的药理活性物质,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开口箭属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期望为开口箭的后续研究和药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植物源抗菌物质用于果蔬采后病害的控制。【方法】对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根茎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分部萃取,利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了提取物(萃)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的离体与活体抗菌活性,并用提(萃)取物处理荔枝进行了贮藏试验。【结果】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598.10、662.86和1147.31 ?g·ml-1,用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溶液处理,荔枝果实接种感病率明显降低, 并且上述提(萃)取物具有防治荔枝贮藏病害发生和延缓主要品质性状劣变的作用。【结论】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明显的离体和活体抗菌活性,对荔枝果实具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4.
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状况、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根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茎增长率、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随pH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根茎增长率以pH 6.54最高,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以pH7.42最高。土壤pH对滇重楼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规律各异:土壤pH对新老根茎、根系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茎叶氮含量影响不大;新老根茎磷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而茎叶和根系磷含量则有相反趋势;土壤pH对根系和茎叶钾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对根茎钾含量的影响。新老根茎总皂甙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综合考虑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营养状况、药用部位生物量积累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建议在滇重楼人工栽培中,土壤pH应控制在中性范围(6.50~7.50)为宜。  相似文献   

5.
武涛  陈耿文  马旭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4):132-135
针对根茎类作物机械化收获中的根土分离关键环节,研制了一种根茎类作物根土分离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碾压、击打和抖动方式实现根土分离,可为根茎类作物收获装备的研制提供试验支持.为验证该试验台工作性能,以甘草(长根茎类作物)、虎杖(块根茎类作物)以及玉米根茬(须根茎类作物)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试验台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可根据试验要求调整工作参数,对部分根茎类作物进行根土分离性能试验,并对功率消耗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6.
锌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遮荫70%塑料大棚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设0、0.5、1.0、2.0 mg/kg 4个施锌水平,研究不同水平锌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根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相比,施锌显著提高了滇重楼株高、总生物量,但对根茎增加不显著。随施锌水平增加,各部位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锌对地上茎中磷含量有协同效应,而对叶、新根茎和老根茎中磷含量有拮抗效应;施锌对叶和新根茎中钾含量有协同效应,而对茎中钾含量有拮抗效应;施锌显著提高了叶、地上茎、新根茎中锌的含量,而老根茎锌含量无明显的规律。随施锌水平增加,新、老根茎总皂甙含量呈下降趋势,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滇重楼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多年来的大量采挖,已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的境地。钙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品质形成和中药功效密切相关。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钙水平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元素吸收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滇重楼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钙可明显增加滇重楼株高,以钙40mg/kg处理株高增幅最大。总生物量和根茎增加百分数以钙80mg/kg处理最高,高于此水平时,滇重楼总生物量和根茎增加百分数显著下降(P<0.05)。随施钙水平增加,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增加。不同钙水平对滇重楼各部位N,P含量和茎中K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叶片和新、老根茎中K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叶片中K含量以钙80mg/kg处理最高,新、老根茎中K含量以钙40mg/kg处理最高。叶片、新根茎和老根茎中钙含量与施钙水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茎中钙含量与施钙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新根茎总皂甙含量与施钙水平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但不同钙水平对老根茎总皂甙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滇重楼生长、总生物量累积、药用部位生物量累积、养分元素含量和总皂甙含量,滇重楼施钙水平在钙40~80mg/kg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牛蒡,又名大力子,属菊科2a生草本根茎类作物,其地下根茎为菜,肉质根营养丰实,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强身功效,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蔬菜.栽培上以种子种植,当种子萌发后,在营养生长初期胚轴和直根均未膨大,生有许多侧根用以吸收土中的营养,直根开始膨大后叶片制造的养分就逐渐贮存到根部而形成肥大的肉质根.牛蒡作为根茎类作物,其肉质根可下扎1m以上.  相似文献   

9.
两种药用淫羊藿克隆构型与分株种群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淫羊藿与箭叶淫羊藿生境资源利用及生态适应对策的异同,出较了异质性生境中两种淫羊藿克隆生长指标、克隆构型指数(V)和分株种群密度.结果表明,淫羊藿与箭叶淫羊藿的间隔子长度、根状茎长度、分株高度差异显著,分枝强度和分枝角度差异不显著,克隆构型指教V和分株种群密度接近.两种淫羊藿均为"游击型"克隆植物,其地下根茎寿命在2年以上,具有很强的克隆整合性.应减少对2种淫羊藿生境的干扰和保护其地下根茎的克隆生长,才能实现野生淫羊藿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10.
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草药以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种植中草药现已成中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中药材收获,尤其是长根茎类中药材收获装备的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章简述了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芫根粗总皂苷(S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以体积分数 70%乙醇加热提取芫根,并分别以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得到芫根ST,测定正丁醇萃取相中总皂苷的含量;给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 85 mg/kg 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剂量为 500和1 000 mg/kg的ST对糖尿病小鼠灌胃7 d后,测定初始空腹血糖和最终空腹血糖,并在试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取胸腺、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分析ST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耐糖量(OGTT)的改善情况。【结果】正丁醇萃取物中总皂苷的质量分数为(31.5±1.7)%(以薯蓣皂苷元计);ST 500和 1 000 mg/kg灌胃组糖尿病模型小鼠在连续给药7 d后,小鼠血糖显著降低(P<0.05),并且其脏器指数得到了明显改善;500 mg/kg剂量的ST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耐糖量。【结论】芫根粗总皂苷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相似文献   

12.
26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福建省常见的26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体外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活性进行测定,发现抑制率达50%以上的有17种植物.依次用氯仿、正丁醇对这17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分别测定各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最高,但去除其中鞣质后,其抗病毒活性明显降低.蟛蜞菊(Wedeliachinen sis)、大蒜(Alliumsativum)和决明(Cassiatora)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烟草叶片中的T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藜麦中总皂苷的分光光度法,研究藜麦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香草醛-高氯酸分光光度法,以藜麦皂苷A为对照品,检测波长482 nm,样品提取采用60%乙醇溶液,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2次,回收乙醇后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3次。[结果]藜麦中总皂苷浓度在0.021 12~0.063 36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12.169C-0.071 4,相关系数0.999 9。[结论]建立了超声波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藜麦中总皂苷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藜麦加工工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和毒力测定法,研究了骆驼蓬地上部醇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极性部位对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bulbigen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niveum)、辣椒疫霉病菌(Phytohthoracapsici)、苹果腐烂病菌(Valsamali)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等5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氯仿部分、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氯仿部分的抑菌效果较好,当质量浓度为15mg/mL时,其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在83%以上;15mg/mL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别对番茄早疫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有强烈且稳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100.00%,正丁醇部分对这两种菌丝生长抑制毒力最好,EC50分别为0.090和0.279mg/mL。  相似文献   

16.
64种植物提取物的离体抗真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64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和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Berk.et Curt.)Arx)的离体抗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01 g/mL时,对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30种,对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26种;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18种,对香蕉炭疽病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6种;对两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大于50%的植物有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和苍耳(Xanthinum sibiricum Patrin).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盐生植物柽柳属两个种的生长表现观察和不同种植形式的应用,初步揭示了柽柳属两个种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习性及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柽柳的花芽在当年形成,当年开放,花期持续时间长,开花数量大;短穗柽柳的花芽当年形成,第二年春开放,且开花数量小,时间短。在天津地区,柽柳较短穗柽柳观赏价值高,可用于盐碱地造灌木林、绿篱;此外,获得符合园林绿化的乔化柽柳苗木将极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艾蒿提取物对草莓灰霉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艾蒿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分部萃取,并测定了甲醇提取物及其分部萃取物在不同浓度下,对草莓灰霉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甲醇对艾蒿的提取率为5.687%,其石油醚部、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和水溶物分别占0.600%、1.139%、1.060%和2.942%。在艾蒿甲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分部萃取物、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和水分部剩余物中,正丁醇分部萃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对草莓灰霉菌的EC50为261.85ug/m l。复配艾蒿的甲醇提取物,制成浓度为5%和2%的溶液处理草莓果实,具有明显降低其采后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术和白头翁2种中药提取物的杀菌活性,为其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白术和白头翁2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供试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好,72h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0.25%;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菌活性较好,EC50为5.31mg/ml,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较强,EC50为2.93mg/ml。[结论]白头翁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